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立德树人”德行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从道德生态论视角对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进行学科背景下的科学解构与融合路径探索,建构出“三维覆盖”的理念系统生成、“四位一体”的跨学科课堂融合、“多元衔接”的过程完善评价、“要素博弈”与行业标准融入的具体路径,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深入落实.
【机 构】
: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0;辽宁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立德树人”德行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从道德生态论视角对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进行学科背景下的科学解构与融合路径探索,建构出“三维覆盖”的理念系统生成、“四位一体”的跨学科课堂融合、“多元衔接”的过程完善评价、“要素博弈”与行业标准融入的具体路径,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深入落实.
其他文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优秀大学生党员有可能成为时代发展的佼佼者.本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下,分析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剖析现存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意见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稳定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正确性、科学性的重要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革新是保障大学生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必要举措.本文结合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改造进行深入探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确认现代化改造的要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代化改造现存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探究,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改造的四点策略:精准定位“现代化”目标、建设专业化培训机制、提前构建思政话语形象、有效整合思政双线教学.
近几年来我国发出了新课改的号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以求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将课程与思政视域相结合,培养更有国家自豪感与社会责任心的高等人才.本文探究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校音乐鉴赏课进行创新.
研学旅行是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研学旅行实践性强、自主性强等特征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在跨文化传播形式日益丰富、课程思政改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研究研学旅行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对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告学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广告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广告学专业课入手,分析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带领青年走出精神困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把握舆论风向标,并将“线上”和“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同时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健全社会责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人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马克思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了劳动教育思想.深入了解马克思劳动教育其思想的内涵、作用和价值,厘清我国目前青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青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当代青年端正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塑造正向的劳动风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宝贵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蓄力.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性质、教材特点以及本科生教学对象特点,作为高师思政专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课程,在教学中融入经典原著有其必要性.同时,融入经典原著辅助教学,不仅能提高高师思政专业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能有效地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据此,本文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探求该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原著这一主题,对于推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眼于高校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引领,从“中国精神”的视角切入,探究高校组织育人“纵横融通”矩阵体系的构建,并且在建立过程中有效融合“中国精神”的实践研究.本文立足于当前已建立的组织育人制度,剖析“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指出应该从以下四点进行有机融合:第一,把牢组织育人方向;第二,务实组织育人基础;第三,营造组织育人氛围;第四,丰富组织育人载体.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跨文化旅游英语”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程教学.要增加思政教学目标,深挖教材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素材,适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授课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育人;建立科学化、多元化、思政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