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语文 哲学人生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张玉新老师,是在中语会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讨论会上,为他率真、直爽、豁达、幽默风趣的性格所打动。再识张玉新老师,是拜读了他的著作《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后,为他的深厚学养,善思重辨所深深地吸引;为他继武师道,提携后辈,敬业乐业,重情重义的精神所感动;更为他出世、入世的洒脱、自在和惬意而心生羡慕。
  《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是张玉新老师继《高中语文教育评价》《张玉新讲语文》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初读,便被题目中的“形上”和“形下”所吸引,《周易·系辞上》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不免猜想书中的“形下之作”为何,“形上之思”又为何。带着困惑、疑虑,更多的则是好奇,有些迫不及待地翻开去找寻,在玉新老师的“一路带领”下,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由想法到做法,勤奋思考展现率性之语文
  玉新老师四平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被东北师大附中选中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在读书和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系统而独特的风格。
  玉新老师认为精读作品才能感受读书之真谛所在,“不管喜欢哪个门类、专业,总得认真读过一本书,总得从一本精读的书中琢磨出一点道道儿,要不怎么算读书人,又怎么教书?要是能把这一点传授给学生,不就教会学生学习了吗?”他把这样的想法付诸教学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抓住核心,以点带面,扩大外围”的做法:“以教材为核心,先研究教材,再围绕教材积累资料。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鉴赏文章。”
  玉新老师有着异于同行的教学追求,反对盲从,不人云亦云。故而在平时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而且以自己的独立思维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想法和做法在教学比赛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利用知识点总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灵活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之中,利用课堂教学的反作用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玉新老师称之为“灵感现象”。灵感现象的产生源自教师日常学养的积累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厚积薄发,从而使知识在教学实践的碰撞下产生质的飞跃。
  张翼健先生鼓励他到初中去搞教学改革,去研究教法,去感受教育的魅力。在先生的鼓励和指点下,他对教师、学生有了重新定位,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于是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传统语文教育中经典做法的研究和应用,在完成从初中到高中一个完整语文周期的教学任务后,他培养出一批“小作家”,有多名学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这正是玉新老师教学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结出的丰硕成果。
  由做法到说法,继武师道探索语文民族化之路
  20世纪末,针对语文教育得失等问题的批评、反思和大讨论,促使玉新老师对语文教育中的诸多根本问题,如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的衔接问题、语文教育民族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形成了观点。
  在对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的思考中,玉新老师从语文文化观的角度定性语文,具体提出了语文教育三个阶段六个阶梯的观点。从文化的本体出发进行语文教育,合乎语文教育的传统,是构建民族特色语文教育体系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回顾语文教育百年的历史中,玉新老师发现了语文教育就内容而言存在着一条异化的轨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语法的异化,文字的异化,阅读教学的异化,作文教学的异化。而梳理异化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研究的重点则是在张翼健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语文教育民族化的论述。
  在东北师大附中期间,玉新老师带领师大附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开展了“语文教育民族化方向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在学校开展了韵语识字、背诵古诗等一系列活动,并发表了大量阐释语文教育走民族化道路的原因、方法和意义的文章,该课题成为吉林省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调入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成为一名语文教研员之后,又把语文教育民族化的研究推行至全省,并使该课题成为吉林省教科院“十一五”规划课题之一。在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得出了“语文民族化之路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出路,民族化之路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体系的路径”的结论,并深入细致地阐释了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内涵:“凡外来的经过借鉴、吸收、溶化,成为本民族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丰富、促进了本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便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本来是本民族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异化为非本民族的了,必须使它回归,回归便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但是,回归不是复古,而是在否定之否定之后的一次扬弃。”
  由说法到实践,提携后辈浸润哲学之人生
  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玉新老师非常注重将教学理论、学术观点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特别是担任了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后,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研”为主,把自己语文教育积累的实践经验、方法和理论用于对青年教师的提携和培养之中。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玉新老师追求的特色是“能教能研,既能当‘运动员’又能当‘教练员’”,他不吝赐教,听课、评课,亲自讲示范课,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育战线的新兵。
  从一线语文教员到省语文教研员,玉新老师寻求从“形下之作”向“形上之思”升华之目的,经历了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跋涉、穿梭、徜徉的全过程,体味了其间的艰苦,但为我们所动的是其不停追索直至悠游的精神,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又充满哲学的人生。
  读罢全书后,不禁思索目前一线教师的状况:一批教师不思而做,盲从教参人云亦云,没有任何想法;一批教师虽做但不思,不断重复自己,没有变做法为说法。一线教师的成长堪忧,教育的发展更堪忧。
  反观徜徉于“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的玉新老师,勤于读书,变想法为做法,是一名优秀的一线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变自己一线教学的做法为说法,探索语文发展之路,理性思考语文教育之前景;使说法施于实践,不仅指导一线教师要养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的习惯,而且也指导教研员要有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玉新老师更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
  最欣赏玉新老师书中关于读书的这几句话:“书底儿的厚度就是发展的高度”“书底儿的不同,课堂的厚度也就不同”。能一生徜徉于浩瀚的书海之中,想必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玉新老师积了书底儿,实现了梦想;能一生执着于衷情的事业,想必是只有爱着这份事业的人才能体会那份坚守的快乐和幸福,玉新老师是快乐和幸福的。从领略一部书的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到读罢后的掩书而思,我不禁对张玉新老师的《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肃然起敬。
  (《在形下之作与形上之思间徜徉》,张玉新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了各种不同特色的教学模式,ArtsLiteracy(简称ArtsLit)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通过艺术家、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元合作,借助各种艺术形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形成了独特且成熟的教学模式,对我国当前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ArtsLit项目以美国布朗大学教育学院为研究基地,
《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的描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及作者偶然感悟的哲:理。这篇散文入选统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基于自读的需要,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第一处: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
在赏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多数执教者习惯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着眼点,通过分析项脊轩中人事变迁、家道坎凛,解读作者的遣}不之思和哀痛之情。假使从细处着手,致力于叠词的情感内涵挖掘,或许更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项脊轩志》共用“寂寂”“珊珊”“往往”“呱呱”“默默”“亭亭”六个叠词,基本均匀分布于全篇。如果明确了每个叠词的人生指向,破译了每个叠词背后的情感密码,厘清了贯串叠词的情感脉络,就有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高卢人日报》上,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小说在选为课文时,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  在分析这篇小说之前,我们先把课文删掉的部分补全。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
泰戈尔的诗歌,总在冥冥中为我们悄悄点亮许多东西,那是一位智者的思索,又是一位圣人的灵感,更是一个孩童的清澈。他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把感动与深刻,把生活与爱,留给世上所有的或纯真或污浊的眼睛。清新自然的文笔,洗净的何止是一时的浑浊,过滤的又何止是一处的污秽。“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这个世界,是需要这样的文字的,在如今浮躁
《死海不死》作为一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说明文虽不算经典,但钱梦龙老师十多年前执教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已成了体现其教学理念的代表作之一。[1]研读这篇实录,对于深刻理解其教学理念,特别是如何活用其思想来执教知识性说明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  初读该教学实录的人,一个共有的印象是,钱老师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内容不用教为教学起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
《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刊载了怀宁《对〈老王〉主旨的探索与思考》一文,读后很受启发。该文认为,教参把《老王》的主旨归结为对以老王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物在不幸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天性的讴歌,“违背了作者的写作初衷,甚至可以说将作者看得太浅薄了”。怀文的看法是,《老王》的主旨“是人物的颂歌,但更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怀文这个看法令人信服,它触及了问题的本质,同《老王》的内容及思想情感是一致的。但是,怀
学问精深离不开持续的线性阅读    记者:读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您专门写了一篇博客,提倡培育“书香社会”。您说:“仅仅用一天的时间来促进阅读当然还很不够,其实阅读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需要经常性的提倡,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需要持之以恒。”您认为在今天,我们专门来提倡读书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张颐武:读书历来是人类接触知识、接触文化的最基本方式,在今天也有非常不同的意义。现在互联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意图、体系和体例方面较之先前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了明显突破,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的上下位顺承连接更加明确,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专题之间的关联更加贯通,服务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指向更加明晰。  一  学习项目活动化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设计与组织的最大特点。学习项目活动化包含两重意思,一是项目本身的活动性,二是活动问的延展性。活动性指的是
文化艺术通常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展示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和趋向,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民族思想与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等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容应对国际竞争和全球化浪潮是当代国人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虽然脱胎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其对于当下仍然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