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试图揭示出当前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针对调查的现状提出了基本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非英语专业
一、引言
在以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冲突更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内容。随着利益冲突的日益复杂,人类的跨文化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得不开始解决的攸关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鲁卫群2003)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上颁布了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文件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思想,希望通过跨文化教育实践来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并在充分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对其他文化积极、欣赏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积极健康发展。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学”。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研究者已经从理论上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没有涉及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因此,本文针对江西科技学院这所具有相当规模且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民办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了解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主要对策。
二、 理论基础
近几年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组成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两部分组成: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组成;跨文化能力有跨文化敏感性、包容性和灵活性组成。(文秋芳,1999:16-17)而B.Spitzberg&W.Cupach(1984)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动机、知识与技能(skill)三方面。孙琼、赵春昶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往时,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从而实现交际目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1)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功能;(2)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言语行为方式;(3)熟悉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包括的文化意义。(孙琼,赵春昶,2005)
三、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现状是什么?(2)影响民办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2.研究对象
考虑到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人数在1000 以上,研究对象为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及专科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
3.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部分采用了付永刚、李天行在《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2003)一文中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内容,并参考了蒋莉在《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2004)中所采用的测试内容,在修订其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含盖 5 个方面:(1)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2)社交规约;(3)非语言交际行为;(4)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5)言语行为。笔者通过设定相关问题,目的是要了解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给本次调查提供更详实的材料,同时使本研究更具说服力,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了访谈内容并对部分受试对象进行了访谈。
4.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采用集体测试方式,要求受试者按照自己的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并在测试前申明该测试与学业成绩无关。作答时限为30分钟。
5.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2.0 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6.研究过程
本研究围绕以上两个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语料。本次问卷调查发放试卷1027份,回收1027份,有效问卷1025份,并通过定量数据分析方法,获得受试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了解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本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
四、结果与分析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对问卷测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民办高校对于英语的人文性不够重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文化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同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调查发现,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很注重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往往会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可能涉及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测试的结果表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十分严重,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来看,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這种干扰又称负向迁移。由于负向迁移,即母语干扰,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时产生错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的特征会转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由于英汉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短,本专业的理论、实践课程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外阅读的时间甚少,学生又缺乏对英语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经验,这使得他们倾向于借鉴母语学习经验去分析、看待英语的语言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交际场景中去,导致母语文化产生负迁移作用。 五、基本对策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
2.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一场综合性的改革和创新。
3.营造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转变长期形成的由本民族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为此,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跨文化氛圍。一是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互联网络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三是认真搞好校园的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一条街和英语之角等活动,以其为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四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资源,尤其要给非英语专业学生配备外籍教师,让学生在直接交流和沟通中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结语
本文调查结果反映了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折射出了成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提高成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对策。同时,笔者呼吁教育界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高度关注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积极探索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成功模式。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 赵春昶.《入世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05(1).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5]Byram. Michael.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关键词】民办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非英语专业
一、引言
在以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冲突更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内容。随着利益冲突的日益复杂,人类的跨文化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得不开始解决的攸关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鲁卫群2003)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上颁布了文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文件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思想,希望通过跨文化教育实践来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并在充分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对其他文化积极、欣赏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积极健康发展。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学”。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研究者已经从理论上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没有涉及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因此,本文针对江西科技学院这所具有相当规模且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民办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了解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主要对策。
二、 理论基础
近几年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组成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两部分组成: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组成;跨文化能力有跨文化敏感性、包容性和灵活性组成。(文秋芳,1999:16-17)而B.Spitzberg&W.Cupach(1984)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动机、知识与技能(skill)三方面。孙琼、赵春昶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往时,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从而实现交际目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1)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功能;(2)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言语行为方式;(3)熟悉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包括的文化意义。(孙琼,赵春昶,2005)
三、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现状是什么?(2)影响民办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2.研究对象
考虑到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人数在1000 以上,研究对象为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及专科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
3.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部分采用了付永刚、李天行在《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2003)一文中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内容,并参考了蒋莉在《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2004)中所采用的测试内容,在修订其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含盖 5 个方面:(1)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2)社交规约;(3)非语言交际行为;(4)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5)言语行为。笔者通过设定相关问题,目的是要了解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给本次调查提供更详实的材料,同时使本研究更具说服力,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了访谈内容并对部分受试对象进行了访谈。
4.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采用集体测试方式,要求受试者按照自己的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并在测试前申明该测试与学业成绩无关。作答时限为30分钟。
5.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2.0 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6.研究过程
本研究围绕以上两个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语料。本次问卷调查发放试卷1027份,回收1027份,有效问卷1025份,并通过定量数据分析方法,获得受试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了解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本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
四、结果与分析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对问卷测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民办高校对于英语的人文性不够重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文化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同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调查发现,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很注重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往往会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可能涉及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测试的结果表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十分严重,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来看,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這种干扰又称负向迁移。由于负向迁移,即母语干扰,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时产生错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的特征会转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由于英汉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短,本专业的理论、实践课程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外阅读的时间甚少,学生又缺乏对英语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经验,这使得他们倾向于借鉴母语学习经验去分析、看待英语的语言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交际场景中去,导致母语文化产生负迁移作用。 五、基本对策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
2.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一场综合性的改革和创新。
3.营造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转变长期形成的由本民族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为此,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跨文化氛圍。一是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互联网络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三是认真搞好校园的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一条街和英语之角等活动,以其为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四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资源,尤其要给非英语专业学生配备外籍教师,让学生在直接交流和沟通中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结语
本文调查结果反映了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折射出了成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提高成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对策。同时,笔者呼吁教育界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高度关注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积极探索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成功模式。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 赵春昶.《入世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05(1).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5]Byram. Michael.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