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烟稻轮作模式下的皖南烟叶为对象,分析皖南烟叶长相和生育特性。选择皖南烟区近年主载品种,进行农业气象观测,再与云南地区的烟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皖南烟叶香型呈焦甜香特色,全生育期约202d,大田期平均为110d;团棵期较长,是叶片数的主要增加期;旺长期较短,是生物量的迅速增加期;烟叶有效叶18片,显蕾到中心花序开始开放的高度平均为117cm;成熟期最长,烟农一般进行4~5个批次采收,收烘季长达近60d。受皖南自然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皖南烟叶香型有变化,全生育期与云南地区相近,苗期延长,大田期缩短,667m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比云南地区略低,农艺特性基本相同。最后,结合皖南气候条件,提出了技术对策建议。
关键词:皖南烟叶;农艺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64-02
皖南烟区位于皖东南地区,覆盖安徽宣城、芜湖和黄山3市,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焦甜香烟叶产地,区内1a大部分时间都适宜烟叶生长,但烟区现采取烟稻轮作的模式,实际烟叶在田生长期并不长。本研究以烟稻轮作模式下的皖南烟叶为对象,选择烟区近年主载品种,按照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在皖南烟叶的主产地宣城市宣州区进行为期3a的烟叶生育期、生长状况和生物量观测,并用所获得的资料分析其农艺特性,旨在为改进烟叶生产提供农业气象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烟葉品种及取样方法 从2009年12月到2012年7月,在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试验田,以烟区主载品种云烟97[1]为观测和取样分析对象,进行3个年度农业气象观测,生物量测量每次在点上取4个重复进行分析,所选3户烟农种烟土地性状和种植方式基本一致,观测取样点情况见表1。
表1 观测点情况
[观测点序号\&宣城市宣州区金坝取样点\&烟田面积(hm2)\&烟苗来源\&移栽方式\&土壤性质与肥力\&种植密度(株/m2)\&海拔(m)\&2010\&长桥村熊义根承包田\&2\&小棚自行育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78\&23\&2011\&长桥村任定喜承包田\&2\&大棚集中供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66\&24\&2012\&里仁村吴玉林承包田\&5.3\&大棚集中供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91\&16\&]
1.2 生育期观测 生育期观测主要记载烟叶外部形态的变化特征,采用规范规定的生育期标准,以全田50%以上植株达到生育标准记生育期出现日期,但工艺成熟记相应采收结束的日期。
1.3 生长状况与生长量测定 测定烟叶的生长高度、密度、生长状况、叶长宽、叶面积、干物质和含水量动态变化,其中,生长状况评定结合烟叶长势和长相确定,叶面积采取面积系数法,订正系数取0.634 5[2],计算烟田叶面积所占1m2烟田的倍数,作为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取自地上部分叶和茎经彻底烘干后的重量,并计算含水率。从烟叶移栽成活后开始,在每旬旬末测量,高度测量至打顶后结束,其他项目的测量至工艺成熟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特性 通过3a的观测记录,皖南烟区烟叶生产现已在皖南烟叶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全部采用大棚下小拱棚苗床育苗、带膜移栽、烟稻轮作的标准化种植方式,而从2011年开始全区烟苗不再由农户自行育苗,全部采用工厂化育苗,统一供苗的方式。烟株全生育期为12月底到翌年7月中下旬,各年生育期时间进程见表2。由表2可知,全生育期为198~226d,平均为202d。苗床期平均时间为92d,其中,出苗期19d,十字期16d,生根期45d,成苗期12d;大田期平均时间为110d,其中,还苗期5d,伸根期31d,旺长期18d,成熟期56d。与云南烟区相比[4-5],生长季总体提早1个月多,全生育期稍短,苗期延长5~8d,大田期缩短6~11d,移栽到现蕾阶段生育期与云南相当,但旺长期缩短。各发育期平均进程:出苗在1月中旬,2真叶在2月上旬初,4真叶在2月中旬初,7真叶在3月中旬末,移栽在3月下旬末,成活在4月上旬初中期,团棵在5月上旬中,现蕾在5月下旬初,脚叶成熟结束在6月上旬末,腰叶工艺成熟结束在6月下旬中,顶叶成熟结束期在7月中旬末。以旬为单位,将烟叶生育期按苗床期的出苗、十字、生根和成苗分成4期,大田期分成伸根、旺长、成熟3期,则各主要时段如下:出苗期为1月上旬到中旬,十字期为1月下旬到2月上旬,生根期为2月中旬到3月中旬,成苗期为3月下旬;伸根期为4月上旬到下旬,旺长期为5月上旬到中旬,成熟期为5月下旬到7月中旬,烟株各部位烟叶从下到上,分4~5批次达到工艺成熟标准,一般平均每株实收有效叶15片。
2.2 生长规律 根据作为观测,烟叶团棵后的平均生长高度为38cm,显蕾到中心花序开始开放的生长高度为86~146cm,平均为117cm,平均节距5.9cm。团棵期是叶片数迅速增加的时期,旺长期是高度和生物量迅速增加的时期,这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最高,在显蕾期达到顶峰时,每日每m2达7g以上。叶片数在显蕾时达到最多,每株有效叶数为18片,烟株各时期平均含水率为81%~91%。现蕾后到工艺成熟前叶面积增大迅速,到工艺成熟前叶子尺寸达到最大,长度为46~78cm,平均长64cm,宽度为17~36cm,平均宽25cm,叶面积指数达2.7,说明这一段是烟株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段。团棵期到工艺成熟前,干物质积累进程如图1所示,长相及生物量综合进程见表2,由表2看出,在大田生长阶段,烟株叶片数与植株高度、叶面积指、干物质积累皆成正比关系。
图1 烟叶大田期干物质变化曲线 工艺成熟期,按脚叶6~7成黄绿、腰叶8成黄绿、上部烟10成黄绿的采收标准,上、中、下部烟叶工艺成熟期分别在移栽后的第46~61d、67~74d和99~119d,各部位有效叶片数一般为5~6片。
表2 大田移栽成活至工艺成熟阶段生育特性
[日期\&叶片数\&高度(cm)\&叶面积
指数\&叶、茎干物
质重量(g)\&含水率(%)\&生长率
(g/m2·d)\&4月10日\&7\&6\&0.0\&1\&91\&\&4月20日\&9\&11\&0.1\&4\&90\&0.4\&4月30日\&11\&18\&0.3\&14\&88\&1.1\&5月10日\&17\&41\&1.3\&50\&91\&2.9\&5月20日\&18\&103\&2.2\&129\&87\&7.7\&5月31日\&17\&\&2.7\&132\&83\&0.3\&6月10日\&14\&\&2.3\&119\&81\&-0.4\&]
2.3 产量质量分析 烟叶产量、质量是分析烟叶经济性状的重要指标,其受品种、气候、土壤、栽培、烘烤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烟区实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情况下,烟叶生产以优质适产为目标。烟叶各部分重量以常规三段式烘烤方法所取得重量为准,根据观测,其产量、质量主要受每年气候条件的制约,烟脚叶、烟腰叶、烟顶叶重量所占全株百分比分别为19%、41%和40%,每667m2烟田产量为160~175kg,用上等烟比例作为指标确定各批次烟叶质量,上等烟比例平均为32%,667m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比云南低5~10个百分点。
2.4 气象灾害 据2010-2012年3a的气象和天气灾害记录,皖南烟区苗期1~3月有大雪和冬末春初低温寡照天气,造成苗情变差;大田期3月底~4月中旬发生过强冷空气活动和春季连阴雨,5月~6月初发生过短时干旱,6~7月有梅雨期强降雨过程及引发洪水,2012年造成大部分烟田过水或泡水,灾情较重。2011年6月13日还发生过一次小范围冰雹天气,近66.67hm2烟田受灾,因此,皖南烟区在育苗大棚期和大田期都要注意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3 结论及技术对策建议
受皖南自然生态条件的影响,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性状表现和原地有异同[5],具体表现为生长季提前;香型变为独特的焦甜香特色,研究认为是受到皖南土壤生物量MBC [6]和气候条件双重影响的结果[7];大田生育期缩短;667m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略偏低;但外形和烟叶大小等农艺性状基本相同。
根据对生育期、生长量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主要栽培技术建议:工厂化育苗可以有效增强抗雪灾和低温寡照天气的能力;成苗期要适时炼苗,注意在气温回暖以后及时移栽,膜下覆膜移栽和高起垄是皖南烟区大田期前期应对不利气候的有效措施;团棵期时间较长,是叶片增加最多的时期,注意在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结束后及时掏苗;旺长期较短,生物量增加迅速,在旺长前一定要做好施肥、灌溉,保障烟田有充足的肥水供给。成熟期是最长的生育时期,中心花序开放后先及时打顶抹杈[8],进行脚叶采收,再到中上部烟叶分批收获完成,一般采收4~5个批次,下中部各分2次,上部1次采收。为提高优质烟比例,宜将价值低脚叶打去不用,每烟株实收15片有效叶为好;由于收烘季长达近60d,这一时期恰好经历皖南梅雨前期少雨阶段、梅雨中期强降雨阶段和出梅后的高温晴热天气阶段,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烟田抗旱排涝,合理组织劳力和收烘批次。
参考文献
[1]解莹莹,祖朝龙,阎轶峰,等.皖南“焦甜香”烤烟品种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 604-21 606.
[2]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6.
[3]刘贯山,烟叶叶面积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2):139-141.
[4]徐春林.云烟97 品种特征特性简介[EB/OL]. http:// www.qjyc.cn/product/detail.do?id=3632&cgi.
[5]周树云,李林昌.7个烤烟新品种在昌宁烟区的表现[EB/OL].http://www.yntsti.com/Technology/Variety/tuiguangbuju/2009/630/22271.html#.
[6]邱立友,祖朝龙,杨超,等.皖南烤煙根际微生物与焦甜香特色风格形成关系[J].土壤,2010,42(1):45-52.
[7]李龙,凤宝文,张民蓓,等.皖南烟叶大田期生育期气候条件动态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04):178-182.
[8]尹乃俠,唐军奎,赵晓华,等.麟游县烤烟适宜气候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18.
关键词:皖南烟叶;农艺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64-02
皖南烟区位于皖东南地区,覆盖安徽宣城、芜湖和黄山3市,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焦甜香烟叶产地,区内1a大部分时间都适宜烟叶生长,但烟区现采取烟稻轮作的模式,实际烟叶在田生长期并不长。本研究以烟稻轮作模式下的皖南烟叶为对象,选择烟区近年主载品种,按照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在皖南烟叶的主产地宣城市宣州区进行为期3a的烟叶生育期、生长状况和生物量观测,并用所获得的资料分析其农艺特性,旨在为改进烟叶生产提供农业气象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烟葉品种及取样方法 从2009年12月到2012年7月,在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试验田,以烟区主载品种云烟97[1]为观测和取样分析对象,进行3个年度农业气象观测,生物量测量每次在点上取4个重复进行分析,所选3户烟农种烟土地性状和种植方式基本一致,观测取样点情况见表1。
表1 观测点情况
[观测点序号\&宣城市宣州区金坝取样点\&烟田面积(hm2)\&烟苗来源\&移栽方式\&土壤性质与肥力\&种植密度(株/m2)\&海拔(m)\&2010\&长桥村熊义根承包田\&2\&小棚自行育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78\&23\&2011\&长桥村任定喜承包田\&2\&大棚集中供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66\&24\&2012\&里仁村吴玉林承包田\&5.3\&大棚集中供苗\&带膜移栽\&稻田粘土、肥力中等\&1.91\&16\&]
1.2 生育期观测 生育期观测主要记载烟叶外部形态的变化特征,采用规范规定的生育期标准,以全田50%以上植株达到生育标准记生育期出现日期,但工艺成熟记相应采收结束的日期。
1.3 生长状况与生长量测定 测定烟叶的生长高度、密度、生长状况、叶长宽、叶面积、干物质和含水量动态变化,其中,生长状况评定结合烟叶长势和长相确定,叶面积采取面积系数法,订正系数取0.634 5[2],计算烟田叶面积所占1m2烟田的倍数,作为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取自地上部分叶和茎经彻底烘干后的重量,并计算含水率。从烟叶移栽成活后开始,在每旬旬末测量,高度测量至打顶后结束,其他项目的测量至工艺成熟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特性 通过3a的观测记录,皖南烟区烟叶生产现已在皖南烟叶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全部采用大棚下小拱棚苗床育苗、带膜移栽、烟稻轮作的标准化种植方式,而从2011年开始全区烟苗不再由农户自行育苗,全部采用工厂化育苗,统一供苗的方式。烟株全生育期为12月底到翌年7月中下旬,各年生育期时间进程见表2。由表2可知,全生育期为198~226d,平均为202d。苗床期平均时间为92d,其中,出苗期19d,十字期16d,生根期45d,成苗期12d;大田期平均时间为110d,其中,还苗期5d,伸根期31d,旺长期18d,成熟期56d。与云南烟区相比[4-5],生长季总体提早1个月多,全生育期稍短,苗期延长5~8d,大田期缩短6~11d,移栽到现蕾阶段生育期与云南相当,但旺长期缩短。各发育期平均进程:出苗在1月中旬,2真叶在2月上旬初,4真叶在2月中旬初,7真叶在3月中旬末,移栽在3月下旬末,成活在4月上旬初中期,团棵在5月上旬中,现蕾在5月下旬初,脚叶成熟结束在6月上旬末,腰叶工艺成熟结束在6月下旬中,顶叶成熟结束期在7月中旬末。以旬为单位,将烟叶生育期按苗床期的出苗、十字、生根和成苗分成4期,大田期分成伸根、旺长、成熟3期,则各主要时段如下:出苗期为1月上旬到中旬,十字期为1月下旬到2月上旬,生根期为2月中旬到3月中旬,成苗期为3月下旬;伸根期为4月上旬到下旬,旺长期为5月上旬到中旬,成熟期为5月下旬到7月中旬,烟株各部位烟叶从下到上,分4~5批次达到工艺成熟标准,一般平均每株实收有效叶15片。
2.2 生长规律 根据作为观测,烟叶团棵后的平均生长高度为38cm,显蕾到中心花序开始开放的生长高度为86~146cm,平均为117cm,平均节距5.9cm。团棵期是叶片数迅速增加的时期,旺长期是高度和生物量迅速增加的时期,这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最高,在显蕾期达到顶峰时,每日每m2达7g以上。叶片数在显蕾时达到最多,每株有效叶数为18片,烟株各时期平均含水率为81%~91%。现蕾后到工艺成熟前叶面积增大迅速,到工艺成熟前叶子尺寸达到最大,长度为46~78cm,平均长64cm,宽度为17~36cm,平均宽25cm,叶面积指数达2.7,说明这一段是烟株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段。团棵期到工艺成熟前,干物质积累进程如图1所示,长相及生物量综合进程见表2,由表2看出,在大田生长阶段,烟株叶片数与植株高度、叶面积指、干物质积累皆成正比关系。
图1 烟叶大田期干物质变化曲线 工艺成熟期,按脚叶6~7成黄绿、腰叶8成黄绿、上部烟10成黄绿的采收标准,上、中、下部烟叶工艺成熟期分别在移栽后的第46~61d、67~74d和99~119d,各部位有效叶片数一般为5~6片。
表2 大田移栽成活至工艺成熟阶段生育特性
[日期\&叶片数\&高度(cm)\&叶面积
指数\&叶、茎干物
质重量(g)\&含水率(%)\&生长率
(g/m2·d)\&4月10日\&7\&6\&0.0\&1\&91\&\&4月20日\&9\&11\&0.1\&4\&90\&0.4\&4月30日\&11\&18\&0.3\&14\&88\&1.1\&5月10日\&17\&41\&1.3\&50\&91\&2.9\&5月20日\&18\&103\&2.2\&129\&87\&7.7\&5月31日\&17\&\&2.7\&132\&83\&0.3\&6月10日\&14\&\&2.3\&119\&81\&-0.4\&]
2.3 产量质量分析 烟叶产量、质量是分析烟叶经济性状的重要指标,其受品种、气候、土壤、栽培、烘烤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烟区实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情况下,烟叶生产以优质适产为目标。烟叶各部分重量以常规三段式烘烤方法所取得重量为准,根据观测,其产量、质量主要受每年气候条件的制约,烟脚叶、烟腰叶、烟顶叶重量所占全株百分比分别为19%、41%和40%,每667m2烟田产量为160~175kg,用上等烟比例作为指标确定各批次烟叶质量,上等烟比例平均为32%,667m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比云南低5~10个百分点。
2.4 气象灾害 据2010-2012年3a的气象和天气灾害记录,皖南烟区苗期1~3月有大雪和冬末春初低温寡照天气,造成苗情变差;大田期3月底~4月中旬发生过强冷空气活动和春季连阴雨,5月~6月初发生过短时干旱,6~7月有梅雨期强降雨过程及引发洪水,2012年造成大部分烟田过水或泡水,灾情较重。2011年6月13日还发生过一次小范围冰雹天气,近66.67hm2烟田受灾,因此,皖南烟区在育苗大棚期和大田期都要注意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3 结论及技术对策建议
受皖南自然生态条件的影响,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性状表现和原地有异同[5],具体表现为生长季提前;香型变为独特的焦甜香特色,研究认为是受到皖南土壤生物量MBC [6]和气候条件双重影响的结果[7];大田生育期缩短;667m2产量和上等烟比例略偏低;但外形和烟叶大小等农艺性状基本相同。
根据对生育期、生长量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主要栽培技术建议:工厂化育苗可以有效增强抗雪灾和低温寡照天气的能力;成苗期要适时炼苗,注意在气温回暖以后及时移栽,膜下覆膜移栽和高起垄是皖南烟区大田期前期应对不利气候的有效措施;团棵期时间较长,是叶片增加最多的时期,注意在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结束后及时掏苗;旺长期较短,生物量增加迅速,在旺长前一定要做好施肥、灌溉,保障烟田有充足的肥水供给。成熟期是最长的生育时期,中心花序开放后先及时打顶抹杈[8],进行脚叶采收,再到中上部烟叶分批收获完成,一般采收4~5个批次,下中部各分2次,上部1次采收。为提高优质烟比例,宜将价值低脚叶打去不用,每烟株实收15片有效叶为好;由于收烘季长达近60d,这一时期恰好经历皖南梅雨前期少雨阶段、梅雨中期强降雨阶段和出梅后的高温晴热天气阶段,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烟田抗旱排涝,合理组织劳力和收烘批次。
参考文献
[1]解莹莹,祖朝龙,阎轶峰,等.皖南“焦甜香”烤烟品种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 604-21 606.
[2]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6.
[3]刘贯山,烟叶叶面积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2):139-141.
[4]徐春林.云烟97 品种特征特性简介[EB/OL]. http:// www.qjyc.cn/product/detail.do?id=3632&cgi.
[5]周树云,李林昌.7个烤烟新品种在昌宁烟区的表现[EB/OL].http://www.yntsti.com/Technology/Variety/tuiguangbuju/2009/630/22271.html#.
[6]邱立友,祖朝龙,杨超,等.皖南烤煙根际微生物与焦甜香特色风格形成关系[J].土壤,2010,42(1):45-52.
[7]李龙,凤宝文,张民蓓,等.皖南烟叶大田期生育期气候条件动态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04):178-182.
[8]尹乃俠,唐军奎,赵晓华,等.麟游县烤烟适宜气候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