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
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认识不全面,没有意识到健康心理品质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所以无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去思考如何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在实际渗透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点,无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渗透。还有部分老师担心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其实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长期的数学教育是一种良性循环,他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的求知欲,更好的合作力等等。只是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加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灵活地运用心理知识。
(二)对知识传授的过分重视和对情感价值的忽视
大部分数学老师以完成知识目标为主,可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一样重要。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的热情和坚强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对乐观、合作等品质认识不够,认为这些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并没有渗透。有些老师知道这些方法可用,但是所用的办法比较单一,对于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多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多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等,这些积极的途径使用很少。同时,现在的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枯燥,多侧重于用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点。在作业中创新题,探索题并不多,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无从说起。
(三)评价中缺乏鼓励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
现在课堂提倡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中塑造良好的心理特点。然后现在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居多,很多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或者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反馈甚少。很多老师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的评价语言都停留在“你真棒”这类语言上,这类评价并不是很走心的评价,缺乏教师感情的投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的评价语则五花八门,言语有时候是一把利刃,一些犀利的言语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消极逆反的心理,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
二、小学数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一)根据学科内容渗透相应心理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这四个方面。在“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渗透的品质有:在他人的鼓励下尝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好奇;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好品质。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图形的特点,需要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很有作用。“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处理数据又是一个很锻炼耐心的事情。对于一些概率游戏,本来对于学生来说就很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生数学的兴趣。“综合实践”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学科内容的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这些品质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使得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实在课堂中。
(二)优化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学会与人合作。数学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所在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帮助。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历小组讨论的过程,自己去思考、去表达、去反思,确保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收获合作学习成果。合作之后的小组展示环节更是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大胆的孩子。补充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和补充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思维的碰撞过程。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出适合班级学生的导学案,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解决大部分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组长主导人人参与讨论,再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发现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没有过分干预,否则会降低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心理建设。
(三)从评价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尺度及方式方法,最好能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评价客观公正地反应学生情况。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品质,而且能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看看自己的变化,促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学互评可以是小组组员之间互相评价学习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中可以发现他人的优点,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吝啬于给孩子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当学生因为粗心计算错误时,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审题,于细心做朋友”比起简单粗暴的“下次再这么粗心就要惩罚你了”会更好。当学生的书写很不美观的时候,可以以鼓励的语气和学生沟通“你的正确率很高呢,如果可以把字写得更加漂亮就更棒了”比“再不把字写好就重新做一遍”会更好。当学生用一种创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时,可以表扬“你的想法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你真聪明,你的办法比老师的方法还要好。”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以通过加星,按点赞印章等形式鼓励学生。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弱化学科学习的任务,而是使得學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将原本单一的知识教授转化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样整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让积极心理品质在数学课堂“开花”。
(一)教师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
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认识不全面,没有意识到健康心理品质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所以无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去思考如何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在实际渗透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点,无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渗透。还有部分老师担心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其实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长期的数学教育是一种良性循环,他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的求知欲,更好的合作力等等。只是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加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灵活地运用心理知识。
(二)对知识传授的过分重视和对情感价值的忽视
大部分数学老师以完成知识目标为主,可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一样重要。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的热情和坚强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对乐观、合作等品质认识不够,认为这些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并没有渗透。有些老师知道这些方法可用,但是所用的办法比较单一,对于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多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多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等,这些积极的途径使用很少。同时,现在的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枯燥,多侧重于用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点。在作业中创新题,探索题并不多,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无从说起。
(三)评价中缺乏鼓励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
现在课堂提倡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中塑造良好的心理特点。然后现在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居多,很多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或者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反馈甚少。很多老师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的评价语言都停留在“你真棒”这类语言上,这类评价并不是很走心的评价,缺乏教师感情的投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的评价语则五花八门,言语有时候是一把利刃,一些犀利的言语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消极逆反的心理,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
二、小学数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一)根据学科内容渗透相应心理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这四个方面。在“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渗透的品质有:在他人的鼓励下尝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好奇;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好品质。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图形的特点,需要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很有作用。“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数据的收集是一个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处理数据又是一个很锻炼耐心的事情。对于一些概率游戏,本来对于学生来说就很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生数学的兴趣。“综合实践”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学科内容的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这些品质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使得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实在课堂中。
(二)优化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学会与人合作。数学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所在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帮助。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历小组讨论的过程,自己去思考、去表达、去反思,确保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收获合作学习成果。合作之后的小组展示环节更是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了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大胆的孩子。补充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和补充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思维的碰撞过程。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出适合班级学生的导学案,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解决大部分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组长主导人人参与讨论,再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发现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没有过分干预,否则会降低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心理建设。
(三)从评价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尺度及方式方法,最好能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评价客观公正地反应学生情况。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品质,而且能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看看自己的变化,促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学互评可以是小组组员之间互相评价学习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中可以发现他人的优点,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吝啬于给孩子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当学生因为粗心计算错误时,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审题,于细心做朋友”比起简单粗暴的“下次再这么粗心就要惩罚你了”会更好。当学生的书写很不美观的时候,可以以鼓励的语气和学生沟通“你的正确率很高呢,如果可以把字写得更加漂亮就更棒了”比“再不把字写好就重新做一遍”会更好。当学生用一种创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时,可以表扬“你的想法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你真聪明,你的办法比老师的方法还要好。”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以通过加星,按点赞印章等形式鼓励学生。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弱化学科学习的任务,而是使得學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将原本单一的知识教授转化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样整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让积极心理品质在数学课堂“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