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目开展基本情况
2015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在山东召开“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启动会后,我会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有很多缺失。党中央对留守儿童十分关心,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各界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华慈善总会、全球联合之路联合发起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为留守儿童办的一件实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努力结合天津中心城市的实际,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做好这项工作,会后制定了项目方案和实施指导意见,并于今年的3月份开始试点。我们本着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成立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广泛动员社会,经过我们积极协调,成立了由市文明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慈善协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市慈善协会作为执行单位,并确定在建家地区成立由当地政府、民政、慈善组织组成的项目办公室。
2.做好调研。鉴于当时对全市留守儿童的基本底数不清的状况,确定首先对我市蓟州区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研。
蓟州区位于天津最北部,是我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欠发达地区,下辖26个乡镇,拥有户籍人口84.2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及留守儿童相对较多。通过调查了解到蓟州地区共有留守儿童778名,其中父母正常外出务工家庭儿童566名,占总人数72.7%;离异家庭儿童131名,占总人数16.8%;丧亲(单亲)家庭儿童62名,占总人数8%;父母一方服刑在狱家庭儿童19名,占总人数2.4%。其中留守兒童数量最多的三个乡镇分别为出头岭镇197人,下仓镇129人,西龙虎峪镇75人。
3.确定试点。通过与蓟州区政府和慈善协会磋商,决定在留守儿童较多,乡镇领导比较重视的出头岭和西龙虎峪两个镇先行试点。我们先后6次到试点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学校、留守儿童研究交流,分别将儿童之家建在了留守儿童相对集中,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出头岭闻马庄中心小学、西龙虎峪中心小学。
4.发动募捐。我们采取定向募集和广泛发动的方式募集资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和天津鑫裕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捐资25万元,作为定向资助单位全额承担了出头岭和西龙虎峪两个乡镇“关爱儿童之家”建家及3年的运营活动费用。同时我们还积极申请了政府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和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援助资助金,并动员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捐款。
5.推动志愿服务。我们通过天津北洋志愿服务总队的协调,聘请了我市热心慈善公益的河西区平山道小学作为首个试点儿童之家的对口志愿服务单位。他们与建家单位闻马庄小学进行了互访座谈,共同拟定了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计划,开展了多项活动。同时我们已与华夏未来儿童艺术中心达成意向,作为第二家试点儿童之家的对口志愿服务单位。目前还有多家企业、教育单位已经或准备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6.建立制度规划。在建家过程中我们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天津市“关爱儿童之家”资金管理及使用办法》和《“关爱儿童之家”物品使用和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并在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调查问卷和家访活动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对口志愿服务单位的资源制定了《闻马庄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安排》。
7.规范建家。我们根据“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要求,结合“关爱儿童之家”的功能和特点,制定了“关爱儿童之家”所需物品的清单,根据场地条件划分了图书绘本、游戏娱乐、多媒体互动、亲情连线等功能区域,本着简洁、实用、符合儿童特点、富有生活气息的原则进行装修改造,第一所“关爱儿童之家”已于2016年5月底正式落成。并于“六一”儿童节前的5月31日在出头岭镇闻马庄中心小学举行了天津地区“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启动仪式。
8.开展活动。自儿童之家建立以来,做到了定期开放,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了多项剪纸、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定期亲情连线活动,心理游戏辅导活动,爱心组织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的爱心帮扶活动等,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取得的主要效果
1.提升了建家地区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程度。慈善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随着“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展开,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出头岭镇和西龙虎峪镇政府和教育部门在项目前期选址、筹备、开展活动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协助;又如:根据有关要求,学校在放学后不允许学生在学校逗留。为了实现项目预期效果,当地政府在与学校和家长等多方沟通协商后同意留守儿童在课后、周末及假期等时间到“关爱儿童之家”开展活动。
2.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通过主流媒体由点到面的持续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单位、个人主动要求参与到项目中来。这其中既有爱心企业出资支持“关爱儿童之家”建设、运营,也有志愿服务单位主动到儿童之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通识青少年社工中心在看到“关爱儿童之家”的相关报道后,分别组织在校师生和专业社工对留守儿童开展志愿帮扶,与孩子们游戏互动,进行家访,为困难家庭的孩子办实事、解难题。
3.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使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情。留守儿童作为项目的受益群体,不仅通过“关爱儿童之家”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家”中的多媒体设备和亲情连线区也为他们和远方的父母搭建新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增加他们交流频率和质量,缓解他们由于亲情缺失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同时,来自志愿服务团体、企业、对口志愿服务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的社会陪伴和关爱,也帮助他们填补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仅仅三个月,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过去性格压抑孤僻的孩子变得开朗了,不但能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希望这个“家”能长期办下去。 三、项目的特点和体会
通过这半年多在蓟州区的试点工作,我会边做边改进边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关爱儿童之家”打造成开放的慈善平台,汇集社会关爱力量。我们将“关爱儿童之家”搭建成一个爱心平台,在此汇聚并整合政府、企业、NGO、媒体、学术机构等各方资源,共同为留守儿童服务,发挥项目平台和载体功能,为留守儿童与社会爱心力量搭建起了一座爱之桥。
2.以学校为依托,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闲置。把“关爱儿童之家”设立在学校中,一是整合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闲置;二是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优势,有助于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开展;三是扩大了受益学生辐射范围,使全校其他有需求的孩子也可享受到“关爱儿童之家”的服务。
3.实行“一对一”对口志愿服务,保证志愿服务常态化、连续性。我们实行一个“关爱儿童之家”牵手一个有爱心且拥有良好资源的机构或团体作为志愿服务单位,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关爱儿童之家”中来,既有利于对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连续性,还可以促进建家学校的教师和当地志愿者专业水平的提高。
4.以解决亲情缺失为主线,丰富留守儿童活动内容。留守儿童与健全家庭的最大区别是亲情缺失,因此“关爱儿童之家”一定要突出营造“家”的感觉和氛围,使孩子们在“家”里感受关爱、享受快乐,避免把“儿童之家”变为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5.突出定向劝募,增强捐助单位的荣誉和社会责任感。试点阶段,我们除了广泛发动社会募捐外,重点开展了定向募捐,采取一个企业援助一个家的方式,这一方式既保证了建家的资金来源,又增强捐助单位的荣誉和社会责任感。
6.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关爱儿童”项目规范运行。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基础制度,试点学校对项目日常管理和实施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计划,今后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以保证项目的健康运行。
7.打造可复制模式,努力形成慈善项目新品牌。我们在试点之初就把打造可复制性模式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儿童之家配套设施建设,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资助和志愿服务模式,运行方式,活动主要内容等方面力求做到可以推广,使这一项目,在本地区产生影响力,形成新的慈善品牌。
四、今后规划
1.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继续建立“关爱儿童之家”。根据天津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天津市共有留守儿童近1300名,其中蓟州、宝坻、武清和宁河四区最多,共占到总人数近80%。因此,未来3年,我们会将重点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这四个区选择学校建立“关爱儿童之家”。
2.積极探索建立移动儿童之家模式。鉴于我市大部分区留守儿童数量不多而且居住较分散的情况,为了使更多的留守儿童都能受益,下一步我们计划探索装备留守儿童大篷车,建立“移动儿童之家”的模式。
2015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在山东召开“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启动会后,我会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有很多缺失。党中央对留守儿童十分关心,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各界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中华慈善总会、全球联合之路联合发起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为留守儿童办的一件实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努力结合天津中心城市的实际,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做好这项工作,会后制定了项目方案和实施指导意见,并于今年的3月份开始试点。我们本着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成立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广泛动员社会,经过我们积极协调,成立了由市文明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慈善协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市慈善协会作为执行单位,并确定在建家地区成立由当地政府、民政、慈善组织组成的项目办公室。
2.做好调研。鉴于当时对全市留守儿童的基本底数不清的状况,确定首先对我市蓟州区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研。
蓟州区位于天津最北部,是我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欠发达地区,下辖26个乡镇,拥有户籍人口84.2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及留守儿童相对较多。通过调查了解到蓟州地区共有留守儿童778名,其中父母正常外出务工家庭儿童566名,占总人数72.7%;离异家庭儿童131名,占总人数16.8%;丧亲(单亲)家庭儿童62名,占总人数8%;父母一方服刑在狱家庭儿童19名,占总人数2.4%。其中留守兒童数量最多的三个乡镇分别为出头岭镇197人,下仓镇129人,西龙虎峪镇75人。
3.确定试点。通过与蓟州区政府和慈善协会磋商,决定在留守儿童较多,乡镇领导比较重视的出头岭和西龙虎峪两个镇先行试点。我们先后6次到试点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学校、留守儿童研究交流,分别将儿童之家建在了留守儿童相对集中,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出头岭闻马庄中心小学、西龙虎峪中心小学。
4.发动募捐。我们采取定向募集和广泛发动的方式募集资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和天津鑫裕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捐资25万元,作为定向资助单位全额承担了出头岭和西龙虎峪两个乡镇“关爱儿童之家”建家及3年的运营活动费用。同时我们还积极申请了政府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和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援助资助金,并动员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捐款。
5.推动志愿服务。我们通过天津北洋志愿服务总队的协调,聘请了我市热心慈善公益的河西区平山道小学作为首个试点儿童之家的对口志愿服务单位。他们与建家单位闻马庄小学进行了互访座谈,共同拟定了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计划,开展了多项活动。同时我们已与华夏未来儿童艺术中心达成意向,作为第二家试点儿童之家的对口志愿服务单位。目前还有多家企业、教育单位已经或准备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6.建立制度规划。在建家过程中我们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天津市“关爱儿童之家”资金管理及使用办法》和《“关爱儿童之家”物品使用和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并在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调查问卷和家访活动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对口志愿服务单位的资源制定了《闻马庄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安排》。
7.规范建家。我们根据“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要求,结合“关爱儿童之家”的功能和特点,制定了“关爱儿童之家”所需物品的清单,根据场地条件划分了图书绘本、游戏娱乐、多媒体互动、亲情连线等功能区域,本着简洁、实用、符合儿童特点、富有生活气息的原则进行装修改造,第一所“关爱儿童之家”已于2016年5月底正式落成。并于“六一”儿童节前的5月31日在出头岭镇闻马庄中心小学举行了天津地区“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启动仪式。
8.开展活动。自儿童之家建立以来,做到了定期开放,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了多项剪纸、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定期亲情连线活动,心理游戏辅导活动,爱心组织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的爱心帮扶活动等,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取得的主要效果
1.提升了建家地区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程度。慈善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随着“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展开,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出头岭镇和西龙虎峪镇政府和教育部门在项目前期选址、筹备、开展活动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协助;又如:根据有关要求,学校在放学后不允许学生在学校逗留。为了实现项目预期效果,当地政府在与学校和家长等多方沟通协商后同意留守儿童在课后、周末及假期等时间到“关爱儿童之家”开展活动。
2.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通过主流媒体由点到面的持续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单位、个人主动要求参与到项目中来。这其中既有爱心企业出资支持“关爱儿童之家”建设、运营,也有志愿服务单位主动到儿童之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通识青少年社工中心在看到“关爱儿童之家”的相关报道后,分别组织在校师生和专业社工对留守儿童开展志愿帮扶,与孩子们游戏互动,进行家访,为困难家庭的孩子办实事、解难题。
3.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使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情。留守儿童作为项目的受益群体,不仅通过“关爱儿童之家”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家”中的多媒体设备和亲情连线区也为他们和远方的父母搭建新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增加他们交流频率和质量,缓解他们由于亲情缺失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同时,来自志愿服务团体、企业、对口志愿服务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的社会陪伴和关爱,也帮助他们填补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仅仅三个月,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过去性格压抑孤僻的孩子变得开朗了,不但能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希望这个“家”能长期办下去。 三、项目的特点和体会
通过这半年多在蓟州区的试点工作,我会边做边改进边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关爱儿童之家”打造成开放的慈善平台,汇集社会关爱力量。我们将“关爱儿童之家”搭建成一个爱心平台,在此汇聚并整合政府、企业、NGO、媒体、学术机构等各方资源,共同为留守儿童服务,发挥项目平台和载体功能,为留守儿童与社会爱心力量搭建起了一座爱之桥。
2.以学校为依托,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闲置。把“关爱儿童之家”设立在学校中,一是整合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闲置;二是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优势,有助于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开展;三是扩大了受益学生辐射范围,使全校其他有需求的孩子也可享受到“关爱儿童之家”的服务。
3.实行“一对一”对口志愿服务,保证志愿服务常态化、连续性。我们实行一个“关爱儿童之家”牵手一个有爱心且拥有良好资源的机构或团体作为志愿服务单位,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关爱儿童之家”中来,既有利于对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连续性,还可以促进建家学校的教师和当地志愿者专业水平的提高。
4.以解决亲情缺失为主线,丰富留守儿童活动内容。留守儿童与健全家庭的最大区别是亲情缺失,因此“关爱儿童之家”一定要突出营造“家”的感觉和氛围,使孩子们在“家”里感受关爱、享受快乐,避免把“儿童之家”变为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5.突出定向劝募,增强捐助单位的荣誉和社会责任感。试点阶段,我们除了广泛发动社会募捐外,重点开展了定向募捐,采取一个企业援助一个家的方式,这一方式既保证了建家的资金来源,又增强捐助单位的荣誉和社会责任感。
6.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关爱儿童”项目规范运行。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基础制度,试点学校对项目日常管理和实施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计划,今后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以保证项目的健康运行。
7.打造可复制模式,努力形成慈善项目新品牌。我们在试点之初就把打造可复制性模式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儿童之家配套设施建设,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资助和志愿服务模式,运行方式,活动主要内容等方面力求做到可以推广,使这一项目,在本地区产生影响力,形成新的慈善品牌。
四、今后规划
1.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继续建立“关爱儿童之家”。根据天津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天津市共有留守儿童近1300名,其中蓟州、宝坻、武清和宁河四区最多,共占到总人数近80%。因此,未来3年,我们会将重点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这四个区选择学校建立“关爱儿童之家”。
2.積极探索建立移动儿童之家模式。鉴于我市大部分区留守儿童数量不多而且居住较分散的情况,为了使更多的留守儿童都能受益,下一步我们计划探索装备留守儿童大篷车,建立“移动儿童之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