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筹备期间,我得知莫言先生作为获奖者将亲临温州领奖的消息,立即向市文联邹跃飞主席建议:我们现在编辑的文学期刊《温州文学》前身是《文学青年》,1981年1月,茅盾先生题写了刊名,如果莫言先生能给《温州文学》题写刊名,就相得益彰了。
我“初识”莫言先生是从《红高粱》开始的。1986年,读高中的我买到了一期刊发有中篇小说《红高粱》的《人民文学》。当时我是个十足的“文青”,《红高粱》让我着迷,连读几次,“我奶奶”戴凤莲、“我爷爷”余占鳌等人物和其中的故事情节,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很多人把《红高粱》读成一篇杀人越货、爱恨情仇的充满着野性活力的小说,而我却觉得它美如诗画:“高粱梢头,薄气袅袅,四面八方响着高粱生长的声音。风平,浪静,一道道炽目的潮湿阳光,在高粱缝隙里交叉扫射。”而“灰绿色的高粱穗子睡眼未开,这一穗与那一穗根本无法区别,高粱永无尽头,仿佛潺潺流动的河流。”那一片高粱地,总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以至于我以后看到成片的玉米地、芦苇荡、甘蔗林,甚至麦地、稻田,都会想起《红高粱》里那细细长长迎风而立,或被晚霞染得异常艳红的高粱地。
“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的高密东北乡也成了我向往的地方。
去年11月30日下午,莫言先生与他的女儿管笑笑一起从珠海飞抵温州,“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承办单位温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莫言先生在温州的行程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邱小侠安排,跃飞主席就把请莫言先生为《温州文学》题写刊名一事拜托给小侠部长。
当天晚上八点,我接到小侠部长的电话,告知莫言先生下榻永嘉县耕读小院,可以前往拜访。我准备好纸墨毛笔,于第二天上午七点驱车前往永嘉,一路上既兴奋又忐忑。
清晨的耕读小院,空气清新得像被楠溪江的水洗过一样,氤氲的晨雾里莺声呖呖、草木碧翠。那天莫言先生早起,已在双溪楼二楼包间用早餐。我由工作人员引领来到了包间,小侠部长向莫言先生介绍了我。莫言先生放下筷子,站立起来,身材略显魁梧,腰背硬朗,面部白里泛红,带着和蔼的微笑,眼睛眯眯的,含着慈祥的光彩。我快步走过去与他握手,这是一双绵软温暖的手掌,却自有千钧的力量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示意我坐下一同用餐,我没有推托,坐到了他的对面。一同用餐的还有笑笑老师和永嘉县委宣传部、温州作家协会的有关同志。早餐比较丰富,多是永嘉的特色菜,莫言先生说素面好吃,大家又聊一些关于温州和周边丽水、义乌等地的趣事。
早餐后已過九点,莫言先生一行要马上出发游览永嘉的几个景点,中午还要赶到温州城区就餐。惜时程安排过紧,我不好意思拿出背包里的纸墨请莫言先生题字,在他卧室外的客厅里,就着几缕斜斜的、柔柔的阳光,我简单谈了《红高粱》和《蛙》的读后感,他听了后点头认可,并在我带去的《蛙》的扉页上签名留念。小侠部长向莫言先生说明了我的来意,他爽快地答应了,说回北京后写好盖好印章快递过来。
那天下午,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广电中心举办,莫言先生领取了“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的奖杯后,回答主持人问题的话语是平和的,却很有分量。他说自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听过林斤澜先生的课,难以忘记林先生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林先生的小说语言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就像优质牛肉干,越嚼越香。”他说18年前为温籍作家张翎的小说写过序言,其中有“地球上也许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去不了的地方”。他说自己在温州作家面前是恭恭敬敬的,“我见到他们,给他们鞠躬,面带笑容,然后两手去握他们一只手。”他的话语睿智有趣,场面上的谦逊是对温州作家的鼓励,大家被他的真情实感所打动,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12月2日上午,莫言先生要回北京了。因马拉松赛事,温州市区去机场的多条道路被管制,本来半个小时的车程我开了一个半小时到达机场,过一会儿,莫言先生、笑笑老师在小侠部长的陪同下来到。莫言先生微笑着下车,情绪似乎丝毫不受路阻的影响。
我再次坐在了莫言先生对面,让我有了一个平视和近视他的机会。我发现他喜欢把嘴角抿得很紧,一种仁慈宽厚的神态,一开口声音亲切温和,与我平等交流,谈到什么问题,他绝不会不搭腔。在他身边,我无需拘谨。莫言先生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高密,我四年前走读瓯江时,在上游龙泉市发现一个叫后甸的村落打出“莫言祖居地”的牌子,高密与龙泉相距甚远,此说的根据是什么?我向莫言先生请教。他说,管氏族谱的版本很多,因年代久远,有记载错误的地方。曾有龙泉领导专程到北京找他探讨管氏祖先的问题,从十几种管氏宗谱来研究,基本可以确定高密管氏是从龙泉迁过去的,龙泉管氏是一个名门望族,北宋时期出过名臣、政治家管师仁。当然,龙泉的管氏最初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慢慢地南迁,然后一部分人又陆续往北回归。我们言及文学创作的提升之路,莫言先生推崇“含弘光大”,作家的视野要尽可能宽,格局要尽可能大,有包容才能发展提升。我们还谈到温州美食,我问他来温三次是否吃过温州的大混沌?我把“馄饨”念成hún dun,他不知何物,我改口hún tun,他听懂了,说还没吃过。小侠部长说苍南的肉燕好吃,取精肉捣烂为馅,包于燕皮之中,燕皮是精肉和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的。此时,服务员过来通知登机时间已到,我们只得把话题收起,相约下次再聚再聊。
八天后的12月10日,北京的快递到了,我急切地打开,正是莫言先生给《温州文学》题写的刊名,竖写行楷,墨色凝重,精神十足,从容大度;钤有朱印两方,自然恰当,温和敦厚,透露出他的长者气象。
摘自《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艳秋
我“初识”莫言先生是从《红高粱》开始的。1986年,读高中的我买到了一期刊发有中篇小说《红高粱》的《人民文学》。当时我是个十足的“文青”,《红高粱》让我着迷,连读几次,“我奶奶”戴凤莲、“我爷爷”余占鳌等人物和其中的故事情节,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很多人把《红高粱》读成一篇杀人越货、爱恨情仇的充满着野性活力的小说,而我却觉得它美如诗画:“高粱梢头,薄气袅袅,四面八方响着高粱生长的声音。风平,浪静,一道道炽目的潮湿阳光,在高粱缝隙里交叉扫射。”而“灰绿色的高粱穗子睡眼未开,这一穗与那一穗根本无法区别,高粱永无尽头,仿佛潺潺流动的河流。”那一片高粱地,总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以至于我以后看到成片的玉米地、芦苇荡、甘蔗林,甚至麦地、稻田,都会想起《红高粱》里那细细长长迎风而立,或被晚霞染得异常艳红的高粱地。
“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的高密东北乡也成了我向往的地方。
去年11月30日下午,莫言先生与他的女儿管笑笑一起从珠海飞抵温州,“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承办单位温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莫言先生在温州的行程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邱小侠安排,跃飞主席就把请莫言先生为《温州文学》题写刊名一事拜托给小侠部长。
当天晚上八点,我接到小侠部长的电话,告知莫言先生下榻永嘉县耕读小院,可以前往拜访。我准备好纸墨毛笔,于第二天上午七点驱车前往永嘉,一路上既兴奋又忐忑。
清晨的耕读小院,空气清新得像被楠溪江的水洗过一样,氤氲的晨雾里莺声呖呖、草木碧翠。那天莫言先生早起,已在双溪楼二楼包间用早餐。我由工作人员引领来到了包间,小侠部长向莫言先生介绍了我。莫言先生放下筷子,站立起来,身材略显魁梧,腰背硬朗,面部白里泛红,带着和蔼的微笑,眼睛眯眯的,含着慈祥的光彩。我快步走过去与他握手,这是一双绵软温暖的手掌,却自有千钧的力量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示意我坐下一同用餐,我没有推托,坐到了他的对面。一同用餐的还有笑笑老师和永嘉县委宣传部、温州作家协会的有关同志。早餐比较丰富,多是永嘉的特色菜,莫言先生说素面好吃,大家又聊一些关于温州和周边丽水、义乌等地的趣事。
早餐后已過九点,莫言先生一行要马上出发游览永嘉的几个景点,中午还要赶到温州城区就餐。惜时程安排过紧,我不好意思拿出背包里的纸墨请莫言先生题字,在他卧室外的客厅里,就着几缕斜斜的、柔柔的阳光,我简单谈了《红高粱》和《蛙》的读后感,他听了后点头认可,并在我带去的《蛙》的扉页上签名留念。小侠部长向莫言先生说明了我的来意,他爽快地答应了,说回北京后写好盖好印章快递过来。
那天下午,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广电中心举办,莫言先生领取了“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的奖杯后,回答主持人问题的话语是平和的,却很有分量。他说自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听过林斤澜先生的课,难以忘记林先生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林先生的小说语言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就像优质牛肉干,越嚼越香。”他说18年前为温籍作家张翎的小说写过序言,其中有“地球上也许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去不了的地方”。他说自己在温州作家面前是恭恭敬敬的,“我见到他们,给他们鞠躬,面带笑容,然后两手去握他们一只手。”他的话语睿智有趣,场面上的谦逊是对温州作家的鼓励,大家被他的真情实感所打动,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12月2日上午,莫言先生要回北京了。因马拉松赛事,温州市区去机场的多条道路被管制,本来半个小时的车程我开了一个半小时到达机场,过一会儿,莫言先生、笑笑老师在小侠部长的陪同下来到。莫言先生微笑着下车,情绪似乎丝毫不受路阻的影响。
我再次坐在了莫言先生对面,让我有了一个平视和近视他的机会。我发现他喜欢把嘴角抿得很紧,一种仁慈宽厚的神态,一开口声音亲切温和,与我平等交流,谈到什么问题,他绝不会不搭腔。在他身边,我无需拘谨。莫言先生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高密,我四年前走读瓯江时,在上游龙泉市发现一个叫后甸的村落打出“莫言祖居地”的牌子,高密与龙泉相距甚远,此说的根据是什么?我向莫言先生请教。他说,管氏族谱的版本很多,因年代久远,有记载错误的地方。曾有龙泉领导专程到北京找他探讨管氏祖先的问题,从十几种管氏宗谱来研究,基本可以确定高密管氏是从龙泉迁过去的,龙泉管氏是一个名门望族,北宋时期出过名臣、政治家管师仁。当然,龙泉的管氏最初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慢慢地南迁,然后一部分人又陆续往北回归。我们言及文学创作的提升之路,莫言先生推崇“含弘光大”,作家的视野要尽可能宽,格局要尽可能大,有包容才能发展提升。我们还谈到温州美食,我问他来温三次是否吃过温州的大混沌?我把“馄饨”念成hún dun,他不知何物,我改口hún tun,他听懂了,说还没吃过。小侠部长说苍南的肉燕好吃,取精肉捣烂为馅,包于燕皮之中,燕皮是精肉和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的。此时,服务员过来通知登机时间已到,我们只得把话题收起,相约下次再聚再聊。
八天后的12月10日,北京的快递到了,我急切地打开,正是莫言先生给《温州文学》题写的刊名,竖写行楷,墨色凝重,精神十足,从容大度;钤有朱印两方,自然恰当,温和敦厚,透露出他的长者气象。
摘自《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