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书稿知识点查错不误有所得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编校人员在编校时寻找差错,实际上这是在用知识检验知识——用已有的正确知识去识别不正确的东西。很显然,已有知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补充才可以使查错能力更上一层楼。现在提出还要留心从书稿中学点什么,就是“为知识而求知识”,而书稿恰有传授知识的固有功能。举个小例子:对于“权利”和“权力”,笔者总是分不太清,还是书稿帮了忙:“权力由权利转化而来(通过选举),权力从属于权利。权利是目的,权力是保障和实现权利的手段,权力必须服从于权利。”事儿虽没什么了不起的,却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书稿内知识点众多,如果能有所汲取,效果也就趋近于博览群书,知道的自然也就多了。如果不是这样,等于主动放弃了充实知识的机会,岂不可惜?
  那么,编校时查错和学习这两种心思不是要“打架”吗?其实就个人来讲,查错和学习都是一种才能。契诃夫就曾说过:“我们只需要加法,各种才能之间是不会打架的。”这倒挺适合用来宽慰的。当然,真正做起来是要有具体措施加以保障的,不能仅凭说说而已。对我们来讲,只要把学习与查错之关系处理好,就完全可以使两下既并行不悖,又相得益彰。
  
  二
  
  在留心从书稿中学习知识这件事上,自己的感性认识是如上所说,那么从理性上分析是否说得过去呢?这恐怕得看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情况了,下面不妨做一些简要探讨。
  1.书稿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就地取材地学习适应编校工作的特点。“作为一名编辑,如果说他有什么得天独厚的地方,那就是他能比较方便地接触到书、报、刊。即便审读书稿,那也是在读未成书之前的书。”
  教育家杜威“在做事里面求学问”说得好,而学者贝尔的“在工作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是提高自主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则更加切题。编校人员对书稿中有用知识留心吸收和积累的举动,恰恰是一种具体体现,用毛泽东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2.此想法能否行得通,还得看能否解除会不会影响编校质量的疑问了。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不影响编校质量是缘于以下几点。
  (1)学习与查错是两种心思,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应该是互斥的,但互斥不等于对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就明确定义:“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的”。在编校时二者是对矛盾,可“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二者是“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笔者认为,这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学的意愿。如果不符合“条件”,还是一心一意地编校为好。编校工作要以查错为使命,可并不妨碍对书稿内容有反应、有接收。要想有所吸收,就需要有所留心。
  (2)查错时还要留心学习知识必定要一心二用,其实这涉及注意力的运用问题。心理学理论认为,在同一个过程中,人们在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某一具体事物的同时,还能根据需要指向其他事物且不会顾此失彼。据此可以说,在编校时我们完全可以有意而为之,其中的“为”指查错和留心这两种行为。“一心不可二用”之说无非就是担心只顾留意了,会对差错视而不见而影响到编校质量。从深层次理解,就是对能否合理地分配好对学习和查错的注意力的担忧。那么如果把注意力分配好了,这种担忧不就没有必要了吗?
  (3)“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一心二用”,就是“一心几用”的事例都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在上课时,既要认真听讲,又要记笔记,还要留心哪些地方没听懂,留待课下请教老师。说绝对点儿,编校时也要有所留心,但没有学生上课的情形复杂,无非就是多留意有没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已。
  
  三
  
  一件事情的必要性往往体现在值得去做上,编校时也想着从书稿中学习知识,还会衍生出自主学习的功能,这恐怕是最大的必要性了,自己的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书稿学习可以使很抽象的“学习”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为,并以此培养探究精神。比如看到书稿中“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的内容时,因本人对《山海经》的知识不掌握,便查了相关资料,得知它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唐太宗时代为公元627-650年问,而《山海经》则出现于公元前,要早于后者800多年。这样说来书稿所说的就应该是谬误了,因为《山海经》再神奇也不可能算出800多年后的事情,更何况细节了。在本人的工作中,类似的实例很多,说明有所留心就会有所收获。通过对书稿中未知信息的探究,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连带发现了差错,无形中就提高了辨错能力,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2)在编校时有所留心,还可以使“编校学相长”,个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书稿曾指正了自己的误断。有一次自己认定句子“牛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罗伯特·格罗赛特(1175-1253)提倡把自然科学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是错误的,因为牛津大学是1168年建校的,依常理推算,学校在建校后的约30年间一直没有校长,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后来又看了一部书稿,“……例如12世纪的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就是典型意义上的没有校长的大学,因为大学的权力是由教授掌管的”的表述让我感到新奇,也立刻意识到那一次的判断是错误的,只因知识有欠缺。现在把欠缺的知识补上了,则完全得益于后面的书稿。如果这时只是读过去了而没有自主学习的因素在里面,岂不是失去了一次被指正的机会!
  
  四
  
  对书稿有所留心之做法可行,可怎样做效果才好呢?这需要编校个体根据实际情况定夺,因此这完全是个实践和体悟的问题。笔者的体会是要做到“勤”和“谨”:“勤”的做法莫过于设立记录卡片,随时把书稿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记录下来,不用有误时的担忧,这是真正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而“谨”就是要把它当回事,认真去做,决不敷衍。坚持做到“勤”和“谨”了,定会助力于自己的编校工作。可以说,做与不做,有心与无心,对知识掌握的数量及个人工作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结果会是大不一样的。
  留心从书稿中学习知识,是个人基于书稿是一种重要知识“源”的客观现实而发出的感慨。需要强调的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编校无可指责,“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本人提出通过书稿学习知识,只不过是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另有所收获。笔者始终认为,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习潜能的发挥,又能为提高辨识差错能力积攒资本,何不用心一试呢?只是要把握住,同做任何事情不可偏废的道理一样,在对书稿中知识点有所留心时,不要忘了自己查错的主业,要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否则的话必定会得不偿失,那样也就有违本文的初衷了。
  

其他文献
广西公路网每年承担着数十个拟建、在建公路项目的管理工作.针对目前管理工作中的数据、资料资源,存在费时费力、信息滞后、相互交流不畅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大学学报改革的讨论成为学术界、期刊界(尤其学报界)以及上层管理部门的热点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学报从业者,对这一问题作些浅探,以期对正在孕育和兴起的大学学报改革有所裨益。  一 正确认识大学学报的系统归属是大学学报改革的必要前提  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研究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内部要素与整个系统、系统与外部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其根本任务是通过研究系统的特
2010年12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该通知主要就“充分认识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严格执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有关规定”、“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编辑,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报纸杂志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深有感触,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影响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道路运输行业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必须服从国际规则的约束,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作为政府行为之一,也要通过完善运作规则、改变管理方式、扩大市场自由化程度、打破地区封锁、
中国银行面临国际化挑战,IBM金融卓越中心落户中国,能为中国银行做些什么?很值得人们推敲。2008年8月7日,美联储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在美国开办首家分行的申请,这表明这家全
根据沙塘至宛田二级公路及南渡至水汶二级公路监理经验,针对路网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工期短、投资受限制、地方材料质量控制难等特点,分析了监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提出
以ISO9000标准为依据,介绍了高速公路营运服务质量体系的内涵,对如何建立与实施高速公路营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为在高速公路运营中提供安全、快捷、经济、方便、舒适
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声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古人对
网络病毒已出现爆炸式增长,通过应用“网络云”,将互联网变成一个杀毒软件,也许可以保障网络安全。
鑫华峰机械要收回分公司的采购权.成立专门的物料采购部;既然在公司内部要实行统一的仓库管理.就应该成立仓储部.专门负责公司的仓库管理.彻底实行科学的仓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