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静脉输液外渗98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药物本身、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三方面因素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结论 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和途径输液,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重视高危药物的应用等,能有效避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85-02 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溶液渗出或漏出血管外,渗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为静脉输液外渗[1]。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药物外渗所导致的后果,轻的可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疼痛、肿胀、瘀血,重的可出现组织溃疡、坏死,甚至残疾,同时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药物外渗值得临床护理人员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们通过对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发生的所有静脉输液外渗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合计静脉输液23462人次,静脉输液外渗合计980人次,其中男356例,女624例,年龄16岁~81岁,59岁以下228例,60岁及以上752例。不同静脉输液途径与外渗情况见表1,不同药物输液外渗发生的比例见表1。
  表1 不同输液途径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比较
  
  
  
  
  
  
  1.2 方法
   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后,由值班护士对该案例进行分析,从药物本身、患者自身、护理人员等多方面分析相关因素,并逐条记录。案例采集结束后进行汇总整理。
  2 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2.1.1 药物本身因素
   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浓度、酸碱度有关。本次研究显示:阳离子溶液、中成药等特殊药物外渗比例占86.73%,其他普通药外渗比例占13.27%。当刺激性强、渗透压大、浓度高、偏酸性或碱性的药物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而引起药物外渗。
  2.1.2 输液时间长
   本次调查发现药物渗漏多发生在输液量大于1000ml/日的患者,且输液过程中、后期为药物外渗高发时段,这表明输液时间越长发生药物外渗的风险越高。毛永霞等人也指出:夜间(9pm-5am)是输液大面积渗漏的高发时段,这是因为夜间输液大多是重症患者或需要大量补液的术后患者、急诊患者,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2]。
  2.2 患者因素
  2.2.1 患者血管条件差
   部分病人外周静脉充盈不明显、血管细小弯曲、四肢水肿、肌张力减弱、肥胖等,增加了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的难度。再者,长期住院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经常采血、反复化疗,对患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发生静脉炎,容易造成药物外渗。
  2.2.2 患者活动
   患者进食、如厕、接打电话、操作电脑、调整体位等活动,使针头容易滑出血管。患者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烦躁不安等,均可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引起药物外渗。
  2.2.3 患者年龄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59岁以下年龄段(年轻人)发生静脉输液外渗228例,60岁及以上年龄段(老年人)发生静脉输液外渗752例,老年人的发生率远高于年轻人,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轻、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导致针头移位,出现药液外渗 [3]。
  2.2.4 沟通障碍
   气管切开患者及听力、视力、意识障碍的患者,由于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常被护士和家属疏于观察,更容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
  2.2.5 心理社会因素
   本调查显示:对疾病认知程度高的患者能在早期发现药物外渗并告知医护人员予以处理,而对疾病认知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往往在渗漏较严重时或由护士巡视才会发现药物外渗。此外,焦虑、精神紧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这可能与患者自行过度检查输液是否有回血,或要求护士反复检查输液是否通畅,导致针头刺破血管有关。
  2.3 护理人员因素
  2.3.1 选择不恰当的血管输液
   选用局部病变、细小弯曲、穿刺点未愈合的血管或骨隆突关节部位不易固定的血管,均可增加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
  2.3.2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
   部分低年资护士基本功不扎实,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
  2.3.3巡视静脉通道不及时、
   护士巡视输液患者时,没有认真查看患者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也不注重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只单纯查看茂菲式滴管滴注是否顺利,导致药物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2.3.4 不规范的操作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拍打血管力度过大,输液速度过快,药物输注先后顺序不合理,用力挤压茂菲式滴管,静脉注射力度过猛,针眼按压不正确,针柄固定不牢固等不规范的护理操作,均可引发药物外渗。
  2.3.5 健康宣教不到位
   输液过程中护士未告知患者存在药物外渗的风险及相关预防措施。
  2.3.6 选择静脉输注途径不恰当
   表1显示:中心静脉置管组与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组无输液外渗发生;头皮针组与浅静脉留置针组输液外渗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用头皮针输液更易导致药物外渗。原因是头皮针针头没有柔韧度且进针位置表浅。因此,能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静脉输液途径,也是一家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的体现。
  3 输液外渗的预防
  3.1 提高头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低年资护士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提高穿刺成功率,要做到以下“四步”:第一步,评估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皮针型号;第二步,避开有炎症、硬结、静脉窦的部位做为穿刺点;第三步,绷紧皮肤,持针稳,进针准;第四步,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敷贴的固定一要稳定,二要方便患者活动,三要便于护士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对于有高危外渗风险的患者应采用保护性约束。
  3.2 选择合适的静脉及途径输液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渗性溶液、扩血管、阳离子溶液、血细胞、化疗等药物,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同时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部及肘窝部静脉[4]。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需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目前,临床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有经头皮针给药、经浅静脉留置针给药、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给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经颈外静脉置管给药,经颈内静脉置管给药,经股静脉置管给药和经输液港给药。这几种输液途径在血管的选择、应用的范围、相关并发症以及管道的维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5]。护士应根据治疗计划,结合病人病情、身体条件、经济情况及院外管道维护条件等,与医生做好沟通,选择恰当途径进行输液。
  3.3 掌握药物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
   护士要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科室应组织对特殊药物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浓度、滴数、毒副作用、配伍禁忌、给药时间等知识)的培训,使护士对特殊药物了然于心,使用过程中提高警惕性,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静脉输液外渗。
  3.4 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
   在病房悬挂温馨提示牌,或在输液过程中告知患者警惕药物外渗并介绍防范措施,如嘱咐患者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有疼痛、肿胀不适感及时告诉护士,不能自行处理。同时也要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应该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和诊疗过程,信任医护人员。
  3.5 多巡视输液患者,规范执行各项操作
   巡视输液病人要认真仔细,对于存在多种药物外渗风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进行床头交接班,重视病人对于疼痛的主诉。注重细节,规范执行相关护理操作,主动探索操作技巧。如穿刺时可巧妙的运用回压法、静脉顶出法或扎止血带法充盈血管,避免用力拍打血管造成损伤[6]。
  3.6 掌握药物外渗后的应急预案
   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在此处继续输液,根据外渗等级,药物性质及操作可行性,积极为患者处理,保护血管及局部组织。由护理人员方面造成的外渗,应主动致歉,改善护患关系。
  4 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输液药物外渗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说药物、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三方面的因素是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直接因素,那么是否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则是造成输液药物外渗的一个重要间接因素。从医院层面上,医院可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小组成员由各科室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小组定期开展理论授课、个案讨论、品管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习静脉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思路、新动向,小组成员掌握后把讯息传达到各科室。从科室层面上,科室将药物外渗纳入护理安全、质量自查范畴,积极整改,从漠视细节转变为重视细节,才能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科研层面上,科学、实用的静脉输液监控系统的研发和普及,是提升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和质量所值得探索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李华珍,罗冬花.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损伤9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97~1298.
  [2] 毛永霞. 65例静脉输液大面积渗漏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1,1月下旬刊(专科版):117~118.
  [3] 韩丽荣,柳丽玲,邹丽艳.65例老年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6~137.
  [4] 严云芳.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134~135.
  [5] 许晶红,冯奇,刘丽珠.临床几种常见静脉输液途径的比较[J].吉林医学,2009, 30(14):1454~1455.
  [6] 王兵.静脉输液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49~50.
  
  作者简介:杨晓娟:女;本科;护师;云南省肿瘤医院 头颈肿瘤外科
其他文献
采用随机有限元对由随机界面分开的两层土介质问题进行了模拟。通过Karhunen-Loeve展开与多项式混沌展开,处理了随机刚度矩阵的非线性,将问题转经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证明了最大似然估计关于概率密度函数的通有稳定性。
本文证明了:在Baire分类的意义下,大多数微分包含的解都是稳定的。
【世界核新闻网站2009年5月20日报道】在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Cameco)于近期与供应商就氢氟酸的供应达成新的协议后,霍普港(PortHope)铀转化厂将在不久后恢复生产。
【摘 要】 笔者通过五行属性把人体脏腑组织和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天人相应"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五行的生克规律及乘侮的原因,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探讨五行生克乘侮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及药物方面的运用,科学地继承和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  【关键词】 五行 相生 相克 相乘 相侮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8
利用非线性分析中的截口定理,证明了一个新权Nash平衡的存在性定理 。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治疗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洗胃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
【《日本原子》1993年4月号】 4月1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的先进科学研究中心开始进行活动,该中心是为了加强核能领域的基础研究活动而成立的。大阪大学科学系主任 Mune
本文介绍两类多层与高层建筑钢筋砼楼盖结构体系-空腹夹层板与鱼骨式空腹夹层板。此类体系有优良建筑功能,它集承重,维护,装修,管道支架的一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并可节约
<正> [法国《能源快报》1994年1月21日第5998期报道]国原子能委员会(CEA)应该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其工程应具有无可争议的质量,价格尽可能合理的便宜。这些工程应与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