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一代
杨勇
职业探险家、地质学家、环保人士。1985年和1986年发起和参加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1988年徒步考察金沙江,2006~2010年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考察为中国找水系列活动。
户二代
杨帆
媒体工作者,一个疯狂的山地车爱好者,We ride where you walk是他的口号,目标是骑遍各大经典徒步线路。而爱上这一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2006~2010年,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考察、为中国找水系列活动勇闯南北极等。
户二代自述
我还是小毛孩的时候,经常问我妈的一句话是“爸什么时候回来……”由于他的工作关系,在我小学的时候他去了成都之后我就一直跟着母亲在攀枝花生活,儿时对于他的一切行踪基本都是从母亲那里了解的,那时候对于他的行为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无非就是很长很长段时间没有他的电话。由于我们那里是座山城以及他潜在的一些影响,那时候经常逃学跑到学校后山撒野,用四川话来说就是一个“费头子”、请家长也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对于今后对户外运动的向往我觉得就是这个时候的经历培养起来的,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听过户外探险这么一说。后来读大学再后来到成都,和父亲在一个城市,这样慢慢有了和他出去的机会这样才开始了一起进藏区、探江源、漂河流的户外活动。
2006年,由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上马开工,出于对西部环境的担忧和对地质环境20年的研究,父亲急于在工程上马前对它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这一年一群人开始了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的考察。这个时候我读大二,也算是我真正意义上跟父亲的第一次户外活动,其实在我看来户外活动还是和小时候在学校后山撒野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时、司长点罢了(这来就是三个月)。在这之前,出门对于我来说就是玩由于这次有工作在身,与以往有所不同,我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担当摄像记录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我目前从事媒体工作的启蒙点)。在路上的一切如同电影情节般我想到我刚从长江源冰川出来上到青藏公路的一个情节:当我检查摄像机所拍的长江源网容时,发现画面不清晰,声音爆裂估计磁头被恶劣的风沙弄脏,想到前面的拍摄都可能被浪费,怅然若失,糟糕的心情让我开始胡思乱想以求安慰。联想到卡帕随盟军冒着雨点般的子弹拍摄了大量诺曼底登陆的图片但加热过度烧焦了底片,在图片下的文字说明是卡帕的手抖得厉害。而卡帕自己对此幽默的说是“失焦”。当人们在看到我的那画面不稳,声音爆裂的影片是否也会说那个人激动得太厉害,摄像机摔坏了还在拍,或是我自己对此的解释:面对长江源的伟大,我不敢默然相认所以我拍得不清楚。我知道我岂能自比卡帕,但人同此心。
后来,在另一台摄像机上,姜古迪如冰川被漂亮的放映出来,虚惊一场。但我知道,只有在旅途中,才有这样的情节来让你演绎与联想。至少,这样的情节正在以有趣的方式来对抗我内心潜藏的无趣。现在看来我还是把户外运动当做是在玩而已,就像上学时每天会爬上学校后山样,没有多余的认识单纯的玩就好。如今在野外活动时,我跟父亲依然会对今晚住在哪里,为什么不走这儿一定要走那里……一些小问题争执不休,然后谁也不理谁,再到最后又像什么事情也没有,互相哈哈大笑。这样的情况在每次的探险活动?都会上演,习惯了的队友也对此若无其事,我自己认为是性格太过于接近,都是牛脾气,原则性太强,而他又是队长对于活动安排和线路都要求队员无条件服从因此总有发生争执的时候。
但是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他对于事情的执着,每当我们成功到达个考察点顺利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这时我才会明白这种法西斯式的要求对于充满危机的探险活动是多么的重要。若不是在前进或后退时当机立断,车将断油,弹尽粮绝时毅然选择继续句前,很有可能一项任务也无法完成甚至命丧无人区。他这样的魄力和洞察力我至今不得要领,有时看来觉得是场赌博。未知是种恐惧也是种吸引力,一直想知道前方到底有什么不管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探险和骑行一直都在脚下。
户二代语录
我还是把户外运动当做是在玩而已,就像上学时每天会爬上学校后山一样,没有多余的认识,单纯的玩就好。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他对于事情的执着,每当我们成功到达一个考察点顺利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这时我才会明白这种法西斯式的要求对于充满危机的探险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杨勇
职业探险家、地质学家、环保人士。1985年和1986年发起和参加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1988年徒步考察金沙江,2006~2010年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考察为中国找水系列活动。
户二代
杨帆
媒体工作者,一个疯狂的山地车爱好者,We ride where you walk是他的口号,目标是骑遍各大经典徒步线路。而爱上这一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2006~2010年,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考察、为中国找水系列活动勇闯南北极等。
户二代自述
我还是小毛孩的时候,经常问我妈的一句话是“爸什么时候回来……”由于他的工作关系,在我小学的时候他去了成都之后我就一直跟着母亲在攀枝花生活,儿时对于他的一切行踪基本都是从母亲那里了解的,那时候对于他的行为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无非就是很长很长段时间没有他的电话。由于我们那里是座山城以及他潜在的一些影响,那时候经常逃学跑到学校后山撒野,用四川话来说就是一个“费头子”、请家长也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对于今后对户外运动的向往我觉得就是这个时候的经历培养起来的,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听过户外探险这么一说。后来读大学再后来到成都,和父亲在一个城市,这样慢慢有了和他出去的机会这样才开始了一起进藏区、探江源、漂河流的户外活动。
2006年,由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上马开工,出于对西部环境的担忧和对地质环境20年的研究,父亲急于在工程上马前对它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这一年一群人开始了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的考察。这个时候我读大二,也算是我真正意义上跟父亲的第一次户外活动,其实在我看来户外活动还是和小时候在学校后山撒野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时、司长点罢了(这来就是三个月)。在这之前,出门对于我来说就是玩由于这次有工作在身,与以往有所不同,我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担当摄像记录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我目前从事媒体工作的启蒙点)。在路上的一切如同电影情节般我想到我刚从长江源冰川出来上到青藏公路的一个情节:当我检查摄像机所拍的长江源网容时,发现画面不清晰,声音爆裂估计磁头被恶劣的风沙弄脏,想到前面的拍摄都可能被浪费,怅然若失,糟糕的心情让我开始胡思乱想以求安慰。联想到卡帕随盟军冒着雨点般的子弹拍摄了大量诺曼底登陆的图片但加热过度烧焦了底片,在图片下的文字说明是卡帕的手抖得厉害。而卡帕自己对此幽默的说是“失焦”。当人们在看到我的那画面不稳,声音爆裂的影片是否也会说那个人激动得太厉害,摄像机摔坏了还在拍,或是我自己对此的解释:面对长江源的伟大,我不敢默然相认所以我拍得不清楚。我知道我岂能自比卡帕,但人同此心。
后来,在另一台摄像机上,姜古迪如冰川被漂亮的放映出来,虚惊一场。但我知道,只有在旅途中,才有这样的情节来让你演绎与联想。至少,这样的情节正在以有趣的方式来对抗我内心潜藏的无趣。现在看来我还是把户外运动当做是在玩而已,就像上学时每天会爬上学校后山样,没有多余的认识单纯的玩就好。如今在野外活动时,我跟父亲依然会对今晚住在哪里,为什么不走这儿一定要走那里……一些小问题争执不休,然后谁也不理谁,再到最后又像什么事情也没有,互相哈哈大笑。这样的情况在每次的探险活动?都会上演,习惯了的队友也对此若无其事,我自己认为是性格太过于接近,都是牛脾气,原则性太强,而他又是队长对于活动安排和线路都要求队员无条件服从因此总有发生争执的时候。
但是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他对于事情的执着,每当我们成功到达个考察点顺利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这时我才会明白这种法西斯式的要求对于充满危机的探险活动是多么的重要。若不是在前进或后退时当机立断,车将断油,弹尽粮绝时毅然选择继续句前,很有可能一项任务也无法完成甚至命丧无人区。他这样的魄力和洞察力我至今不得要领,有时看来觉得是场赌博。未知是种恐惧也是种吸引力,一直想知道前方到底有什么不管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探险和骑行一直都在脚下。
户二代语录
我还是把户外运动当做是在玩而已,就像上学时每天会爬上学校后山一样,没有多余的认识,单纯的玩就好。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他对于事情的执着,每当我们成功到达一个考察点顺利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这时我才会明白这种法西斯式的要求对于充满危机的探险活动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