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社里北岸篮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岸篮产于漳州龙海紫泥镇北岸社,曾因工艺精良,而广泛用于婚俗,行销龙海、石码、漳州等闽南地区。如今传统手艺被现代工业制品所替代,并且从原材料开始就几经替换,关于未来,北岸社老一辈的传承人不知道这门手艺将何去何从。
  


  几个月前,我曾到过漳州华安的利水村寻找当地的竹编手艺,最近又听说漳州龙海有一门远近闻名的北岸篮竹编手艺,与华安竹编略有不同,北岸篮主要用于婚俗之中,行销闽南地区百余年,让人十分好奇,遂前往探访。出发之前,本以为北岸篮手艺的所在地——龙海紫泥镇北岸社地处偏远,实际上村子就坐落于厦门去往龙海市区的省道边,交通便利,打个顺风车就能直接到村口。
  一下车,就看到村口正对面的一家竹器店,门口堆叠着几个硕大北岸篮,十分显眼。走进一瞧,才发现店面不只卖竹器,还有塑料编织用品,同时兼做五金配件,想来竹制品如今销路缩减,需得兼职做些其他。店铺已经经营了十几年,主人热情地指着一对喜字的大号北岸篮,拿起一旁的扁担比划着,“这一对是结婚的时候用的,我那时候结婚也是这样,媒人要挑它去女方家,拿嫁妆到男方去。”
  店中竹制品样式不少,有婴儿摇篮、米箩等生活用品,也有簸箕、扁担等生产用具。一个手臂直径的竹匾挂在墙上,上面写着“二姓合婚百子千孙”,是当地女子出嫁时用来挡在头上的,而同作为婚俗用品的北岸篮因篮子表面写有“喜”字、“财丁两旺”,或者画着寿桃、红花等吉祥图案,让人在一堆竹制品中能一眼认出。

“传统时候,我们做北岸篮度生活”


  北岸社位于九龙江入海口附近,明末清初,北岸社村民于农闲之时,栽种竹子于港边护岸。因为竹子越来越多,也是现成的原料,当地人就加以利用,做成竹制品。久而久之,当地人就以竹器手工为副业,尤其是编制的篮子工艺精湛,竹篾与竹篾之间间隙极小,编成后一般还要艺术加工,工艺、书画融成一体,最后漆上清油。曾风靡漳州、石码和厦门,甚至销往泉州,成为闽南许多地区的婚俗必需品。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当地逐渐形成特色竹编技艺,闻名闽南一带,故时人以其社名称之“北岸篮”。传统时候,大到婚庆、祭祀,小到日常盛物,家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能称为北岸篮的,以大小号分类有八种左右:大号的同米箩口一样,用于年节由两人抬着送龟粿;中号有两种,用于结婚女方随嫁盛物;小号的据说过去用于装白银或其他较名贵物之用;最小号有四种,其中最小的似碗面大小,一般作艺术品陈列。北岸篮重在工艺,大一点的北岸篮,小孩可站上篮盖不坏,甚至盛水而不漏,可谓竹篮打水并不落空。
  在北岸社,竹编手艺至今未曾断过。村子里只要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曾与竹子打过交道,多少会点手艺。在村子里转一转,就能看到一两个于自家门口编制竹器的老人。目前仍在坚持做的已经不多,郭宰相就是其中一位,只不过他主要做一些如簸箕、篮筐之类的生产用具,贴补家用,“以前生活比较困难,都做这个籃子度生活啊……以前卖的很好啦,整个龙海都有卖,漳浦、漳州、厦门也有啦 ,泉州也有。”


北岸社的村口有两家竹制品店,专门售卖村子里竹编手艺人制作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其中就有北岸篮。
每年十一月到腊月十六(尾牙)这一段时间是需求最旺的时候,常有临近的如石码、龙海等地的人专程前来购买和定制北岸篮。

  当地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两个北岸篮。郭宰相从家中拿出几十年前用来储物的北岸篮,因为有些年头,竹篮的颜色已经被时间浸染成深木色,但竹制品经久耐用,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磨损。如今大家都使用塑料篮子,原先的竹篮也就都收起来了。郭宰相坐在老屋门口一边编着竹筐,一边感叹着:“这个本钱很少啦,主要是手工赚钱,现在也只有我们老年人在做,青年人一般是不愿意做,赚钱是很少啦。”

腊月砍竹,五月编篮


  北岸篮已列入第四批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它的传承人,今年七十岁的张小清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从一名篾匠变成市非遗的传承人,但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有许多媒体、包括摄影师对这门传统手艺产生了兴趣。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名片和资料递到手上,然后就转身去做手头的活了。
  张小清的父亲张砽是北岸有名的篾匠师傅,他8岁就开始帮着父亲打下手,学习破竹、刮皮。旧时,北岸篮一般是以篾匠师傅带徒弟做散户的形式传承手艺,形成分散而众多的师徒传承体系,并且传男(儿媳妇)不传女。“以前整个社都在做,81、82年左右最多”,年底的时候竹篮的行情是最好的,“大概在农历十一二月,到腊月十六尾牙就结束了。”
  张小清与妻子正坐在门口的空地上,处理年前买回来的一批竹子。去年腊月二十八,张小清趁着儿子回来搭把手,去附近的板山砍了好些花竹,年底买来的竹子水分少,做起竹编来才不容易坏。北岸篮的制造,首先要选好良竹做材料,过去做北岸篮的竹子品种主要是桂竹,并且选材有讲究,最起码要选已生长三年至四年且长得茂盛的竹子,这样竹子才有韧性。
  选好合适的竹子还需要根据篮子的尺寸与要求锯好竹料。第二步是劈篾,即把竹子加工成或粗或细的篾丝、篾片。劈篾要先破竹去内皮、刮皮。劈篾十分讲究技巧,手和刀要成一条线,双手用力要均衡。然后就是编制,北岸篮的编制技法很多,内容丰富,包括直径纬编、六角六方编、三角眼编、人字编等等,长长的竹丝瞬间就组成了各种编织纹路。做好竹篮后,还需进行彩绘上漆。 在篮子两旁添上吉祥书画,一般多用“福禄寿全”“百年和好”等字词,并画上“喜鹊报喜”“八仙过海”等图案画,最后还要漆上清油,美丽雅观。
  年轻的时候,张小清从清早开始动工,到晚上九点就能编制出一只篮子,如今他的眼睛已经不大好,只能在有订单的时候做一做。“破完这个竹子,还要晒一晒。大约在五月份一过,就是端午节过才做,那时候比较没有雨水,做起来才不会霉变。”编制竹篮过程漫长,需得倾注不少耐心。 张小清一边刮着竹皮,一边像自言自语一般,“已经是淘汰的产品了,没有什么用,这个以前都是结婚在用,现在人家都不用了。”传承百年经久不衰的北岸篮,该何去何从呢?
其他文献
说起春意,担当门面的必是“春风和煦”“杏风微雨”这般略有动感的画面,但少有人会联想到最贴近地表,看似舒缓却及时感知春意萌动的江河湖海。实际上,在四时韵致之中,水是十分重要的物候之一,我们关注周宁的山林、耕作与春时物产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到与山同为当地主要地理特征的“水”的形态上。  简单的鲤鱼信仰背后,是郑氏先祖对水的施动、对水文化的认识,并且在几百年前已有了十分强烈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周
期刊
在三五锄营地里设计加入时令、四季等主题概念,看似无用,但是这些曾经和自然真诚交谈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会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怀有更大的善意。三五锄建立始于探索学校教育和营地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推出的诸如时令营、“山间四季”半年修习小营等主题,引导孩子关切自然和传统时令文化,去真切地感受四季更迭,果木花香的世界。  阿季的女儿今年五岁了,正是对一切都好奇的年纪。偶尔她们俩坐在一起放空,一阵风吹过,阿季会问
期刊
马德民老师算得上是我们同行的前辈。曾经是一名财经新闻记者,后又因喜爱户外运动,去到了《山野》《户外探险》工作。而现在他开始从事越野跑运动的文化推广,以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为他钟爱的越野跑事业寻找更多可能。  在马德民刚做起越野跑推广的时候,这项运动在国内还不太受关注,人们对越野跑的认知可能就停留在“去荒野跑步”。“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做一系列宣传规划,从每场比赛地址的选定,到每个项目的发展潜力,以及各种沟
期刊
城市中不被人所关注和察觉的季节感,自然就会在这日复一日的种植中凸现,你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因為一切设施过于便利与智能,反而会有一种“我的生活空无一物”的感觉。这种空虚感通常源于自然的缺失,城市规划中的行道景观或是街区公园虽然以植物点缀了生活,但对于都市人而言,它们是基于欣赏的目的而产生,因此绿植总是四季常绿,看不出季节。对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的江慧仪而言,只要稍微动点心力,都
期刊
还未抵达周宁,路途已被漫山的雾气裹住,视野所及,皆蒙上雾白面纱,独特的山城气息扑面而来。临近县城,道路埋进一节节狭长隧道,提醒着过往旅人,这个号称“东部海拔最高的县城”所拥有的辽阔山域。隧道之间的距离为群山所填满,若隐若现的山雾间,眼睛捕捉到那么一片嫩绿,叠在整个山头的苍翠之上,虽不十分真切,但却像高光般,点亮了不短的路途。  山城以一副将醒未醒的惺忪模样迎接我们,大多都还沉浸在冬日余韵之中。它拥
期刊
刚过完春节的周宁县城是宁静的,即使已有了些微初春的暖意。如若饭后闲晃,沿着东南西北任一条主街,能直散步到山脚下。县城处在为数不多的丘陵地带,四周山峦环抱,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山高水长。山林田园里的生物,总是更加敏锐地感知时节的变化。  以农业为主的小城中,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十分接地气,“张大哥,你今年油菜花长得怎么样?”新年结束,雨水、惊蛰接连到来,也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又将目光放回到农事上。当地
期刊
你儿时有哪些关于时令生活的回忆?  其实我对于时令的记忆和认知,都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养成的生活习惯,比方说什么季节该吃什么。我爸是一个种丝瓜的高手,家里的阳台上种满了丝瓜、葫芦瓜。他常说清明前后开始种瓜点豆,而丝瓜育苗在元宵过后就可以开始准备。阿季,三五锄的课程设计师。  因此我们家一到夏天就会有吃不完的丝瓜,多的还会送给亲戚朋友。丝瓜的做法也很多,清炒或是炒蛋都很好吃,我一直觉得丝瓜是非常随和的
期刊
春日并非是一个“花拳绣腿”的词汇,它是实际而重要的生活时节。人们在这个时节中,休憩、整顿,娱神娱己,用一场场的仪式完成身体上、心理上的过渡,为新的一年整装待发。在自然万物复苏的同时,与人有关的一切,也在大张旗鼓地苏醒过来。  从古至今,诗人们对于春天一直有着诸多想象,有“新燕”“春泥”的暧昧欣喜,也有“花溅泪”“鸟惊心”的庞杂幽怨,但落在仍有许多耕作活动的周宁,春与其他三个季节一样,更重要的是实用
期刊
四季的轮回并非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同宇宙一起领受复苏、繁盛以及休息的周期性运行。这样的重复往往彰显着变化的真实与重要,随着时令、季节的过渡,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春天,万物皆主动或被动地获得再生,与世界重新缔结联系,默契地回归到日常生活。《过渡仪式》就曾提及:“冬去春来是分隔礼仪,春天为再生。” 古时春日唯二事,即耕与乐,而眼下我们也变着法子设计自己的一年之初,像小儿女般游戏春天。︳采花会
期刊
无法否认,我们与季节的联系有时是被我们自己切断的。超市里各式各样的罐头、冷冻食品和标识着防腐剂的食物,见证了我们如何逐步放弃品尝当季美味的权利,转而选择了一种快速方便的饮食方式。雨清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在她眼中,北京这个古老又现代的繁华都市虽然拥有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但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大多数的家庭比起下厨做饭,更喜欢叫外卖。相较之下,雨清将为家人和朋友下厨视为乐趣之一,每当应季的蔬果上市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