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霞·邓禄普:寻味中国的道地美食家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对于吃饭向来讲究,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各地自有讲究和规矩,平日如此,适逢假日更是充满了仪式感。久而久之,吃饭这种看似简单的日常,经过社群周而复始的循环,凝聚了從祖辈沿袭而来的传统智慧和文化沉淀。在津津有味或大快朵颐之中也诞生了不少美食家,其中不乏历代文人墨客,杜甫写“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诗句中透出韭菜的鲜嫩和二米饭的清香,离乱之际友人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热情款待;一块“东坡肉”更是牵出一连串苏东坡从政的轶事,爱吃肉且好烹饪的他公布自创秘方并流传至今;郑板桥有诗句“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被誉为“南国绝色之佳”的鲥鱼肉质醇厚,但是如此美味也有抱憾之处,张爱玲曾说的“人生三恨”首当其冲就属“鲥鱼多刺”。
  曾经的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庄祖宜弃文从厨,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最终成就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成长于英国牛津,专攻文化研究的扶霞·邓禄普(Fuchsia Dunlop)在中国交流学习期间被四川当地的饮食所吸引,从而开启了她在中国的寻味之旅。
  从浅尝辄止到百无禁忌,从试吃新手到美食达人,从被条条框框拘束的学院派到放飞自我技艺娴熟的大厨,在中国的短暂停留仅仅是扶霞美食生涯的开始,也可以说,中国之行点燃了她怀揣已久的美食梦。在其后的二十年里,她写了诸多关于中国烹饪和饮食文化的作品,《鱼翅与花椒》就是其中之一,不只是单纯的吃货心得,还是一段未知旅程中的食物历险记,每章尾声时的特色菜谱还列出了她研究考据的成果,以供列位如法炮制。

味的狂欢:人与食物之间讲究缘分


  吃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存,是品味,是享受,但对于有着“美食基因”的扶霞而言,
  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小时候的她就对烹饪情有独钟,在旅行途中学做异国菜肴成为她的规定打卡动作,日记里也尽是烹制菜品的来龙去脉。从盘中寻出原料和做法的蛛丝马迹,这独具匠心的爱好来源于母亲的引导,也成为日后扶霞美食探秘的家传秘籍。
  虽说“君子远庖厨”,对扶霞来说,亲近美食必定要亲力亲为,看着它们从生到熟,从寡然无味的原材料到色、香、味俱全的盘中餐,唯有掌厨者见证了食物的蜕变,也在做饭的过程中完成了完整的自我认知。
  在扶霞看来,中国人对待做饭的观念也决定了对健康的态度,讲究膳食搭配平衡,不像西方人对吃饭只有单向的意识,日常以汉堡薯条等油炸食品敷衍了事。不满足于做一个纯粹的吃货,扶霞来到了中国,踏上寻味之旅,探究中华美食无异于田野调查,当地小馆、街头市集、烹饪学校见证了她身体力行、一波三折的美食考据。旧时师徒之间对于厨艺智慧的交流靠的是口传心授,师父担心徒弟掌握了秘诀而自立门户,“留一手”的传统让他的手艺成为独家美味的同时,也失去了传承的可能。这也是为何中华美食的口味始终无法标准化的关键,少一味调料或是步骤,都会令味道大相径庭。扶霞和同学们参照同一个菜谱做“鱼香肉丝”,最终的成品却各有千秋,色泽从浅到深,味道从清淡到浓郁,从刀工、调味到火候的偏差都会影响菜品的色、香、味、形。
  由此看来,即便吃到了相同的食物,口味也因食材的来源、做法等等而截然不同。有人因此爱上此类食物,同时也有人与它就此别过,有一见钟情,也有望而生畏;有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相反就会有无动于衷形同陌路,人与食物缘分的深浅也如同人际关系一样的微妙。
扶霞·邓禄普为家庭厨师提供的在中国生活灵感的书籍。
在不远的将来,扶霞还会继续奉上以中国美食烹制成的诱人文字,让更多西方人一起加入这场美妙绝伦的味蕾冒险之中。

  烹饪学校的经历令扶霞感悟颇多,切菜犹如一种冥想,做饭与学语言并无二致。刀工的精髓除了其美学意义,还在于实用性。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关于切菜的刀法依据大小、角度、力道的区别而有所差异,经过切、片、砍等步骤,加工过的食材就成了条、块、丝、丁等不同形态。
  作为美食家,扶霞对各种食物来者不拒,然而中国在饮食上广阔的包容性还是令他心有余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社会转型的时期,一切革新也带动着舌尖上品味的“试水”,餐桌上的鱼翅彰显出奢华,丰富了味蕾却透支着生态环境,威胁着珍稀物种,这也是由此引发的隐忧和思虑。而在大众的餐桌上,唱主角的永远是“下饭菜”,毛肚、海参、兔耳、黄喉……面对着多样而又陌生的食物,从起初的胆颤心惊到来者不拒,扶霞入乡随俗,打破了文化禁忌,突破了自我障碍,从而开创了一片美食上的新维度。她迷恋垂涎欲滴的川菜,更钟情于吃“兔头”时的那种令人胆怯又无比渴望的“危险诱惑”。以麻辣著称的川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如此百搭多元化平凡为神奇的美食赋予四川人享受悠闲巴适的生活。

胃的乡愁:从食物的禁忌到身份的认同


  尝遍四大菜系,游历过大半个中国的扶霞对于中华饮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饱尝了“味的狂欢”却逃不过内心道德拷问,安抚了“胃的乡愁”反而迷失了自我,鱼翅与花椒,从食物的禁忌到身份的认同,这是摆在每一个异旅人面前的难题。   诚然,长期浸泡在另一种文化中很可能扭转原本对自我的认知,如她所说的,“一个国家越陌生,当地人的饮食越怪异,居住在这个国家的外国人就越想要严格地坚持自己故国的规矩……吃别国的菜,是很危险的。一筷子下肚,你就不可避免地失去自己的文化歸属、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
  对于皮蛋这种吃食,扶霞的第一印象异常恐惧:“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蛋白不白,是一种脏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黄不黄,是一坨黑色的淤泥,周边一圈绿幽幽的灰色,发了霉似的。整个皮蛋笼罩着一种硫磺色的光晕。”越吃越广的美食,越来越深邃的疑问,扶霞一边咀嚼着异国的饭食,一边低声扪心自问,那个左手拿刀,右手拿叉,三餐离不开培根、芝士、甜点、三明治的英国女孩去哪了?那些精致的英式就餐礼仪呢,也随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从碰撞到交融,在一次吃虫的“遭遇”后实现了逆转。如果在中国的餐厅,她会毫不犹豫的夹起来吃掉,毕竟见识过了蜂蛹、柴虫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虫子。经过二十年的适应和“磨练”,原本被她视为古怪的食物,早已司空见惯,一只小菜虫更不在话下。但是身在故乡的她却因此而迟疑,脱胎换骨的“中国胃”如何对接起令他者认同的英国身份?餐桌上的“吃与不吃”的犹豫不决直观呈现了她在两种文化之间进退维谷的选择。最终她平静地吃下了那个菜虫,如同她说的,这一餐是她自我认知的一道门槛,在此之后,她不再刻意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破不立,西方的饮食习惯早已深入到扶霞的骨髓中,历史与舆论对中国饮食的偏见曾经令她望而生畏,当她感叹于精湛的刀工艺术,读懂了民间膳食的养生之道,当她目睹了成都老街焕然一新,城市迅速的发展不断刷新着熟悉的面貌,而属于这座城的味道是不是也面临着一去不复返的危机呢?不是每道菜都有被冠名的好运。
  时过境迁,谁还会记得烹制过它们的厨师呢?正是这些超越食物本身的东西令扶霞继续着她的事业,毕竟,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尾声:


  品尝过饕餮盛宴,享受过丰盛佳肴,吃饭对于如今的中国人而言不仅仅局限于果腹,一面是高速时代的生活,熬夜加班带旺了速食和快餐的走红;另一面是健身达人和环保人士主张的轻食主义和素食生活,下厨房对于当代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负担和累赘,这也是扶霞的焦虑所在。
  所谓胃里深藏着乡愁,扶霞早已将中国视为她的故乡,在她伦敦的家里随处可见中式美食的缩影。美食的背后是文化,更是传承和传播。在不远的将来,扶霞还会继续奉上以中国美食烹制成的诱人文字,让更多西方人一起加入这场美妙绝伦的味蕾冒险之中。
  (责编:常凯)
其他文献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女性比男性拥有更灵敏的嗅觉是因为受到情绪和认知的影响。但最新的研究显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大脑中有更多的嗅觉神经细胞。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7名男性和11名女性解剖后的大脑,发现女性大脑中的嗅觉神经细胞比男性多50%。女性似乎从一出生就具备这些额外的嗅觉细胞,因为大脑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更多细胞的。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生物医学教授罗
导语:科雷什对信徒精神和肉体的控制十分严苛,他规定信徒必须将所有财产完全供奉给他,教徒们分男女集体居住,每天从事劳作,诵读《圣经》、汇报思想。还时常不让教徒们吃饭、睡觉,以“适应世界末日时出现的灾难”。大卫·科雷什口才十分出众,熟谙《圣经》能倒背如流的他常常把反对他的人驳斥得哑口无言。  “把女人和孩子带到楼上去!”大卫·科雷什厉声喊道,窗外轰鸣的直升机的声音让他的话需要努力才能听清,几十名女人匆
[摘要]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是一档关于时政新闻论辩的电视节目,该节目自2003年3月开办以来,至今已经12个年头了。本文以《时事辩论会》为研究对象,透过对论辩话题的策划、参与对象的选择、节目时长的设定、舆论场的构建这几个方面来探求该类型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时事辩论会》 论辩型节目 舆论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公共话题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为了适应
“太阳永远不会在我的画廊落下。”这是高古轩形容自己画廊帝国的句子。高古轩早年时靠卖电影海报发家的,他发现给海报套上画框再出售,它们立刻身价倍增。赚了第一桶金后,他放弃海报生意,从西海岸搬到纽约切尔西区,开设画廊,开创为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加画框”的事业。  在艺术品交易这事儿上,有一个非常出名、同时有点荒诞的案例:2005年,最有钱同时也最受争议的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我是一个拥有5年港龄的“港漂”,一切都顺其自然,在这里读书,留在这里工作,并在这个城市生活着。  在没来到这个城市之前,看过TVB的剧集,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些最初的认识:油麻地、古惑仔、英武的香港警察,都是印象中的一个符号;当然还有经济金融中心这样一个耀眼的名头。当你身处于这个城市中,会发现繁华的街景对你的视觉造成的冲击是难以逃脱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奢侈品牌应有尽有,广东道上的名店门前总不乏一条
眼下正是鲜桃上市的季节,爱吃桃子的人因此可以大饱口福。民间有“桃饱杏伤人”之说,“桃饱”是指“桃养人”。专家则提醒,桃子虽然“养人”,但也不可过量吃。  中医认为,桃子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常吃桃子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是,以下几类人是应该少吃或不吃桃子。  (1)平时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桃子味甘而性
有的病人常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服:也有的将倒出药粉分剂量给小儿服用,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因为,用胶囊装药粉的目的,一是为了掩盖某些药物的不良气味;二是有些药物需在肠中溶解,故制成肠溶腔囊剂,否则不能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三是为了整洁美观,使病人不致于产生厌恶感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因此,应将胶囊连同药粉一起吞服。
2015年元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如期而至,首发阵容中来自新加坡的歌手陈洁仪以一首《心动》惊艳四座,她天籁般的声线、独特的咬字、深情款款的姿态走进了那个良夜,触动了众多听众敏感的神经。然而两轮过后她却抱憾离场,难逃走心歌手“一轮游”的谶语。处女座的她随性洒脱,不迎合不媚俗,当外界还在为她的离开抱不平,“黑幕论”“走音说”等质疑甚嚣尘上之时,“歌神”张学友空降综艺节目现场,他的一席话让传言灰飞烟灭
《香水》  原作名:Perfume:A Century of Scents  副标题:一个世纪的气味  作者:[英]莉齐·奥斯特罗姆  译者:刘若欣 / 顾晨曦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2月  页数:484  定价:68.00元黑水仙Narcisse Noir  卡朗公司,1911年 诉讼香水  作为一款传奇香水,“黑水仙”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有时候,我们走进香水商店就能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6日,英国埃塞克斯郡警方负责货车惨案遗体身份调查工作的侦探总督察马丁·帕斯莫对媒体讲话。目前英国警方获得了大量越南籍民众关于他们失踪亲属的报告和线索,同时呼吁别对遇难者国籍妄加猜测。  10月23日,英国埃塞克斯郡一辆冷藏货柜车被警方打开,里面赫然是39名已被冻死偷渡客的尸体,其中31男8女,有一人未成年。10月24日,也即惨剧发生后仅一天,埃塞克斯警方就匆匆宣布,“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