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地震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产生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性,然而建筑的倒塌比地震更加存在隐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效的防止地震所引起的二次灾害,就必须在建筑抗倒塌的工程环节上加以考虑。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切实提高建筑的抗震抗塌能力。本文将从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原理着手,对建筑抗震抗塌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震;建筑结构;倒塌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248-01
引言
纵观国内外所发生的地震案例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概括下,地震所带来的灾害往往是由于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所引发的二次灾害,其中包括掩埋、砸伤人员等。因此,对于一些地处地震频发的地区来说,想要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亡,就必须在建筑结构抗地震能力上加以良好地设计,做好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工程质量控制,以此来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抗地震的目的。
1 地震的破坏原理
1.1 地震的灾害性
地震具有瞬间性,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地震的作用时间很短,最短才十几秒,最长则是2~3min就会造成山体崩裂和房屋倒塌,让人防不胜防。地震使大量的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特别是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时。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用地的紧张使得房屋建筑在空间上越来越密闭,据统计每一次地震发生后造成的伤亡总是比上一次地震所带来的伤亡更为严重,这主要是房屋的抗震结构不够完善。有专家认为,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所造成的,所以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能力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地震对建筑构造的破坏
结合震区建筑物机构破坏程度分析,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受到地震震波的影响,地面和建筑物底层会发生强烈的震动。随后,这种波动会将地震的作用力传递到建筑的结构本身,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失去平衡性,严重的将会发生倒塌。地震发生的时候都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有3种。
1.2.1 地震纵波
上下震动,首先到达地面纵波,地震纵波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
1.2.2 地震横波
地震所发出的地震横波到达地面后,此时的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是水平的震动传播,这样的地震波所带来的破坏是很大的,容易对建筑物的结构破坏极其大。
1.2.3 地震波的混合波
这就是横波与纵波的混合,当这两种震波相遇时对建筑物结构的考验是最大的。一般来说,混合波一旦到达地面后,地面的建筑物便会因波动的影响而产生剧烈的震荡,再加上建筑加速度力和建筑物重心力相遇后,形成一种不定向的合力,最终就导致了建筑物结构发生倒塌[1]。
2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原因
2.1 材料上
建筑施工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上,其建筑物的质量取决于建筑工程材料的选取。在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上,建筑结构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越好,那么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就越高,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就会越小,反之就越大。因此,在建筑材料上的選择就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尽量地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达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2.2 工程上
在建筑物的整体施工中,如果有一个施工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都是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受到了影响,那么就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提高并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有着至关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说施工工程质量是决定建筑结构抗震的关键所在[2]。
2.3 地形上
地震所带来的破坏性是不可逆的,但地震的发生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地震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地质结构与地层的构造息息相关,但是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选择不当,如在断裂地带、土质松软地带、河流地带、滑坡地带等危险地带建造工程,那么就很难保证建筑工程在遇到地震来临时所发挥的抗震倒塌能力。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建筑施工前应该要详细地勘察地质、地形,避免地震地带。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3.1 设计理念的改变
为了让建筑结构良好地发挥其抗倒塌能力,在绘制设计图纸时应该要有抗地震倒塌的意思贯穿首位,并执行在设计图形中,尽量选中规则、简单等要领,对建筑物结构的抗侧力、承载能力及质量变化考虑到设计方案中。
3.2 对地形的勘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建筑物施工的场地及地形的选择上应当慎重考虑,要避免山崖崩塌和河流泥石流易发的地段。建筑物的场所对建筑物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作用,所以,充分勘查好实际中的地形和地质,对选择最合适的建筑场地是必要的前期工作[3]。
3.3 建筑结构的强化
我们可以从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原理得知,地震波的三种传播方式中纵波的破坏力最小,但是当地震波的横波对建筑物产生影响时,破坏力就上升了。因此,在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上要保证主体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达到有效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上就必须加以重视。
3.4 对材料上的选择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要对抗强大的地震灾害,在建筑物材料上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就应加强重视。施工单位要有责任意识,落实好工程质量。
4 结语
地震是自然灾害,我们虽然不能控制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应该要学会去面对自然灾害。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就是我们学会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
参考文献
[1] 房琼莲.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J].福建建筑,2012,11(06):5-6.
[2] 谢卫兵,袁海军.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几点认识[J].工程质量,2011,12(02):11-15.
[3] 丁世文,陈惠民.易倒塌房屋简易抗倒塌措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2,8(02):14-16.
作者简介:秦爱元(1975.5-),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职称:助理工程师,专科学历。
关键词:地震;建筑结构;倒塌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248-01
引言
纵观国内外所发生的地震案例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概括下,地震所带来的灾害往往是由于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所引发的二次灾害,其中包括掩埋、砸伤人员等。因此,对于一些地处地震频发的地区来说,想要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亡,就必须在建筑结构抗地震能力上加以良好地设计,做好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工程质量控制,以此来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抗地震的目的。
1 地震的破坏原理
1.1 地震的灾害性
地震具有瞬间性,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地震的作用时间很短,最短才十几秒,最长则是2~3min就会造成山体崩裂和房屋倒塌,让人防不胜防。地震使大量的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特别是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时。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用地的紧张使得房屋建筑在空间上越来越密闭,据统计每一次地震发生后造成的伤亡总是比上一次地震所带来的伤亡更为严重,这主要是房屋的抗震结构不够完善。有专家认为,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所造成的,所以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能力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地震对建筑构造的破坏
结合震区建筑物机构破坏程度分析,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受到地震震波的影响,地面和建筑物底层会发生强烈的震动。随后,这种波动会将地震的作用力传递到建筑的结构本身,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失去平衡性,严重的将会发生倒塌。地震发生的时候都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有3种。
1.2.1 地震纵波
上下震动,首先到达地面纵波,地震纵波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
1.2.2 地震横波
地震所发出的地震横波到达地面后,此时的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是水平的震动传播,这样的地震波所带来的破坏是很大的,容易对建筑物的结构破坏极其大。
1.2.3 地震波的混合波
这就是横波与纵波的混合,当这两种震波相遇时对建筑物结构的考验是最大的。一般来说,混合波一旦到达地面后,地面的建筑物便会因波动的影响而产生剧烈的震荡,再加上建筑加速度力和建筑物重心力相遇后,形成一种不定向的合力,最终就导致了建筑物结构发生倒塌[1]。
2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原因
2.1 材料上
建筑施工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上,其建筑物的质量取决于建筑工程材料的选取。在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上,建筑结构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越好,那么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就越高,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就会越小,反之就越大。因此,在建筑材料上的選择就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尽量地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达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2.2 工程上
在建筑物的整体施工中,如果有一个施工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都是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受到了影响,那么就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提高并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有着至关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说施工工程质量是决定建筑结构抗震的关键所在[2]。
2.3 地形上
地震所带来的破坏性是不可逆的,但地震的发生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地震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地质结构与地层的构造息息相关,但是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选择不当,如在断裂地带、土质松软地带、河流地带、滑坡地带等危险地带建造工程,那么就很难保证建筑工程在遇到地震来临时所发挥的抗震倒塌能力。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建筑施工前应该要详细地勘察地质、地形,避免地震地带。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3.1 设计理念的改变
为了让建筑结构良好地发挥其抗倒塌能力,在绘制设计图纸时应该要有抗地震倒塌的意思贯穿首位,并执行在设计图形中,尽量选中规则、简单等要领,对建筑物结构的抗侧力、承载能力及质量变化考虑到设计方案中。
3.2 对地形的勘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建筑物施工的场地及地形的选择上应当慎重考虑,要避免山崖崩塌和河流泥石流易发的地段。建筑物的场所对建筑物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作用,所以,充分勘查好实际中的地形和地质,对选择最合适的建筑场地是必要的前期工作[3]。
3.3 建筑结构的强化
我们可以从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原理得知,地震波的三种传播方式中纵波的破坏力最小,但是当地震波的横波对建筑物产生影响时,破坏力就上升了。因此,在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上要保证主体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达到有效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上就必须加以重视。
3.4 对材料上的选择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要对抗强大的地震灾害,在建筑物材料上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就应加强重视。施工单位要有责任意识,落实好工程质量。
4 结语
地震是自然灾害,我们虽然不能控制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应该要学会去面对自然灾害。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就是我们学会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
参考文献
[1] 房琼莲.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J].福建建筑,2012,11(06):5-6.
[2] 谢卫兵,袁海军.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几点认识[J].工程质量,2011,12(02):11-15.
[3] 丁世文,陈惠民.易倒塌房屋简易抗倒塌措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2,8(02):14-16.
作者简介:秦爱元(1975.5-),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职称:助理工程师,专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