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应急医疗空间BIM技术需求进行阐述,分析应急医疗空间中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标准特性,论述了BIM技术和应急医疗空间设计的融合措施,以实现装配式应急医疗空间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应急医疗空间;BIM技术;装配式;标准化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6.020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Design
QIN Feng-hui,YAN Jie
(Jiangsu Ship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I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medical space,analyzes the standard characteristics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mponents in emergency medical space,and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measures of BIM Technology and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design,so a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al space;BIM technology;fabricated;standardization
1 BIM技術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中的优点分析
在大型应急医疗事件中,传统医疗空间不足,不能满足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救助的空间规划,而BIM技术的使用可以为特殊时期建立应急医疗空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平台保障。以建立应急医疗空间为宗旨,结合设计及施工流程分析,BIM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计方面
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在模拟设计中可直观显示出医疗救助空间与周围其他场地的空间关系,从规划设计角度分析,有助于统筹安排功能空间。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功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协同设计平台,各专业设计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BIM模型,有效解决因沟通不畅或理解偏差产生的错误、偏差或遗漏等问题,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1.2 生产构件方面
空间组合划分以装配式钢构件为主,根据方案图纸人工统计各类构件的规格和数量,由此进行各类构件的深化设计,最后按照设计要求生产构件。BIM技术能将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构件工厂从软件的模型信息中导出统计表,模拟施工进度,安排构件生产计划,保证施工进度与生产进度。数字化工艺为生产提高精度,缩短生产周期,为应急医疗救助争取时间。
1.3 施工方面
精度高、构件类型多是装配式应急医疗空间的施工特点。正式装配前若不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演,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由于装配构件选择有偏差,装配中吊装顺序不合理,导致装配中出现构件相互碰撞或达不到完全接洽,这样就必须返工重新安装。BIM技术可模拟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技术及安装顺序,后期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按照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同时,可视化技术可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规避构件装配错误,还能提供可视化平面图,帮助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场地的优化布置,为加快建设应急医疗空间提供保障。
2 BIM技术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中的标准化应用
应急医疗空间看似复杂,但功能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作为核心功能区的医技区、门诊区、住院区三者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功能布局的时候会将医技区设置在门诊区和住院区中间,形成有效联系。后勤保障部门和其他部门形成辅助关系,保障这个医院正常运行,虽是应急医疗空间,但在使用功能上符合医院的功能布局。建筑模数化设计以精准的装配式设计、装配构件规模化、参数化生产、构件材料形式完美搭配等特点,在应急医疗空间建设中体现出标准化和高效率。如各地区在面临突发医疗事件中建立的方舱医院,大多采用典型的模数化装配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需求建立基本的数据模式,考虑构件、材料、施工等各方面的因素,以装配式集装箱板房为构件主体,进行模块拼接安装,每个功能区域、每一住院区标准单元都有标准的模数。
3 应急医疗空间功能需求标准
3.1 基础治疗空间
基础治疗空间设置为最小的应急医疗空间,主要应对传染病轻症患者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提供医疗服务。这类空间仅需要满足基础治疗和基础检查,模块配置一个医技舱和基础医疗设施,包括医用床、氧气面罩、监控设施等。该空间应在2小时内通过6~8人完成安装。
3.2 高级治疗护理空间
高级治疗护理空间是在在基础治疗空间模块的基础上增呼吸机、X射线等设备。功能上基本满足从检查到治疗及小型手术的需求,设置6~8个床位,一个手术舱、两个医技舱、一个X射线舱,麻醉、X光、基础医疗等设备。该空间应在6小时内6~8人完成安装。
3.3 重症治疗空间
重症治疗空间应配备ICU监护室、诊断放射设备、实验设备等设施,这是综合型、规模较大的一种应急医疗空间,其完备的设施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这类应急医疗空间应提供至少50个以上的床位,配置4个医技舱、两个手术舱、一个X射线舱等,同时还配置超声检查设备、麻醉技术设备、供氧机、较复杂的手术配套设备、实验设备、卫生护理单元。该空间应在8小时内10~12人完成安装。 4 BIM技术与应急医疗空间设计融合的标准化措施
4.1 全程模拟,优化各阶段方案
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阶段,利用模数组合编排计算出侧轴和主要中轴通道,按照逻辑进行医疗各空间的功能分区,考虑到避免交叉感染,需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区。为满足大量的病房供需,采用矩模数能够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空间。这种空间布局能够同时满足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基本的医疗空间需求,同时,各专业之间都可以采用BIM设计模式做好协同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加快后期施工进程,进而保障工期的同时节约项目资金。
4.2 BIM技术管理,各類工序相互协调
在前期,BIM可以对建筑物或医疗空间主体结构从设计到施工进行协调,生成可借鉴数据。BIM还具有空间真实的模拟性,可以模拟从空间建造过程到完工的真实场景,检测数据的可行性,例如,模拟节能、日照、人流的紧急疏散、热能传导等。为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还可以运用4D技术对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实际场景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来指导施工。暖通系统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结合建筑结构进行精准配合,暖通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空调新风系统,设计应根据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的空气压力梯度需求进行有效设计,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医疗区的空气流通方向。给排水系统方面,管材的铺设也需严谨配合建筑医疗空间结构,为减少后期的维修次数,提升施工进程,应选择接口科学牢固的管材,以便快速进行施工。最后,BIM技术中便捷的建筑数据模拟技术,能配合医疗气体系统的安装、暖通系统的搭建、强弱电系统的安装、智能系统的安装。
5 结语
在应急医疗空间的设计和施工中,BIM技术的可视性、协调性、高效性特征,能够在装配式应急医疗空间中发挥极大的优势。因此,应大力培养BIM专业人才,为应急医疗空间的建设及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红豫,陈治尹.BIM+3D打印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进展[J].施工技术,2019(S1):276-279.
[2] 周梓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3] 章琮.灾后应急建筑实验性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
秦烽慧,女,1982年出生,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 应急医疗空间;BIM技术;装配式;标准化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6.020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Design
QIN Feng-hui,YAN Jie
(Jiangsu Shipp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I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medical space,analyzes the standard characteristics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mponents in emergency medical space,and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measures of BIM Technology and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design,so a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emergency medical space.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al space;BIM technology;fabricated;standardization
1 BIM技術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中的优点分析
在大型应急医疗事件中,传统医疗空间不足,不能满足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救助的空间规划,而BIM技术的使用可以为特殊时期建立应急医疗空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平台保障。以建立应急医疗空间为宗旨,结合设计及施工流程分析,BIM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计方面
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在模拟设计中可直观显示出医疗救助空间与周围其他场地的空间关系,从规划设计角度分析,有助于统筹安排功能空间。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功能,为其他专业提供协同设计平台,各专业设计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BIM模型,有效解决因沟通不畅或理解偏差产生的错误、偏差或遗漏等问题,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1.2 生产构件方面
空间组合划分以装配式钢构件为主,根据方案图纸人工统计各类构件的规格和数量,由此进行各类构件的深化设计,最后按照设计要求生产构件。BIM技术能将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构件工厂从软件的模型信息中导出统计表,模拟施工进度,安排构件生产计划,保证施工进度与生产进度。数字化工艺为生产提高精度,缩短生产周期,为应急医疗救助争取时间。
1.3 施工方面
精度高、构件类型多是装配式应急医疗空间的施工特点。正式装配前若不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演,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由于装配构件选择有偏差,装配中吊装顺序不合理,导致装配中出现构件相互碰撞或达不到完全接洽,这样就必须返工重新安装。BIM技术可模拟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技术及安装顺序,后期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按照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同时,可视化技术可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规避构件装配错误,还能提供可视化平面图,帮助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场地的优化布置,为加快建设应急医疗空间提供保障。
2 BIM技术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中的标准化应用
应急医疗空间看似复杂,但功能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作为核心功能区的医技区、门诊区、住院区三者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功能布局的时候会将医技区设置在门诊区和住院区中间,形成有效联系。后勤保障部门和其他部门形成辅助关系,保障这个医院正常运行,虽是应急医疗空间,但在使用功能上符合医院的功能布局。建筑模数化设计以精准的装配式设计、装配构件规模化、参数化生产、构件材料形式完美搭配等特点,在应急医疗空间建设中体现出标准化和高效率。如各地区在面临突发医疗事件中建立的方舱医院,大多采用典型的模数化装配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需求建立基本的数据模式,考虑构件、材料、施工等各方面的因素,以装配式集装箱板房为构件主体,进行模块拼接安装,每个功能区域、每一住院区标准单元都有标准的模数。
3 应急医疗空间功能需求标准
3.1 基础治疗空间
基础治疗空间设置为最小的应急医疗空间,主要应对传染病轻症患者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提供医疗服务。这类空间仅需要满足基础治疗和基础检查,模块配置一个医技舱和基础医疗设施,包括医用床、氧气面罩、监控设施等。该空间应在2小时内通过6~8人完成安装。
3.2 高级治疗护理空间
高级治疗护理空间是在在基础治疗空间模块的基础上增呼吸机、X射线等设备。功能上基本满足从检查到治疗及小型手术的需求,设置6~8个床位,一个手术舱、两个医技舱、一个X射线舱,麻醉、X光、基础医疗等设备。该空间应在6小时内6~8人完成安装。
3.3 重症治疗空间
重症治疗空间应配备ICU监护室、诊断放射设备、实验设备等设施,这是综合型、规模较大的一种应急医疗空间,其完备的设施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这类应急医疗空间应提供至少50个以上的床位,配置4个医技舱、两个手术舱、一个X射线舱等,同时还配置超声检查设备、麻醉技术设备、供氧机、较复杂的手术配套设备、实验设备、卫生护理单元。该空间应在8小时内10~12人完成安装。 4 BIM技术与应急医疗空间设计融合的标准化措施
4.1 全程模拟,优化各阶段方案
在应急医疗空间设计阶段,利用模数组合编排计算出侧轴和主要中轴通道,按照逻辑进行医疗各空间的功能分区,考虑到避免交叉感染,需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区。为满足大量的病房供需,采用矩模数能够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空间。这种空间布局能够同时满足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基本的医疗空间需求,同时,各专业之间都可以采用BIM设计模式做好协同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加快后期施工进程,进而保障工期的同时节约项目资金。
4.2 BIM技术管理,各類工序相互协调
在前期,BIM可以对建筑物或医疗空间主体结构从设计到施工进行协调,生成可借鉴数据。BIM还具有空间真实的模拟性,可以模拟从空间建造过程到完工的真实场景,检测数据的可行性,例如,模拟节能、日照、人流的紧急疏散、热能传导等。为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还可以运用4D技术对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实际场景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来指导施工。暖通系统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结合建筑结构进行精准配合,暖通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空调新风系统,设计应根据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的空气压力梯度需求进行有效设计,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医疗区的空气流通方向。给排水系统方面,管材的铺设也需严谨配合建筑医疗空间结构,为减少后期的维修次数,提升施工进程,应选择接口科学牢固的管材,以便快速进行施工。最后,BIM技术中便捷的建筑数据模拟技术,能配合医疗气体系统的安装、暖通系统的搭建、强弱电系统的安装、智能系统的安装。
5 结语
在应急医疗空间的设计和施工中,BIM技术的可视性、协调性、高效性特征,能够在装配式应急医疗空间中发挥极大的优势。因此,应大力培养BIM专业人才,为应急医疗空间的建设及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红豫,陈治尹.BIM+3D打印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进展[J].施工技术,2019(S1):276-279.
[2] 周梓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3] 章琮.灾后应急建筑实验性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
秦烽慧,女,1982年出生,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