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办于1959年的全运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国人民,曾经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运会的异化现象也不断显现,制约着它的发展。只有消除异化对全运会的束缚,才能达到全运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全运会;异化;和谐
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增强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的作用,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由此拉开了序幕。全运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独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在国内的影响力亦不亚于奥运会和亚运会,而且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带来巨大的成功。然而,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全运会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负面消息的困扰,全运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东道主缘何优势异常突出的问题等,这些都让全运会备受关注。人们对全运会褒贬不一,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运会该如何进行改革,以完成自己的“转身”,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全运会对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全運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人民,其超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运动会所无法比拟的。
1.1 特殊时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全运会体制诞生于我国被排斥于奥林匹克大家庭之时:在特殊的时期,全运会制度对于提升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重要地位逐步展现,全运会作为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对竞技体育项目的设置和训练制度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对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充分展示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推动竞技体育发展
作为我国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赛事,全运会无疑是国内最大的竞赛杠杆。全运会上,运动员取得的运动成绩、展示的精神风貌,无不展现出了这些年来我国在竞技体育中取得的成绩。
1.3 全运文化成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作为人类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和现象,是一种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文化类型,其作用是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体育的存在和发展将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为了备战全运会,各省市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培养出一大批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些优秀运动员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对于繁荣我国体育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全运会创办以来取得的丰硕体育文化成果也是各族人民有目共睹的!
2 全运会中异化现象存在,制约其发展
我国的全运会产生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又在计划经济,因此在一些方面还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尚存在一些异化现象。
2.1 规模超大、盲目攀比
为了筹办一届全运会,除了相关城市的配套设施之外,东道城市要斥巨资兴建大型的体育场馆,准备相关的器材设施和筹备盛大的开闭幕式。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每届全运会的组委会几乎都想推陈出新,在赛事的规模、项目安排、参赛人数等方面一味地求大,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2.2 政绩工程、偏离目的
由于全运会成绩是衡量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对全运会高度重视,甚至于有些部门将此当做政绩工程来抓,致使全运会沦为各省市争名夺利的工具。为了使本省市的运动员能在全运会上获得较好的成绩,各地都过分强化“全运会战略”,甚至忽略了我国的“奥运战略”目标,在项目布局、运动员输送等方面都以本省市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忽视奥运战略的需要,对奥运战略的实施以及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东道效应、招致争议
东道效应,主要是指在全运会的过程中,东道省、市凭借其主场优势,进而实现竞赛成绩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从1993年的七运会的东道主代表团到十一届全运会,每次东道代表团都能获取金牌榜首位,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诚然,为了筹备并办好一届全运会,东道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才能,倘若不能在赛场上取得较好的名次,显然是难以让当地的政府和百姓满意的。但是,仍需谨慎“东道情节”过火,全运会中东道风光昙花一现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全运会的“东道情结”恐怕得降点温,步入理性的轨道才行。
3 消除异化,与时俱进,推动全运会赛制改革 构建和谐全运会
关于异化,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张用暴力革命消灭阶级的办法消除异化。然而,我国现代化中的异化有其特殊性,只能通过全方位的改革,致力于社会发展,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才能构建良好、稳定、和谐的社会。由此及彼,就全运会而言,异化阻碍了全运会的进步,只有消除异化对全运会的束缚,才能达到全运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相关行政和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全运会制度的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全运会是消除全运会中异化现象的重要举措,将会更加积极地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
3.1 不断完善全运会竞赛制度
按照《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全运会制度的改革,协调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关系。不断完善全运会的竞赛制度、竞赛规则、项目设置、计分办法等,充分发挥全运会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2 大力推进全运会的市场化
鉴于东道省市在承办全运会的巨大经济压力,应不失时机地加大政策引导,推动全运赛事的社会化,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提高全运会的综合效益,从而使其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竞技赛事。
参考文献:
[1] 姜仕华.消除现代化中的异化[J].构建和谐社会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105-10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 1995.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3] 陈培德等.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J].浙江体育科学,2002,8:5-11.
[4] 刘国礼.全运会赛制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8,4:10-13.
[5] 郭权.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9:540-543.
[6] 丁英俊.全运会运作模式演变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2- 14.
【关键词】全运会;异化;和谐
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增强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的作用,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由此拉开了序幕。全运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独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在国内的影响力亦不亚于奥运会和亚运会,而且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带来巨大的成功。然而,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全运会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负面消息的困扰,全运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东道主缘何优势异常突出的问题等,这些都让全运会备受关注。人们对全运会褒贬不一,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运会该如何进行改革,以完成自己的“转身”,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全运会对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全運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人民,其超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运动会所无法比拟的。
1.1 特殊时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全运会体制诞生于我国被排斥于奥林匹克大家庭之时:在特殊的时期,全运会制度对于提升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重要地位逐步展现,全运会作为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对竞技体育项目的设置和训练制度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对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充分展示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推动竞技体育发展
作为我国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赛事,全运会无疑是国内最大的竞赛杠杆。全运会上,运动员取得的运动成绩、展示的精神风貌,无不展现出了这些年来我国在竞技体育中取得的成绩。
1.3 全运文化成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作为人类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和现象,是一种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文化类型,其作用是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体育的存在和发展将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为了备战全运会,各省市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培养出一大批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些优秀运动员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对于繁荣我国体育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全运会创办以来取得的丰硕体育文化成果也是各族人民有目共睹的!
2 全运会中异化现象存在,制约其发展
我国的全运会产生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又在计划经济,因此在一些方面还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尚存在一些异化现象。
2.1 规模超大、盲目攀比
为了筹办一届全运会,除了相关城市的配套设施之外,东道城市要斥巨资兴建大型的体育场馆,准备相关的器材设施和筹备盛大的开闭幕式。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每届全运会的组委会几乎都想推陈出新,在赛事的规模、项目安排、参赛人数等方面一味地求大,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2.2 政绩工程、偏离目的
由于全运会成绩是衡量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对全运会高度重视,甚至于有些部门将此当做政绩工程来抓,致使全运会沦为各省市争名夺利的工具。为了使本省市的运动员能在全运会上获得较好的成绩,各地都过分强化“全运会战略”,甚至忽略了我国的“奥运战略”目标,在项目布局、运动员输送等方面都以本省市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忽视奥运战略的需要,对奥运战略的实施以及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东道效应、招致争议
东道效应,主要是指在全运会的过程中,东道省、市凭借其主场优势,进而实现竞赛成绩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从1993年的七运会的东道主代表团到十一届全运会,每次东道代表团都能获取金牌榜首位,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诚然,为了筹备并办好一届全运会,东道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才能,倘若不能在赛场上取得较好的名次,显然是难以让当地的政府和百姓满意的。但是,仍需谨慎“东道情节”过火,全运会中东道风光昙花一现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全运会的“东道情结”恐怕得降点温,步入理性的轨道才行。
3 消除异化,与时俱进,推动全运会赛制改革 构建和谐全运会
关于异化,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张用暴力革命消灭阶级的办法消除异化。然而,我国现代化中的异化有其特殊性,只能通过全方位的改革,致力于社会发展,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才能构建良好、稳定、和谐的社会。由此及彼,就全运会而言,异化阻碍了全运会的进步,只有消除异化对全运会的束缚,才能达到全运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相关行政和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全运会制度的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全运会是消除全运会中异化现象的重要举措,将会更加积极地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
3.1 不断完善全运会竞赛制度
按照《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全运会制度的改革,协调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关系。不断完善全运会的竞赛制度、竞赛规则、项目设置、计分办法等,充分发挥全运会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2 大力推进全运会的市场化
鉴于东道省市在承办全运会的巨大经济压力,应不失时机地加大政策引导,推动全运赛事的社会化,充分调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提高全运会的综合效益,从而使其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竞技赛事。
参考文献:
[1] 姜仕华.消除现代化中的异化[J].构建和谐社会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105-10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 1995.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3] 陈培德等.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J].浙江体育科学,2002,8:5-11.
[4] 刘国礼.全运会赛制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8,4:10-13.
[5] 郭权.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9:540-543.
[6] 丁英俊.全运会运作模式演变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