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是视觉艺术教育中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再现客观世界的能力,更加需要培养学生表现主观世界的能力,而且容纳着深刻的美学思考。素描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的艺术形式,又是一门造型艺术学科,也是一种艺术认知与表达的方式。它的特征是用单色来表现艺术造型,并且具备独立的语言体系。在大部分时候,素描被作为一种创作草稿和造型基础训练的方式。文中提出要在素描训练中融入更多的创作意识,是针对目前学院的某些学生们的呆板、毫无生气的课堂作业而言。在文中,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素描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素描基础素描教学问题一、素描的特性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基础造型课程是艺术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素描从广义上来说,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单纯,并且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美。它有直指事物本质和精要的优势,因而是画家自由探索绘画造型和表现力的最佳手段。
素描拥有富有创造力的实用特性,研究性的学习用素描作为一种手段是最适宜不过了,创造性地探索各种造型语言和表现力度,必先通过素描来实现。
素描的特点还在于它方便操作却能直率感知造型的特性。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简便,又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往往比经过很多加工的绘画作品更能直接地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扑捉所画对象的生动神韵。
在素描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抒发情感的正确方法和渠道。其次是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是思维观念的转变,个性的表达毫无疑问是一个艺术家的无价之宝。素描的表现手法及表现风格多种多样,所描绘的内容也极为丰富。题材可以是风景、人物、肖像、静物,亦可以是非具象的点、线、面的组合等。使用的工具也非常广泛,包括铅笔、炭条、钢笔、毛笔、色粉笔、石笔、金属笔、芦杆笔等。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图上用得较多。绘画的平面多为纸面,也包括布料、皮纸、木头、金属、陶瓷乃至墙面、沙面、玻璃等。
以素描为核心的基础造型课程,是艺术类学生跨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二、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分析以下两个案例,来反思目前素描教学的问题:
案例一:我的一位朋友,毕业于美术学院本科。上学期间,素描画的棒棒的,从上美院本科开始,素描成绩就总是非优即良。可是毕业几年了,从来没有见过他进行绘画创作。我问他为什么不搞创作,他的回答令我非常惊奇:“我既不喜欢也根本不会搞创作。”“那么你的毕业创作是如何完成的呢”,“老师一点点地指导,甚至构思、草图都帮我勾了,我还能不会吗?但是叫我自己完成,我还是不知从何下手。”最终他在一所中学做了老师,仍然还是从来不搞创作。
案例二:一位上大四的师妹,正在为毕业创作而焦头烂额。她的素描一向不错,可是毕业创作却非常不顺。草图就根本无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同学的评价。老师说她的构图和造型都缺乏想象力。连同学都觉得她太保守。可是她的同学也大部分面临相似的困扰。素描画得好好的,为什么对创作似乎基本上帮不上忙?她说:“素描是素描,跟创作其实根本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们能够把传统的具象素描画的那么好,却无法把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绘画的高级阶段的能力——创作能力呢?我们的素描教育是不是存在着什么缺憾?
长久以来,我国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契斯恰柯夫的教学体系的影响。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真实、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能力。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写生,特别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的长期作业。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物体的结构、造型、明暗、质感等形态,然后运用素描材料和语言,深刻、细致地再现自然形态。
作为一种技能的训练,苏联式的教学体系注重技法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深刻的观察能力和严谨、扎实的再现能力,但是过分强调写生和写实。长期的石膏像素描作业,学生习惯了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去临摹对象,由于过分追求“准确”的再现客观对象而盲目摹仿事物的表象,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对象的比例、透视、形体、空间、质感等再现技法问题,而忽略了想象、夸张、抽象形式等的思考,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作品过分中规中矩、往往死板而缺乏生气。
由于前苏联式的教学体系过分依赖观察而忽视想象,过度安排长期作业而太少生动的短期速写,单一的强调扎实的写实而摒弃夸张、装饰、变形和抽象,导致培养的学生大都沉实、稳健、古板而缺少浪漫、生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前面两位朋友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学生素描画得好,创作不行;写生很好,想象不行;写实很好,夸张、联想、处理不行;具象可以,抽象不行。这是传统教学过分片面注意写生、写实导致。
由于传统素描教学重视写实、写生能力的培养,缺少创意、创新思维的训练,容易使基础教学与艺术创作脱节,许多学生写生时是高手,创作时是白痴。
虽然传统教学一直强调“写生、默写、摹写、速写”的四写训练结合,但是实际操作太少。而且这四写都是传统、具象、写实范畴的造型练习,而对素描的形式及素描语言本身及创造力培养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与当代艺术创作的潮流、风格、理念等缺乏联系,显得陈旧、保守、老套。
面对今天重视个性,注重独创的当代艺术大潮,传统素描教学方式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更加凸显其过于片面写实,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弊端。
其实,注重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与现代素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
参考文献:
[1]仇永波,马也.素描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
素描基础素描教学问题一、素描的特性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基础造型课程是艺术类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素描从广义上来说,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单纯,并且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美。它有直指事物本质和精要的优势,因而是画家自由探索绘画造型和表现力的最佳手段。
素描拥有富有创造力的实用特性,研究性的学习用素描作为一种手段是最适宜不过了,创造性地探索各种造型语言和表现力度,必先通过素描来实现。
素描的特点还在于它方便操作却能直率感知造型的特性。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简便,又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往往比经过很多加工的绘画作品更能直接地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扑捉所画对象的生动神韵。
在素描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抒发情感的正确方法和渠道。其次是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是思维观念的转变,个性的表达毫无疑问是一个艺术家的无价之宝。素描的表现手法及表现风格多种多样,所描绘的内容也极为丰富。题材可以是风景、人物、肖像、静物,亦可以是非具象的点、线、面的组合等。使用的工具也非常广泛,包括铅笔、炭条、钢笔、毛笔、色粉笔、石笔、金属笔、芦杆笔等。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图上用得较多。绘画的平面多为纸面,也包括布料、皮纸、木头、金属、陶瓷乃至墙面、沙面、玻璃等。
以素描为核心的基础造型课程,是艺术类学生跨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二、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分析以下两个案例,来反思目前素描教学的问题:
案例一:我的一位朋友,毕业于美术学院本科。上学期间,素描画的棒棒的,从上美院本科开始,素描成绩就总是非优即良。可是毕业几年了,从来没有见过他进行绘画创作。我问他为什么不搞创作,他的回答令我非常惊奇:“我既不喜欢也根本不会搞创作。”“那么你的毕业创作是如何完成的呢”,“老师一点点地指导,甚至构思、草图都帮我勾了,我还能不会吗?但是叫我自己完成,我还是不知从何下手。”最终他在一所中学做了老师,仍然还是从来不搞创作。
案例二:一位上大四的师妹,正在为毕业创作而焦头烂额。她的素描一向不错,可是毕业创作却非常不顺。草图就根本无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同学的评价。老师说她的构图和造型都缺乏想象力。连同学都觉得她太保守。可是她的同学也大部分面临相似的困扰。素描画得好好的,为什么对创作似乎基本上帮不上忙?她说:“素描是素描,跟创作其实根本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们能够把传统的具象素描画的那么好,却无法把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绘画的高级阶段的能力——创作能力呢?我们的素描教育是不是存在着什么缺憾?
长久以来,我国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契斯恰柯夫的教学体系的影响。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真实、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能力。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写生,特别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的长期作业。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物体的结构、造型、明暗、质感等形态,然后运用素描材料和语言,深刻、细致地再现自然形态。
作为一种技能的训练,苏联式的教学体系注重技法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深刻的观察能力和严谨、扎实的再现能力,但是过分强调写生和写实。长期的石膏像素描作业,学生习惯了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去临摹对象,由于过分追求“准确”的再现客观对象而盲目摹仿事物的表象,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对象的比例、透视、形体、空间、质感等再现技法问题,而忽略了想象、夸张、抽象形式等的思考,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作品过分中规中矩、往往死板而缺乏生气。
由于前苏联式的教学体系过分依赖观察而忽视想象,过度安排长期作业而太少生动的短期速写,单一的强调扎实的写实而摒弃夸张、装饰、变形和抽象,导致培养的学生大都沉实、稳健、古板而缺少浪漫、生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前面两位朋友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学生素描画得好,创作不行;写生很好,想象不行;写实很好,夸张、联想、处理不行;具象可以,抽象不行。这是传统教学过分片面注意写生、写实导致。
由于传统素描教学重视写实、写生能力的培养,缺少创意、创新思维的训练,容易使基础教学与艺术创作脱节,许多学生写生时是高手,创作时是白痴。
虽然传统教学一直强调“写生、默写、摹写、速写”的四写训练结合,但是实际操作太少。而且这四写都是传统、具象、写实范畴的造型练习,而对素描的形式及素描语言本身及创造力培养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与当代艺术创作的潮流、风格、理念等缺乏联系,显得陈旧、保守、老套。
面对今天重视个性,注重独创的当代艺术大潮,传统素描教学方式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更加凸显其过于片面写实,缺乏创新思维培养的弊端。
其实,注重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与现代素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
参考文献:
[1]仇永波,马也.素描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