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思维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在本文,笔者将结合初中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简要分享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学习主动性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81-02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过程而言,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具有学习主动性是重要的前提。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具体认知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模式。但是,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及学生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形成良性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1],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在本文,编者将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具体原因出发,简要回答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思维发展会贯穿于人的一生,而学习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做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于事物的表象和内在之间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以知识积累为媒介,用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习的载体,以此来支配学生的行为。学生在进入到初中之后,学习的模式会与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拼音、识字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而初中语文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个人挖掘知识内涵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的难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是刻意的,不能只追求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能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各位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语言学习,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加强思维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的培養主要体现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精神方面,如果学生缺乏语文思维,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就肯定不够深刻,而很难完成文化的传承。因此学生必须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掌握更好的阅读思考、实践表达能力,收获更丰富的语文学习成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原因
首先,教师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授课本表层知识为主,未曾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语文知识点学习。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其次,学生进行语文思考的意识薄弱。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日后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师的错误引导,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之后,并没有及时从小学语文学习离开,导致在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点时沿用小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语文思考的意识薄弱,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并没有获得系统的训练[2]。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快速地找到语文思维的突破口。但是,当学生离开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会因为训练不及时而消失。并且,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考查模式,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足,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带着目的进行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课堂上,结合新时期的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学会从教材当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以此作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更好地体会在文章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反应也应该加以重视,从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给出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春》这篇文章的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采用相关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培养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第一遍读完课文之后,在头脑中想象出太阳红起来、水面升起来以及山峰明朗起来的画面,研究文章中词汇的具体特点,并且对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些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特点,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而在课后的学习当中,教师适当的作业布置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业的选择可以是口头作业形式,也可以用纸笔呈现出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试着撰写一篇有关于春天的文章,让他们把自己脑海中春天的画面用纸笔以及丰富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想象能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2.进行趣味课堂导入,启发学生语文思维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良性的课堂导入,直接开门见山式进行课堂授课。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短暂的课间时间无法有效地将自己的思维从上一节课转移,开门见山式课堂模式下,学生很难快速地调整学习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倘若教师在课堂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关于《紫藤萝瀑布》一文内容教学时,我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紫藤萝的相关图片,简单地介绍了紫藤萝的一些生活习性。欣赏过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头脑风暴,挑选了图片视频中介绍的紫藤萝的生活习性转化为快问快答,以此启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显然,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被集中,而通过快问快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形成的有效措施。借助趣味的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通过课堂导入开发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在飞速的进步与发展,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给日常的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能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又可以让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比较综合,蕴含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也会与其他学科建立非常密切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这样的联系呈现出来,充分地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敬畏自然》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我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非常多的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的图片,然后结合着课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进行课堂的导入:介绍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问题通过思考之后,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觉,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人和自然,自然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如此,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学生对语文的思维大多还局限在课本内容中。倘若教师盲目地脱离课本内容,进行高难度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无法取得进步,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出发,提出具体的思维训练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孙权劝学》一文教学时,由于劝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感悟其中的深层次教学意义。我鼓励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绎《孙权劝学》的内容,课本剧的剧本、演员、流程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课本剧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课本内容出发,还有效地结合学生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生动地将课本知识点灵活地展现,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极其有效的。此外,通过课本剧的演绎,学生能够从课本内容透露的人文气息中深入思考“劝学”的意义,为学生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5.通过分组观察教学实践,巩固学生的语文思维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训练,还需要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思维角度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课文教学时,考虑到苏州园林在建筑领域的独特代表性,教师可以从建筑的多样性出发,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分别探析苏州园林、故宫、布达拉宫等建筑的独特性,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到苏州园林与其他建筑的不同,深入挖掘苏州园林的魅力。通过分组观察,能够有效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胜负欲,有助于学生细致、全面地探析不同建筑的特征,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特性形成的原因,形成先观察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有效地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语文教育自古就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可以在此阶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对于各位同学来讲,更是需要长久不懈的坚持。语文的教学有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希望各位教师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采用更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发展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实践、反思来真正探索出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识思维引导,借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效地开展正确的语文教学实践,并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加深度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宝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少年, 2018(19):36.
[2]潘朝盛,韦翠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学习主动性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81-02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过程而言,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具有学习主动性是重要的前提。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具体认知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模式。但是,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及学生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形成良性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1],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在本文,编者将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具体原因出发,简要回答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思维发展会贯穿于人的一生,而学习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做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于事物的表象和内在之间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以知识积累为媒介,用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习的载体,以此来支配学生的行为。学生在进入到初中之后,学习的模式会与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拼音、识字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而初中语文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个人挖掘知识内涵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的难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是刻意的,不能只追求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能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各位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语言学习,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加强思维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的培養主要体现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精神方面,如果学生缺乏语文思维,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就肯定不够深刻,而很难完成文化的传承。因此学生必须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掌握更好的阅读思考、实践表达能力,收获更丰富的语文学习成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原因
首先,教师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授课本表层知识为主,未曾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语文知识点学习。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其次,学生进行语文思考的意识薄弱。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日后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师的错误引导,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之后,并没有及时从小学语文学习离开,导致在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点时沿用小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语文思考的意识薄弱,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并没有获得系统的训练[2]。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快速地找到语文思维的突破口。但是,当学生离开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会因为训练不及时而消失。并且,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考查模式,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足,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带着目的进行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课堂上,结合新时期的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学会从教材当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以此作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更好地体会在文章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反应也应该加以重视,从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给出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春》这篇文章的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采用相关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培养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第一遍读完课文之后,在头脑中想象出太阳红起来、水面升起来以及山峰明朗起来的画面,研究文章中词汇的具体特点,并且对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些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特点,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而在课后的学习当中,教师适当的作业布置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业的选择可以是口头作业形式,也可以用纸笔呈现出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试着撰写一篇有关于春天的文章,让他们把自己脑海中春天的画面用纸笔以及丰富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想象能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2.进行趣味课堂导入,启发学生语文思维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良性的课堂导入,直接开门见山式进行课堂授课。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短暂的课间时间无法有效地将自己的思维从上一节课转移,开门见山式课堂模式下,学生很难快速地调整学习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倘若教师在课堂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关于《紫藤萝瀑布》一文内容教学时,我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紫藤萝的相关图片,简单地介绍了紫藤萝的一些生活习性。欣赏过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头脑风暴,挑选了图片视频中介绍的紫藤萝的生活习性转化为快问快答,以此启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显然,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被集中,而通过快问快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形成的有效措施。借助趣味的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通过课堂导入开发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在飞速的进步与发展,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给日常的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能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又可以让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比较综合,蕴含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也会与其他学科建立非常密切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这样的联系呈现出来,充分地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敬畏自然》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我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非常多的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的图片,然后结合着课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进行课堂的导入:介绍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问题通过思考之后,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觉,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人和自然,自然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如此,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学生对语文的思维大多还局限在课本内容中。倘若教师盲目地脱离课本内容,进行高难度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无法取得进步,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出发,提出具体的思维训练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孙权劝学》一文教学时,由于劝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感悟其中的深层次教学意义。我鼓励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绎《孙权劝学》的内容,课本剧的剧本、演员、流程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课本剧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课本内容出发,还有效地结合学生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生动地将课本知识点灵活地展现,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极其有效的。此外,通过课本剧的演绎,学生能够从课本内容透露的人文气息中深入思考“劝学”的意义,为学生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5.通过分组观察教学实践,巩固学生的语文思维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训练,还需要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思维角度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课文教学时,考虑到苏州园林在建筑领域的独特代表性,教师可以从建筑的多样性出发,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分别探析苏州园林、故宫、布达拉宫等建筑的独特性,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到苏州园林与其他建筑的不同,深入挖掘苏州园林的魅力。通过分组观察,能够有效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胜负欲,有助于学生细致、全面地探析不同建筑的特征,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特性形成的原因,形成先观察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有效地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语文教育自古就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可以在此阶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对于各位同学来讲,更是需要长久不懈的坚持。语文的教学有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希望各位教师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采用更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发展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实践、反思来真正探索出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识思维引导,借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效地开展正确的语文教学实践,并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加深度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宝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少年, 2018(19):36.
[2]潘朝盛,韦翠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