CTA在腹主动脉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对EVAR术前及术后内漏的评估

来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ye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腹主动脉瘤(AAA)术前诊断及评估AAA腔内隔绝术(EVAR)后内漏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116例高度疑似AA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SCTA和数字显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行术前评估,确诊的患者行EVAR,术后定期进行MSCTA随访,观察是否发生内漏.结果:116例疑似患者经DSA确诊112例,MSCTA检出110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518).MSCTA和DSA在瘤体直径、瘤体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与瘤体夹角、肾下腹主动脉直径等参数的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和DSA在EVAR术前评估中,对分型、形态、病变部位以及血栓、内膜钙化、累及动脉等临床特征上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AR术后1年随访过程中,共发现15例内漏,发生率为13.39%,均为Ⅰ型内漏,其中10例患者为支架近端内漏,5例患者为支架远端内漏,15例患者在确诊内漏后行球囊扩张术,术中所见符合MSCTA诊断,术后复查,内漏消失.结论:MSCTA可用于AAA的EVAR术前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简单安全,并可用于术后内漏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研究者作为临床试验的实施者、试验质量及受试者权益和安全的直接责任人,是临床试验的关键主体.本文根据新修订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结合药物临床试验注册核查发现的研究者相关问题,从检查员视角分析和探讨新修订的GCP对研究者的要求,为研究者在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履责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监测早产儿经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202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200例,均需经上肢行PICC.根据此过程中是否应用超声监测导管尖端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2例早产儿应用超声监测置管,对照组98例早产儿应用体表预测量法盲穿置管,两组穿刺成功后均用X线复核定位.总结比较两组间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置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