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医护人员“你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儿童,同样也不能用年轻人的眼光看待老年患者”,因为“沉默的病人”老年患者们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是,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轻视和被误诊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发生与患者或家属医患纠纷的群体,绝不容再沉默下去。
【关键词】 医护礼仪;老年患者沟通;老年心理误区
1 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真正读懂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通常这群病人往往是:A老年患者常身患多种疾病,妨碍对正发作的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平均每人患6种疾病,身存疾病有50%没有被医生发现。老年患者一定多种慢性病存在,没有人所谓“无疾而终”。B相当长时间无症状,无法确定其发病时间,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病可能就已经较重。如椎底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或轻跌,才发现长期患有骨质疏松症。C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但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器官功能处于衰竭的边缘时极易导致病情恶化。D发病方式独特。75岁以上老年患者最脆弱是脑、下尿路、心血管及运动系统。无论何种疾病发作都以跌到、不想活动、精神症状、大小便失禁、生活能力丧失等发病,年龄愈大老年病五联征表现愈明显。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出血、缺血及缺氧,医护容易误判为年老所致而延误诊断和治疗。E临床表现不典型。因衰老、病残和疾病交杂使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的特异性症状表现为非特异性:如老年肺炎仅有食欲不振、乏力症状,缺乏呼吸道症状;老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精神症状、味觉异常、腹胀、腹痛症状,故老年患者轻微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疾病!因此对有非特异性症状老年患者应详细问病史,全面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种疾病相互影响症状不典型:一个器官系统的疾病使另一个本来已经衰竭系统受压,这就开始不可逆连锁反应、疾病不断恶化,如果不能被认识和控制则导致死亡。无症状多,往往将典型表现误以为不典型。F并发症多: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多。
2 老年患者的心理解码
首先,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疑惑心理:普遍存在抑郁症状,老年患者遭受过的种种不幸以及疾病引起的不适等许多因素合并一起,使老年患者们减低了对恢复健康的兴趣。认知的减退,妨碍了病人自诉。也使医生们减少了诊断性检查。由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老化,功能减退,视听力下降,感觉迟钝,而使老年患者感叹自己身体不如以前,稍遇不适就认为与衰老有关,这可称之为“疑老病”。自尊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常以长者自居,喜欢周围人尊敬他,服从他,百依百顺他,稍不遂意会发大脾气。返童心理:表现童心复萌,爱吃,恋玩,表现天真,喜欢他人关注,照顾。怀旧心理:喜欢追忆过去,不能面对现实。其次、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患病较轻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把自己当病人,认为感觉不适只是老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忽视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使病情发展;另一种把小病视为大病,终日忧心忡忡,要求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患病较重者: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病反正无指望,而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对严重后果从不考虑,有的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和任何人讲话,重者有轻重举动。卧床不起者:多半是瘫痪病人,年迈体弱者,卧床时间越长,身心痛苦也越大,会怨天尤人,心情恶化,性情变得急躁或会变得消沉,甚至有厌世念头。离、退休前生病者:对“病人角色”早已习惯,容易情绪消沉,往往把事业的不成功,生活上的不顺心都归罪于疾病,同时又为此牵累亲人而烦躁不安。离、退休后生病者:往往不习惯于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已经衰弱、失势和伙伴丧失,明白自己有病时,往往产生急躁情绪、有无力感。
3 21世纪的老年患者的尊严和医护礼仪
正确对待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社会化程度高、阅历深、经验多,我国许多老革命、老干部的患者,正以其卓越红色经历激励青少年。医护必须把尊老敬老国学传统贯穿提高对老年患者医疗服务水平,用心研究与老年患者礼仪沟通艺术以减轻老年患者失落孤独感。与老年患者沟通要研究谈话礼仪技巧:老年尊严。与老年患者沟通中应同对自己父老兄长一样尊重他们,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建议,要耐心倾听认真对待,尽可能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对不能满足的,也要耐心诚恳地解释清楚,使老年患者产生安全、尊严和信任感。敬语、谦词:不能直呼真名,称呼时应叫“黄老、贾先生”“王阿姨”,对疾病治疗的解释要耐心,如有位心包积液的老年患者,病因不明,需做心包穿刺,老年患者思想负担顾虑很重,拒绝检查,后经详细解说,并多次超声定位,确保心包穿刺的医疗安全,老年患者方勉强同意。医护在心包穿刺时能给予台上台下心电监护,使老年患者的紧张心理很快放松,愉快地配合心包穿刺的检查。细节.体贴。医护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不厌其烦的帮助老年患者,说话时距离要近,说话声音要稍大,语句简明扼要,话题要贴近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的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使他们能很好地服从医护的诊治。启发、疏导、诚恳慎言。老年疾病具有不典型性,复杂性和多因素性等特点,不仅给诊断带来误诊漏诊,给治疗也带来困难。因此与老年患者谈话时举止要稳重,态度要诚恳;对疾病的诊治解释要启发疏导;对病人治疗必须明察秋毫,审慎对待。
总之,医护对老年患者服务要老年尊严、礼仪、细节、耐心,做到“观察细、诊断明、手法稳、选方精、用药准”,才能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的理解、信任和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老年心理与精神保健指南》 【美】加里-肯尼迪博士著李君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华人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香港大学】何敏贤等著民族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医护礼仪;老年患者沟通;老年心理误区
1 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真正读懂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通常这群病人往往是:A老年患者常身患多种疾病,妨碍对正发作的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平均每人患6种疾病,身存疾病有50%没有被医生发现。老年患者一定多种慢性病存在,没有人所谓“无疾而终”。B相当长时间无症状,无法确定其发病时间,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病可能就已经较重。如椎底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或轻跌,才发现长期患有骨质疏松症。C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情迁延,但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器官功能处于衰竭的边缘时极易导致病情恶化。D发病方式独特。75岁以上老年患者最脆弱是脑、下尿路、心血管及运动系统。无论何种疾病发作都以跌到、不想活动、精神症状、大小便失禁、生活能力丧失等发病,年龄愈大老年病五联征表现愈明显。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出血、缺血及缺氧,医护容易误判为年老所致而延误诊断和治疗。E临床表现不典型。因衰老、病残和疾病交杂使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的特异性症状表现为非特异性:如老年肺炎仅有食欲不振、乏力症状,缺乏呼吸道症状;老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精神症状、味觉异常、腹胀、腹痛症状,故老年患者轻微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疾病!因此对有非特异性症状老年患者应详细问病史,全面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种疾病相互影响症状不典型:一个器官系统的疾病使另一个本来已经衰竭系统受压,这就开始不可逆连锁反应、疾病不断恶化,如果不能被认识和控制则导致死亡。无症状多,往往将典型表现误以为不典型。F并发症多: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多。
2 老年患者的心理解码
首先,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疑惑心理:普遍存在抑郁症状,老年患者遭受过的种种不幸以及疾病引起的不适等许多因素合并一起,使老年患者们减低了对恢复健康的兴趣。认知的减退,妨碍了病人自诉。也使医生们减少了诊断性检查。由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老化,功能减退,视听力下降,感觉迟钝,而使老年患者感叹自己身体不如以前,稍遇不适就认为与衰老有关,这可称之为“疑老病”。自尊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常以长者自居,喜欢周围人尊敬他,服从他,百依百顺他,稍不遂意会发大脾气。返童心理:表现童心复萌,爱吃,恋玩,表现天真,喜欢他人关注,照顾。怀旧心理:喜欢追忆过去,不能面对现实。其次、老年患者的特殊心理:患病较轻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把自己当病人,认为感觉不适只是老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忽视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使病情发展;另一种把小病视为大病,终日忧心忡忡,要求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患病较重者: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病反正无指望,而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对严重后果从不考虑,有的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和任何人讲话,重者有轻重举动。卧床不起者:多半是瘫痪病人,年迈体弱者,卧床时间越长,身心痛苦也越大,会怨天尤人,心情恶化,性情变得急躁或会变得消沉,甚至有厌世念头。离、退休前生病者:对“病人角色”早已习惯,容易情绪消沉,往往把事业的不成功,生活上的不顺心都归罪于疾病,同时又为此牵累亲人而烦躁不安。离、退休后生病者:往往不习惯于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已经衰弱、失势和伙伴丧失,明白自己有病时,往往产生急躁情绪、有无力感。
3 21世纪的老年患者的尊严和医护礼仪
正确对待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社会化程度高、阅历深、经验多,我国许多老革命、老干部的患者,正以其卓越红色经历激励青少年。医护必须把尊老敬老国学传统贯穿提高对老年患者医疗服务水平,用心研究与老年患者礼仪沟通艺术以减轻老年患者失落孤独感。与老年患者沟通要研究谈话礼仪技巧:老年尊严。与老年患者沟通中应同对自己父老兄长一样尊重他们,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建议,要耐心倾听认真对待,尽可能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对不能满足的,也要耐心诚恳地解释清楚,使老年患者产生安全、尊严和信任感。敬语、谦词:不能直呼真名,称呼时应叫“黄老、贾先生”“王阿姨”,对疾病治疗的解释要耐心,如有位心包积液的老年患者,病因不明,需做心包穿刺,老年患者思想负担顾虑很重,拒绝检查,后经详细解说,并多次超声定位,确保心包穿刺的医疗安全,老年患者方勉强同意。医护在心包穿刺时能给予台上台下心电监护,使老年患者的紧张心理很快放松,愉快地配合心包穿刺的检查。细节.体贴。医护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不厌其烦的帮助老年患者,说话时距离要近,说话声音要稍大,语句简明扼要,话题要贴近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的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使他们能很好地服从医护的诊治。启发、疏导、诚恳慎言。老年疾病具有不典型性,复杂性和多因素性等特点,不仅给诊断带来误诊漏诊,给治疗也带来困难。因此与老年患者谈话时举止要稳重,态度要诚恳;对疾病的诊治解释要启发疏导;对病人治疗必须明察秋毫,审慎对待。
总之,医护对老年患者服务要老年尊严、礼仪、细节、耐心,做到“观察细、诊断明、手法稳、选方精、用药准”,才能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的理解、信任和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老年心理与精神保健指南》 【美】加里-肯尼迪博士著李君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华人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香港大学】何敏贤等著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