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35-02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在中学阶段,不能仅以学生体质状况的评价来替代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更不能仅以体育测量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来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
一、 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
1、评价最终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新大纲实施前,学生的体育成绩分为三大块:体育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平时成绩,体育课考核的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的项目基本相同,都是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学校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直接导致教师以及学生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教学、学习。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体育成绩变得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 到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体育学习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以及身体发展等几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注重技能、身体发展目标的评价,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方面内容的评价。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体育学 习评价,往往非常注重学生体育态度、意欲、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例如美国学者对于竞争的含义就明确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没有合作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对比不存在相互比较。而我国的一些传统思想往往把竞争作为个人行为,我们一些教师往往把上体育课听从老师安排,不调皮、不乱跑的学生认为是守纪律的好学生,面对这些所谓的好学生是否积极主动锻炼,是否积极和其他同学合作则无关紧要,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习惯自觉或不自觉的养成对其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是不利的。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科学的论证。评价中激励的功能因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缺乏而淡化了。
3、体育课教学目标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之间不统一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因素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例如室外课天气突变、教学中难点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课堂中发生纪律问题等等,而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或者说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进度课时的要求,对于上述课的内容学生掌握的评价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来测试的,这就造成了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准确。根本不能反映学生在及学生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教学、学习。体育课“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个性化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开展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个体区别其他个体的特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仅是心理差异较大,而且由于同学的生理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爱好,千篇一律的要求、方法、评价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是起不到应有作用的。例如大多数教师都喜爱活泼的学生,而在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喜爱独自活动,或者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别,有的学生无法完成动作而产生自卑导致不愿练习,如果教师教师一味地对这种学生定性为不积极锻炼,就会造成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教学中一定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评价,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的身体、心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教育效果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体育学习评价改革
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由于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一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正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1、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评价上。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注重心理方面的评价
健康三维观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加以准确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健康第一”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课标相一致;而原体育教学大纲主要重视对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3、注重个性特征的评价
人无天才,人人有才,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对个性化的评价往往太少,千篇一律的测试项目、测试标准往往将一部分同学从事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的兴趣扼杀在对某些测试项目标准的严格执行中。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更爱自由活动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个性特征评价的缺乏,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4、注重教师评价、个体评价、个体之间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粗互间之间的评价在学生体育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激励的作 用,从不同方面、不同形式、不同评价对象等各方面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
5、注重诊断型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更注重过程 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合理及时运用,能使得学生体育学习的水平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其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性评价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弄清学生的学力基础,以便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体育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表现较其它学科都强,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特点,从而使得结果性评价更为准确。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在中学阶段,不能仅以学生体质状况的评价来替代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更不能仅以体育测量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来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
一、 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
1、评价最终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新大纲实施前,学生的体育成绩分为三大块:体育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平时成绩,体育课考核的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的项目基本相同,都是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学校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直接导致教师以及学生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教学、学习。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体育成绩变得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 到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体育学习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以及身体发展等几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注重技能、身体发展目标的评价,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方面内容的评价。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体育学 习评价,往往非常注重学生体育态度、意欲、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例如美国学者对于竞争的含义就明确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没有合作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对比不存在相互比较。而我国的一些传统思想往往把竞争作为个人行为,我们一些教师往往把上体育课听从老师安排,不调皮、不乱跑的学生认为是守纪律的好学生,面对这些所谓的好学生是否积极主动锻炼,是否积极和其他同学合作则无关紧要,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习惯自觉或不自觉的养成对其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是不利的。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科学的论证。评价中激励的功能因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缺乏而淡化了。
3、体育课教学目标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之间不统一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因素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例如室外课天气突变、教学中难点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课堂中发生纪律问题等等,而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或者说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进度课时的要求,对于上述课的内容学生掌握的评价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来测试的,这就造成了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准确。根本不能反映学生在及学生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教学、学习。体育课“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个性化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开展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个体区别其他个体的特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仅是心理差异较大,而且由于同学的生理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爱好,千篇一律的要求、方法、评价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是起不到应有作用的。例如大多数教师都喜爱活泼的学生,而在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喜爱独自活动,或者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别,有的学生无法完成动作而产生自卑导致不愿练习,如果教师教师一味地对这种学生定性为不积极锻炼,就会造成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教学中一定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评价,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的身体、心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教育效果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体育学习评价改革
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由于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一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正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1、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仅仅体现在对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评价上。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注重心理方面的评价
健康三维观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加以准确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健康第一”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课标相一致;而原体育教学大纲主要重视对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及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并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背离。
3、注重个性特征的评价
人无天才,人人有才,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对个性化的评价往往太少,千篇一律的测试项目、测试标准往往将一部分同学从事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的兴趣扼杀在对某些测试项目标准的严格执行中。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更爱自由活动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个性特征评价的缺乏,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4、注重教师评价、个体评价、个体之间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粗互间之间的评价在学生体育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激励的作 用,从不同方面、不同形式、不同评价对象等各方面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
5、注重诊断型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更注重过程 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合理及时运用,能使得学生体育学习的水平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其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性评价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弄清学生的学力基础,以便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体育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表现较其它学科都强,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特点,从而使得结果性评价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