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大规模高质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工学矛盾突出、个体差异较大很难有效进行协作学习的问题,该文从协作学习环境、助学服务、成果形成、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知识建构研究,侧重对新型职业农民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引导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学会学习。结果显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的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力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从增强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开拓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学习途径、设计有价值的协作学习主题资源等方面提出推进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开放教育;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务农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现象严重,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受到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缓解“缺人”现象。
开放教育是以发展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是以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因此,开放教育教学强调通过协作学习来减轻成人学习者学习的孤独感,以此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完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设计与整合,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等各种教学形式不断融入网络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电子计算终端设备进行学习,这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据《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其中,大专及以上的占5.47%,高中(含中专)的占24.87%,初中的占57.63%,小学的占10.59%,未上过学的占1.44%。总的来看,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整体文化程度仍然不高。由此可见,努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程度任重道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继出台了系列重量级文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依据,特别是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培育方式和培育组织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由于接受开放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工学矛盾突出,在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及学习时间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很难有效进行协作学习。以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开放教育,基本上都是组建学习小组,这种方式难以调动他们的参学积极性,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知识建构效果甚微,培育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如何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在协作学习中系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是开放教育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及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从现实意义看,这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成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途径,是打赢乡村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选择;从长远意义看,这有利于培育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有利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情境支持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从知识建构概念界定、理论研究、知识建构模式及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
从国外看,对于“知识建构”一词的定义,Gunawardena从协作讨论文本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一個知识建构完整过程,即从观点阐述、分析差异、讨论整合、修订观点、达成共识等五个阶段进行知识建构。在协同知识建构方面,Stahl提出,“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模式,把学习视为个人和社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此外,许多研究者侧重知识建构效果评价研究,如Veldhuis-Diermanse主要通过参与和交互分析,侧重认知、情感、元认知等方面对学习者知识建构方法进行评价。Judith Pena-Shaff等主要介绍在线讨论知识建构过程评价模式。
从国内看,赵建华认为,“知识建构是个体在某个特定社区中共同参与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理论建设等智慧产品”;李克东认为,“知识建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基础上,通过旧知识与新获得信息互动,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重组,使其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关联”。在知识建构理论研究方面,陈鹏宇、况姗芸、陈斌、金慧、郭炯、张义兵、赵海霞、钟志贤等学者探讨了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实现途径、成员关系、教学设计策略及互动学习活动类型等。在知识建构模式方面,马宁、彭绍东、彭绍东、蒋银健、胡勇等研究了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效果、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构建、异步网络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在知识效果评价方面,陈向东设计了一种应用型较强的在线交流知识建构效果评价框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尽管目前专家学者对知识建构相关领域研究多,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知识建构交流话语分析及效果评价方面,但在教学设计策略及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如何有效进行协作学习方面较为缺乏;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对成人教育方面开展研究的很少。
本文所指的知识建构是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各成员进行知识分析、实践和创新,形成某种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个体深入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新型职业农民有时间参与协作学习,在协作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并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他们透彻地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建构,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协作学习环境、助学服务、成果形成、学习评价等四方面进行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 (一)组织线上线下协作活动,营造良好协作学习环境
1.开展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网上专题讨论
一般而言,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很好地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不固定、不统一,他们常常不能同时在线,难以在教学中采取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讨论。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网上专题讨论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解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热门话题讨论等学习主题,即在网上为新型职业农民布置学习主题,新型职业农民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进行网上实时专题讨论,即在固定时间,教师与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线进行集中交流;另一方面,进行网上非实时专题讨论,即在非固定时间,教师为该主题讨论活动设定三天或一周,让不能参加集中交流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表述自己的学习内容。
2.开展线下协作情感交流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除进行知识学习外,更需要各种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的交流活动,这对于激励型职业农民坚持学习、努力实现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新型职业农民在线交流主要围绕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彼此间缺乏亲切感,所以常常会感到枯燥,有时甚至不愿参与协作学习。因此,面对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必不可少,平时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兴趣组织开展徒步、打球和爬山等集体活动。这些都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在休闲时间喜欢的运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促进互相熟悉、交流,从而遇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3.利用微信、QQ进行促学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常常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内外因素干扰而产生惰性或拖延心理,放松对自己的学习约束,但如果有同伴或教师经常提醒和督促,就容易把学习坚持下去。因此,将协作学习伙伴组成微信群或QQ群,随时互相交流学习,使新型职业农民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协作学习环境。
(二)开展协作学习助学服务,实时解决协作学习问题
1.做好协作学习活动导学
做好协作学习导学服务是新型职业农民能顺利开展协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即让新型职业农民在进行协作学习前1周了解协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协作学习的安排、参与协作学习的方法和寻求帮助的解决途径,使新型职业农民在进行协作学习时胸有成竹。
2.引导自主学习相关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讨论不积极不活跃,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讨论,不具备与讨论主题相关的业务知识。因此,在讨论前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源,让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适量、内容清晰、简明易懂。比如,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讨论,如果让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整个单元视频,会使新型职业农民厌烦学习,但如果学习资源过于简单,则不能满足学习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时,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做到内容要有难有易,呈递进式安排,以满足不同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要,这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可深入、拓展性进行知识建构。学习资源形式要做到文本和视频多样化,满足新型职业农民个性化学习需求,便于新型职业农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指导学习组长做好任务分解工作
以往在新型职业农民讨论过程中,很大问题是发言人基本上是学习组长,其他人常常不参与活动,所以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阻碍知识进一步建构。因此,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分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有序发言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指導学习组长担当相应责任,由学习组长将讨论主题进行任务分解。比如,由学习组长将讨论主题分为概念、解析、应用和拓展等模块,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水平,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成员,然后组长在讨论中进行发言引导,让每个新型职业农民都参与讨论活动。
4.开展面授辅导解决难点问题
虽然在线上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学习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反馈,但面授的直观性与形象生动性不能用文字的讲解所代替。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难点问题,教师将通过面授辅导进行细致讲解,在讲解同时进行录制,然后上传到网上,便于没有时间参与面授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学习。
(三)提供良好实践环境,促进知识深度掌握
没有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应用,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完在线学习交流时,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深入应用。实践任务既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模拟操作,也可以到生活中进行实践,然后将实践作品上传到网上,供新型职业农民相互学习借鉴,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深入学习。
(四)通过协作学习测评,加强协作学习力
只有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有效约束,新型职业农民才会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没有约束力,很多新型职业农民有时就会“得过且过”,不积极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无法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因此,在知识建构效果评价方面,主要采取自评、学习组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等三方面进行测评(如表1所示)。
本测评体系是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协作学习的实际需要,由笔者和21名相关教师自主编制和设计而成,并对200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试测,得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高度认同。该测评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具体分析如下: 1.信度分析
从表2可知,问卷的三个维度信度均在0.75以上,说明各个维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总体信度在0.8以上,表明总体问卷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2.效度分析
经统计,问卷的KMO=0.827,且Banlett球形检验显著水平为P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开放教育;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务农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现象严重,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受到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缓解“缺人”现象。
开放教育是以发展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是以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因此,开放教育教学强调通过协作学习来减轻成人学习者学习的孤独感,以此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完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设计与整合,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等各种教学形式不断融入网络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电子计算终端设备进行学习,这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据《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其中,大专及以上的占5.47%,高中(含中专)的占24.87%,初中的占57.63%,小学的占10.59%,未上过学的占1.44%。总的来看,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整体文化程度仍然不高。由此可见,努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程度任重道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继出台了系列重量级文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依据,特别是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培育方式和培育组织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由于接受开放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工学矛盾突出,在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及学习时间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很难有效进行协作学习。以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开放教育,基本上都是组建学习小组,这种方式难以调动他们的参学积极性,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知识建构效果甚微,培育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如何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在协作学习中系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是开放教育教师在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及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从现实意义看,这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成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途径,是打赢乡村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选择;从长远意义看,这有利于培育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有利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一、知识建构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情境支持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从知识建构概念界定、理论研究、知识建构模式及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
从国外看,对于“知识建构”一词的定义,Gunawardena从协作讨论文本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一個知识建构完整过程,即从观点阐述、分析差异、讨论整合、修订观点、达成共识等五个阶段进行知识建构。在协同知识建构方面,Stahl提出,“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模式,把学习视为个人和社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此外,许多研究者侧重知识建构效果评价研究,如Veldhuis-Diermanse主要通过参与和交互分析,侧重认知、情感、元认知等方面对学习者知识建构方法进行评价。Judith Pena-Shaff等主要介绍在线讨论知识建构过程评价模式。
从国内看,赵建华认为,“知识建构是个体在某个特定社区中共同参与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理论建设等智慧产品”;李克东认为,“知识建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基础上,通过旧知识与新获得信息互动,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重组,使其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关联”。在知识建构理论研究方面,陈鹏宇、况姗芸、陈斌、金慧、郭炯、张义兵、赵海霞、钟志贤等学者探讨了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实现途径、成员关系、教学设计策略及互动学习活动类型等。在知识建构模式方面,马宁、彭绍东、彭绍东、蒋银健、胡勇等研究了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效果、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构建、异步网络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在知识效果评价方面,陈向东设计了一种应用型较强的在线交流知识建构效果评价框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尽管目前专家学者对知识建构相关领域研究多,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知识建构交流话语分析及效果评价方面,但在教学设计策略及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如何有效进行协作学习方面较为缺乏;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对成人教育方面开展研究的很少。
二、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过程
本文所指的知识建构是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各成员进行知识分析、实践和创新,形成某种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个体深入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新型职业农民有时间参与协作学习,在协作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并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他们透彻地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建构,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协作学习环境、助学服务、成果形成、学习评价等四方面进行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 (一)组织线上线下协作活动,营造良好协作学习环境
1.开展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网上专题讨论
一般而言,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很好地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不固定、不统一,他们常常不能同时在线,难以在教学中采取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讨论。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网上专题讨论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解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热门话题讨论等学习主题,即在网上为新型职业农民布置学习主题,新型职业农民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进行网上实时专题讨论,即在固定时间,教师与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线进行集中交流;另一方面,进行网上非实时专题讨论,即在非固定时间,教师为该主题讨论活动设定三天或一周,让不能参加集中交流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表述自己的学习内容。
2.开展线下协作情感交流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除进行知识学习外,更需要各种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的交流活动,这对于激励型职业农民坚持学习、努力实现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新型职业农民在线交流主要围绕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彼此间缺乏亲切感,所以常常会感到枯燥,有时甚至不愿参与协作学习。因此,面对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必不可少,平时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兴趣组织开展徒步、打球和爬山等集体活动。这些都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在休闲时间喜欢的运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促进互相熟悉、交流,从而遇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3.利用微信、QQ进行促学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常常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内外因素干扰而产生惰性或拖延心理,放松对自己的学习约束,但如果有同伴或教师经常提醒和督促,就容易把学习坚持下去。因此,将协作学习伙伴组成微信群或QQ群,随时互相交流学习,使新型职业农民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协作学习环境。
(二)开展协作学习助学服务,实时解决协作学习问题
1.做好协作学习活动导学
做好协作学习导学服务是新型职业农民能顺利开展协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即让新型职业农民在进行协作学习前1周了解协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协作学习的安排、参与协作学习的方法和寻求帮助的解决途径,使新型职业农民在进行协作学习时胸有成竹。
2.引导自主学习相关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讨论不积极不活跃,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讨论,不具备与讨论主题相关的业务知识。因此,在讨论前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源,让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适量、内容清晰、简明易懂。比如,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讨论,如果让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整个单元视频,会使新型职业农民厌烦学习,但如果学习资源过于简单,则不能满足学习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时,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做到内容要有难有易,呈递进式安排,以满足不同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要,这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可深入、拓展性进行知识建构。学习资源形式要做到文本和视频多样化,满足新型职业农民个性化学习需求,便于新型职业农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指导学习组长做好任务分解工作
以往在新型职业农民讨论过程中,很大问题是发言人基本上是学习组长,其他人常常不参与活动,所以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阻碍知识进一步建构。因此,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分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小组成员有序发言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指導学习组长担当相应责任,由学习组长将讨论主题进行任务分解。比如,由学习组长将讨论主题分为概念、解析、应用和拓展等模块,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水平,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成员,然后组长在讨论中进行发言引导,让每个新型职业农民都参与讨论活动。
4.开展面授辅导解决难点问题
虽然在线上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学习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反馈,但面授的直观性与形象生动性不能用文字的讲解所代替。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难点问题,教师将通过面授辅导进行细致讲解,在讲解同时进行录制,然后上传到网上,便于没有时间参与面授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学习。
(三)提供良好实践环境,促进知识深度掌握
没有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应用,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完在线学习交流时,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深入应用。实践任务既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模拟操作,也可以到生活中进行实践,然后将实践作品上传到网上,供新型职业农民相互学习借鉴,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深入学习。
(四)通过协作学习测评,加强协作学习力
只有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有效约束,新型职业农民才会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没有约束力,很多新型职业农民有时就会“得过且过”,不积极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无法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因此,在知识建构效果评价方面,主要采取自评、学习组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等三方面进行测评(如表1所示)。
本测评体系是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协作学习的实际需要,由笔者和21名相关教师自主编制和设计而成,并对200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试测,得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高度认同。该测评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具体分析如下: 1.信度分析
从表2可知,问卷的三个维度信度均在0.75以上,说明各个维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总体信度在0.8以上,表明总体问卷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2.效度分析
经统计,问卷的KMO=0.827,且Banlett球形检验显著水平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