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片等。初出现水浸性小斑点,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外有晕轮,干枯时病斑中部破裂。果实受害发生黑褐色病斑,易弯曲变形。
防治要点: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喷洒1:2: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连续3~4次。
二、黄瓜蔓枯病
黄瓜的茎叶、瓜条均能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前期有些病斑自叶缘向内呈“V”形,呈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轮纹不明显。茎部受害病斑呈油浸状,有时出现白色粘胶物,严重时茎节变褐色,易折,病斑开裂,维管束不变色,区别于细菌性病害,瓜条受害,多在瓜条顶部出现水渍状,有白色粘稠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架材上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植物生长长势差或徒长的地块,靠近秋露地黄瓜的地方发病重。
防治要点:
根据黄瓜的生理特性,合理调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切实抓好秋露地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或兼治工作,以减少初侵染源;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5%菌立灭500倍液,或40%百可得1 000倍液,或25%扑霉灵乳油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4 000倍液。掌握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每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用药剂涂茎防治。
三、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冬季及早期棚室气温低,特别遇到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植株结霜,放风不及时,湿度大,叶片多水滴,病害危害重,如果棚室适宜寄主多年连茬,病株残体积累多,菌源充足,更加重危害。
防治要点:
消除病残体,可用50%速克灵1 500倍液,50%扑尔因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40%特立克800倍液,或40%百可得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倍液,或10%的宝丽安6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 200倍液,或25%的使百克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黄瓜根结线虫病
主要危害黄瓜根部,根系发育不良,须根或侧根染病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的串生。解剖根结,可观察到内部有许多乳白色幼虫,根结长出细弱的新根,使寄主再度染病,继续形成根结。被害植物地上部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干枯。此病由根结线虫寄生所致,幼虫在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越冬卵在条件适宜时,孵化出幼虫,幼虫靠病土、病苗或浇水传播,幼虫多从嫩根入侵,刺激寄主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防治要点:在炎热夏季,翻耕后浇灌,覆盖棚膜地膜晒5~7 d,使20~25 cm土层温度升至45~48 ℃,甚至达50 ℃,加上杀虫剂效果会更好,且成本低;保护地重病田或定植后发病时灌浇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株灌对好药液200 mL,也可撒施福气多颗粒剂225 kg/hm2,防效好(使用辛硫磷,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五、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各部分,但以叶、蔓受害为主。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小黑点。
防治要点:田间管理:尽量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透光、合理灌水、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兑水10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一次,重复2~3次即可。
六、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这种病主要侵染叶片和瓜条,偶然也可危害瓜蔓,幼苗期即可发病,危害叶片时,一般从低叶向上发展,叶反面呈水渍状多角形斑,但比霜霉病病斑小,危害大时,无黑色霉层,叶背面常可见病部有乳白色的粘液即细菌菌脓,早晨尤显,这种菌脓干燥后呈1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后期易干裂穿孔。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病温度范围10~30 ℃,适温24~28 ℃,适宜相对湿度85%以上,大棚低温高湿有露水利于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 h,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 h,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当高温干燥條件下,可抑制该菌。
防治要点:大棚注意通风降湿。可用50%DT 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20%绿乳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天达2116的800倍液 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 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8 d喷1次,连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
七、霜霉病: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有水渍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病斑相互愈合,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防治要点:生态防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控制室内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5度左右,晚上控制在15度左右。药剂防治:发病时用50%菌成兑水2000倍液喷雾,病重地在3-5天重复喷一次。
(作者单位:157600 黑龙江省林口县种子管理站)
防治要点: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清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喷洒1:2: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连续3~4次。
二、黄瓜蔓枯病
黄瓜的茎叶、瓜条均能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前期有些病斑自叶缘向内呈“V”形,呈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轮纹不明显。茎部受害病斑呈油浸状,有时出现白色粘胶物,严重时茎节变褐色,易折,病斑开裂,维管束不变色,区别于细菌性病害,瓜条受害,多在瓜条顶部出现水渍状,有白色粘稠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架材上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植物生长长势差或徒长的地块,靠近秋露地黄瓜的地方发病重。
防治要点:
根据黄瓜的生理特性,合理调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切实抓好秋露地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或兼治工作,以减少初侵染源;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5%菌立灭500倍液,或40%百可得1 000倍液,或25%扑霉灵乳油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4 000倍液。掌握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每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用药剂涂茎防治。
三、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冬季及早期棚室气温低,特别遇到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植株结霜,放风不及时,湿度大,叶片多水滴,病害危害重,如果棚室适宜寄主多年连茬,病株残体积累多,菌源充足,更加重危害。
防治要点:
消除病残体,可用50%速克灵1 500倍液,50%扑尔因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40%特立克800倍液,或40%百可得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倍液,或10%的宝丽安6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 200倍液,或25%的使百克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黄瓜根结线虫病
主要危害黄瓜根部,根系发育不良,须根或侧根染病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的串生。解剖根结,可观察到内部有许多乳白色幼虫,根结长出细弱的新根,使寄主再度染病,继续形成根结。被害植物地上部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干枯。此病由根结线虫寄生所致,幼虫在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越冬卵在条件适宜时,孵化出幼虫,幼虫靠病土、病苗或浇水传播,幼虫多从嫩根入侵,刺激寄主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防治要点:在炎热夏季,翻耕后浇灌,覆盖棚膜地膜晒5~7 d,使20~25 cm土层温度升至45~48 ℃,甚至达50 ℃,加上杀虫剂效果会更好,且成本低;保护地重病田或定植后发病时灌浇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株灌对好药液200 mL,也可撒施福气多颗粒剂225 kg/hm2,防效好(使用辛硫磷,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五、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各部分,但以叶、蔓受害为主。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小黑点。
防治要点:田间管理:尽量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透光、合理灌水、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兑水10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一次,重复2~3次即可。
六、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这种病主要侵染叶片和瓜条,偶然也可危害瓜蔓,幼苗期即可发病,危害叶片时,一般从低叶向上发展,叶反面呈水渍状多角形斑,但比霜霉病病斑小,危害大时,无黑色霉层,叶背面常可见病部有乳白色的粘液即细菌菌脓,早晨尤显,这种菌脓干燥后呈1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后期易干裂穿孔。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病温度范围10~30 ℃,适温24~28 ℃,适宜相对湿度85%以上,大棚低温高湿有露水利于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 h,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 h,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当高温干燥條件下,可抑制该菌。
防治要点:大棚注意通风降湿。可用50%DT 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20%绿乳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天达2116的800倍液 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 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8 d喷1次,连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
七、霜霉病: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有水渍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病斑相互愈合,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防治要点:生态防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控制室内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5度左右,晚上控制在15度左右。药剂防治:发病时用50%菌成兑水2000倍液喷雾,病重地在3-5天重复喷一次。
(作者单位:157600 黑龙江省林口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