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青少年足球是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一直以来,中国足球似乎在青少年足球培养上更多的停留在口号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校足球活动的急剧萎缩。本文对目前小学学校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影响因素
一、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职业俱乐部的后备梯队;二是省级及大市级运动队组建;三是各类业余(俱乐部)训练;四是足球学校训练。上述四种模式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的几年内曾达到高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技与普及、体教分离、高投入低回报等矛盾日益显现,再加之中国足球关注的热点始终以国家队成绩和职业联赛为中心,青少年足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直接导致青少年足球队伍的急剧萎缩。现在学校课余足球训练出现了三不情况:学生不喜欢踢、老师不支持踢、家长不同意踢。
二、小学足球课余训练影响因素
1.观念落后急功近利
青少年足球是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基础,遗憾的是,我们这几年,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先不要说足球发达国家,就以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为例,他们对青少年足球的重视要远超过我们,就日本来说,一个小学的足球联赛都有地方电视台直播,全日本的小学生足球联赛定期开展。而我们这几年做的是什么?青少年足球一直被遗忘,足球高层关注的只是国家队,这种以奥运会和世界杯成绩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极端做法,显然是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的,是一种政绩足球的需要,是急功近利足球。事实上,抓好了青少年足球,国家队的水平提升时自然而然的事情。
2.带训教师量少质差
“只有教练员才能改变球员。”这是欧美足球社会几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逐渐被我们的紧邻韩国和日本所认知。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截止2009年年底,日本职业级教练员人数有近300人,而中国却不到40人。日本连学校主教练都拥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我们中国却有一些国字号球队教练都没有此类证书,这不能不说是巨大差距。再说到学校足球,国际足联推广的学校草根足球,要求学校基层教练员必须具备D级教练员资质,日本的人数为30044人,而中国才刚刚开始类似的培训,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这还是数量的简单对比。再说到质量,学校足球学校课余训练一般由体育教师负责,由于现在体育教师的编制有限,很多学校都缺体育教师,更不用说专业的足球专业教师了,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足球技能,即使有的学校有了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但在这部分当中,还是有不少人的观念落后,重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训练方法。
3.经费贫血比赛稀少
学校足球不同于职业足球,它本身并没有职业足球所特有的“造血”功能,有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足球投入到青少年头上的经费少的可怜。2006年,韩国足球用于组织各级学校联赛的预算超过4000万人民币;日本则更高,2009年足协在青少年足球方面的预算高达7000万人民币;而中国足协一年的运营成本总共才不过1个亿(不包括中超联赛),经费的极度缺乏,使得青少年级别的比赛寥寥无几。以我校为例,作为足球传统校的代表队,西张小学足球队每年参加的比赛性质很单一,仅仅是全年参加一次苏州市的小学生足球,正式比赛也只是几场而已,平时的学校之间的友谊赛,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一个学期也只有一两次。
4.育人功能不被重视
学校足球对学生来说,除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以外,更多的是让他们在足球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养成顽强品质。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课余训练中,关注更多的是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而对心理训练则关注很少,心理训练是少儿足球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具有独特的作用。长期不重视心理训练,会导致队员在真正的赛场上,出现职业素养差、比赛中恶意犯规多、自控能力差。另外,学校足球课余训练中,能够走上足球这条专业之路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则会走正常的升学之路,所以,足球活动的育人功能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三、小学足球课余训练改进对策
1.转变观念,建立人才输送培养体系
家长和主课教师之所以不让孩子或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主要是担心参与足球活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这就提醒我们在重视学生足球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在少儿足球阶段减少竞技味道,以足球活动的兴趣培养和扩大足球人口、发现足球苗子为主要目的,避免重回到过去“体教分离”的老路,要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足球人才输送培养体系。以西张小学为例,学生踢到六年级,能送到苏州或省里的队员只有个别,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继续走正常的升学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市里建立一到几所挂钩的初中和高中,让那些在小学阶段踢过球,水平尚可的学生能有继续读书、继续踢球的延续,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科学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能解决了那些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足球活动的家长的后顾之忧。
2.搭建平台,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能力
要对带训教师的素质与学历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组织更多的年轻体育教师参与进修和深造。定期组织学术与经验交流,接受先进的训练方法。积极吸收足球专业人才,充实小学足球师资。当前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不少体育老师认为,反正领导、社会都不太重视,我就随便练练,想怎么练就怎么练,这是很不好的。一方面对小球员的成长不利,另一方面更加导致了领导的不重视。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老师必须提高认识,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你有成绩,领导自然会重视。机会只有靠自己争取来的,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的,我们只有认真训练、刻苦钻研,才能有收获。再者,作为足球课余训练,培养出的足球专业人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无法用成绩来衡量的,而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
3.加大投入,增加比赛以比赛促训练
增加比赛场次,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这是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日常训练和比赛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进步,从而能更好的阅读和把握比赛。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足球队,一年的正式比赛场次需要20场左右。以我市为例,我们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得到他们的赞助,举办小学生足球联赛,单循环赛制,这样如果10个队参加的话,一个联赛下来,每支球队就有9场比赛;此外,还可以设立锦标赛,参加外省市的邀请赛等等。这样的话,一支球队每年20场的正式比赛就没有问题了。资金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局、体育局及学校多方面筹集,问题应该不是太大。更多的参与比赛,可以逐渐提高球队的水平,提高教练和队员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质量,最终实现“以赛促练”的目的。
4.全面发展,提升足球活动育人功能
足球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以西张小学为例,我们学校以足球活动为办学特色,在积极开展足球比赛项目的同时深入挖掘足球育人功能,形成了以“踢贝贝足球、当现代勇士”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足球文化节,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班级足球联赛,每天开展以足球活动为主线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并在中年级开设足球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感受足球的文化与魅力。学生在足球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知道了人要正确面对挫折的道理。各班级通过足球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在足球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有效的道德体验。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冒出的足球苗子才是真正意义上足球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中国足球的有效后备人才。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对于少儿足球来说,足球运动育人作用更为重要,它在发展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在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几十年前,小平同志的“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依旧在耳边回响,虽然,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走过了很多弯路,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足球的根基在学校足球,学校足球是中国足球重新腾飞的起点和根本,现在中国足球虽然处在重建中,但旨在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校园足球计划已经启动。希望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能借助如此东风,迎来振兴的良机。同时,作为基层的足球工作者,我们更要踏踏实实、科学有效的做好学校足球的课余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足球课余训练水平,为中国足球的真正崛起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德兴.亚洲青训大调查[N].体坛周报.2010.10.15
[2]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小学)
【关键词】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影响因素
一、小学足球课余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职业俱乐部的后备梯队;二是省级及大市级运动队组建;三是各类业余(俱乐部)训练;四是足球学校训练。上述四种模式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的几年内曾达到高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技与普及、体教分离、高投入低回报等矛盾日益显现,再加之中国足球关注的热点始终以国家队成绩和职业联赛为中心,青少年足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直接导致青少年足球队伍的急剧萎缩。现在学校课余足球训练出现了三不情况:学生不喜欢踢、老师不支持踢、家长不同意踢。
二、小学足球课余训练影响因素
1.观念落后急功近利
青少年足球是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基础,遗憾的是,我们这几年,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先不要说足球发达国家,就以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为例,他们对青少年足球的重视要远超过我们,就日本来说,一个小学的足球联赛都有地方电视台直播,全日本的小学生足球联赛定期开展。而我们这几年做的是什么?青少年足球一直被遗忘,足球高层关注的只是国家队,这种以奥运会和世界杯成绩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极端做法,显然是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的,是一种政绩足球的需要,是急功近利足球。事实上,抓好了青少年足球,国家队的水平提升时自然而然的事情。
2.带训教师量少质差
“只有教练员才能改变球员。”这是欧美足球社会几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逐渐被我们的紧邻韩国和日本所认知。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截止2009年年底,日本职业级教练员人数有近300人,而中国却不到40人。日本连学校主教练都拥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我们中国却有一些国字号球队教练都没有此类证书,这不能不说是巨大差距。再说到学校足球,国际足联推广的学校草根足球,要求学校基层教练员必须具备D级教练员资质,日本的人数为30044人,而中国才刚刚开始类似的培训,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这还是数量的简单对比。再说到质量,学校足球学校课余训练一般由体育教师负责,由于现在体育教师的编制有限,很多学校都缺体育教师,更不用说专业的足球专业教师了,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足球技能,即使有的学校有了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但在这部分当中,还是有不少人的观念落后,重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训练方法。
3.经费贫血比赛稀少
学校足球不同于职业足球,它本身并没有职业足球所特有的“造血”功能,有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足球投入到青少年头上的经费少的可怜。2006年,韩国足球用于组织各级学校联赛的预算超过4000万人民币;日本则更高,2009年足协在青少年足球方面的预算高达7000万人民币;而中国足协一年的运营成本总共才不过1个亿(不包括中超联赛),经费的极度缺乏,使得青少年级别的比赛寥寥无几。以我校为例,作为足球传统校的代表队,西张小学足球队每年参加的比赛性质很单一,仅仅是全年参加一次苏州市的小学生足球,正式比赛也只是几场而已,平时的学校之间的友谊赛,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一个学期也只有一两次。
4.育人功能不被重视
学校足球对学生来说,除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以外,更多的是让他们在足球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养成顽强品质。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课余训练中,关注更多的是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而对心理训练则关注很少,心理训练是少儿足球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具有独特的作用。长期不重视心理训练,会导致队员在真正的赛场上,出现职业素养差、比赛中恶意犯规多、自控能力差。另外,学校足球课余训练中,能够走上足球这条专业之路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则会走正常的升学之路,所以,足球活动的育人功能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三、小学足球课余训练改进对策
1.转变观念,建立人才输送培养体系
家长和主课教师之所以不让孩子或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主要是担心参与足球活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这就提醒我们在重视学生足球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在少儿足球阶段减少竞技味道,以足球活动的兴趣培养和扩大足球人口、发现足球苗子为主要目的,避免重回到过去“体教分离”的老路,要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足球人才输送培养体系。以西张小学为例,学生踢到六年级,能送到苏州或省里的队员只有个别,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继续走正常的升学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市里建立一到几所挂钩的初中和高中,让那些在小学阶段踢过球,水平尚可的学生能有继续读书、继续踢球的延续,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科学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能解决了那些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足球活动的家长的后顾之忧。
2.搭建平台,提高带训教师的综合能力
要对带训教师的素质与学历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组织更多的年轻体育教师参与进修和深造。定期组织学术与经验交流,接受先进的训练方法。积极吸收足球专业人才,充实小学足球师资。当前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不少体育老师认为,反正领导、社会都不太重视,我就随便练练,想怎么练就怎么练,这是很不好的。一方面对小球员的成长不利,另一方面更加导致了领导的不重视。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老师必须提高认识,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你有成绩,领导自然会重视。机会只有靠自己争取来的,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的,我们只有认真训练、刻苦钻研,才能有收获。再者,作为足球课余训练,培养出的足球专业人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无法用成绩来衡量的,而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
3.加大投入,增加比赛以比赛促训练
增加比赛场次,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这是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日常训练和比赛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进步,从而能更好的阅读和把握比赛。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足球队,一年的正式比赛场次需要20场左右。以我市为例,我们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得到他们的赞助,举办小学生足球联赛,单循环赛制,这样如果10个队参加的话,一个联赛下来,每支球队就有9场比赛;此外,还可以设立锦标赛,参加外省市的邀请赛等等。这样的话,一支球队每年20场的正式比赛就没有问题了。资金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局、体育局及学校多方面筹集,问题应该不是太大。更多的参与比赛,可以逐渐提高球队的水平,提高教练和队员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质量,最终实现“以赛促练”的目的。
4.全面发展,提升足球活动育人功能
足球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以西张小学为例,我们学校以足球活动为办学特色,在积极开展足球比赛项目的同时深入挖掘足球育人功能,形成了以“踢贝贝足球、当现代勇士”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足球文化节,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班级足球联赛,每天开展以足球活动为主线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并在中年级开设足球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感受足球的文化与魅力。学生在足球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知道了人要正确面对挫折的道理。各班级通过足球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在足球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有效的道德体验。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冒出的足球苗子才是真正意义上足球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中国足球的有效后备人才。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对于少儿足球来说,足球运动育人作用更为重要,它在发展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在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几十年前,小平同志的“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依旧在耳边回响,虽然,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走过了很多弯路,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足球的根基在学校足球,学校足球是中国足球重新腾飞的起点和根本,现在中国足球虽然处在重建中,但旨在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校园足球计划已经启动。希望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能借助如此东风,迎来振兴的良机。同时,作为基层的足球工作者,我们更要踏踏实实、科学有效的做好学校足球的课余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足球课余训练水平,为中国足球的真正崛起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德兴.亚洲青训大调查[N].体坛周报.2010.10.15
[2]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