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把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一道简简单单的计算题,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总能得出五六种甚至十来种不同的解法,学生以能想出更多不同的方法为荣,课堂中奇思妙想迭出,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但是计算教学是否应以“多”取胜,追求计算方法越多越好呢?下面笔者结合两则教学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 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1】口算除法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69÷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出的计算方法多。学生汇报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生:9÷3=3,60÷3=20,3 20=23。
生(具体方法学生表达不清楚):从低位想起。
生:6个十÷3=2个十,9个一÷3=3个一,2个十 3个一=23。
生:3×(20)=60,3×(3)=9,20 3=23。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积极思考,然后说:“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后做这种题目时,你们愿意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案例2】加减法简便算法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165-9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65-97=165-100 3=68。
生:165-97=160-97 5=68。
生:165-97=167-97-2=68。
生:165-97=100-97 65=68。
……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计算简便”,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第一种,于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多减几要加几”并让学生齐读,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几乎都是按照这种算法计算。
总体看,这两则案例中教师都在尝试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都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算法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教师都未能真正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两节课均未真正落实“算法多样化”。
案例1是笔者上公开课时的一个片段。笔者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如果从“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角度看,笔者的这个处理方法无疑是不妥当的。学习了这堂课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学习水平上,特别是选用第二种算法的学生对于口算除法仍感觉迷迷糊糊的,其思维和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不是算法多样化追求的目标。
案例2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个片段。笔者在学生汇报后进行归纳概括,最后以一句很精练的结语“多减几要加几”让学生强化理解。表面上是鼓励学生做到算法多样化,但在潜意识里还是想把学生引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在课后,笔者发现有学生认为第四种算法是最简便的,但由于笔者精辟的概括,使得这位学生也放弃了自己的算法。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课本中的算法最正确”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不是算法多样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一) 怎样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呈现的多样化算法,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状况出发,对其进行调整、加工,以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解题方法,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由于学生人人参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算法多样化是不是学生的算法越多越好?
首先,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应成为急功近利者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出现更多的解法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恐怕有些断章取义了。算法多样化可以体现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学生思维的个性化。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面对同样的题目,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性的,但学生之间还是存在更多的共性,更多的学生愿意用一般的方法去解答。教师可以支持学生去想更多独特的方法,但盲目追求更多的解法是不可取的,这会搅乱一部分学生的一般思维。
其次,鼓励和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是教学生算法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在同一问题中出现的不同解法,应该给予鼓励和尊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根本没有多样化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大多都是教师引导出来的,或者可以说是教师逼出来的。试想,如果课堂教学的情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学生还没有自发运用多样化思考问题的思维,出现再多的算法又有何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多样化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的解法。
(三) 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学生的算法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越多越好)而拼凑出来的,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而教师又不能加以指责。那么,是不是应该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呢?事实上,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无论是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都有一些比较科学简便的算法,如果通过优化,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那么引导学生优化就很有必要。因此,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并不存在矛盾,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认真考察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认识到算法多样化并非算法全面化,而是从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出发,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处理算法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达到算法多样化的目的。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213145)
一、 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1】口算除法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69÷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出的计算方法多。学生汇报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生:9÷3=3,60÷3=20,3 20=23。
生(具体方法学生表达不清楚):从低位想起。
生:6个十÷3=2个十,9个一÷3=3个一,2个十 3个一=23。
生:3×(20)=60,3×(3)=9,20 3=23。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积极思考,然后说:“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后做这种题目时,你们愿意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案例2】加减法简便算法教学片段
师出示例题165-9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65-97=165-100 3=68。
生:165-97=160-97 5=68。
生:165-97=167-97-2=68。
生:165-97=100-97 65=68。
……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计算简便”,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第一种,于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多减几要加几”并让学生齐读,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几乎都是按照这种算法计算。
总体看,这两则案例中教师都在尝试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都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算法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教师都未能真正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两节课均未真正落实“算法多样化”。
案例1是笔者上公开课时的一个片段。笔者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如果从“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角度看,笔者的这个处理方法无疑是不妥当的。学习了这堂课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学习水平上,特别是选用第二种算法的学生对于口算除法仍感觉迷迷糊糊的,其思维和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不是算法多样化追求的目标。
案例2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个片段。笔者在学生汇报后进行归纳概括,最后以一句很精练的结语“多减几要加几”让学生强化理解。表面上是鼓励学生做到算法多样化,但在潜意识里还是想把学生引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在课后,笔者发现有学生认为第四种算法是最简便的,但由于笔者精辟的概括,使得这位学生也放弃了自己的算法。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课本中的算法最正确”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不是算法多样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一) 怎样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呈现的多样化算法,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状况出发,对其进行调整、加工,以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解题方法,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由于学生人人参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算法多样化是不是学生的算法越多越好?
首先,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应成为急功近利者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出现更多的解法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恐怕有些断章取义了。算法多样化可以体现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学生思维的个性化。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面对同样的题目,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性的,但学生之间还是存在更多的共性,更多的学生愿意用一般的方法去解答。教师可以支持学生去想更多独特的方法,但盲目追求更多的解法是不可取的,这会搅乱一部分学生的一般思维。
其次,鼓励和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是教学生算法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在同一问题中出现的不同解法,应该给予鼓励和尊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根本没有多样化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大多都是教师引导出来的,或者可以说是教师逼出来的。试想,如果课堂教学的情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学生还没有自发运用多样化思考问题的思维,出现再多的算法又有何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多样化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的解法。
(三) 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学生的算法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越多越好)而拼凑出来的,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而教师又不能加以指责。那么,是不是应该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呢?事实上,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无论是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都有一些比较科学简便的算法,如果通过优化,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那么引导学生优化就很有必要。因此,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并不存在矛盾,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认真考察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认识到算法多样化并非算法全面化,而是从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出发,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处理算法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达到算法多样化的目的。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2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