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和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印度大学生论坛于2009年5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70名来自印度及中国各知名学府的大学生与会。论坛 以“中印合作在我们手中”为主题,中印学子就当前两国青年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探讨。
北大学生张忞煜的发言
我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印地语专业05级本科生张忞煜,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代表参加首届中印大学生论坛的70名代表,以及参与了本届论坛筹备工作的约30名中印大学生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激动的心情。
中印友谊源远流长,在我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印地语的4年以来,中印关系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我渐渐不必再和每一个人解释我所学的专业是印度的语言而非北美印第安语,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心印度、希望了解印度,前往印度也已经不再是一种“传奇经历”。
与之相应的,印度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关注中国,这从我在印度的一段小经历可以看出。
2006年我获得政府交换奖学金赴印度留学时,好奇的印度人总是会问我:“你是日本人吗?”“不是。”“那是韩国人吧?”当我告诉他们我来自中国时,印度朋友总会感到一丝惊奇。
但是,2008年11月当我再次以国家青年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前往印度时,我诧异地发现不仅仅很多印度朋友都很快猜到我们是从中国来的,甚至泰姬陵外的小贩也学会了“一百块钱”等等简单的中文吆喝。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届中印大学生论坛的召开无疑是两国青年学生的一场盛会。再次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印度驻华使馆、华为印度基金会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们参与论坛筹备工作的机会,使我们得以亲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最后,我热烈欢迎我的印度同学们,欢迎你们来中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大学。希望接下来几天的论坛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也希望我们能以我们的活力为中印关系写上绚丽的一笔。
印度大学生高兴的发言
我相信,此次论坛将会是一个中印学生思想交锋的盛会,将会是一个中印双方理解互惠的良机,将会是一次促进发展和平世界、和谐社会的努力和探索。从今天下午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将就21世纪中印双边关系的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开诚布公、坦言相对的探讨。我们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姜景奎教授和阿妮塔·夏尔玛女士对我们此次论坛进行全程指导。
在这里我想对来自印度的同胞们说:北大欢迎你们,北京欢迎你们。在过去的五年中,印度人的声音在北大的校园内似乎有些微乎其微,历届的国际文化节只有我和一两个印度的交换学生参与筹备。然而今天,我终于看到,在这个中国最高学府,这么多期待的脸庞相聚于此。所以我衷心欢迎你们的到来,在北大的历史上,我们开创了世界上两个古老文明碰撞交汇的先河。我相信你们将会深深地爱上你们的同伴,爱上这个古老校园,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对于中国的向往或许正诠释了你们努力争取、踏上此次征程的全部理由。
在座中国的朋友们,不论是故交还是新友,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奠定了本次论坛的基础和现行框架。无论何时,欢迎你们前往印度,认识印度,体验印度,在你们学习或者工作的生涯中能够有机会了解到更加丰富多彩、活力盎然的恒河古国,而不仅仅只是佛陀和软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印度社会的多样性仿佛就是活生生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小社会蕴含着大世界。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只占印度国民2%的种族,怎会选举产生一位总统和总理,确实,这也是只可能发生在印度的奇迹。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不得不面对,祸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正在蔓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恰逢时机,而且势在必行。如今,我们年轻一代正在承受着危机的苦果,面对着各大公司纷纷放缓扩张、甚至收缩裁员,就业形势惨淡的情况,青年才俊们前途未卜。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某些国家政府仍然大肆鼓吹中国、印度威胁论,认为我们在抢夺他们的饭碗。我们需要证明,所谓中印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此次论坛也将会是我们两国青年一代共同规划我们的未来,商讨如何重新确立新兴市场秩序的一次机会,未来中印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终将会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我相信,和我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所有印度同学在兴奋之余,都一定揣着一颗学习的心,准备好了向我们的邻国学习,学习你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学习你们集权的政治体制,学习你们这30年来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我们印度政府以及青年都非常希望能够了解中国领导所强调的科学发展、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等这些观念在中国的使用和经验。我们不仅会以一个开放坦诚的心态去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澄清你们心中或有的对印度的偏见。正像我们的第一位总理尼赫鲁所观察到的那样:“几千年来……中印两国互相学习,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在生活的艺术和科学方面都有交流发生。也许中国受印度的影响,要比印度受中国的影响要多一些, 这是让人遗憾的,因为印度本来可以接受更多,让自己获益……”
五月花开——首届中印大学生论坛后感
梁 冰
温暖的五月,我们几十位中印青年人,相聚在北大燕园。此时正值燕园最美的时节吧,花开未败,绿草茵茵,未名湖上微波荡漾,我们怀着同一个梦想相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期待着在未来的几天里能完成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小小使命,那便是为我们各自的祖国,以及两个国家共同相连的命运整理出我们的思路,这绝然大不到纲领的地步,毕竟我们还不能像国家领导人那样高屋建瓴,但我们有我们的观察,有我们的见解,并需要给不同的见解以融通,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明确未来共同的方向。
中国,印度,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前两个人口大国,世界上GDP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国家,都正在实施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国家……如此多的共同点让它们共同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也让深处其中的我们有必要站到局外思索两国共同的命运。不仅两国领导人开始密切关注彼此的通合,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砥柱中流也应深度参与其中,从视角上给予关注,以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深刻的解读能力。
幸喜北大印度研究中心主办了此次中印大学生论坛,让我们有机会共聚一堂共商两国发展,虽然我们可能见解浅薄,但此论坛对于唤醒青年人对两国共同的关注是十分有意义的。于我自己,也是参加了此次论坛才深入地了解了目前两国的现状并开始关注两国共同的命运。
5月19日,一群来自中印两国的青年人陆续到来。与组员初识于宾馆,我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所在的经济分会给出了四个个案,涉及到宏观经济、双边贸易、IT产业合作以及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四个方面,宏微观上都有涵盖,综合又不失细致,也是我们最该关注的几个方面。我们第一天是通宵达旦过来的,几个人在宾馆里研讨,彻夜不眠。直到第二天,个个都熬成了熊猫眼,但看着做好的案子,又满是欣慰。
各个小组的准备都十分充分,大家在台前激扬奋发,满是同学意气,而且观点鲜明独到,见仁见智。于听者,不管是谁家之言,都有可取之处,当然,争论也是十分激烈的,规定的十分钟演说与五分钟提问往往超时。整个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与会者或颔首赞同,或摇头示异,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并吸纳着有价值的信息。
10%,8%,这是两国近5年来的GDP平均增长率,它们创造了世界奇迹,也吸引着世界的眼光,中国关注制造业,印度着眼服务业,不同的发展思路带来了几乎相同的结果,但正是不同的选择让它们有了互补的空间,合作以共赢,是最佳的选择,无论是从中印关注的IT业,还是双边贸易,都有可合作的巨大空间。与会的青年人从不同的角度拿捏,却给出了同样的结果:合作双赢, 这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虽然有问题,有争议,但求同存异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整个讨论持续了两天,讨论之余,我们熟悉了彼此,中国人,印度人,参会者,组织者,大家不再那么拘谨,不分彼此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上海,脑海中还满是当时的景象,我们一起激烈争论,我们一起开心拍照,我们组成了有名的“单身帮”,可爱的“90后”手舞足蹈焦急的样子依稀浮在眼前,吉特奇(JITECH)船长戴着墨镜酷酷的样子也时时闪现,还有满是激情的高兴,总是一副中国“愤青”的样子,可爱的普拉卡什(PRAKASH)总爱卖乖并宣称自己是学医学的可以不懂,哈马(HAMA)不会用筷子每次总让中国的朋友帮他夹菜,还有我们一起登上了万里长城,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无数可爱的名字印在心里,秋明,CICI,书记员,船长,小孩儿,90后,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恍惚中那几日便是对整个2009年的定义,我找不到一种精确的情绪对其解读,依稀是一份感觉,感觉中是这些可爱的青年人,他们胸怀天下,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意气风发,激扬人生,为共同的未来书写明天!依稀还有一种感情,虽时只几日,却凝固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记得论坛结束时,依依惜别的我们,记得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定格了一个个闪光的时刻,并最终在心里渲染成了一本厚厚的像册,不用冲洗却抹之不去……
每个人都在说来年,都在说他日,都在期望,但也深知这样的机缘并不太多,唯有将这份珍贵的回忆记到心里,并关注着两国共同的发展,将我们曾经在论坛中的激扬写到实际行动中,也许这是记忆的最好方式!
北大学生张忞煜的发言
我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印地语专业05级本科生张忞煜,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代表参加首届中印大学生论坛的70名代表,以及参与了本届论坛筹备工作的约30名中印大学生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激动的心情。
中印友谊源远流长,在我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印地语的4年以来,中印关系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我渐渐不必再和每一个人解释我所学的专业是印度的语言而非北美印第安语,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心印度、希望了解印度,前往印度也已经不再是一种“传奇经历”。
与之相应的,印度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关注中国,这从我在印度的一段小经历可以看出。
2006年我获得政府交换奖学金赴印度留学时,好奇的印度人总是会问我:“你是日本人吗?”“不是。”“那是韩国人吧?”当我告诉他们我来自中国时,印度朋友总会感到一丝惊奇。
但是,2008年11月当我再次以国家青年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前往印度时,我诧异地发现不仅仅很多印度朋友都很快猜到我们是从中国来的,甚至泰姬陵外的小贩也学会了“一百块钱”等等简单的中文吆喝。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届中印大学生论坛的召开无疑是两国青年学生的一场盛会。再次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印度驻华使馆、华为印度基金会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们参与论坛筹备工作的机会,使我们得以亲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最后,我热烈欢迎我的印度同学们,欢迎你们来中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大学。希望接下来几天的论坛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也希望我们能以我们的活力为中印关系写上绚丽的一笔。
印度大学生高兴的发言
我相信,此次论坛将会是一个中印学生思想交锋的盛会,将会是一个中印双方理解互惠的良机,将会是一次促进发展和平世界、和谐社会的努力和探索。从今天下午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将就21世纪中印双边关系的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开诚布公、坦言相对的探讨。我们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姜景奎教授和阿妮塔·夏尔玛女士对我们此次论坛进行全程指导。
在这里我想对来自印度的同胞们说:北大欢迎你们,北京欢迎你们。在过去的五年中,印度人的声音在北大的校园内似乎有些微乎其微,历届的国际文化节只有我和一两个印度的交换学生参与筹备。然而今天,我终于看到,在这个中国最高学府,这么多期待的脸庞相聚于此。所以我衷心欢迎你们的到来,在北大的历史上,我们开创了世界上两个古老文明碰撞交汇的先河。我相信你们将会深深地爱上你们的同伴,爱上这个古老校园,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对于中国的向往或许正诠释了你们努力争取、踏上此次征程的全部理由。
在座中国的朋友们,不论是故交还是新友,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奠定了本次论坛的基础和现行框架。无论何时,欢迎你们前往印度,认识印度,体验印度,在你们学习或者工作的生涯中能够有机会了解到更加丰富多彩、活力盎然的恒河古国,而不仅仅只是佛陀和软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印度社会的多样性仿佛就是活生生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小社会蕴含着大世界。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也许永远都无法理解只占印度国民2%的种族,怎会选举产生一位总统和总理,确实,这也是只可能发生在印度的奇迹。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不得不面对,祸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正在蔓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恰逢时机,而且势在必行。如今,我们年轻一代正在承受着危机的苦果,面对着各大公司纷纷放缓扩张、甚至收缩裁员,就业形势惨淡的情况,青年才俊们前途未卜。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某些国家政府仍然大肆鼓吹中国、印度威胁论,认为我们在抢夺他们的饭碗。我们需要证明,所谓中印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此次论坛也将会是我们两国青年一代共同规划我们的未来,商讨如何重新确立新兴市场秩序的一次机会,未来中印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终将会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我相信,和我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所有印度同学在兴奋之余,都一定揣着一颗学习的心,准备好了向我们的邻国学习,学习你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学习你们集权的政治体制,学习你们这30年来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我们印度政府以及青年都非常希望能够了解中国领导所强调的科学发展、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等这些观念在中国的使用和经验。我们不仅会以一个开放坦诚的心态去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澄清你们心中或有的对印度的偏见。正像我们的第一位总理尼赫鲁所观察到的那样:“几千年来……中印两国互相学习,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在生活的艺术和科学方面都有交流发生。也许中国受印度的影响,要比印度受中国的影响要多一些, 这是让人遗憾的,因为印度本来可以接受更多,让自己获益……”
五月花开——首届中印大学生论坛后感
梁 冰
温暖的五月,我们几十位中印青年人,相聚在北大燕园。此时正值燕园最美的时节吧,花开未败,绿草茵茵,未名湖上微波荡漾,我们怀着同一个梦想相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期待着在未来的几天里能完成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小小使命,那便是为我们各自的祖国,以及两个国家共同相连的命运整理出我们的思路,这绝然大不到纲领的地步,毕竟我们还不能像国家领导人那样高屋建瓴,但我们有我们的观察,有我们的见解,并需要给不同的见解以融通,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明确未来共同的方向。
中国,印度,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前两个人口大国,世界上GDP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国家,都正在实施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国家……如此多的共同点让它们共同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也让深处其中的我们有必要站到局外思索两国共同的命运。不仅两国领导人开始密切关注彼此的通合,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砥柱中流也应深度参与其中,从视角上给予关注,以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深刻的解读能力。
幸喜北大印度研究中心主办了此次中印大学生论坛,让我们有机会共聚一堂共商两国发展,虽然我们可能见解浅薄,但此论坛对于唤醒青年人对两国共同的关注是十分有意义的。于我自己,也是参加了此次论坛才深入地了解了目前两国的现状并开始关注两国共同的命运。
5月19日,一群来自中印两国的青年人陆续到来。与组员初识于宾馆,我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所在的经济分会给出了四个个案,涉及到宏观经济、双边贸易、IT产业合作以及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四个方面,宏微观上都有涵盖,综合又不失细致,也是我们最该关注的几个方面。我们第一天是通宵达旦过来的,几个人在宾馆里研讨,彻夜不眠。直到第二天,个个都熬成了熊猫眼,但看着做好的案子,又满是欣慰。
各个小组的准备都十分充分,大家在台前激扬奋发,满是同学意气,而且观点鲜明独到,见仁见智。于听者,不管是谁家之言,都有可取之处,当然,争论也是十分激烈的,规定的十分钟演说与五分钟提问往往超时。整个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与会者或颔首赞同,或摇头示异,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并吸纳着有价值的信息。
10%,8%,这是两国近5年来的GDP平均增长率,它们创造了世界奇迹,也吸引着世界的眼光,中国关注制造业,印度着眼服务业,不同的发展思路带来了几乎相同的结果,但正是不同的选择让它们有了互补的空间,合作以共赢,是最佳的选择,无论是从中印关注的IT业,还是双边贸易,都有可合作的巨大空间。与会的青年人从不同的角度拿捏,却给出了同样的结果:合作双赢, 这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虽然有问题,有争议,但求同存异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整个讨论持续了两天,讨论之余,我们熟悉了彼此,中国人,印度人,参会者,组织者,大家不再那么拘谨,不分彼此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上海,脑海中还满是当时的景象,我们一起激烈争论,我们一起开心拍照,我们组成了有名的“单身帮”,可爱的“90后”手舞足蹈焦急的样子依稀浮在眼前,吉特奇(JITECH)船长戴着墨镜酷酷的样子也时时闪现,还有满是激情的高兴,总是一副中国“愤青”的样子,可爱的普拉卡什(PRAKASH)总爱卖乖并宣称自己是学医学的可以不懂,哈马(HAMA)不会用筷子每次总让中国的朋友帮他夹菜,还有我们一起登上了万里长城,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无数可爱的名字印在心里,秋明,CICI,书记员,船长,小孩儿,90后,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恍惚中那几日便是对整个2009年的定义,我找不到一种精确的情绪对其解读,依稀是一份感觉,感觉中是这些可爱的青年人,他们胸怀天下,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意气风发,激扬人生,为共同的未来书写明天!依稀还有一种感情,虽时只几日,却凝固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记得论坛结束时,依依惜别的我们,记得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定格了一个个闪光的时刻,并最终在心里渲染成了一本厚厚的像册,不用冲洗却抹之不去……
每个人都在说来年,都在说他日,都在期望,但也深知这样的机缘并不太多,唯有将这份珍贵的回忆记到心里,并关注着两国共同的发展,将我们曾经在论坛中的激扬写到实际行动中,也许这是记忆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