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微球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聚乙二醇(PEG4000)为造孔剂,通过聚合致分相过程在不同单体质量比下制备多孔p(AMcoAA)微球(PPMS),并用NaOH溶液对其改性,将其用于亚甲基蓝(MB)的吸附。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PPMS进行分析,考察了单体中AA用量、吸附温度、pH和MB初始浓度等因素与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AA质量分数的提高,微球的孔结构逐渐减少,A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50%时,观察不到微球的孔结构。当A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20%、p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钢铁企业含有害元素K、Na、Cl和Zn较多的烧结机头灰、高炉布袋灰及转炉灰的形成及性质,归纳总结了这三种除尘灰综合利用的实验室研究及国内外现有的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烧结机头灰和高炉布袋灰脱氯提盐工艺,以及高炉布袋灰和转炉灰回转窑提锌工艺,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成本及效益分析,湿法脱氯提盐-回转窑提锌工艺是比较适合钢厂推广的工艺。
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全球锡矿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埃及、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全球锡矿资源探明储量保有量相对较低,勘查程度较低,未来伴随着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5G建设等新兴领域对锡需求的扩大,锡矿资源的保障能力并不乐观。为提高我国锡矿资源的保障能力,本文提出了加快境外锡矿勘查开发布局、增强国内锡矿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查工作、提升锡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锡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及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