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丽乡村建设驱动下,乡村景观也越来越被重视,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景观,展现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该文以镇江市宝堰镇宝堰村为例,在原有乡村基础上进行特色景观规划,对乡村景观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对宝堰村的发展现状研究,总结出现阶段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景观改造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运河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对宝堰村地区提出改造规划具体设计方法。
关键词:乡村景观、改造规划、发展新模式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乡村建设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建设中较为现实且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旅游成为近几年的热点,乡村建设成为奠定乡村旅游发展大跨步的基础,乡村旅游迈向新台阶也是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而乡村旅游能有所发展的前提是一个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建设,一个好的乡村景观规划改造不光可以改善目前村落的现状生存环境,还可以对农村的现有资源进行一个合理的整合与有效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地区的进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二、乡村景观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一)乡村景观规划现状
乡村建设中很容易忽视乡村所拥有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等条件,如果只对其进行表面简单的改造与美化,忽视了对村落本身独有特质的挖掘,很难展现其地域文化的魅力,村落发展也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乡村建设中更加偏向城镇化,缺乏对一些历史古迹、传统建筑的保护,甚至出现一个改造模式套用多个村子的情况,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轨迹,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都决定了每个村落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乡村景观的改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
1.镇江市宝堰镇宝堰村现状及问题。(1)历史文化原因,村内古建筑众多,沿街商铺、住宅建筑风格也保留下来,因缺乏合理修缮,部分住户在修缮房屋时使得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古街风貌;(2)相对其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缓慢,原有的生态遭到人为破坏。宝堰村是一个历史文化村落,其文化特征主要依附于人文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有所积淀下来的生活习俗和建筑文化,当地独特的自然及文化资源为其优质化改造建设提供了潜力。
2.镇江市宝堰镇宝堰村资源优势分析。江苏省镇江市处于长江下游南岸,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条件优越,而镇江市内宝堰地区的历史人文和地域文化民俗景观富有生机与活力。
宝堰古镇的民国商埠石街群完整性良好,是为数不多的镇级石板街群,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石板路和沿街建筑保存尚好,集镇、寺庙、码头依水而建,商家沿街而设,街道上顺水而建的古建筑,拥有独特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形态。
(二)乡村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景观在建设发展中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发展的速度要求,很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在规划过程中忽略使用者——居民,建设中逐渐失去居民的认同感,这也会对景观空间的使用率产生一定影响。乡村景观的建设如果太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话,一味的将目的放在吸引游客上,就会造成乡村景观建造核心的缺失。
乡村景观的同化会让乡村缺少本身的特质,在建筑形式与景观规划中可能会出现复制其他成熟案例的发展模式,参考一些城市景观,甚至直接照搬,脱离乡村本身的实际情况,破坏了乡村的天然风貌和自然环境。
宝堰镇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期,大多数乡村的条件较为落后,无论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上还是乡村旅游的持续开发上,宝堰村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有些困难是国内其他乡村还尚未出现过的,比如关于宝堰村特色石板街群的保留以及锡剧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重点思考并且为当地历史遗留和文化传承量身打造。宝堰村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周围有宝堰老街等历史古迹,结合文化传承、历史遗留、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周围产业链等综合原因来看,是宝堰村内具有改造设计意义的一块场地。
三、乡村景观未来发展新模式
(一)宝堰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中新模式理念的提出
1.依托周边天然生态环境,从自然环境、生态原貌和历史文化等特性展开挖掘。
以运河文化为基础,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运河支流通济河从宝堰地区穿城而过,将运河文化融入在乡村建设中,实现用运河文化养活乡村、振兴乡村、美化乡村的目标。
2.将乡村旅游与新产业结合,开发与之配套的其他功能。
古街是宝堰村的核心打造区域,更是宝堰的标志之一。复兴古街商贸,再现古街风貌,打造特色吃喝玩乐一体化古街,整合古街资源,用好的创意开创市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古街商貿、文化遗存、乡土生态三大板块并重,实现乡村振兴。
(二)宝堰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方法
1.基于运河文化底蕴,疏理通济河老河道,修复自然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中与当地历史发展过程结合,在红色文化基地附近建设文化广场,可以展示与宝堰通济河相关的运河文化历史。在运河景观的设计中,利用与老城区相连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打造娱乐休闲、旅游、文艺展演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
2.宝堰地区红色历史文化浓重,规划利用民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1)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红色历史文化建筑,将老旧建筑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保留,在其四周重新规划设计,完善它的建筑功能,美化场地周围环境,赋予老旧建筑新的精神内涵。
(2)对部分老旧院落加以改造,打造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功能建筑与景观。添加了特色民宿、戏台茶楼等娱乐和休闲场所,还有游客服务中心等接待游客的服务型场所。其中的游客接待中心即用老房改造而成,翻新旧有的青砖墙、瓦屋面,屋脊、窗楣砖饰,保留了原有的中西结合之建筑特色,改善了周边建筑少有精细装饰的现状。 3.宝堰村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保留当地原有的文化价值,展现乡村文化。根据游客需求,提出田园度假生活新理念,开发特色民宿,再将其对外出租。通过传扬独特的饮食文化,复原历史古街商贸,展演民间历史文化活动等,盘活古村落珍贵的遗留资源。
(三)乡村景观中特色地域文化的保留与继承
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成为区域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但拥有天然文化资源的宝堰村落来说,宝堰村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而传统历史文化有两个保护的途径:一方面是要挖掘它的实用价值,在另一方面要把它的实用价值转化为观赏价值。通过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中的节点分布规划,能够恢复空间秩序,化解新旧矛盾。
当地茶楼居多,在原有茶楼建筑上保留该建筑原有功能,将一些茶文化划分出一个区域作历史作展览区,进而更新原有功能,形成一座“新”的老茶楼,并且在院内搭建戏台与桌椅,让“锡剧”文化焕发生机,给当地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并且能展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区域,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展现乡村的新生活方式。赋予老旧建筑新的功能与意义,将历史文化遗留作为宝堰村场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纽带,贯穿宝堰村整个场地,使遗址保留改造既人文精神,又能成为游客观赏、旅游的绝佳场地。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该要尊重当地原有场地空间,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重视起来,从保护乡村文化进行景观节点布局,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融合为一后,再对乡村传统建筑进行适当改造,传承乡村区域传统文化,打造属于乡村自身的乡村特色景观。我们在浙江或者江蘇的某些乡村可以看到,中国乡村的多样性是世界乡村的缩略版或者多元化的集合,这是在未来的乡村讨论当中,中国的乡村可以关注和讨论的不同视野。乡村景观设计为未来乡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有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里面的种种问题将是较新的研究点,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探究。
参考文献
[1]高宜程,董浩,王凡.基于共同缔造的村庄规划实践探索——以北京市顺义区沮沟村为例[J].城乡建设,2020(09):60-62.
[2]李皓天,李锡梅,胡泽华.告别“千村一面”的乡村特色化建设[J].安 徽建筑,2019,26(2):18-19+73.
[3]胡靓靓,严少君,胡潇雅.以产业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营造策略探讨——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7):131-133.
[4]梁俊峰.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D].苏州大学,2020.
[5]房振龙,赵宏波.美丽乡村进程中浙江乡村景观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浙江园林,2020(02):19-22.
[6]王伟嘉,朱振通,周洲,姚悦思.新韵水岸,活力运河——杭州京杭运河东岸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20,36(S2):111-114.
作者简介:李佳宁(2001—),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本科生,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关键词:乡村景观、改造规划、发展新模式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乡村建设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建设中较为现实且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旅游成为近几年的热点,乡村建设成为奠定乡村旅游发展大跨步的基础,乡村旅游迈向新台阶也是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而乡村旅游能有所发展的前提是一个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建设,一个好的乡村景观规划改造不光可以改善目前村落的现状生存环境,还可以对农村的现有资源进行一个合理的整合与有效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地区的进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二、乡村景观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一)乡村景观规划现状
乡村建设中很容易忽视乡村所拥有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等条件,如果只对其进行表面简单的改造与美化,忽视了对村落本身独有特质的挖掘,很难展现其地域文化的魅力,村落发展也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乡村建设中更加偏向城镇化,缺乏对一些历史古迹、传统建筑的保护,甚至出现一个改造模式套用多个村子的情况,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轨迹,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都决定了每个村落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乡村景观的改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
1.镇江市宝堰镇宝堰村现状及问题。(1)历史文化原因,村内古建筑众多,沿街商铺、住宅建筑风格也保留下来,因缺乏合理修缮,部分住户在修缮房屋时使得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古街风貌;(2)相对其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缓慢,原有的生态遭到人为破坏。宝堰村是一个历史文化村落,其文化特征主要依附于人文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有所积淀下来的生活习俗和建筑文化,当地独特的自然及文化资源为其优质化改造建设提供了潜力。
2.镇江市宝堰镇宝堰村资源优势分析。江苏省镇江市处于长江下游南岸,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条件优越,而镇江市内宝堰地区的历史人文和地域文化民俗景观富有生机与活力。
宝堰古镇的民国商埠石街群完整性良好,是为数不多的镇级石板街群,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石板路和沿街建筑保存尚好,集镇、寺庙、码头依水而建,商家沿街而设,街道上顺水而建的古建筑,拥有独特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形态。
(二)乡村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景观在建设发展中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发展的速度要求,很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在规划过程中忽略使用者——居民,建设中逐渐失去居民的认同感,这也会对景观空间的使用率产生一定影响。乡村景观的建设如果太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话,一味的将目的放在吸引游客上,就会造成乡村景观建造核心的缺失。
乡村景观的同化会让乡村缺少本身的特质,在建筑形式与景观规划中可能会出现复制其他成熟案例的发展模式,参考一些城市景观,甚至直接照搬,脱离乡村本身的实际情况,破坏了乡村的天然风貌和自然环境。
宝堰镇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期,大多数乡村的条件较为落后,无论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上还是乡村旅游的持续开发上,宝堰村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有些困难是国内其他乡村还尚未出现过的,比如关于宝堰村特色石板街群的保留以及锡剧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重点思考并且为当地历史遗留和文化传承量身打造。宝堰村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周围有宝堰老街等历史古迹,结合文化传承、历史遗留、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周围产业链等综合原因来看,是宝堰村内具有改造设计意义的一块场地。
三、乡村景观未来发展新模式
(一)宝堰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中新模式理念的提出
1.依托周边天然生态环境,从自然环境、生态原貌和历史文化等特性展开挖掘。
以运河文化为基础,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运河支流通济河从宝堰地区穿城而过,将运河文化融入在乡村建设中,实现用运河文化养活乡村、振兴乡村、美化乡村的目标。
2.将乡村旅游与新产业结合,开发与之配套的其他功能。
古街是宝堰村的核心打造区域,更是宝堰的标志之一。复兴古街商贸,再现古街风貌,打造特色吃喝玩乐一体化古街,整合古街资源,用好的创意开创市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古街商貿、文化遗存、乡土生态三大板块并重,实现乡村振兴。
(二)宝堰村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方法
1.基于运河文化底蕴,疏理通济河老河道,修复自然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中与当地历史发展过程结合,在红色文化基地附近建设文化广场,可以展示与宝堰通济河相关的运河文化历史。在运河景观的设计中,利用与老城区相连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打造娱乐休闲、旅游、文艺展演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
2.宝堰地区红色历史文化浓重,规划利用民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1)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红色历史文化建筑,将老旧建筑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保留,在其四周重新规划设计,完善它的建筑功能,美化场地周围环境,赋予老旧建筑新的精神内涵。
(2)对部分老旧院落加以改造,打造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功能建筑与景观。添加了特色民宿、戏台茶楼等娱乐和休闲场所,还有游客服务中心等接待游客的服务型场所。其中的游客接待中心即用老房改造而成,翻新旧有的青砖墙、瓦屋面,屋脊、窗楣砖饰,保留了原有的中西结合之建筑特色,改善了周边建筑少有精细装饰的现状。 3.宝堰村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保留当地原有的文化价值,展现乡村文化。根据游客需求,提出田园度假生活新理念,开发特色民宿,再将其对外出租。通过传扬独特的饮食文化,复原历史古街商贸,展演民间历史文化活动等,盘活古村落珍贵的遗留资源。
(三)乡村景观中特色地域文化的保留与继承
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成为区域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但拥有天然文化资源的宝堰村落来说,宝堰村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而传统历史文化有两个保护的途径:一方面是要挖掘它的实用价值,在另一方面要把它的实用价值转化为观赏价值。通过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中的节点分布规划,能够恢复空间秩序,化解新旧矛盾。
当地茶楼居多,在原有茶楼建筑上保留该建筑原有功能,将一些茶文化划分出一个区域作历史作展览区,进而更新原有功能,形成一座“新”的老茶楼,并且在院内搭建戏台与桌椅,让“锡剧”文化焕发生机,给当地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并且能展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区域,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展现乡村的新生活方式。赋予老旧建筑新的功能与意义,将历史文化遗留作为宝堰村场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纽带,贯穿宝堰村整个场地,使遗址保留改造既人文精神,又能成为游客观赏、旅游的绝佳场地。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该要尊重当地原有场地空间,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重视起来,从保护乡村文化进行景观节点布局,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融合为一后,再对乡村传统建筑进行适当改造,传承乡村区域传统文化,打造属于乡村自身的乡村特色景观。我们在浙江或者江蘇的某些乡村可以看到,中国乡村的多样性是世界乡村的缩略版或者多元化的集合,这是在未来的乡村讨论当中,中国的乡村可以关注和讨论的不同视野。乡村景观设计为未来乡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有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里面的种种问题将是较新的研究点,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探究。
参考文献
[1]高宜程,董浩,王凡.基于共同缔造的村庄规划实践探索——以北京市顺义区沮沟村为例[J].城乡建设,2020(09):60-62.
[2]李皓天,李锡梅,胡泽华.告别“千村一面”的乡村特色化建设[J].安 徽建筑,2019,26(2):18-19+73.
[3]胡靓靓,严少君,胡潇雅.以产业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营造策略探讨——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7):131-133.
[4]梁俊峰.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D].苏州大学,2020.
[5]房振龙,赵宏波.美丽乡村进程中浙江乡村景观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浙江园林,2020(02):19-22.
[6]王伟嘉,朱振通,周洲,姚悦思.新韵水岸,活力运河——杭州京杭运河东岸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20,36(S2):111-114.
作者简介:李佳宁(2001—),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本科生,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