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文化在区域品牌设计中的运用——以大别山地区庐剧为例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顺应乡村振兴政策以及“文化+”策略发展,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和区域经济软实力提升,阐释了非遗文化与区域品牌形象的耦合关系,分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区域品牌形象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以起源于大别山地区的庐剧为例,提出以综艺娱乐为理念的区域品牌定位,并从提炼文化特质、丰满文化场景、强化文化体验、打通区域产业链四个层级探讨区域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以期促进非遗文化与区域品牌形象相互涵养,并且以非遗文化的创新性生态转化和创造性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其他文献
2020年“内卷”(Involution)入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指社会或组织发展曲线不是一直上升,而是向内卷曲,呈现停滞或倒退趋势的现象。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导致只有“量”的增长,而无“质”的改变;没有内容上的突破,只有形式上的转变。所以,“内卷”反映出人们在努力进取中得不到遂愿的结果,而陷入“无发展竞争”的社会焦虑中,尽管大家都不想陷入内卷,但又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描述部分社会群体目标高度单一、价值导向高度单一、行为模式也高度单一的生活样态。
冯契的“智慧说”哲学体系力图沟通知识与智慧,而智慧就表现为自由的德性,由此“智慧说”亦涉及对知识与德性概念及其关系的考察.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在“智慧说”中经由道或智
宋晓竹(Sung Winnie)认为荀子哲学中的“欲”自身并不具备动机力量.这一观点挑战了荀学研究中所普遍接受或默认的前提,在理论后果上将荀子的“性恶论”隐秘地颠覆为“心恶论
本文分析了1917-1985年苏联学者和译者对《道德经》和《庄子》关注度提升的决定因素.很多研究者的目的 是在中国哲学中找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文章列举了一些苏联政治家、学
乾嘉后期以学者凌曙为代表的公羊礼学的出现,对康有为公羊学思想乃至改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康有为认为公羊学应该划分为义、例、礼三个方面,并且指出由礼到例再到义的公羊学
1888年1月,时任日本福冈警察署长的汤地丈雄发起了一场“元寇纪念碑建设运动”,该运动以建立龟山上皇铜像为目标,宣扬“忠君爱国”精神,在当时影响广泛.从史学角度看,这是利
贝克特戏剧一向被纳入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坐标加以考察,而忽略了其对爱尔兰本土戏剧艺术的传承.本论文从爱尔兰戏剧现代化的进程出发考察贝克特戏剧对辛格戏剧的融汇创造.论文
以出土四古本《老子》研究为契机,利用“挖缺补空”式的分析方法,可推断出老学史上争讼不断的第九章作“殖而盈之”应更贴近老子思想.以“殖而盈之”章为中枢,至迟于郭店楚简
本文扩展了王彦晶和谢立民(J.Seligman)所提出的带赋值算子的认知逻辑.该逻辑沿循库伊(B.Kooi)所提出的动态项模态逻辑(dynamic term-modal logic)的进路,而二者都可以追溯到
鲁迅早年多次批评清末改革界由于利己之风导致的腐败现象.在章太炎的影响下,鲁迅主张排除利己之心的革命道德,并将对于“利己”的批评引申到了更深入的功利主义伦理及其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