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作者介绍”,点亮阅读课堂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就要熟悉作者,要了解写作的背景。介绍作者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最近听了多位青年教师的同题课,课题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一首词《相见欢》,他们在处理作者介绍的教学环节上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明确指向,切中肯綮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的作者介绍,很重要,但并非必不可少。只有当作者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感悟情感时,作者介绍才需要被呈现。《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在深院小楼中写的一首词,全词哀婉动人。教师在教学时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定义为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唯有“知人论世”,才能解读李煜内心纷繁难解的愁思,才能感悟那“别是一般滋味”。因此,《相见欢》一课的作者介绍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唯有将此环节适时适量地呈现,才能切中肯綮,点亮阅读课堂。
  二、遴选内容,服务教学
  同样是介绍作者,甲乙两位教师都采用了投影的方式,但内容有点儿不同。
  教师甲:
  作者介绍
  李煜 ,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公元975年,宋军破金陵,虽被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写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教师乙:
  作者介绍
  李煜 ,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公元975年,宋军破金陵,虽被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在那种囚禁生活中,李煜写成了《相见欢》。
  思考:两位老师都对作者进行了实事求是的介绍,但内容有所不同。甲老师完整地对李煜做了介绍,既说明了他亡国前和亡国后的情况,也说明了他的非凡艺术才华。而乙老师,只对李煜的政治生涯做了概括,突出了他亡国后被幽禁的凄凉情景。
  我们认为,在课堂中,要充分挖掘作者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般教师在语文课作者介绍上常常是面面俱到,从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到作者的创作成就、思想言论乃至奇闻轶事,旁征博引,无所不包。这样的介绍,对作者了解是全面了,但可能会冲淡课堂的教学中心内容。作者介绍,介绍什么内容,应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语文课中的作者介绍必须做到有所侧重,即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去有重点地进行介绍,突出教学内容,使作者介绍成为文本解读的有力支撑点。本词着力描写的是,李煜遭囚禁后的愁苦生活,亡国前他是君主,为所欲为,耽于享乐,而亡国后,他只能在一座深深的院子里,一个人孤苦地望着残月,不能言不能走,寂寞地过着凄苦的日子。因而,为强调教学内容,对李煜的介绍,应扣住他被囚禁的情况;投影片呈现内容,应以这一点为主。至于李煜的艺术才华,可以口头介绍,或者相机说明。这样,就能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可见,作者简介“介”什么,不是机械的内容说明,而要遴选与文章主要意思相关的那些知识、那些有趣故事,适当剪裁,为课堂所用,学生通过作者简介,架设起作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这样能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文本、感悟思想。
  三、找准时机,渐入佳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到底在什么时候介绍作者呢?这里有一个出示时机的问题。
  丙老师的做法是这样的。
  老师课始说:
  古人说“诗以言志,词以传情”,词人常常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煜的词《相见欢》。李煜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看投影片。
  教师出示“作者介绍”,然后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內容和写作手法。
  而丁教师的做法稍有不同。他的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整首词,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愁)
  师:那么词人的愁和一般诗人的愁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愁”的诗句。
  (教师展示,学生阅读诗句。
  一般诗人的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师:这是一般诗人的愁,那么李煜又是怎样的愁?
  要了解李煜的愁,我们来看看关于李煜的两则材料(“作者介绍”和《虞美人》)。
  (出示材料一:“作者介绍”
  材料二:《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从材料中你捕捉到什么信息?(前后讨论)李煜的愁和一般诗人的愁有何异同?
  (研讨讲析。相同点:都有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不同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之君。李煜的愁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然后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思考:
  丙老师的做法单刀直入。很显然,在学生没知晓这首词的大致内容前,丙老师引导学生先了解了作者。应该说,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使学生明白了这首词是李煜在被囚禁时写的,写的内容是囚禁时的孤独、寂寞和愁思。这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扫清了障碍,学生自然地直接地顺风顺水地理解了词的情感。
  而丁老师意在创造某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把握这首词的“愁”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回忆诗句比较李煜的“愁”与一般诗人的“愁”有何异同。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示“作者介绍”,顺理成章地使学生了解“愁”的缘由,并列举李煜的另一首词来加以佐证,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词人的“愁”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这个环节的介绍,步步深入。第一步,初读文本,感悟愁的情感;第二步,回忆诗词,比较愁的异同;第三步,作者介绍,探究愁的根源;第四步,以词解词,明确愁的内涵。这样的讲授引导,有点一波三折的过程,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促使精神振奋,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里的作者介绍,激活了学生内心隐藏的阅读潜力,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在渐进渐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渐渐走近作者,渐渐进入文本,既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深义,又感受了课似看山不喜平的氛围情境,从而优化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之,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的作者介绍,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要不要作者介绍,介绍作者的哪些内容,什么时候介绍,这里面是可以进行一番探究的。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指向,来设计作者介绍的环节,来剪裁作者介绍的内容。作者介绍的时机可依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来决定,既可以在解读文本前介绍,也可以在解读文本时穿插,还可以在升华主题时补充,以产生情感共鸣。我们要让作者介绍这一教学环节为激发学生兴趣服务,为激扬文本情感服务,为激趣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妙趣横生、曲径通幽,使学生神思飞跃、与文本共鸣。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下第5册:《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领悟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美丽”  1.师:鲜花的美会随季节
期刊
前几年,有专家提倡“真语文”,现在好像已不大有人提起。当初,许多专家学者都撰文表示支持,响应的学校和教师也不在少数。现在已明显式微。  “真语文”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之不良教风的批判。尤其是一些所谓示范课,过分关注教师的表演,过分在各种噱头上动脑筋。这种流弊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提倡“真语文”,即提倡语文教学的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意在拨乱反正。  “真语文”之所以逐渐式微
期刊
江西铅山,山川秀美;铅山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朱陆“鹅湖之会”就在这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河口一小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所洋溢着青春与梦想的现代化学校。2015年夏天,我们邂逅了“语文主题学习”,9月,我校成为铅山首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开始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旅。  对于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我们努力做好“读书、写字”两件事情。  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1.两座
期刊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阅读课堂生机勃勃,真正实现学生的“悦读”。本文从阅读的“三步走”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整体感知,疏通脉络  在阅读文本的课堂活动中,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疏通文本脉络,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了解文本的大意,为下一步的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
期刊
在摒弃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当下,一线教师该如何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自主投入学习过程,同时适时引导与调控,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做法。  一、问题导向式  “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式,建立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阅读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在自学未果的前提下,教师作为参与者,共同加入研究学习小组,并适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学会调控、
期刊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特殊时期——“非典”为背景的人物通讯;《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军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时代气息的通讯稿。怎样让一些刚满十岁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真正走进这段历史,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白衣战士们、人民子弟兵们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笔
期刊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应该竭力从传统教学只关注内容的泥潭中抽身而出,始终坚守从文本体裁特点入手,在感受文体特点的同时,提升学生从一篇到一类文本的解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笔者即以《姥姥的剪纸》这篇散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叙事性散文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印证,把握散文的基本特质  散文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任何一篇散文都有着多样而迥异的语言形式和文本结构,但这些形
期刊
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以心会文,提高写作能力。  一、以手写心,激活写作热情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其难点就是学生不愿意写作,虽然大家都知道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对于写作还是没有激情。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生情
期刊
乔布斯让电脑“手掌化”,他改变了世界。微信技术的使用,便捷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趋势,微信技术必将被教育所用。众所周知,为了便于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每个班级几乎都建立了学生家长与教师共同组成的微信群。那么怎样发挥微信群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进行德育教育,赢得家校合力  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占无比重要的位置。然
期刊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学生学识、思想等素养的最终形成都有赖于这个阶段的教育。为此,对于教师而言,选择上佳的教育切入点应该被摆到紧迫的地位上。本文拟以《现代诗二首》为例,谈谈以得体的表达作为切入点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激发少年的心,让学生有表达的冲动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金色时期,这样的年华理应将阳光灿烂自然流露于青春的脸庞之上。毫不夸张地讲,这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学所追求的重大育人目标。而对于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