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啖助、赵匡到陆淳,对《春秋》性质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教化之书、政治治理之书、道尧舜之道之书的变化过程,力图证成孔子褒贬黜陟的政治合法性.其说各有优长,亦各有困境.程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啖助、赵匡到陆淳,对《春秋》性质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教化之书、政治治理之书、道尧舜之道之书的变化过程,力图证成孔子褒贬黜陟的政治合法性.其说各有优长,亦各有困境.程颐接续啖助学派综合三传、以意说经的解经方法,但在《春秋》性质的理解上则与啖赵异途,而近于陆淳,其以孔子为圣王,以《春秋》为垂法后世之书,但未证成其说.胡《传》则以“仲尼,天理之所在”的方式重新确立起孔子以素王身份进行褒贬黜陟之合法性,为了避免素王与周王之冲突,其折衷素王立法与遵循周制,提出“夏时冠周月”说.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1917-1985年苏联学者和译者对《道德经》和《庄子》关注度提升的决定因素.很多研究者的目的 是在中国哲学中找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文章列举了一些苏联政治家、学
乾嘉后期以学者凌曙为代表的公羊礼学的出现,对康有为公羊学思想乃至改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康有为认为公羊学应该划分为义、例、礼三个方面,并且指出由礼到例再到义的公羊学
1888年1月,时任日本福冈警察署长的汤地丈雄发起了一场“元寇纪念碑建设运动”,该运动以建立龟山上皇铜像为目标,宣扬“忠君爱国”精神,在当时影响广泛.从史学角度看,这是利
贝克特戏剧一向被纳入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坐标加以考察,而忽略了其对爱尔兰本土戏剧艺术的传承.本论文从爱尔兰戏剧现代化的进程出发考察贝克特戏剧对辛格戏剧的融汇创造.论文
以出土四古本《老子》研究为契机,利用“挖缺补空”式的分析方法,可推断出老学史上争讼不断的第九章作“殖而盈之”应更贴近老子思想.以“殖而盈之”章为中枢,至迟于郭店楚简
本文扩展了王彦晶和谢立民(J.Seligman)所提出的带赋值算子的认知逻辑.该逻辑沿循库伊(B.Kooi)所提出的动态项模态逻辑(dynamic term-modal logic)的进路,而二者都可以追溯到
鲁迅早年多次批评清末改革界由于利己之风导致的腐败现象.在章太炎的影响下,鲁迅主张排除利己之心的革命道德,并将对于“利己”的批评引申到了更深入的功利主义伦理及其人性
为了顺应乡村振兴政策以及“文化+”策略发展,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和区域经济软实力提升,阐释了非遗文化与区域品牌形象的耦合关系,分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区域品牌形象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以起源于大别山地区的庐剧为例,提出以综艺娱乐为理念的区域品牌定位,并从提炼文化特质、丰满文化场景、强化文化体验、打通区域产业链四个层级探讨区域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以期促进非遗文化与区域品牌形象相互涵养,并且以非遗文化的创新性生态转化和创造性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亚里士多德模式和康德模式之外,海德格尔提出了实践哲学的新范式,可以将其称为实践存在论.实践存在论以生活存在论为基础,以形式显示的诠释学为主导方法,对亚里士多德的实
《道德经》作为一部道家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借注释《道德经》,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君子”文化内涵的解释,突破了传统的道德品行和文化修养范畴,而展现出秉天地之精华、继神圣之智慧的天命“君子”,这无疑是“君权神授”的巧妙表达。在《道德经》的注解中,朱元璋所论及的“君子”,不仅能够守持大道,还能够行道济物,在持道、行道之中始终保持务尚谦卑的心态,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传统的“君子”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