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是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王爱胜老师首倡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在加工“半成品”成为“成品”的过程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种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的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为此,该策略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在如何设计“半成品”、如何有效使用“半成品”、如何对“半成品”教学进行评价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思考和探讨之处。
“半成品”的设计:围绕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
教学片段一 在“网页表格的设计”一课中,一位教师设计如下:以“欧洲十大古堡”为主题,在网页表格中列举了德国新天鹅城堡、法国圣米歇尔山城堡、法国卢瓦尔河香波城堡等。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半成品”和相应的图片进行表格属性(对齐方式、边框粗细、背景图片等)的设置。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草草完成了以上任务,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这个“半成品”不太感兴趣,正忙着打扮自己的QQ空间。
思考和探讨:“半成品”的设计不需要刻意而为。这就好比厨师烧菜,目的是菜能合人的胃口,大家吃了满意就好。好的“半成品”最好从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中寻找素材,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这种素材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自然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这一课中,我们的“半成品”不妨围绕“我的地盘我做主”来设计,让学生在展示自己风采的网页表格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在“个人简介”、“我的爱好”、“我的朋友”等表格内容中进行操作和学习。
“半成品”的使用:实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教学片段二 在“Excel图表创建”一课中,一位教师为突破“根据数据来创建图表”的教学难点,向学生提供了三个“半成品”:学生期中考试各学科成绩单、上个月学生的零花钱统计表、象山地区2008年各月平均气温数据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需要,分别创建相应的Excel图表,得出“饼图可以显示部分相对整体的关系、柱形图能说明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情况、折线图则反映数据的发展趋势”的结论。课堂上,学生疲于在这三个毫无数据关联的“半成品”之间来回切换操作,在处理数据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厌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思考和探讨:有些教师热衷于使用多个“半成品”,认为“半成品”越多,课堂会越热闹。殊不知,这给学生的技能操作环境人为地制造了麻烦。实际上,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半成品”越多,学生对“半成品”的前期认识、理解、分析就越费时间和精力。这在无形中牵制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在这一课中,我们不妨以“班级同学成绩单”展开具体教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如用“根据张小明同学的各门学科成绩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饼图的适用范围;用“根据张小明同学的各次考试总分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柱形图的适用范围;用“根据张小明同学语文学科的各次考试成绩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折线图的适用范围。一物多用,一用到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去想象、去讨论、去解决,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对完成“半成品”的评价:注重作品的整体感
教学片段三 在“Word文档的编排”一课中,一位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如下“半成品”素材:在Word文档《自我介绍》的标题、个人形象图片、页脚和页眉三处留空,意在让学生完成艺术字的插入、图文混排、插入页脚和页眉三步操作。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留空处随意地进行了操作,根本没有考虑作品整体的协调性。教师却没有针对学生完成“半成品”的情况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只是简单地询问了学生是否已学会了图文混排的操作,并来回巡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落实情况,随即下课。
思考和探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只是为学生运用技术提供了一个“虚壳”,没有考虑由“半成品”到“成品”后的整体设计。在给学生加工“半成品”的任务时,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你想要一个怎样的整体效果”,然后才是通过艺术字的插入、图文混排、插入页脚和页眉等操作来实现这一构想。这样,可使学生在运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保持明确的目的性,不会盲目地为了技术而技术。在这一课中,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艺术字的冷暖色调要与作品的整体色调相统一、文字环绕的方式要考虑排版的美观、页脚和页眉的具体内容要和主题内容相呼应。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经营课堂,在“半成品”的设计、使用、评价等环节中努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就一定能更有针对性地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象山丹城二中)
“半成品”的设计:围绕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
教学片段一 在“网页表格的设计”一课中,一位教师设计如下:以“欧洲十大古堡”为主题,在网页表格中列举了德国新天鹅城堡、法国圣米歇尔山城堡、法国卢瓦尔河香波城堡等。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半成品”和相应的图片进行表格属性(对齐方式、边框粗细、背景图片等)的设置。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草草完成了以上任务,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这个“半成品”不太感兴趣,正忙着打扮自己的QQ空间。
思考和探讨:“半成品”的设计不需要刻意而为。这就好比厨师烧菜,目的是菜能合人的胃口,大家吃了满意就好。好的“半成品”最好从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中寻找素材,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这种素材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自然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这一课中,我们的“半成品”不妨围绕“我的地盘我做主”来设计,让学生在展示自己风采的网页表格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在“个人简介”、“我的爱好”、“我的朋友”等表格内容中进行操作和学习。
“半成品”的使用:实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教学片段二 在“Excel图表创建”一课中,一位教师为突破“根据数据来创建图表”的教学难点,向学生提供了三个“半成品”:学生期中考试各学科成绩单、上个月学生的零花钱统计表、象山地区2008年各月平均气温数据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需要,分别创建相应的Excel图表,得出“饼图可以显示部分相对整体的关系、柱形图能说明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情况、折线图则反映数据的发展趋势”的结论。课堂上,学生疲于在这三个毫无数据关联的“半成品”之间来回切换操作,在处理数据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厌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思考和探讨:有些教师热衷于使用多个“半成品”,认为“半成品”越多,课堂会越热闹。殊不知,这给学生的技能操作环境人为地制造了麻烦。实际上,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半成品”越多,学生对“半成品”的前期认识、理解、分析就越费时间和精力。这在无形中牵制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在这一课中,我们不妨以“班级同学成绩单”展开具体教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如用“根据张小明同学的各门学科成绩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饼图的适用范围;用“根据张小明同学的各次考试总分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柱形图的适用范围;用“根据张小明同学语文学科的各次考试成绩创建相应的图表”,引出折线图的适用范围。一物多用,一用到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去想象、去讨论、去解决,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对完成“半成品”的评价:注重作品的整体感
教学片段三 在“Word文档的编排”一课中,一位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如下“半成品”素材:在Word文档《自我介绍》的标题、个人形象图片、页脚和页眉三处留空,意在让学生完成艺术字的插入、图文混排、插入页脚和页眉三步操作。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留空处随意地进行了操作,根本没有考虑作品整体的协调性。教师却没有针对学生完成“半成品”的情况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只是简单地询问了学生是否已学会了图文混排的操作,并来回巡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落实情况,随即下课。
思考和探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只是为学生运用技术提供了一个“虚壳”,没有考虑由“半成品”到“成品”后的整体设计。在给学生加工“半成品”的任务时,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你想要一个怎样的整体效果”,然后才是通过艺术字的插入、图文混排、插入页脚和页眉等操作来实现这一构想。这样,可使学生在运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保持明确的目的性,不会盲目地为了技术而技术。在这一课中,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艺术字的冷暖色调要与作品的整体色调相统一、文字环绕的方式要考虑排版的美观、页脚和页眉的具体内容要和主题内容相呼应。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经营课堂,在“半成品”的设计、使用、评价等环节中努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就一定能更有针对性地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象山丹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