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再高点!再高点!”男孩欢快地喊着,阳光穿过叶隙,将男孩露出的牙齿照得闪闪发亮。
“够到了吗?”女人又用了些力,将男孩举过头顶。“摘到了!摘到了!”男孩欢呼雀跃,未等女人将他放到地面上就迫不及待地朝着那绿里泛黄的梨子上狠咬了一口。甘汁满溢,梨香清远。
“真甜!妈妈你也尝一口。”男孩还未来得及咽下口中咬碎的梨,便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一边将手里的梨递到女人嘴边。女人莞尔,似清风霁月下初绽的梨花。“你若喜欢,我便在房前的空地上栽上一棵。”女人眼里泛着柔光,看着怀中的男孩,宠溺地说道。
“好!好!”男孩一个劲地点着头,似小鸡啄食。1
后来,房前果然多了棵梨树的幼苗。女人施肥,浇灌,从不曾马虎。
梨子熟的第一年,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抢先摘了个梨子,刚咬了一口,便吐了出来:“妈妈,这梨又酸又涩,和那年吃的比起来差远了!”
女人尝了一口,蹙起了眉。那以后,女人三天兩头往梨园跑,因为那里有种梨经验丰富的老人。
梨子熟的第二年,梨树遭了虫害。男孩轻抚着零落的梨叶,眼里满是失望。女人低了脑袋,掩住眼里的焦虑,闷头施药,更勤快地打理这棵梨树。
梨子熟的第三年,女人摘了一个,送入嘴里,确认香甜可口,于是从家里翻出一张蓝色碎花布,将梨子摘下,一颗一颗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系好。
女人坐了车,来到县城找她在这里读书的儿子。学校大门开了,孩子蜂拥而出,女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的孩子。“孟孟!”女人摇着手,招呼道。男孩看看母亲,盯着母亲手里的包裹走了过来。
“你最喜欢吃的梨!”女人将包裹递给男孩,“包裹分两层,上层的熟透了,趁早吃,下层的微熟,捂捂再吃,天凉了,记得……”“知道了!知道了!”男孩打断了母亲的话,“我中午时间短,要赶快回去了!”女人微怔,讷讷道:“那快点回去吧,别晚了。”男孩转身离开了。女人看着男孩渐行渐远的背影,伫立良久。
一连几年,梨子熟的季节,校门口总会有个女人,提着包裹踮着脚向校门内张望着。2
时光像匹奔腾的马,转眼之间,男孩变成了男人,在城里工作;小树变成了壮树,结着累累硕果;女人变成了老妇,头发花白。
“儿子啊,你最爱吃的梨子熟了,最近有时间就回家拿。”电话的一头是老人欣喜期待的声音。“知道了,有时间会回去的。”电话的另一头是敷衍的话语。
一连几天,老人每天都到梨树下望几眼,看着梨子由青变黄,由黄变黑,却始终未见儿子的身影。
“大娘,大娘!”邻家女人呼唤着,“怎么在外面干站着吹冷风?”
老人礼貌性地点了点头,并未作答。
“大娘,这梨都烂了,你怎么不吃呀?”
“我不吃梨的,怕酸。”老人目光深邃,撒了谎。
“不吃为什么要种呀?我看你春去秋来的在那棵树上花了不少的心思。”
老人默而无言,抬头望着树,眼里泛起了泪花。
叶儿发了,揽住枝芽,我念起了你柔软的小手;梨花开了,秀在枝头,我想起了你的明媚的笑颜。梨子熟了,我的孩子,你为何不肯回来?3
1 以母亲举着孩子去摘梨、陪孩子吃梨的情景描写,生动刻画出母亲温柔慈爱的形象,也展示了母子之间的其乐融融。短短几行文字,将作者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栽种梨树的那些年,也是孩子逐渐长大的那些年。母亲在梨树上花费的心血,点点滴滴都是对孩子的深切爱意。文章这一部分的叙述,详略有致,对细节的处理恰到好处。
3 结尾处的抒情流露出淡淡的哀伤,作者以和风细雨式的轻声呼唤触及读者的泪点,也引发了读者对母爱以及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思考,令人动容。
“够到了吗?”女人又用了些力,将男孩举过头顶。“摘到了!摘到了!”男孩欢呼雀跃,未等女人将他放到地面上就迫不及待地朝着那绿里泛黄的梨子上狠咬了一口。甘汁满溢,梨香清远。
“真甜!妈妈你也尝一口。”男孩还未来得及咽下口中咬碎的梨,便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一边将手里的梨递到女人嘴边。女人莞尔,似清风霁月下初绽的梨花。“你若喜欢,我便在房前的空地上栽上一棵。”女人眼里泛着柔光,看着怀中的男孩,宠溺地说道。
“好!好!”男孩一个劲地点着头,似小鸡啄食。1
后来,房前果然多了棵梨树的幼苗。女人施肥,浇灌,从不曾马虎。
梨子熟的第一年,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抢先摘了个梨子,刚咬了一口,便吐了出来:“妈妈,这梨又酸又涩,和那年吃的比起来差远了!”
女人尝了一口,蹙起了眉。那以后,女人三天兩头往梨园跑,因为那里有种梨经验丰富的老人。
梨子熟的第二年,梨树遭了虫害。男孩轻抚着零落的梨叶,眼里满是失望。女人低了脑袋,掩住眼里的焦虑,闷头施药,更勤快地打理这棵梨树。
梨子熟的第三年,女人摘了一个,送入嘴里,确认香甜可口,于是从家里翻出一张蓝色碎花布,将梨子摘下,一颗一颗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系好。
女人坐了车,来到县城找她在这里读书的儿子。学校大门开了,孩子蜂拥而出,女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的孩子。“孟孟!”女人摇着手,招呼道。男孩看看母亲,盯着母亲手里的包裹走了过来。
“你最喜欢吃的梨!”女人将包裹递给男孩,“包裹分两层,上层的熟透了,趁早吃,下层的微熟,捂捂再吃,天凉了,记得……”“知道了!知道了!”男孩打断了母亲的话,“我中午时间短,要赶快回去了!”女人微怔,讷讷道:“那快点回去吧,别晚了。”男孩转身离开了。女人看着男孩渐行渐远的背影,伫立良久。
一连几年,梨子熟的季节,校门口总会有个女人,提着包裹踮着脚向校门内张望着。2
时光像匹奔腾的马,转眼之间,男孩变成了男人,在城里工作;小树变成了壮树,结着累累硕果;女人变成了老妇,头发花白。
“儿子啊,你最爱吃的梨子熟了,最近有时间就回家拿。”电话的一头是老人欣喜期待的声音。“知道了,有时间会回去的。”电话的另一头是敷衍的话语。
一连几天,老人每天都到梨树下望几眼,看着梨子由青变黄,由黄变黑,却始终未见儿子的身影。
“大娘,大娘!”邻家女人呼唤着,“怎么在外面干站着吹冷风?”
老人礼貌性地点了点头,并未作答。
“大娘,这梨都烂了,你怎么不吃呀?”
“我不吃梨的,怕酸。”老人目光深邃,撒了谎。
“不吃为什么要种呀?我看你春去秋来的在那棵树上花了不少的心思。”
老人默而无言,抬头望着树,眼里泛起了泪花。
叶儿发了,揽住枝芽,我念起了你柔软的小手;梨花开了,秀在枝头,我想起了你的明媚的笑颜。梨子熟了,我的孩子,你为何不肯回来?3
1 以母亲举着孩子去摘梨、陪孩子吃梨的情景描写,生动刻画出母亲温柔慈爱的形象,也展示了母子之间的其乐融融。短短几行文字,将作者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栽种梨树的那些年,也是孩子逐渐长大的那些年。母亲在梨树上花费的心血,点点滴滴都是对孩子的深切爱意。文章这一部分的叙述,详略有致,对细节的处理恰到好处。
3 结尾处的抒情流露出淡淡的哀伤,作者以和风细雨式的轻声呼唤触及读者的泪点,也引发了读者对母爱以及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思考,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