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各类相关知识,研究“人—机—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关系的学问。其目的是为人类建立一个舒适、安全而良好的工作与生存环境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要素包括尺度要素、视觉要素和心理要素等。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商业展示;视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人造物、环境三者关系的科学,它以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综合相关知识,为人类建立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及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及方法。在展示设计中,人机学主要围绕人的行走与观看来研究尺度、视觉和心理问题。
  一、尺度
  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使人身心愉悦的视觉环境。人体的三维活动的上、下、左、右都有正常的范围和极限,工种不同、男女不同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体尺度的测量标准也不同。
  (一)通道宽度
  一般展示空间通道宽度,是按人流股数来计算的(60厘米/股),最窄处应通过3~5股人流,最宽处可通行8~10股人流,需要展示的橱窗,前方至少要有2米左右宽的通道,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造成人流不畅。
  (二)展示密度
  指空间分割与组织、展示的展品、人行通道等与橱窗面积之间的百分比,通常情况下以40%~60%为宜。展示密度大小除了要结合具体展示性质、功能、客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外,还要与展厅的空间跨度、净高,以及展示物的视距、展品陈列的高度、展品的大小等因素联系起来一同设计密度的大小。
  过大的密度容易造成人流的拥堵,使观众产生不安的心理感受,降低展示的效果;过低的密度,则使人感到展示空间过于空旷、展品空乏;适当的密度能使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下观赏展品,提高展示的效果。
  (三)展示高度
  指展品与观众视线的相对位置,取决于视觉的“定位”。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人的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厘米,以下40厘米之间的60厘米宽的区域内,这个区域是展品的最佳陈列区域,一般重点展示对象均陈列在这个区域。观众对橱窗展示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展示高度在80厘米~130厘米之间的区域。
  二、视觉
  人类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的形状、大小、色彩、明暗、肌理、运动等信息。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信息传递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设计中采用的形式、运用的形象能否强烈吸引观众的视线,能否首先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见下图)。
  (一)视觉特征
  1.视野。当眼睛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双眼视野大于单眼视野;人们对各种颜色的视野大小也不同,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蓝色更大,白色最大。这主要是由于感受不同波长光线的椎体细胞比较集中于视网膜所致。
  2.视角与视力、视距。视角是指被视物体的两端点光线投入眼球时的相交角度,这与观察距离和被视物体两点距离相关。视角是展示设计中确定设计物体的尺寸大小的依据之一。
  视力指人的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又称为视敏度。视力随视觉形象的照度值、背景亮度与视觉形象间的对比度而加大。展示设计中观众轻微的低头俯视或增加平视展品时,视觉就有舒适感,仰视则容易产生疲劳感。
  视距是指观众眼睛与被视物之间的距离,是由竖向与横向视角所决定。视距一般为展品高度的1.5~2倍,如果展品较大,视距必须加大。视距与展厅的照明度相关,当光线充足时,视觉可以加大,反之应减小。
  3.适应。在两个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开始会由于色彩的不同产生视觉上的差异,时间长了会觉得没有什么差别,叫色适应。人的眼睛对于光亮程度的适应性称为光适应。眼睛受光从暗到亮的视物过程称为亮适应,反之成为暗适应。根据人眼明度适应特征的要求,在展示设计中,应均匀用光,尽量缩短光适应时间,以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或判断错误。
  4.眩光和阴影。光线照在物体表面而产生的反射刺激光线称为眩光。由天然光和强烈的人工光引起的眩光称为直接眩光,由其他物品折射的光线引起的眩光成为间接眩光,它会减弱视力,引起不适,破坏展品形象的完整性。
  照度不宜过高,增大视线与光源间的角度,提高光源周围的亮度都可以避免反射眩光。
  不适当的阴影会影响展示效果,为了得到无阴影的照明可采用多点光源。阴影在一些场景中如果运用得当,能造成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见下图)。
  5.视觉的强度与深度。要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的体现,就应该研究图形设计中各单元的构成方法和排列顺序,确立各单元在受众视觉中的刺激程度。只有当受众的视线依照设计者所编排的视向流动,才能使他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感受到设计意图。
  首先吸引视线建立“视觉重点”,再以设计内容主次的要求,逐次传达,进而便于视觉接收。形成“视觉重点”,要依赖于“视觉强度”的比较与“视觉深度”的衬托。“视觉强度”是指同一画面中各视觉要素的吸引力的大小不同,也就是观者注目程度的大小。“视觉重点”是指同一画面中相互比较之下,具有最大视觉强度的视觉要素。“视觉深度”是指各要素视觉强度的大小排列,造成视觉焦点的移动次序,也可称为平面空间感或层次感。
  (二)视线流动的规律
  1.视线运动具有直线性特点,即视线从一个视点转移到另一个视点,从一种刺激样式转到另一种刺激样式时是直线转移,因为直线是连接两个刺激物的最短距离。
  2.视线的流动是反复多次的,它在视觉物象停留的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多。反之,停留的时间越少,信息获取量也越少。
  3.视线流动的顺序,还受到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这种流动顺序既有随意性,又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由于眼的视圈是水平椭圆,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在习惯心理上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人体工程学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很广,不局限于“尺度”一个方面,还包括色彩、照明、知觉、噪声、温湿度、空气流速与质量、电磁辐射、绿化、工作轨迹、应激反应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生理、行为、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巴金先生的《寒夜》并没有描写很多人物,主要出场的只有汪文宣,他的妻子曾树生和他的母亲.故事情节在有限的结构中展开,由这些小人物日常琐碎的小事重叠构成小说.众所周知,《
期刊
我国古代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包含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文化元素在这种文化积淀中逐渐提炼出来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教育的需要,中国的职业教育队伍越来越庞大,对国民经济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的重视,我们迫切需要对职业高中学生多些关注和研究。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低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他们对教学的需求,就会发现他们的这种需求有着诸多合理的成分。学得会的、有价值的、有活力的教学是职校生对教学的内心期待,也是我们职教工作的取向。  【关键词】职高;
杨尚梅先生的诗集《江畔风荻》充满了对真善美的主体诉求,彰显了鄂西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表征了诗人意境雄浑、意象新颖密集、豪放和婉约并存的艺术风格.本文从根
There was a state called Zhou in the Chinese historyOne day, the king of Zhou asked his officials for advice on deal with prisoners of warAn official said, I on
期刊
摘要:对于设计意义来讲,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不仅要从广义上来认识,也要从狭义上来把握其根本。因为佛教的发展与存在,其价值在于对气质与民族精神的影响,并取决于其本身对于佛学文化以外的文化的影响。唯有如此,佛教才能够显示出其深度和广度,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更有内涵的建设性作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无一不对设计由思想到形式上进行引导指向,设计正是要研究探讨这种有关东方独具魅力文化的根源所在。  关键
讨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教改措施。 Discusses ways and means of implement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ealth fir
本文主要探讨了洛阳民俗博物馆“清·九玖消寒之图”的形制由来和内容等,重点围绕其民俗特征和民俗意义剖析了其蕴含的农业文化特色、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和鲜明的阶层性等.
探讨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应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和急诊业务技能培训,强化急诊急救服务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等措施.大大提升了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急诊急救护理质量,保证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