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慧仪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创立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


  我们创建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是为了提倡简朴生活,并透过各种环境设计与教育的方法来传达我们的理念。当下的多数人仍无法体会其日常生活的价值观、行为跟地球及未来世代是紧密相关连的。而地球万物及人类日常生活无时不刻的作为都与能源息息相关。因此大地旅人近年所推动的工作,都是以能源这个主题,作为我们对未来社会跟环境的积极响应。
  由于能量流動、物质循环是维系整体生态系统运作的关键,因此,对于能源议题的关注应延伸到我们的饮食习惯、交通方式、选购的产品、旅行距离、休闲活动,以及我们对舒适、文明与发展的定义等。基于上述的理念与对善待地球的承诺,因此我们将“有效率的能源规划”的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作为系统性地看待整体环境,以及从事环境事业的指引。

你在参与设计屋顶农园的过程中,秉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我曾参加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的屋顶农园的参与式设计,以及博仲法律事务所的屋顶生态园设计与起造,设计重点都是试图在一栋都市建筑当中,创造循环型的生态系统。其中我们在师大环校所的屋顶上设置了太阳能烹饪、太阳能光电、风力发电,雨水收集系统,并且设置了一畦畦提供小区及师生认养的小菜圃,缩短食物与消费者距离,展现了“有效率的能源规划”。对种植者来说,多元的食物来源实现了“重要功能由许多元素来提供”。虽然彻底改造既有集合式住宅或大楼,使其自给自足,做到全然资源循环,并不是容易达到的任务。但是,每做一个改变,都让我们更接近自力更生,更有韧性。

如何在都市中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屋顶农园?


  打造一座生态屋顶农园的第一步是观察与互动,这也是朴门永续设计的首要原则。先观察屋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比如太阳是如何越过这座屋顶?冬天与夏天的风如何吹?台风从哪个方向来?哪里可以收集雨水?周遭是否有厨余(有机质)与土壤的来源?其他住户会不会一起来使用这个农园?屋顶本身是否曾有漏水的问题?农园的创建者喜欢吃哪些食物?我们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哪些在地食物?先问问自己以上这些问题,然后去收集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开始设计屋顶农园。
  如果你的经费有限,我们一般会建议以盆栽或可移动花台来规划屋顶农园,既经济实惠,设计上也较有弹性。如果想要全面覆土,需要先评估防水防根性是否完善,当然经费也要足够。屋顶农园也要有设计的多样性,可以包括能源的生产,水的回收再利用;如果法规许可,也可以设计屋顶生态厕所。若有儿童的参与,可以为孩子规划一个小的沙堆游戏区,或者专属儿童的菜园。若参与的为年长者居多,可考虑使用抬高式的花台,方便老人家使用坐姿种菜或使用轮椅都可以享受种植的乐趣。

都市人可以如何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的思维,去改善生活环境?


  由于都市都已经是存在的设施,因此我们将它称为滚动式的朴门永续设计,诸如家中的天台、公园小区的公众设施或空间都可以是实践的地点,从能源、水、土壤、多样性等方向去改造。可食地景就是其中一个方法,可以提高食物的自给率。我们可以将小区花台改种各类好看又好吃的蔬菜,行道树可以改种多元果树,学校农园也是一个可实施的地点。在能源方面,可以思考如何降低对电力的需求,甚至是自己创造能源,比如装设太阳能光伏版,或者通过所谓的被动式太阳能设计(passive solar design);再比如搭配居家方位、太阳的走向路径,来设计开窗、采光、通风、隔热或保暖,让房子变得冬暖夏凉。
  另一方面,生活在都市也可以多多跟周遭乡村连结。通过都市人的力量去保护乡村的文化与自然多样性,支持乡村的生态农业。比如通过直接跟农夫购买农产品,让他们安心地用无毒又善待自然的方式种植;再比如在种植期与收成期,带着孩子从都市到食物生产地去参与、观察、协助,让都市的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食物与土地的关系,如此能够产生最直接的连结。
其他文献
马德民老师算得上是我们同行的前辈。曾经是一名财经新闻记者,后又因喜爱户外运动,去到了《山野》《户外探险》工作。而现在他开始从事越野跑运动的文化推广,以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为他钟爱的越野跑事业寻找更多可能。  在马德民刚做起越野跑推广的时候,这项运动在国内还不太受关注,人们对越野跑的认知可能就停留在“去荒野跑步”。“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做一系列宣传规划,从每场比赛地址的选定,到每个项目的发展潜力,以及各种沟
期刊
城市中不被人所关注和察觉的季节感,自然就会在这日复一日的种植中凸现,你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因為一切设施过于便利与智能,反而会有一种“我的生活空无一物”的感觉。这种空虚感通常源于自然的缺失,城市规划中的行道景观或是街区公园虽然以植物点缀了生活,但对于都市人而言,它们是基于欣赏的目的而产生,因此绿植总是四季常绿,看不出季节。对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的江慧仪而言,只要稍微动点心力,都
期刊
还未抵达周宁,路途已被漫山的雾气裹住,视野所及,皆蒙上雾白面纱,独特的山城气息扑面而来。临近县城,道路埋进一节节狭长隧道,提醒着过往旅人,这个号称“东部海拔最高的县城”所拥有的辽阔山域。隧道之间的距离为群山所填满,若隐若现的山雾间,眼睛捕捉到那么一片嫩绿,叠在整个山头的苍翠之上,虽不十分真切,但却像高光般,点亮了不短的路途。  山城以一副将醒未醒的惺忪模样迎接我们,大多都还沉浸在冬日余韵之中。它拥
期刊
刚过完春节的周宁县城是宁静的,即使已有了些微初春的暖意。如若饭后闲晃,沿着东南西北任一条主街,能直散步到山脚下。县城处在为数不多的丘陵地带,四周山峦环抱,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山高水长。山林田园里的生物,总是更加敏锐地感知时节的变化。  以农业为主的小城中,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十分接地气,“张大哥,你今年油菜花长得怎么样?”新年结束,雨水、惊蛰接连到来,也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又将目光放回到农事上。当地
期刊
你儿时有哪些关于时令生活的回忆?  其实我对于时令的记忆和认知,都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养成的生活习惯,比方说什么季节该吃什么。我爸是一个种丝瓜的高手,家里的阳台上种满了丝瓜、葫芦瓜。他常说清明前后开始种瓜点豆,而丝瓜育苗在元宵过后就可以开始准备。阿季,三五锄的课程设计师。  因此我们家一到夏天就会有吃不完的丝瓜,多的还会送给亲戚朋友。丝瓜的做法也很多,清炒或是炒蛋都很好吃,我一直觉得丝瓜是非常随和的
期刊
春日并非是一个“花拳绣腿”的词汇,它是实际而重要的生活时节。人们在这个时节中,休憩、整顿,娱神娱己,用一场场的仪式完成身体上、心理上的过渡,为新的一年整装待发。在自然万物复苏的同时,与人有关的一切,也在大张旗鼓地苏醒过来。  从古至今,诗人们对于春天一直有着诸多想象,有“新燕”“春泥”的暧昧欣喜,也有“花溅泪”“鸟惊心”的庞杂幽怨,但落在仍有许多耕作活动的周宁,春与其他三个季节一样,更重要的是实用
期刊
四季的轮回并非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同宇宙一起领受复苏、繁盛以及休息的周期性运行。这样的重复往往彰显着变化的真实与重要,随着时令、季节的过渡,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春天,万物皆主动或被动地获得再生,与世界重新缔结联系,默契地回归到日常生活。《过渡仪式》就曾提及:“冬去春来是分隔礼仪,春天为再生。” 古时春日唯二事,即耕与乐,而眼下我们也变着法子设计自己的一年之初,像小儿女般游戏春天。︳采花会
期刊
无法否认,我们与季节的联系有时是被我们自己切断的。超市里各式各样的罐头、冷冻食品和标识着防腐剂的食物,见证了我们如何逐步放弃品尝当季美味的权利,转而选择了一种快速方便的饮食方式。雨清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在她眼中,北京这个古老又现代的繁华都市虽然拥有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但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大多数的家庭比起下厨做饭,更喜欢叫外卖。相较之下,雨清将为家人和朋友下厨视为乐趣之一,每当应季的蔬果上市时,
期刊
北岸篮产于漳州龙海紫泥镇北岸社,曾因工艺精良,而广泛用于婚俗,行销龙海、石码、漳州等闽南地区。如今传统手艺被现代工业制品所替代,并且从原材料开始就几经替换,关于未来,北岸社老一辈的传承人不知道这门手艺将何去何从。    几个月前,我曾到过漳州华安的利水村寻找当地的竹编手艺,最近又听说漳州龙海有一门远近闻名的北岸篮竹编手艺,与华安竹编略有不同,北岸篮主要用于婚俗之中,行销闽南地区百余年,让人十分好奇
期刊
有别于传统徽派建筑挥之不去的厚重和幽暗,东田别野像是一个被自然宠幸之地。  我们曾在徽州地区,撞见了一个勾勒了徽州传统村落生活的民宿——东田别野。东田别野坐落在东田村,一个隶属安徽黟县石亭村的自然村,离“文艺村”碧山仅五分钟左右的车程。这是个精致的村落,徽派建筑鳞次栉比,青砖小瓦马头墙,一望无际的稻田簇拥着这仅有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家家户户挨得近,鸡犬相闻。  东田别野干净利落的院子里,两栋古朴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