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和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合作办学、校级交流、出国留学、教师出国培训的师生人数日益增多。高校外事工作对于21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是一种推动、合作的手段,使国内高校跨越国际枢纽,更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高校外事工作更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工作同时,外事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成为了国际交流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字:高校外事工作 法律问题 分析
目前,高校的国际交流正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前进的趋势。在整个国际教育社会大环境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国外高校合作战略,国际合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直接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高校外事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既巩固了高等院校对外合作的桥梁,也提高了办学质量,加强了高校建设对外开放的前景发展。随着高校外事工作发展速率,在高校外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外法律问题,只有合理合法的外交,才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才有利于高校今后更好更迅速地融入国际潮流中。
一、外事工作常见法律问题分析
(一)合作交流及法律
国内高校经常性举办一些促进对外交流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涉及到合作问题,合作过程中通常会签署合作相关的法律文件。很多时候,由于合作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领域,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语言差异,对相关法律术语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法律内涵和诉讼方式多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合作所要签署的相关法律性文件有可能无法统一观点,造成分歧,容易给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交流合作中存在的这一法律问题,首先要正确判断与外方往来的文件的法律性质,针对外方所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事先做一定的了解,确定来往的文件是否明确的包含了权利义务条款,是否具有双方协议性质,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信息是否违反我国法律的规章和条款,外事工作人员在文件的翻译和起草工作中,要尽量做到仔细、准确、合法,在协议内容上优先考虑维护本校利益,使需要签署协议的内容对双方国家的法律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签署之后要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留学、出国涉及的法律问题
高校外事工作中,留学生是最常打交道的人群之一,也是需要得到法律体系保障的人群之一。无论是我国高校生出国留学,还是国外留学生在华学习,因为地域差异和国家风土人情不一致性,留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上遇到许多法律问题。日常生活中各个细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大到买房,小到日常生活的消费都存在法律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对在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教育,对出国留学生也进行相对应国家的法律学习,这样既可以引导留学生遵守相关国家的相关法律,又能增强留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对维护各国社会和教学持续也有一定的帮助。
除留学生之外,高校也会公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国家留学以及访问,教师外派留学及访问也是高等学校走向国际化,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那么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就相当于维护学校和国家的利益。所以在教师外派留学出国前,要签订教师出国留学协议。在拟定协议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避免协议内容的空洞化,实现协议所体现的内容,尽可能的维护教师和学校的权利和利益。外事工作人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让教师出国协议签订的科学规范,将教师和学校的利益做优先考虑,以此激励教师在出国之后能够认真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成后回校为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做贡献。
另外,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出国交流和访问,在这些交流和访问活动中,也会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高校外事工作团队应该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出国访问之前对访问国家的法律知识和体系做一个了解,并根据访问国家的法律对出国访问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告知相关国家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在于学习相关国家的违禁性规定,治安、出入境管理法规等,以免因为自身法律意识的缺乏,触犯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更是破坏和影响了自身、学校以及国家的声誉。
(三)国内外籍教师法律管理
国内高校有很多派遣到国外的留学老师,相对应的,国内高校也有很多外籍老师留校,其中也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这关乎外籍教师的利益和权益,也关乎本校的制度和声誉。在对外籍教师日常工作管理中,既要为外籍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要对外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促进,实现学校聘请外籍教师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外籍教师个人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言行举止给学校的声誉、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要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法律意识差异,正确引导外籍教师遵守中国的法律、对外籍教师开办一些中国法律法规教育的学习活动,让外籍教师能够领会中国和自身所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点。并且在外籍教师进入学校工作初期,邀请公安局外事管理部门对外籍教师在出入境、居留、治安、宗教、旅游、民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系统培训,这样有利于外籍教师能够更快融入中国校园,了解中国的国情风貌,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高校中,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外籍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绩效考核等事项进行了规定。但更重要的要让外籍教师来华工作之前对中国的法律法规有个彻底的认识和了解。同样的,我国教师出国任教前也应该有相同的领悟,提前预备一切,撇开法律角度不谈,这种方式体现了国民高素质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落实法律教育,提高外事工作水平
(一)加强高校法律基础实效性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法律基础是必然要学习和理解的,而对于高校的外交工作队伍,法律基础实效必须得到加强。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指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工作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之后效果的目的性。其中可行性指的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理念能否实行操作,而实施效果则是指实施了高校法律基础教育之后所达到的成果。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实效性的培养和加强,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修养,也可以整体提高高校工作队伍的法律意识。法律基础正确掌握和理解之后,有利于今后对外交流工作中有效保障自身权利,更能够提升自我形象和高校形象,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体现高素质高修养,向国际展现我国高校的素质和美好的一面。
(二)建立高素质外交队伍
除了各方面基础法律的落实,在外事工作中能够避免因法律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和建立高素质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外事工作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那么外事工作者建立的首要条件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外事工作人员本身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从细微末节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将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服务中来,形成讲实话、办实事和求实效的风气,克己奉公、淡泊名利、遵纪守法。外事工作着更应该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将本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展现于外界,才能更好的工作和服务。
高校外事工作是一项接触人多、涉及面广、原则性强和纪律性严的工作,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全能型选手,一名外事工作者需要具备熟练地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熟悉本国的风情礼仪、语言特点、交流方式,还要熟悉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对外事工作者文化素质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外事工作者除了要丰富阅读,了解国情,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还要了解和学习各国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基础。
外事工作必须做到既要严肃又要友善,严肃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态度,而友善是一种基本礼仪,既要讲原则又要不失体统,涉外活动中一定要掌握说话和行动的力度,适度适量、不卑不亢,但不能软弱屈从。外事工作者经常性和国外人接触,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旅行常识,能够将平时所学所用发挥到工作中。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熟练地掌握电脑和办公专业技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素质,对自己高要求高水平管理,使自己快速成为一个专业化外交人员。
外事工作者自身应该严格遵守涉外纪律和法律,外事工作人员掌握着一定的国家和学校机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机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有责任感,并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问的坚决不问,该争取的绝不放过。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制化”深入发展,在高校开展外事工作和活动中加入法律外交手段,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实力。从不断的外交中取得新成绩,积极参加国外涉及的活动和合作,展现我国高校教育的国际水平。这不仅要求高校学生、教师和领导对法律基础进行学习和深化,更要求高校外事工作者本身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达到一定水平。在高校外事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在未来的外事工作中,还需要我国外事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总结,争取制定既能保障自身权益,又能争取更多合法利益的法律制度,让我国教育事业在国际化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思作.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开创高校外事工作的新局面[J].科技信息,2010(12)
[2]叶莹莹.影响高校外事工作的跨文化交际因素及外事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3(18)
[3]王立威.国际化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工作定位[J].金田,2013(1)
[4]马小飞.提升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J].华章,2013(8)
关键字:高校外事工作 法律问题 分析
目前,高校的国际交流正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前进的趋势。在整个国际教育社会大环境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国外高校合作战略,国际合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直接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高校外事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既巩固了高等院校对外合作的桥梁,也提高了办学质量,加强了高校建设对外开放的前景发展。随着高校外事工作发展速率,在高校外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外法律问题,只有合理合法的外交,才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才有利于高校今后更好更迅速地融入国际潮流中。
一、外事工作常见法律问题分析
(一)合作交流及法律
国内高校经常性举办一些促进对外交流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涉及到合作问题,合作过程中通常会签署合作相关的法律文件。很多时候,由于合作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领域,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语言差异,对相关法律术语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法律内涵和诉讼方式多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合作所要签署的相关法律性文件有可能无法统一观点,造成分歧,容易给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交流合作中存在的这一法律问题,首先要正确判断与外方往来的文件的法律性质,针对外方所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事先做一定的了解,确定来往的文件是否明确的包含了权利义务条款,是否具有双方协议性质,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信息是否违反我国法律的规章和条款,外事工作人员在文件的翻译和起草工作中,要尽量做到仔细、准确、合法,在协议内容上优先考虑维护本校利益,使需要签署协议的内容对双方国家的法律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签署之后要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留学、出国涉及的法律问题
高校外事工作中,留学生是最常打交道的人群之一,也是需要得到法律体系保障的人群之一。无论是我国高校生出国留学,还是国外留学生在华学习,因为地域差异和国家风土人情不一致性,留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上遇到许多法律问题。日常生活中各个细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大到买房,小到日常生活的消费都存在法律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对在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教育,对出国留学生也进行相对应国家的法律学习,这样既可以引导留学生遵守相关国家的相关法律,又能增强留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对维护各国社会和教学持续也有一定的帮助。
除留学生之外,高校也会公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国家留学以及访问,教师外派留学及访问也是高等学校走向国际化,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那么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就相当于维护学校和国家的利益。所以在教师外派留学出国前,要签订教师出国留学协议。在拟定协议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避免协议内容的空洞化,实现协议所体现的内容,尽可能的维护教师和学校的权利和利益。外事工作人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让教师出国协议签订的科学规范,将教师和学校的利益做优先考虑,以此激励教师在出国之后能够认真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成后回校为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做贡献。
另外,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出国交流和访问,在这些交流和访问活动中,也会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高校外事工作团队应该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出国访问之前对访问国家的法律知识和体系做一个了解,并根据访问国家的法律对出国访问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告知相关国家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在于学习相关国家的违禁性规定,治安、出入境管理法规等,以免因为自身法律意识的缺乏,触犯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更是破坏和影响了自身、学校以及国家的声誉。
(三)国内外籍教师法律管理
国内高校有很多派遣到国外的留学老师,相对应的,国内高校也有很多外籍老师留校,其中也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这关乎外籍教师的利益和权益,也关乎本校的制度和声誉。在对外籍教师日常工作管理中,既要为外籍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要对外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促进,实现学校聘请外籍教师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外籍教师个人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言行举止给学校的声誉、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要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法律意识差异,正确引导外籍教师遵守中国的法律、对外籍教师开办一些中国法律法规教育的学习活动,让外籍教师能够领会中国和自身所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点。并且在外籍教师进入学校工作初期,邀请公安局外事管理部门对外籍教师在出入境、居留、治安、宗教、旅游、民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系统培训,这样有利于外籍教师能够更快融入中国校园,了解中国的国情风貌,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高校中,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外籍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绩效考核等事项进行了规定。但更重要的要让外籍教师来华工作之前对中国的法律法规有个彻底的认识和了解。同样的,我国教师出国任教前也应该有相同的领悟,提前预备一切,撇开法律角度不谈,这种方式体现了国民高素质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落实法律教育,提高外事工作水平
(一)加强高校法律基础实效性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法律基础是必然要学习和理解的,而对于高校的外交工作队伍,法律基础实效必须得到加强。
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指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工作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之后效果的目的性。其中可行性指的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理念能否实行操作,而实施效果则是指实施了高校法律基础教育之后所达到的成果。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实效性的培养和加强,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修养,也可以整体提高高校工作队伍的法律意识。法律基础正确掌握和理解之后,有利于今后对外交流工作中有效保障自身权利,更能够提升自我形象和高校形象,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体现高素质高修养,向国际展现我国高校的素质和美好的一面。
(二)建立高素质外交队伍
除了各方面基础法律的落实,在外事工作中能够避免因法律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和建立高素质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外事工作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那么外事工作者建立的首要条件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外事工作人员本身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从细微末节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将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服务中来,形成讲实话、办实事和求实效的风气,克己奉公、淡泊名利、遵纪守法。外事工作着更应该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将本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展现于外界,才能更好的工作和服务。
高校外事工作是一项接触人多、涉及面广、原则性强和纪律性严的工作,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全能型选手,一名外事工作者需要具备熟练地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熟悉本国的风情礼仪、语言特点、交流方式,还要熟悉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对外事工作者文化素质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外事工作者除了要丰富阅读,了解国情,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还要了解和学习各国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基础。
外事工作必须做到既要严肃又要友善,严肃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态度,而友善是一种基本礼仪,既要讲原则又要不失体统,涉外活动中一定要掌握说话和行动的力度,适度适量、不卑不亢,但不能软弱屈从。外事工作者经常性和国外人接触,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旅行常识,能够将平时所学所用发挥到工作中。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熟练地掌握电脑和办公专业技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素质,对自己高要求高水平管理,使自己快速成为一个专业化外交人员。
外事工作者自身应该严格遵守涉外纪律和法律,外事工作人员掌握着一定的国家和学校机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机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有责任感,并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问的坚决不问,该争取的绝不放过。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制化”深入发展,在高校开展外事工作和活动中加入法律外交手段,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实力。从不断的外交中取得新成绩,积极参加国外涉及的活动和合作,展现我国高校教育的国际水平。这不仅要求高校学生、教师和领导对法律基础进行学习和深化,更要求高校外事工作者本身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达到一定水平。在高校外事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在未来的外事工作中,还需要我国外事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总结,争取制定既能保障自身权益,又能争取更多合法利益的法律制度,让我国教育事业在国际化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思作.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开创高校外事工作的新局面[J].科技信息,2010(12)
[2]叶莹莹.影响高校外事工作的跨文化交际因素及外事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3(18)
[3]王立威.国际化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工作定位[J].金田,2013(1)
[4]马小飞.提升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J].华章,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