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就感还给你的孩子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看,早就让你听我的,你不听啊!看看,现在糟糕了吧?”
  “你看看,妈妈就说要这样做吧!妈妈说的对不对?以后要不要乖乖照妈说的做?”
  当我们把对孩子常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摊在这里时,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犯错了是因为没听你的,孩子成功了是因为你的英明。仿佛在孩子的人生中,我们只看得到能干的、神一般的你,那孩子的努力在哪里?孩子的能力在哪里?你的孩子又在哪里?
  人本主義心理学认为,每个生命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就是每个生命都是积极的,想要探索和取得成就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懒惰、厌学、有网瘾呢?那也许是因为父母总插手或控制孩子的生命探索,孩子有一点失利,父母就横加贬斥,孩子做得好,父母就居功自傲。那孩子还有什么动力往前走?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简单地说就是当孩子努力了无数次,但都没有获得成就感,他就再也无力争取了。也就是说,孩子想要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被摧毁了。
  而推动孩子孜孜以求、不停探索的精神给养,就是成就感。这份成就感恰恰就源于他自己一路战胜未知、战胜困难,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此时孩子内心独白:原来我可以,我行!此外,孩子的成就感的获得很重要的一点也来自于他人肯定,比如父母,给他镜子一般的照见:孩子你真让我惊叹!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无数成就感的积累,夯实了孩子自信的基石。而稳定的自信,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里披荆斩棘。
  在孩子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去插手孩子目前待处理的事情,由他自己想出办法(也欢迎他主动来与你讨论),自己动手完成。不是因为你指了路或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而是他自己在实践中攻坚克难,发现了自身的能力,才能让他产生强大的满足感。这种快乐的感受是会令人“上瘾”的,会推动孩子一再去追寻,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就曾对我说过“一次赢,次次赢”。我们把享受征服之旅和赢的快乐感受,都交还给孩子吧!
  关于夸赞,我们常听到父母这样夸孩子──“你真棒”“真聪明”。但这种空泛的、只注重结果的赞美是有问题的。孩子太在意父母的评价,万一努力了不成功,他就不再是聪明的。但如果他不努力,没做好,父母会说他“很聪明,就是不用功”,这样他就保住了“聪明”这顶桂冠。为了不想失去这顶桂冠,孩子就有可能逃避全力以赴。所以,夸赞孩子要真诚和具体,要突出孩子努力的过程,比如“我看到你花了一个小时研究图纸,拼搭的时候也非常专注,搭尾翼的时候你卡住了,但你没放弃,坚持下去了,最终拼出了这么精美的飞机模型,我真的太为你骄傲了”。
  也有父母说,孩子实在太糟糕了,没法夸他。但那一定是父母被焦虑遮蔽了双眼,每个生命都在闪光,看到并认可孩子的精彩,孩子的生命就会被给予能量。
  曾以为,做父母是顺其自然的事,而其实,做父母太需要学习。我们以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是希望孩子成功的,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做着剥夺孩子成就感的事──时时标榜都是父母最厉害。当我们客观地审视自己,发现原来我们是那么自恋。而自恋的实质就是,我们成人身躯的背后藏着一个与他人,甚至是与自己子女抢夺成就感的小孩。
  也许是我们在童年,做对了就被大大表扬,做错了就被重重惩罚,所以我们那么在乎自己是对的,仿佛“做对”才意味着我们是好的,才配得到爱。而一件事情做错,就整个人都遭全盘否定,每次这种否定对童年的我们都犹如一次毁灭。因此,我们心中藏着对“做错”的巨大恐惧,和对“做对”所产生荣耀的强烈攫取欲。以至于,争对错、争成就感已时刻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永远都不会忘记,甚至于面对自己的孩子都难以克制这种竞争意识。
  当然,除了和孩子,和爱人争夺成就感的更是比比皆是。想必所谓“旺夫”的妻子,就是把成就感给予自己丈夫的女子吧。
  把成就感还给我们最爱的人,让他们闪亮,相信这束光,也会辉映我们自己!
   (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10月16日)
其他文献
最近在门诊连续接诊了两位40~50岁的男性,他们患糖尿病时间并不很长,只有1~3年,血糖控制得也不算差,但就是手脚麻胀,冬春季更严重。  这也是不少患者困惑的问题,自己患病时间不长,血糖控制得也不错,平时主食都控制得较严,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症状出现呢?其实这就是没有重视循环治疗导致的肢体症状。应当从改善循环入手,去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变,后者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
绘本有天真童趣的图画、风趣的故事,蕴含了诸多有关生命的道理,具有主题鲜明、信息传递效果佳的特点。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学到很多知识。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通过绘本阅读的渗透,支持、引导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生命,亲身体验生命。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为幼儿架构一个充满想象与创造的世界,以绘本内容为载体阐述生命中简单而又复杂的寓意,让幼儿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看待世界,让生命教育推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先生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全园六个班,寝室与教室相隔,教室小,走廊窄。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孩子多、空间小成了我们最大的难题。然而为了孩子,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挥舞起手中的“魔法棒”。  第一步:魔法
冰心曾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品味,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我永远的目标,我偶然间读起《幼教园地》,感受颇深,不禁有感“勿忘初心,执爱幼教”。  这几天翻箱倒柜找了几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教园地》,趁午后闲暇时间拿来细细品味,读了里面的《做孩子们的微笑天使》《老师最爱我》《我的别样幸福》几篇文章,感触颇多,也让我想起了工作中自己和孩子
麻醉是临床手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从而让手术能顺利进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主要是指使用麻醉剂抑制需要手术患者的部分神经传导功能,在减少出血和疼痛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其中局部麻醉主要用于微创手术、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创伤性骨折患者在经历较为严重的车祸、暴力之后,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问题,如抑郁、滥用药物等。这些问题都会使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骨折手术是一种典型的创伤应激源,会影响患者围术期的精神应激,加大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上如果医生只关注患者术后短期内躯体功能的康复,而忽略了患者术后心理康复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及时对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
亲子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流,是指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活动中。亲子活动是连接幼儿园和家长的桥梁和纽带,能有效加强幼儿园与家长间的联系,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感情,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与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也不愿意开展或参与亲子活动。转变传统理念,有效提升共育素养  幼儿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仅靠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融入家庭教育,实现家园共育。部分教
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要善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活动,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STEAM教育理念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维度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拓展幼儿的思想维度,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接纳STEAM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乡土资源纳入学前教育阶段
临床上会遇到很多宫腔粘连的患者。这些患者大都会问医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宫腔粘连影响生育吗?很多患宫腔粘连疾病的女性甚至还未结婚生子,所以她们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本文讲解宫腔粘连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宫腔粘连相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宫腔粘连  宫颈粘连的出现与子宫内膜损伤是有关联的。当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宫颈和宫腔出现完全性的闭合,导致月经减少、痛经,甚至闭经、不孕、孕后流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
1952年,三叔考上了省城师专,直到开学的前一天,三叔还在地里干活。下午,祖母帮他把被褥用草绳捆好,另外还准备了一包袱煎饼和一罐咸菜。第二天一早,祖父赶着驴车将三叔送到了车站。三叔走时,父亲将自己的新衬衣送给了他。祖母说,那还是父亲单位发的工作服,一直没舍得穿。三叔开学那天,包袱里除了煎饼和咸菜,还有一身半旧的换洗衣服,但这是他唯一一身没有打补丁的衣服了。  1992年,我儿子去外省上大学,接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