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点江山
毛泽东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毛泽东的青年之作,写于1925年,那一年他30出头。这一篇,成就甚高。说它“成就甚高”,众多评论大家都是从诗词艺术的角度进行评说。王蒙看了,产生的是青春与才华的共鸣。他说,他青年时代读到这首词,“找到了青春的感觉,秋天的感觉,生命的感觉”,“我感到的是震动更是共鸣。青春原来可以这样强健,才华原来可以这样纵横,英武原来可以这样蓬勃,气概原来可以这样挥洒。”
笔者以为,《沁园春·长沙》“成就甚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一首词中,鹓动鸾飞般,连绵不断地打造出一串成语、熟语,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中所罕见的。比如:万山红遍。百舸争流。谁主沉浮。峥嵘岁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真是:词词生造,字字珠玑,新警之极,不可思议。洪亮,庄重,形象,多声部,像是词语的交响乐。
若干年后,毛泽东在解释这首词中的“中流击水”时,还随手写下当年写作、如今失传得只剩下两行的残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又是一个名句。
前辈诗人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毛泽东则“粪土当年万户侯”,不仅不“摧眉折腰”,还要把权贵当粪土,这才是“指点江山”。
毛泽东这些指天划地、驱山走海的词语,干净、阔大、美哉洋洋、好意象,眩目、流畅,似波涛涌动,具有原创性,是开山之作。再加上毛泽东的话语是主流话语,曾在数十年间广泛宣传,反复重复,所以家喻户晓,著在人口,成为广大人群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
毛泽东创造的这组词语,有人画的,比如李可染先生曾以《萬山红遍,层林尽染》作画,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画了至少七幅《万山红遍》。有作为报刊名称的,如《指点江山》《万山红遍》曾被作为报刊的名称。有作为文章题目、社论标题的。有作为电影、电视、小说、歌曲名字的……足见其影响之大。
诗词中的好句子被人反复使用,渐渐成为成语,在中华文学的长廊中不乏其例。但是,一首诗词中能够出现数个大家认可的词语、认可的警句、认可的格言,这样的诗词也是比较罕见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例。像“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宛转蛾眉”,它最初是写杨贵妃的,如今成为中国描写女子美丽的经典句子。像“梨花一枝春带雨”,浓缩为成语“梨花带雨”,一千多年前为哭泣的杨贵妃定格;现在你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在哭,你想不起来比这更好的句子了,它为所有哭泣的美女定义。再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生命中最深情的部分,成为中国夫妇最常用的誓言,成为中国人对爱情的最高祝愿。一首诗中出现那么多美妙的词句,宛如远梦里的盛大花开,富丽繁华,给人以惊艳之感。
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题词,我会首先想到“天下为公”四个字。说到毛泽东,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人民服务”。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政党、每一个集团,都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近代以来的许多政党或团体,尽管巧于装扮,嘴里、口号里说是为大多数人,但实际上仍是为自己、为少数人谋利益。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超越了一般的集团利益,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以更加宏大的视野、更加宽阔的心胸,更加伟大的器局和前所未有的境界,选择了平民立场,鲜明地提出和施行“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话语中早有体现,但直接明确地提出“为人民服务”一词,是毛泽东的创造。
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不幸殉职,年仅29岁。张思德战时是英雄,平时老实又勤劳,有很好的口碑。毛泽东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要求给张思德召开追悼会。8日下午,在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中央警卫团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和军队统帅,郑重地参加了这个士兵的追悼会并作即兴演讲: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多,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参加追悼会的中共办公厅速记室主任张树德记录了毛泽东的讲演。时任中央政治局秘书的胡乔木根据毛泽东演讲记录稿,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整理。毛泽东稍事斟酌,随即在整理稿上一挥而就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演讲诞生。
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共的宗旨凭着《为人民服务》一文得以广为流传。
有人认为:中国从古至今,内容形式都好,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文章为数不多,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是其中九篇中的一篇。———此言甚是。《为人民服务》以政论立题,不经意间,达到了文学经典的境界。 毛泽东随机施设,以小见大———用小人物说大事,用平凡事讲大道理,用死去的人说给活着的人。他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死,提醒和挖掘生的意义,讲出了一篇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想。言说如此之重大宗旨,而发起于寻常之事,晚近稀有,于中共之中,盖第一人也。正所谓:极平凡的事,与极高深的理,具有密切联系。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开幕词中他号召全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共的根本宗旨,写进了“七大”报告。
之后,毛泽东反复强调“为人民服务”,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
据说,毛泽东晚年,一次在河边看到嬉戏的鱼儿,笑着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毛泽东平生爱吃鱼,我死了之后,你们就把我火化成灰,然后撒到长江里喂鱼。你们告诉它们,就说鱼儿们哪,毛泽东对不住你们啦,他生前吃了不少鱼,这回你们就尽情地吃他的骨灰吧,吃肥了,长壮了好去为人民服服务。这也他“为人民服务”心结的自然流露。
毛泽东鲜明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全在这五个字。全党宗旨,系于这五字真言。平实的五个字,胜于千言万语万卷书。青年毛泽东说:“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他这一辈子,正是这样做的。
哲学家金岳林说:“每一文化区有它底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底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高概念。
佛家讲,依文字起观照,依教奉行,奉持而行。行,一个是自行,一个是劝他人行。毛泽东发大愿,行大行,带领共产党人亲力亲为,做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模范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屁股坐在老百姓那里,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干事,使人人平等,让“大家都没有痛苦,大家有饭吃,大家有衣穿,大家有工做”。为了人民,可以“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爱戴。连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在访问延安十天后也感慨地说:“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真的,要是我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共产党主义者。”
“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共归根得旨之处。
一个词,规定了一个政党的使命,成就了一个政党的大业。
得天下只此路,守江山惟此门。
毛泽东说:“不管刮多大的风.我看人民政府、共产党、老干部、新干部,只要是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吹不倒;半信半意为人民服务的,那就吹倒一半;一点心思都没有,跟人民敌对的,那末就该吹倒。”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宗旨重要性。
毛泽东还说:“我们党为什么能取得政权呢?为什么能和有外国援助的军队打仗呢?就是因为有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力量很大的党,如搞不好,人民就怕我们。一个党使人民怕,这个党就不好了,就危险了。”如何才能不让人民怕呢?不外乎:一是党要怕人民,二是党要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深受欢迎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共历史上最为响亮、最为精彩、最为持久的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基督教不是有《圣经》吗,《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圣经”。佛教不是有《心经》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心经”。佛家不是说《金刚经》能破能断一切“迷”吗,学习、坚持和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毛泽东的文字,如海如云,已发表的,有二千万字之多,洋洋大观。我们不必望洋兴叹。寻龙问穴。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词,就找到了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点睛结穴”之处。中国共产党这条巨龙,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点睛”之笔,“潜龙”成为“飞龙”,一飞冲天,龙行天下;中国共产党“结穴”于“为人民服务”这个“风水”绝佳之处,从而根深蒂固,开花结果,绵延长久。
“为人民服务”这个词语,派生出的话语还有“为人民币服务”“为人民服雾”“你为人民服务”“人民为我服务”等,意思你懂的,都已误入歧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40年4月,毛泽东为“四四”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这个题词刊登在4月12日出版的《新中华报》上。
1949年9月10日,毛泽东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
1952年,北京育英学校委托在该校读书的毛泽东的女儿李讷,请求毛泽东为学校题词。毛泽东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为北京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大概是题词之后,毛泽东或家人吃饭时滴了菜汤在题词上面,毛泽东发现后又在原来题词的下边重写了一遍“好好学习”。
如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毛主席语录”,多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毛泽东是啥时候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词联在一起的?我听到有两种传说:
其一: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她念书的情况,送给她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还有一种传说是:1951年5月3日,苏州少年、8岁的陈永康在学校周围玩耍时,一个青年给他糖吃,让他将一包“面粉”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陈永康感到这个人可能是坏人,就应付着那个青年,当看到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时,他一把抱住那个青年的腿,大声喊到:“解放军叔叔,快来抓坏蛋。”那个青年气急败坏,用拳头击打陈永康,把小陈打得血流满面,小陈死不松手,后来解放军制服了那个青年。经查,那包所谓的“面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炸药,那个青年是个特务。陈永康的事迹为毛泽东知道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派人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当时,全国刚解放,敌对分子经常制造恐怖事件,出于保护小英雄人身安全的考虑,毛泽东给他题词一事,一直没有公开。
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太可靠。我查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其中没有记载上述两件事情。如果不是毛泽东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词联在一起,那么是谁把毛泽东的这两句话捏合在一起的?这还有待于考证。
“××学习”的句式,是一种很古老的句式,《逸周书·诗训解》中就有“鹰乃学习”之说,这也是“学习”一词的最早出处。“鹰乃学习”是说,苍鹰通过反复扇动翅膀学习,最后搏击长空。《说文解字》解释,“习,数飞也,从羽”。
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两个词,明白如话,干干净净,浅的语言中包含很深的道理,深刻的道理讲得极为浅显,可谓言浅意长。
毛泽东具有语言学的深厚功底和技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十分善于用朴素、简单、平实的字组词造句,却能做到素朴而智慧。这很难,简单平实的,很容易平庸肤浅,平庸肤浅则不能传扬,不能传扬的词就不是好词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素朴,简洁、上口、含义清晰、丰富而深刻,只要认识字,就能明白它的含义,即使不识字,也能听懂它的意思,这还不是好词吗?这样的好词,不流行才怪。
毛泽东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艰苦奋斗”等等,要言妙道,字字金玉不足喻,任弘引导在字里行间,提撕警策于日常生活,可以弥补我们自身的缺点及漏洞,都是对人的拯救。倘在寻常日用之间,处处奉持,时时观照,念念不忘,精进勇猛修行而不退,足以养人、养人品,足以明心见性,把人照亮,把人指引。这些嘉言章句,学到一分,长进十分;潜移默化,融于血液里,可以悄悄地修正我们的生命密码,让我们的命运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毫无疑问,这样的绝妙好词,必然流远。我们有福,得以闻是章句,一定不能让它从另一个耳朵里流走。这样的好句子,要背诵;这样的好思想,要践行。于此章句,久久薰习,从生到熟,自浅入深,处处用心,时时用力,历事煅心,攝念观心,积以时日,天长日久,别旧我,做新人,我们就进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
毛泽东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毛泽东的青年之作,写于1925年,那一年他30出头。这一篇,成就甚高。说它“成就甚高”,众多评论大家都是从诗词艺术的角度进行评说。王蒙看了,产生的是青春与才华的共鸣。他说,他青年时代读到这首词,“找到了青春的感觉,秋天的感觉,生命的感觉”,“我感到的是震动更是共鸣。青春原来可以这样强健,才华原来可以这样纵横,英武原来可以这样蓬勃,气概原来可以这样挥洒。”
笔者以为,《沁园春·长沙》“成就甚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一首词中,鹓动鸾飞般,连绵不断地打造出一串成语、熟语,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中所罕见的。比如:万山红遍。百舸争流。谁主沉浮。峥嵘岁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真是:词词生造,字字珠玑,新警之极,不可思议。洪亮,庄重,形象,多声部,像是词语的交响乐。
若干年后,毛泽东在解释这首词中的“中流击水”时,还随手写下当年写作、如今失传得只剩下两行的残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又是一个名句。
前辈诗人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毛泽东则“粪土当年万户侯”,不仅不“摧眉折腰”,还要把权贵当粪土,这才是“指点江山”。
毛泽东这些指天划地、驱山走海的词语,干净、阔大、美哉洋洋、好意象,眩目、流畅,似波涛涌动,具有原创性,是开山之作。再加上毛泽东的话语是主流话语,曾在数十年间广泛宣传,反复重复,所以家喻户晓,著在人口,成为广大人群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
毛泽东创造的这组词语,有人画的,比如李可染先生曾以《萬山红遍,层林尽染》作画,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画了至少七幅《万山红遍》。有作为报刊名称的,如《指点江山》《万山红遍》曾被作为报刊的名称。有作为文章题目、社论标题的。有作为电影、电视、小说、歌曲名字的……足见其影响之大。
诗词中的好句子被人反复使用,渐渐成为成语,在中华文学的长廊中不乏其例。但是,一首诗词中能够出现数个大家认可的词语、认可的警句、认可的格言,这样的诗词也是比较罕见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例。像“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宛转蛾眉”,它最初是写杨贵妃的,如今成为中国描写女子美丽的经典句子。像“梨花一枝春带雨”,浓缩为成语“梨花带雨”,一千多年前为哭泣的杨贵妃定格;现在你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在哭,你想不起来比这更好的句子了,它为所有哭泣的美女定义。再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生命中最深情的部分,成为中国夫妇最常用的誓言,成为中国人对爱情的最高祝愿。一首诗中出现那么多美妙的词句,宛如远梦里的盛大花开,富丽繁华,给人以惊艳之感。
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题词,我会首先想到“天下为公”四个字。说到毛泽东,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人民服务”。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政党、每一个集团,都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近代以来的许多政党或团体,尽管巧于装扮,嘴里、口号里说是为大多数人,但实际上仍是为自己、为少数人谋利益。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超越了一般的集团利益,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以更加宏大的视野、更加宽阔的心胸,更加伟大的器局和前所未有的境界,选择了平民立场,鲜明地提出和施行“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话语中早有体现,但直接明确地提出“为人民服务”一词,是毛泽东的创造。
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不幸殉职,年仅29岁。张思德战时是英雄,平时老实又勤劳,有很好的口碑。毛泽东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要求给张思德召开追悼会。8日下午,在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中央警卫团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和军队统帅,郑重地参加了这个士兵的追悼会并作即兴演讲: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多,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参加追悼会的中共办公厅速记室主任张树德记录了毛泽东的讲演。时任中央政治局秘书的胡乔木根据毛泽东演讲记录稿,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整理。毛泽东稍事斟酌,随即在整理稿上一挥而就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演讲诞生。
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共的宗旨凭着《为人民服务》一文得以广为流传。
有人认为:中国从古至今,内容形式都好,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文章为数不多,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是其中九篇中的一篇。———此言甚是。《为人民服务》以政论立题,不经意间,达到了文学经典的境界。 毛泽东随机施设,以小见大———用小人物说大事,用平凡事讲大道理,用死去的人说给活着的人。他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死,提醒和挖掘生的意义,讲出了一篇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想。言说如此之重大宗旨,而发起于寻常之事,晚近稀有,于中共之中,盖第一人也。正所谓:极平凡的事,与极高深的理,具有密切联系。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开幕词中他号召全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共的根本宗旨,写进了“七大”报告。
之后,毛泽东反复强调“为人民服务”,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
据说,毛泽东晚年,一次在河边看到嬉戏的鱼儿,笑着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毛泽东平生爱吃鱼,我死了之后,你们就把我火化成灰,然后撒到长江里喂鱼。你们告诉它们,就说鱼儿们哪,毛泽东对不住你们啦,他生前吃了不少鱼,这回你们就尽情地吃他的骨灰吧,吃肥了,长壮了好去为人民服服务。这也他“为人民服务”心结的自然流露。
毛泽东鲜明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全在这五个字。全党宗旨,系于这五字真言。平实的五个字,胜于千言万语万卷书。青年毛泽东说:“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他这一辈子,正是这样做的。
哲学家金岳林说:“每一文化区有它底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底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高概念。
佛家讲,依文字起观照,依教奉行,奉持而行。行,一个是自行,一个是劝他人行。毛泽东发大愿,行大行,带领共产党人亲力亲为,做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模范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屁股坐在老百姓那里,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干事,使人人平等,让“大家都没有痛苦,大家有饭吃,大家有衣穿,大家有工做”。为了人民,可以“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爱戴。连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在访问延安十天后也感慨地说:“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真的,要是我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共产党主义者。”
“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共归根得旨之处。
一个词,规定了一个政党的使命,成就了一个政党的大业。
得天下只此路,守江山惟此门。
毛泽东说:“不管刮多大的风.我看人民政府、共产党、老干部、新干部,只要是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吹不倒;半信半意为人民服务的,那就吹倒一半;一点心思都没有,跟人民敌对的,那末就该吹倒。”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宗旨重要性。
毛泽东还说:“我们党为什么能取得政权呢?为什么能和有外国援助的军队打仗呢?就是因为有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力量很大的党,如搞不好,人民就怕我们。一个党使人民怕,这个党就不好了,就危险了。”如何才能不让人民怕呢?不外乎:一是党要怕人民,二是党要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深受欢迎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共历史上最为响亮、最为精彩、最为持久的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基督教不是有《圣经》吗,《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圣经”。佛教不是有《心经》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心经”。佛家不是说《金刚经》能破能断一切“迷”吗,学习、坚持和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毛泽东的文字,如海如云,已发表的,有二千万字之多,洋洋大观。我们不必望洋兴叹。寻龙问穴。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词,就找到了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点睛结穴”之处。中国共产党这条巨龙,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点睛”之笔,“潜龙”成为“飞龙”,一飞冲天,龙行天下;中国共产党“结穴”于“为人民服务”这个“风水”绝佳之处,从而根深蒂固,开花结果,绵延长久。
“为人民服务”这个词语,派生出的话语还有“为人民币服务”“为人民服雾”“你为人民服务”“人民为我服务”等,意思你懂的,都已误入歧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40年4月,毛泽东为“四四”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这个题词刊登在4月12日出版的《新中华报》上。
1949年9月10日,毛泽东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
1952年,北京育英学校委托在该校读书的毛泽东的女儿李讷,请求毛泽东为学校题词。毛泽东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为北京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大概是题词之后,毛泽东或家人吃饭时滴了菜汤在题词上面,毛泽东发现后又在原来题词的下边重写了一遍“好好学习”。
如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毛主席语录”,多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毛泽东是啥时候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词联在一起的?我听到有两种传说:
其一: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她念书的情况,送给她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还有一种传说是:1951年5月3日,苏州少年、8岁的陈永康在学校周围玩耍时,一个青年给他糖吃,让他将一包“面粉”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陈永康感到这个人可能是坏人,就应付着那个青年,当看到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时,他一把抱住那个青年的腿,大声喊到:“解放军叔叔,快来抓坏蛋。”那个青年气急败坏,用拳头击打陈永康,把小陈打得血流满面,小陈死不松手,后来解放军制服了那个青年。经查,那包所谓的“面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炸药,那个青年是个特务。陈永康的事迹为毛泽东知道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派人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当时,全国刚解放,敌对分子经常制造恐怖事件,出于保护小英雄人身安全的考虑,毛泽东给他题词一事,一直没有公开。
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太可靠。我查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其中没有记载上述两件事情。如果不是毛泽东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词联在一起,那么是谁把毛泽东的这两句话捏合在一起的?这还有待于考证。
“××学习”的句式,是一种很古老的句式,《逸周书·诗训解》中就有“鹰乃学习”之说,这也是“学习”一词的最早出处。“鹰乃学习”是说,苍鹰通过反复扇动翅膀学习,最后搏击长空。《说文解字》解释,“习,数飞也,从羽”。
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两个词,明白如话,干干净净,浅的语言中包含很深的道理,深刻的道理讲得极为浅显,可谓言浅意长。
毛泽东具有语言学的深厚功底和技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十分善于用朴素、简单、平实的字组词造句,却能做到素朴而智慧。这很难,简单平实的,很容易平庸肤浅,平庸肤浅则不能传扬,不能传扬的词就不是好词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素朴,简洁、上口、含义清晰、丰富而深刻,只要认识字,就能明白它的含义,即使不识字,也能听懂它的意思,这还不是好词吗?这样的好词,不流行才怪。
毛泽东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艰苦奋斗”等等,要言妙道,字字金玉不足喻,任弘引导在字里行间,提撕警策于日常生活,可以弥补我们自身的缺点及漏洞,都是对人的拯救。倘在寻常日用之间,处处奉持,时时观照,念念不忘,精进勇猛修行而不退,足以养人、养人品,足以明心见性,把人照亮,把人指引。这些嘉言章句,学到一分,长进十分;潜移默化,融于血液里,可以悄悄地修正我们的生命密码,让我们的命运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毫无疑问,这样的绝妙好词,必然流远。我们有福,得以闻是章句,一定不能让它从另一个耳朵里流走。这样的好句子,要背诵;这样的好思想,要践行。于此章句,久久薰习,从生到熟,自浅入深,处处用心,时时用力,历事煅心,攝念观心,积以时日,天长日久,别旧我,做新人,我们就进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