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局悬而未决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阁似乎比大选更加充满玄机
  
  《财经》实习记者 欧阳斌 记者 钱亦楠
  
  2月11日,在90%以上的选票被统计之后,人们仍然不知道谁将获胜——这也许是以色列历次选举中最难以预测的一次:利库德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和前进党领导人利夫尼先后面对自己的支持者宣布获胜。
  
  微妙的选战
  
  先是59岁的内塔尼亚胡。他在2月11日一早宣称:“就算票站调查(对投票之后的民众进行的现场调查)是准确的,但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结果:以色列人民已经用非常清楚的声音表明,利库德领导的民族主义团体获得了一个明显的胜利。”
  
  这位以色列政坛的鹰派领袖还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告诉自己党派的领导人,准备在第二天就开始进行组建新政府的谈判。当时的票站调查显示,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还落后前进党两票。
  
  接下来是前进党领袖利夫尼在内塔尼亚胡宣布“胜利”的几个小时之后,已经有近九成的选票被统计,前进党以一席的优势继续保持领先。于是利夫尼也对外宣布:“人民选择了前进党。”
  
  面对这样的局面,以色列第一大报《新消息报》在自己的头版,将内塔尼亚胡与利夫尼几乎一样微笑着的照片并列排置,并冠以一个标题“I Won”(“我赢了”)。
  
  而这一切并没有最终结束。按照以色列的宪政体制,最终由谁担任总理并组建政府,还要由总统佩雷斯出面问询,并由当选进入议会的各政党进行协商,只有获得半数以上,即120席中61席议员支持的政党才能获得组阁权。
  
  面对如此微妙的“胜利”,几乎没有哪个政党会在最后的组阁政治谈判中获得绝对性的筹码。政党林立、政见纷繁的以色列政局,在未来几周内将会上演更加戏剧性的合纵连横。
  
  此次选举,也再一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中东复杂纠葛的政治生态:偏于一隅、在刚刚结束的“加沙之战”中几乎被以色列消灭的哈马斯,用他们那“粗制滥造”的火箭弹再次精准地击中了以色列政局的“死穴”。今日以色列右翼崛起的局面,几乎是对前总理拉宾遇刺之后的1996年以色列大选的复制,但以色列民主政体也会再次展现出它“小乱大安”、不走极端的约束力。
  
  政治角力
  
  组阁似乎比大选更加充满玄机。
  
  尽管目前前进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整个中左政党却只获得56个或57个席位;反而是在大选中以一票之差屈居第二的利库德为代表的右翼阵营坐拥63个或64个席位。这意味着,如果利夫尼无法从右翼阵营中“抢”来一些支持,她将无法达到组阁所必需的61席的下限,内塔尼亚胡将最终出来收拾江山。如果最终由内塔尼亚胡组阁,将成为以色列6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并未赢得大选的政党领导人进行组阁。
  
  激烈的政治角力,在投票初步结果刚刚出来的当天就已经上演。前进党与利库德都在2月11日当天就开始了与其他党派的组阁谈判,甚至一些只获得数席的宗教党也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
  
  此次一跃成为第三大党的“以色列我们的家园”成为关键。尽管其领导人利伯曼并没有成为总理的可能,但他在2月11日选举初步揭晓后就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将成为议程的制定者。”
  
  该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15席,这使得无论它偏向哪一方,都将直接决定基本的权力走向。更为微妙的是,该政党在对待阿拉伯人的问题上立场极其强硬,与内塔尼亚胡接近;而在以巴问题上又支持以巴和谈,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却与利夫尼接近。所以,目前该党几乎只需要比较利夫尼和内塔尼亚胡各自开出的价码了。
  
  不过,该党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因为其领导人利伯曼一向被看成是极右翼政客,甚至有人直接以“种族主义者”来称呼他。他曾经说埃及总统应该“下地狱”,他还坚持要求所有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忠诚宣誓,因为他坚持认为,对于以色列来说,威胁不仅仅来自外部,而且也来自内部的阿拉伯人。
  
  在刚刚结束的加沙战争中,曾经有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举着哈马斯的旗帜,高呼“犹太人去死”。这成为被《纽约时报》称为“蛊惑民心的政客”(Demagogue)的利伯曼的重要武器,他的选举口号之一便是“没有忠诚,就没有公民权”。
  
  目前以色列的人口中,约有20%是阿拉伯人。如果与如此强硬的政治人物组成联合政府,无疑将更进一步激化以色列国内本已十分敏感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将使得任何一个政治家在选择与之合作之前,都不得不再三拿捏。
  
  一些宗教党也成为内塔尼亚胡与利夫尼争夺的重点。比如沙斯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11席,排名第五。但与利库德、前进党这些世俗政党不同的是,以色列的宗教政党一般都代表着一定的宗教团体,因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更强调这些宗教团体的特权以及国家的资助;而在中东问题上,则普遍都有一些无法被改变的宗教意识形态。
  
  2008年,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因为涉嫌贪腐案而被迫辞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要求利夫尼接任总理,但利夫尼与沙斯党的组阁谈判失败,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沙斯党要求政府大幅增加对宗教家庭的补贴,并在耶路撒冷主权问题上持极其强硬的立场,令利夫尼无法妥协,最终放弃了组阁,也导致以色列不得不成立看守政府,并提前举行大选。
  
  而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著名的改革派,力推私有化等社会改革。因此他与持保守社会政策立场的宗教党立场的组阁谈判也不会一帆风顺。
  
  其实,最好的组阁方案是排名第一的前进党与排名第二的利库德联合,这将使得以色列政坛迎来一个极其稳定的时代。而且,从政治血脉来讲,前进党便是当初利库德元老沙龙拉出一帮人马另立的,两党原本一脉。只不过利夫尼和内塔尼亚胡两人都已明确排除了联合的可能,使这一最佳方案成为泡影。
  
  “以色列的政坛吵得一塌糊涂,但这个国家不会去大折腾。”中东问题专家、《光明日报》驻以色列记者陈克勤对《财经》记者说,“每个社会群体都能找到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团体,政治力量进行谈判,这是犹太人传承了3000多年的体制,也被看成是‘中东最民主的体制’。”
  
  被哈马斯左右的以色列
  
  深谙以色列政坛之道的,还有与其不共戴天的哈马斯。
  
  此次大选之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温和派法塔赫之间的和平进程进展颇为顺利,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更是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这一切显然损害了巴勒斯坦强硬派哈马斯的政治利益。为了激怒以色列人,他们开始频繁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这使得以色列国内的温和派处境尴尬,许多以色列民众指责温和派“让出了土地,却没有换来和平”。身为国防部长的温和派领导人巴拉克面对巨大的民意压力,不得不亲自指挥了22天的“加沙之战”。然而,被激怒的以色列民众对于温和派领导人已经失去了信心,此次大选中,巴拉克领导的工党仅获13席,退出了“三甲”地位。
  
  而哈马斯此举几乎就是对1996年那一幕的成功复制。当时,以色列国内同样面临大选,温和派领袖、被看成是遇刺身亡的拉宾总理继承人的佩雷斯,几乎被一致认定是总理的当然人选。但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频频使用火箭弹或炸弹袭击以色列,试图以此激怒以色列民众,阻挠温和派上台。结果那一次,以色列民众令人意外地将选票投给了强硬派内塔尼亚胡。
  
  “如果说谁能真正影响以色列的大选,那就只有哈马斯这样的极端势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对《财经》记者说。
  
  就在此次以色列大选前两天,刚刚经历了“加沙之战”而不得不宣布停火的哈马斯,又向以色列发射了两枚火箭弹。这种做法,就连巴勒斯坦内部的法塔赫都看不下去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外长Riad Malki随即对媒体说,哈马斯不愿意看到一个亲和平的以色列政府,法塔赫对此非常担忧。
  
  “以色列人的普遍感觉是,巴勒斯坦人并不真正想要和平,这对以色列公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Menachem Hofnung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就好像无论以色列采取什么措施,都会遭到巴勒斯坦人的反击,很多以色列人因此都感觉受到了背叛。而加沙冲突对以色列大选的影响,则是加强了选民的右翼倾向。”
  
  更为复杂的情况是,以色列一向认为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都受到伊朗的支持。内塔尼亚胡对伊朗持有极其强硬的立场。
  
  2007年,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纳粹德国与伊朗的惟一区别是,“前者挑起了一场世界大战,然后开始试图发展核武器;后者则是试图发展核武器,一旦拥有了,它将开始一场世界大战。”持有这种强硬立场的内塔尼亚胡如果最终成为以色列总理,中东地缘政治的紧张局面将变得更加微妙。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做出了多项与阿拉伯世界以及与伊朗的和解姿态,这一度被认为可能会对以色列国内日趋右翼的政治风潮有所中和。
  
  “外界总说以色列是美国的附庸,犹太人对此很忌讳,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国家。”陈克勤说,“虽然两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犹太人欣赏有个性的领导人,像沙龙、内塔尼亚胡,他们以前都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拍桌子吵架,犹太人为此感到挺自豪。但以色列不会在关键问题上和美国闹僵。”
  
  殷罡则认为,目前以色列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非常自主。“美国现在每年给以色列的援助是20亿美元,这对于以色列来说已并不重要。”
  
  最大的制衡力量很可能仍然来自内部。尽管沦为第四大党,但工党在议会中持有的13席对组阁仍至为关键。该党领导人巴拉克明确表示会参与联合政府,而且作为军功仅次于“战神”沙龙的军事将领,不管谁组阁,巴拉克都将是国防部长的最佳人选;他所持有的温和派立场,无疑也将保证以色列无论面临怎样的挑衅,都不会走向极端。■
  
  
  
  
其他文献
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开始的时候步子不必迈得太大。可以在全球变暖的迹象更明显时,再采取更积极的举措    6月末,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如果参议院能批准与之类似的法案,这将成为美国控制碳排放领域最为重要的立法。    这一法案的核心条款,是在2012年启动的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这一机制,将对企业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设置额度。    这一法
期刊
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从储备项目到地方投资拉动和房地产拉动,谁能阻挡银行信贷的增长势头?    《财经》记者 温秀 张曼 方会磊    6月中旬,中国建设银行因为看到“兄弟行”新增贷款冲高的雷霆之势,紧急关闭了本行的信贷审批系统几日,以防止分支机构“竞相冲高”。    然而,这种急刹车并不能改变银行信贷滚滚而来的洪流。就在当月,中国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再创下1.53万亿元巨量,使得上半年总计新增
期刊
“摩托车下乡”或可救企业一时之急,但行业大势已去几成定局。中国的摩托车厂商能否成功转型,关系到超过150万从业者的未来    《财经》记者 邓海    面带疲态,肩负压力,2009年2月12日,重庆最大的三家民营摩托车生产企业的掌门人,为了在内忧外患中争取行业生存空间,坐到了一起。他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已经开始的“摩托车下乡”招标后避免恶性竞争。    一个月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搞活流通扩
期刊
把扩大内需的重头放在住房和汽车消费上,是否考虑过它们与一般的消费大不相同?    在上个月的专栏中,我请教过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何以说进入股市的银行新增贷款不多呢?在7月6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上,我读到了宋先生写的“贷款是否进了股市”一文。    宋国青认为,货币方面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大量新增贷款进入股市的猜测。    “在央行公布的《存款性公司概览》报表中有一项是‘其他存款’,就是股市的客户保
期刊
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了市场的繁荣,但代价是什么?    《财经》记者 乔晓会 王晓璐    “最近你看过那些照片没有,一位英国摄影师拍摄的肥皂泡破灭的过程?”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就像捅破股市泡沫的那根手指。”    对于不断走高的A股市场,监管当局已有所警觉。    7月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新规,禁止银行理财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期刊
2009年年初,一轮股市大反弹展开,最终能否如愿,天晓得    股市永远疯疯癫癫,喜怒无常;市场中人向来过度交易,赌性十足。    对此,价值投资的奠基人格雷厄姆有“市场先生”的比喻,并由其门徒巴菲特发扬光大。股票投资出色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通论》中则描述为“动物精神”(或译“血气”)。以我的陋见,以往提及“动物精神”的人并不很多,主要是由极富批判力的当代投资大师、美国GMO公司的杰瑞米·格兰桑极
期刊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鼎新待举,2.4万亿元金融国资从管理体制到整合前景,亦面临全新格局    《财经》记者 胡润峰 沈乎    自今年3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方案获国务院通过后,上海金融业的重组与改革逐渐被提上日程。    8月1日,《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将正式实施。近期,《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获上海市委、市政府原则通过——前者
期刊
一场计划耗资百亿元、投入上千人力的核心银行系统改革,却在经年后悄悄改弦更张    《财经》记者 方会磊 温秀 吴莹 实习记者 冯哲    一場曾经雄心万丈的银行IT系统改造计划,在经历近四年的左冲右突之后,目前正着手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03988,下称中行)IT蓝图战略胎动于2004年,按照中行早先的规划,这项总投资约100亿元的银行IT系
期刊
谁以及什么塑造了中国海外资源并购的动力,并促成了发生在2009年的这一场爆发?    《财经》记者 赵剑飞 陈竹 严江宁 张伯玲 董凌汐 杨悦发自北京 王端发自香港    肖亚庆站在电梯门前,身着西装,没有打领带,等待着下楼。“还有很多事想做呢,”他轻松地对身边的员工开玩笑说,“以后领不了工资了,到中铝吃饭可别不让进。”    电梯在下行,但是50岁的肖亚庆正迎来个人生涯的又一次上升。    2月
期刊
丢掉“便宜”幻想,打破历史循环,致力全面改革,方是正路    农历春节假期刚过,新华社就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从2004年起,连续第六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自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11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足见在中国改革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之重、之难。    今年“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较往年更为复杂。世界经济已陷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