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糯玉米也叫粘玉米,糯玉米鲜穗煮熟后具有甜、嫩、香、软的特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加之我国人民素有喜食鲜嫩玉米的习惯,糯玉米是一种深受百姓欢迎的粮食兼蔬菜作物。糯玉米无论是鲜嫩果穗、成熟籽粒还是茎秆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合理加工利用可大大提高种植、加工、销售者的经济效益。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品种审定、生育期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高产、抗病、优质(糯性好、口味纯正、质地柔嫩)、商品性好(果穗大小一致, 果实饱满, 排列整齐、无秃尖)、适合市场的需求的品种。
糯玉米粒色有白、黄、红、黑和花色等,但目前当地多数为黄色品种。适宜当地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有中糯1号、中糯2号、垦粘1号、春糯1号、春糯3号、春糯5号、吉农糯1号、吉农糯4号、吉农糯14号、吉糯6号、佳糯26等。
2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保肥性能较好,具备中等肥力以上的农田。前茬作物以玉米、豆类或马铃薯等为好。
3 整地施肥
宜秋翻地。春季当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顶浆打垄,实行翻耙、起垅、镇压连续作业。有条件的地方宜结合整地推广秸杆还田,提高地力。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提倡实施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可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30~40千克或玉米专用肥30千克作基肥。
4 种植田的隔离
糯玉米的糯质特性受隐性基因所控制,开花吐丝期如果有外来其它类型玉米花粉侵入,授了其它类型玉米花粉的玉米籽粒,就失去应有的糯质特性。变成普通玉米。因此,种植糯玉米必须隔离种植。
4.1 空间隔离,要求种植糯玉米的田块周围400米范围内,不能种有与糯玉米同期开花的其它类型玉米;或利用山岗、树林、房屋、高秆作物等自然屏障阻止其它类型玉米花粉传入,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距离。
4.2 时差隔离:当糯玉米与其它类型玉米种在一起时,要求糯玉米开花期与其它类型玉米的花期相差15天以上。栽培方式:主要有3种,露地直播、地膜直播、育苗露地移栽等。
5 播种
5.1 选种:在播种前要认真选种、浸种,选择发育健全、饱满度好、发芽率高且纯度、整度也高的种子,并晒种2~3天杀灭钟子表皮的病菌,增加种胚生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
5.2 发芽试验:宜在播前10天,进行1次发芽试验,确定种子发芽率,精量播种应选择发芽率92%以上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5.3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晒种可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玉米病害,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5.4 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和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种衣剂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安全、效果好的产品。种衣剂的剂型不同,要根据各玉米产区生态条件、病虫害种类及品种抗病性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选用。地下害虫重的地块要选用杀虫剂成分高的种衣剂;玉米丝黑穗病重的选用杀菌剂(戊唑醇)含量高的种衣剂。种子包衣一般在播种前7~10天进行。
5.5 播期:鲜食糯玉米种植应根据市场需求,遵循提早延后、分期播种、分期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提高糯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播种方式:露地直播、地膜覆盖直播、育苗后移栽等。
5.5.1 鲜食类型的糯玉米,为了延长采收期和市场供应时间,采用育苗露地地膜移栽、地膜直播、露地直播等播种技术,提早10~20天上市,随后与大田玉米同期播种和晚10~15天播种,供应时间可拖延半月之久。为了延长上市或加工时间,可采取分期播种,搭配种植早、中、晚新的品种。春播早上市最好采用地膜覆盖。
5.5.2 大棚、温室育苗,苗龄掌握在3叶期,最好不超过25天,营养钵带土移栽成活率高。糯玉米育苗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中,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5~25天。每公顷用种15~18千克播种。
5.5.2.1 浸种:一般采取冷浸和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12~24小时,温汤(水温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0.05%硼酸,0.1%硫酸锰,0.01%~0.05%硫酸铜,0.1%~0.2%硫酸锌,0.1%钼酸铵,浸种12~24小时,可以解决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5.5.2.2 营养土配置:播种前配置好营养土,一般配比为营养土配比为腐熟有机质∶田土的比例为3∶7,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400~600克磷酸二铵和800~1000克硫酸钾。配置好混匀后,装入8厘米×8厘米规格的育苗钵。
5.5.2.3 播种: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每个营养钵播入1粒种子,种子平放。覆土厚度2~3厘米,撒上少许草木灰。
5.5.2.4 播后2~3天苗基本出齐,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不低于12℃,地温13℃,防止出现徒长苗,以后白天温度保持22~25℃,夜温12~15℃,地温15℃。
5.5.2.5 定植:播种15~20天,糯玉米具备2叶一心或3叶一心时移栽。
5.6 地膜直播是先播种后覆膜,采取开穴播种的方式,每穴点2粒,播后用土覆盖垄面并喷洒除草剂覆膜。
5.6.1 地膜覆盖:遇大风后要及时检查,盖好被风掀起的地膜,并用土封严破口,等苗全部出齐后,要及时打孔放苗,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的原则。放苗后用土封严孔口。
5.6.2 及时引苗:当玉米幼苗叶片变绿并顶膜时,应及时于无风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16点后破膜放苗,用土覆盖好地膜孔。
5.7 露地直播 5.7.1 采用玉米播种机播种,玉米播种机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节省种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5.7.2 人工播种: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人工穴播,每穴播2粒。每公顷用种30~37.5千克,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厘米上下。
5.8 播种时期: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公顷播量为23~30千克。
5.9 播深: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2.5~3.0厘米。
5.10 密度: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确定种植密度。糯玉米大部分品种双穗率高,种植密度不易过大。一般种植公顷保苗4.50~5.25万株为宜,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空秆率上升或果穗偏小、倒伏等现象发生,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应适当稀植公顷保苗4.5~5.0万株;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应适当密植,公顷保苗5~5.5万株。
6 田间管理
6.1 适期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培土、查田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4~5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用早熟品种进行补种。
6.2 去除分蘖:糯玉米比普通玉米更容易产生分蘖,因分蘖要消耗养分应及时去除,及时去除分蘖和多余雌穗,促进茎叶粗壮,防止倒伏,提高糯玉米品质,去蘖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要去两次,第一次在分蘖出现时进行,7~8天后再去一次。
6.3 人工授粉:使穗结满粒,减少秃尖,因为在吐丝散粉期间,如遇到高温、大风、下雨等不利气候条件,会使授粉不良,影响产量,人工授粉上午9~10点,人工用竹竿或者绳子拉动植株上部,以增加授粉量。
6.4 追肥:可采用1~2次追肥。拔节前(6~7片叶)和大喇叭口期追肥,追肥部位距植株10~12厘米,深度5~7厘米。追纯氮总量不超过75千克/公顷。每次施肥应结合松土、培土、清沟,进行中耕除草,尽量深施。
6.5 浇水:在苗期、抽穗至灌浆期如遇干旱,及时浇水。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应急控害措施。药剂选择应符合NY/T393的要求。
7.2 对象:玉米的主要防治对象为: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地下害虫、玉米螟、粘虫、蚜虫、杂草等。
7.3 药剂防治
7.3.1 地下害虫,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可选用3%辛硫磷水乳种衣剂低毒1∶30~40(药种比)种子包衣;或3%辛硫磷颗粒剂45~60千克/公顷。播前沟施;或300克/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1∶500~600(药种比)种子包衣。
7.3.2 丝黑穗病、蚜虫,种子处理,可选用6.5%戊·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70~80(药种比)种子包衣(防治丝黑穗病和金针虫);或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25~250(药种比)种子包衣(防治丝黑穗病和蚜虫)。
7.3.3 大斑病:播种前可选用抗耐病品种,进行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抗病力弱的品种可适当早播,增施农家肥,防止后期脱肥;或适当稀植,公顷保苗在6万株以下。
7.3.4 玉米螟
7.3.4.1 发病初期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450~750毫升/公顷喷雾,间隔10~20天,连续施药2~3次。
7.3.4.2 幼虫期可在春季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采用白僵菌封垛防治;或在大喇叭口期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75毫升/公顷喷雾,安全间隔期14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3000克/公顷喷雾。
7.3.4.3 成虫期(6月份)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每3~5公顷一盏。
7.3.4.5 卵期(在6月25日前后和7月1日前后)可采用赤眼蜂防治。
7.3.5 粘虫:低龄幼虫期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40~300毫升/公顷喷雾;或50克/升S-氰戊菊酯乳油150~300毫升/公顷喷雾,安全间隔期5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3次。
7.3.6 杂草
7.3.6.1 播后苗前可选用50%乙草胺微乳剂3000~3750毫升/公顷,或72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2250~3000毫升/公顷,土壤喷雾。
7.3.6.2 苗后可选用15%硝磺草酮悬浮剂750~975毫升/公顷,茎叶喷雾;或288克/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650~1050毫升/公顷,喷雾(防治阔叶杂草)。
8 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鲜食糯玉米品质的关键。糯玉米鲜穗采收应在吐丝后20~25天,此时风味佳,适口性好,是最佳采收期。在果穗外观上判断果穗苞叶有点松,花丝干枯变黑褐色,剥开果穗苞叶籽粒有光泽,软硬适中,此时采收最佳。采收后24小时内上市加工或青贮。一般清早或傍晚采收为佳。
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品种审定、生育期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高产、抗病、优质(糯性好、口味纯正、质地柔嫩)、商品性好(果穗大小一致, 果实饱满, 排列整齐、无秃尖)、适合市场的需求的品种。
糯玉米粒色有白、黄、红、黑和花色等,但目前当地多数为黄色品种。适宜当地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有中糯1号、中糯2号、垦粘1号、春糯1号、春糯3号、春糯5号、吉农糯1号、吉农糯4号、吉农糯14号、吉糯6号、佳糯26等。
2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保肥性能较好,具备中等肥力以上的农田。前茬作物以玉米、豆类或马铃薯等为好。
3 整地施肥
宜秋翻地。春季当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顶浆打垄,实行翻耙、起垅、镇压连续作业。有条件的地方宜结合整地推广秸杆还田,提高地力。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提倡实施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可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30~40千克或玉米专用肥30千克作基肥。
4 种植田的隔离
糯玉米的糯质特性受隐性基因所控制,开花吐丝期如果有外来其它类型玉米花粉侵入,授了其它类型玉米花粉的玉米籽粒,就失去应有的糯质特性。变成普通玉米。因此,种植糯玉米必须隔离种植。
4.1 空间隔离,要求种植糯玉米的田块周围400米范围内,不能种有与糯玉米同期开花的其它类型玉米;或利用山岗、树林、房屋、高秆作物等自然屏障阻止其它类型玉米花粉传入,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距离。
4.2 时差隔离:当糯玉米与其它类型玉米种在一起时,要求糯玉米开花期与其它类型玉米的花期相差15天以上。栽培方式:主要有3种,露地直播、地膜直播、育苗露地移栽等。
5 播种
5.1 选种:在播种前要认真选种、浸种,选择发育健全、饱满度好、发芽率高且纯度、整度也高的种子,并晒种2~3天杀灭钟子表皮的病菌,增加种胚生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
5.2 发芽试验:宜在播前10天,进行1次发芽试验,确定种子发芽率,精量播种应选择发芽率92%以上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5.3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晒种可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玉米病害,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5.4 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和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种衣剂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安全、效果好的产品。种衣剂的剂型不同,要根据各玉米产区生态条件、病虫害种类及品种抗病性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选用。地下害虫重的地块要选用杀虫剂成分高的种衣剂;玉米丝黑穗病重的选用杀菌剂(戊唑醇)含量高的种衣剂。种子包衣一般在播种前7~10天进行。
5.5 播期:鲜食糯玉米种植应根据市场需求,遵循提早延后、分期播种、分期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提高糯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播种方式:露地直播、地膜覆盖直播、育苗后移栽等。
5.5.1 鲜食类型的糯玉米,为了延长采收期和市场供应时间,采用育苗露地地膜移栽、地膜直播、露地直播等播种技术,提早10~20天上市,随后与大田玉米同期播种和晚10~15天播种,供应时间可拖延半月之久。为了延长上市或加工时间,可采取分期播种,搭配种植早、中、晚新的品种。春播早上市最好采用地膜覆盖。
5.5.2 大棚、温室育苗,苗龄掌握在3叶期,最好不超过25天,营养钵带土移栽成活率高。糯玉米育苗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中,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5~25天。每公顷用种15~18千克播种。
5.5.2.1 浸种:一般采取冷浸和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12~24小时,温汤(水温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0.05%硼酸,0.1%硫酸锰,0.01%~0.05%硫酸铜,0.1%~0.2%硫酸锌,0.1%钼酸铵,浸种12~24小时,可以解决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5.5.2.2 营养土配置:播种前配置好营养土,一般配比为营养土配比为腐熟有机质∶田土的比例为3∶7,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400~600克磷酸二铵和800~1000克硫酸钾。配置好混匀后,装入8厘米×8厘米规格的育苗钵。
5.5.2.3 播种: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每个营养钵播入1粒种子,种子平放。覆土厚度2~3厘米,撒上少许草木灰。
5.5.2.4 播后2~3天苗基本出齐,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不低于12℃,地温13℃,防止出现徒长苗,以后白天温度保持22~25℃,夜温12~15℃,地温15℃。
5.5.2.5 定植:播种15~20天,糯玉米具备2叶一心或3叶一心时移栽。
5.6 地膜直播是先播种后覆膜,采取开穴播种的方式,每穴点2粒,播后用土覆盖垄面并喷洒除草剂覆膜。
5.6.1 地膜覆盖:遇大风后要及时检查,盖好被风掀起的地膜,并用土封严破口,等苗全部出齐后,要及时打孔放苗,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的原则。放苗后用土封严孔口。
5.6.2 及时引苗:当玉米幼苗叶片变绿并顶膜时,应及时于无风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16点后破膜放苗,用土覆盖好地膜孔。
5.7 露地直播 5.7.1 采用玉米播种机播种,玉米播种机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节省种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5.7.2 人工播种: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人工穴播,每穴播2粒。每公顷用种30~37.5千克,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厘米上下。
5.8 播种时期: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公顷播量为23~30千克。
5.9 播深: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2.5~3.0厘米。
5.10 密度: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确定种植密度。糯玉米大部分品种双穗率高,种植密度不易过大。一般种植公顷保苗4.50~5.25万株为宜,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空秆率上升或果穗偏小、倒伏等现象发生,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应适当稀植公顷保苗4.5~5.0万株;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应适当密植,公顷保苗5~5.5万株。
6 田间管理
6.1 适期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培土、查田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4~5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用早熟品种进行补种。
6.2 去除分蘖:糯玉米比普通玉米更容易产生分蘖,因分蘖要消耗养分应及时去除,及时去除分蘖和多余雌穗,促进茎叶粗壮,防止倒伏,提高糯玉米品质,去蘖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要去两次,第一次在分蘖出现时进行,7~8天后再去一次。
6.3 人工授粉:使穗结满粒,减少秃尖,因为在吐丝散粉期间,如遇到高温、大风、下雨等不利气候条件,会使授粉不良,影响产量,人工授粉上午9~10点,人工用竹竿或者绳子拉动植株上部,以增加授粉量。
6.4 追肥:可采用1~2次追肥。拔节前(6~7片叶)和大喇叭口期追肥,追肥部位距植株10~12厘米,深度5~7厘米。追纯氮总量不超过75千克/公顷。每次施肥应结合松土、培土、清沟,进行中耕除草,尽量深施。
6.5 浇水:在苗期、抽穗至灌浆期如遇干旱,及时浇水。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应急控害措施。药剂选择应符合NY/T393的要求。
7.2 对象:玉米的主要防治对象为: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地下害虫、玉米螟、粘虫、蚜虫、杂草等。
7.3 药剂防治
7.3.1 地下害虫,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可选用3%辛硫磷水乳种衣剂低毒1∶30~40(药种比)种子包衣;或3%辛硫磷颗粒剂45~60千克/公顷。播前沟施;或300克/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1∶500~600(药种比)种子包衣。
7.3.2 丝黑穗病、蚜虫,种子处理,可选用6.5%戊·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70~80(药种比)种子包衣(防治丝黑穗病和金针虫);或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25~250(药种比)种子包衣(防治丝黑穗病和蚜虫)。
7.3.3 大斑病:播种前可选用抗耐病品种,进行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抗病力弱的品种可适当早播,增施农家肥,防止后期脱肥;或适当稀植,公顷保苗在6万株以下。
7.3.4 玉米螟
7.3.4.1 发病初期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450~750毫升/公顷喷雾,间隔10~20天,连续施药2~3次。
7.3.4.2 幼虫期可在春季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采用白僵菌封垛防治;或在大喇叭口期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75毫升/公顷喷雾,安全间隔期14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3000克/公顷喷雾。
7.3.4.3 成虫期(6月份)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每3~5公顷一盏。
7.3.4.5 卵期(在6月25日前后和7月1日前后)可采用赤眼蜂防治。
7.3.5 粘虫:低龄幼虫期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40~300毫升/公顷喷雾;或50克/升S-氰戊菊酯乳油150~300毫升/公顷喷雾,安全间隔期5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3次。
7.3.6 杂草
7.3.6.1 播后苗前可选用50%乙草胺微乳剂3000~3750毫升/公顷,或72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2250~3000毫升/公顷,土壤喷雾。
7.3.6.2 苗后可选用15%硝磺草酮悬浮剂750~975毫升/公顷,茎叶喷雾;或288克/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650~1050毫升/公顷,喷雾(防治阔叶杂草)。
8 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鲜食糯玉米品质的关键。糯玉米鲜穗采收应在吐丝后20~25天,此时风味佳,适口性好,是最佳采收期。在果穗外观上判断果穗苞叶有点松,花丝干枯变黑褐色,剥开果穗苞叶籽粒有光泽,软硬适中,此时采收最佳。采收后24小时内上市加工或青贮。一般清早或傍晚采收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