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er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的差异等存在问题,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从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及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进行有效设计的问题,使任务设计科学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素养
  G633.67
  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們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以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创造性。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进行有效设计的问题,使任务设计科学合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一、“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任务(下设几个小任务)中,然后由学生通过逐一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极富创造力且实践性强的学科,而且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但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的差异,如果简单地实施任务驱动,往往会出现一些狀况。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10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可能直到下课也无法完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不利于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结合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在任务驱动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合科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忽略的一些问题,大大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异质性的原则分组,分为若干学生组成的多个均衡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践
  1.优化任务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顺序实施,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教师要把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所以,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对任务的设计进行整合和优化。
  (1)任务设计需明确目标
  设计的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化”的设计思路,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如广教版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3.2.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一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够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二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将教学任务细化为三个子任务(见图1),学生通过去完成一个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
  (2)任务设计需操作性强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实际因材施教。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需要去探究和学习,难点和重点不宜过多,设一至两个即可,让学生有“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成功感。
  (3)任务设计需层次分明
  信息技术课每一章是一个大任务,每一小节是一个子任务,每一小节中又包含几个二级子任务。因此,合理分解任务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如图1的任务二,笔者将表格数据图形化再拆解为四个子任务(见图2),在教学时可从表格数据图形化的实质解析入手,引入了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和制图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的子任务,最终完成整个任务二。这样做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就感,更能激发起学生挑战高难度任务的动力。
  (4)任务设计的学科整合
  设计任务时,要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原因在于,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学科,使任务倍加亲切。同时,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表格图形化”教学任务的设计时,可以与数学、政治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我国历届奥运会的成绩”,强化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也培养了爱国情怀。
  (5)任务设计需体现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旨在让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三方面:一是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二是要体现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三是考虑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把总任务分解成他们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既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有利于促进组员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2.注重教学过程,实现合作学习
  教无定法,信息技术课一般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知识水平来进行灵活安排,常用的流程如下:
  (1)全班教学。对于新授课,一般是教师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提出任务后,教师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讲解前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分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任务中已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对于任务中隐性的新知识,可根据讲授的内容对全班学生进行知识铺垫。
  (2)进行分组。通常每组的人数控制在6人以下,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原则,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等,力求各组的整体水平较为均衡,这样课堂效果才会理想。
  (3)分配任务。教师把预设好的任务和一些评价标准等资料通过课件投影或“导学案”等形式布置给各小组,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要求、目标,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4)完成任务。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因对新知識接受快慢的不同而遇到难以完成下去的情况,这时教师要秉着鼓励为主,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帮忙,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5)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形成后,对于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小组可向教师及其他小组展示、汇报,让其他同学发表见解,讨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6)评价任务。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而进行评价,尤其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重点评价,必要时还需再次进行分析和示范操作。同时,对各小组的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评定,并给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进步得分,通过口头评定、每月一星、网页公布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
  三、“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反思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平等的关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为更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提出以下思考:
  1.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
  此外,加强对小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讨论,如何归纳,如何相互评价,如何参与集体竞争,如何調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也是在分组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范光.初探“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原则[J].《科学教育》,2004(6).
  [2]孟中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陈伟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20).
  [4]杨爱鑫.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6).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科室分布,探索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制定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控制措施,为预防院内感染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与教育也进行了新型的结合,为了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翻转课堂开始走进了课堂当中。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就翻转课堂与小学数学结合教学展开的一系列的讨论,希望可以在日后的应用中为新型课堂模式提供素材。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G6
摘要:地理学科教学是当前中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章节,相应的教学困难程度更是比较突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针对心理策略在地理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策略;创新应用  G633.55  教学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学科教学发展中比较核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在增强学生文化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及欣赏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入策略  G633.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文化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加强创新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头脑灵活机敏,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以便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G623.2  一、更新教學理念,给创新教育打好基础  1.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日后发展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进行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微课教学特点,接着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希望能促进当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微课 ;小学数学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