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精神气质,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办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一所学校优质发展必然秉持的价值追求。在办学过程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将办学追求和价值观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发展为师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成为全体师生不约而同的自觉行动,就达成了学校文化的育人目标。东凯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通过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为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育人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多角度把握学校文化的重要性
  积极奋进的学校文化,能为师生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自觉的行动引领。学校要实现优质发展,必须持续加强文化建设。
  营造育人文化,是校长的专业职责。《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了校长专业职责的六大基本内容,其中之一便是“营造育人文化”。文件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分9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推进文化育人,是学校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了实施学校管理的四大理念和六大任务。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六大主要内容中提出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体现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发展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可以看出,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是校长落实学校管理标准的内在要求。
  实施文化立校,是改进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作为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主要指标之一。实施文化立校,也是新时代改进学校评价的重要路径。
  积极实施文化立校戰略
  在一所依托文化发展起来的学校中,学习、工作、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觉正向发展,实现发展目标和教育愿景,推动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东凯实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创新性提出“党建引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文化立校发展路径。
  党建引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保障。东凯实验学校以培育“五风共育”党建创新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五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家风、社风;“共育”,即共同培育。学校党支部组织推进,党员教师主体实施,组建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成长共同体。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团队形成优良教风,指导学生养成优良学风,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优良校风。以学生为桥梁和纽带,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引领培育优良家风,同时,发挥学校作为区域文化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优良社风。
  文化立校,是学校推进高品质发展的核心追求。学校同步推进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引领学校师生和家长在学校文化的带动下形成积极、自主的行动,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和校园生态,为师生实现幸福美好生活奠基助力。
  质量强校,是学校推进高水平发展的扎实基础。学校遵循“条件标准化、办学集团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主体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民主化、特色品牌化、视野国际化”的办学追求,建设书香校园、智慧学园、成长乐园、幸福家园,构建“自主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建设学校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师生行为文化为核心,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特色兴校,是学校推进高境界发展的责任担当。结合实际校情,学校确立了“培育文化种子的沃土,发展素质教育的样板”这一特色办学发展愿景,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厚植家国情怀,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理念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的精神高地
  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在学校文化的所有内涵中居于核心地位。东凯实验学校按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建设学校发展精神高地的丰富营养”这一定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理念文化成为引领师生发展的新时尚。要言之,学校凝练了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核心的理念文化系统,形成了“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校训、“进德日新,为学日益”的校风、“立人以德,修己以敬”的教风、“学求自得,行贵自律”的学风,已经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以校风“进德日新,为学日益”为例, “进德日新”即追求美德的精益求精、日益完善,学生在保持并发展美好天性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一点一滴培养习惯,一言一行文明有礼。同时,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为学日益”,即倡导勤学、乐学、善学的良好风气,它既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是学生求学的目标。
  形成制度文化,构建组织运转的和谐关系
  制度文化和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与显著区别,学校应当通过“民主决策、人文管理、循序渐进、公正评价”等渠道和标准,引导强制性、约束性制度向自觉性、引领性制度文化转变。例如学校制定《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必须提交全体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通过充分酝酿、集体审核、举手表决的方式,做到领导清楚、职工明确、实施透明。学校目前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三易其稿,与学校的适切性越来越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师能等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教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营造环境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建设优美宜人的环境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起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是融入学校理念文化。学校力图将理念文化融入环境文化建设,赋予不同教育空间以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学校将实验楼命名为敏行楼,语出《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学风“学求自得,行贵自律”相契合。   二是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确定为办学特色,按照“特色兴校”的培育思路,确立了“五位一体”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培育体系,即:文化引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课程建设,开发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活动推进,搭建丰富的传统文化践行载体;家校结合,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环境;实践导行,彰显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学习价值观。学校首先在环境氛围营造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将谨信楼确定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基地,开设经典诵读、节日体验、书法练习等数字情景模拟类体验项目,以及棋类、茶艺、古筝等技艺技能实操类体验项目,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提供优良的体验环境。
  三是结合东营本土文化。作为黄河尾闾的地域特色,“东营湿地文化”是东营本土文化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学校养正楼湿地文化建设区域,黄河入海、湿地常识、湿地景观等环境文化建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作用。同时,基于引领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学校在谨信楼东侧开辟了“湿地风貌园”,育有柽柳、皇席菜、灰绿藜等东营湿地特有植物品种,以劳动实践教育和校本课程实施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湿地资源中接受湿地文化教育。
  四是融合教育教学文化。学校在每间教室里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学习金字塔理论、班级“四表牌”等固定内容进行统一设计呈现。在班级“四表牌”中,将值日生表调整为“自主管理”表,培养班级主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加“班级公约”栏目,班级公约通过班级大会的形式确定,得到班级所有成员的认可,成为集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此外,学校还借助电子班牌的数字化优势,以电子班牌为载体,开展班级文化的数字化呈现,促进环境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
  建设行为文化,推进不约而同的自觉行动
  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学校文化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团队成员实施层面的具体表象就是行为文化,学校文化是否真正“成为团队成员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形成了一群人的集体意识”,需要靠行为文化来检验。根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东凯实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着重落脚在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文明礼仪等三个方面。
  首先,丰富课程资源。学校“自主发展”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其中,基础力课程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核心;思想力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等;发展力课程包括多元发展必修和选修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多彩的课程文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其次,建設课堂文化。学校引领教师开展“六观重塑”活动。一是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信学生。二是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有效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的落实。三是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学习激情的点燃者、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四是发展观:学习必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五是课程观:生活处处皆课程,课程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六是家长观:家长与教师是合作者、互助者。
  最后,践行文明礼仪。为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学校研发实施了《东凯实验学校“立德齐礼”行为文化活动规划方案》,分年级、分主题、分阶段进行整体设计,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礼仪的良好素养。
  建校六年来,东凯实验学校通过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品质,逐步发展为市文明校园、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为建设高质量学校育人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了扎实基础。
  责任编辑:黄硕
其他文献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人生基调和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引导儿童创造美好。如何获取理解童年的钥匙?如何创造出能够丰盈儿童生命的文学作品?  受访嘉宾  方卫平,儿童文学研究者,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教育家》:儿童有自己的立场和经验,也有自身独特的视角。作家在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多
期刊
就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珍藏着他妙趣横生的童年世界,童年时的社区生活往往是孩子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在户外玩耍、爬树,在水坑里戏水,和小伙伴一起步行上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实际上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孩子们在哪里玩耍  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发布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提道:社区规划、社区环境改造、社区微更新应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儿童的空间需求,统筹布
期刊
1960年,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在《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中提出,所谓儿童意识,就是儿童特殊性意识。这种特殊性从本质上把儿童和成人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儿童意识是人们对儿童觉知的程度和水平,是能否“意识”到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存在的思想和观念。在整个20世纪,对儿童的研究和认识,包括儿童学运动的兴起,有力推动了儿童意识的理论化和大众化。儿童意识的理论化过程深化了儿童观研究,而儿童
期刊
基于现实,尊重差异,不仅是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人的尊重。深层意义的教育公平,不仅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更要让不同资质、不同条件、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育才实验”)在办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和家长观察学生的视角往往大相径庭,教师更关注共性,而家长更关注个性,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任何人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  基于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
期刊
课程是一种教育性经验,是对主题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学校专指学校场域中存在和生成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性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性经验。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为贯彻“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融合课程”,力图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三步走 : 做好融合前的充分准备  “融合课程”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新要求,必定根植于既有的校园文化。学校建
期刊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践行学校“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全力打造有效课堂,积极推进“315”课堂教学模式,使“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落到实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15”课堂模式是指所有教师课堂教学主讲时间最多30分鐘,学生训练、师生交流与探究时间不低于15分钟。其主旨是重视学生的思考
期刊
所谓学问,一在学,一在问,两者不可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教与学,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模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习字词句段篇是其表,培养逻辑性、提升思辨性、增强思考力、形成学习力,进而建立文化价值认同,则为其里。随着年段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表里比重逐渐发生变化,更加看重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思考情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升
期刊
为激励和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广东省深圳市布心小学(以下简称“布心小学”)将“智慧赞卡”植入校园评价,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为载体,以智能化为手段,以大数据为核心,以五育为内容,开启“布心小赞卡”评价新模式。  缘起 : 困惑与思考下的灵感  “主任,纸质的‘红领巾争章’操作起来太不方便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为我们教师减减负啊?”“主任,五星班级评选制度可否改革一下,没有什么新意,孩子们没有什么劲头!
期刊
吴俊伟,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教师  什么是好老师?答案因人而异,但有一条标准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让学生难忘。吴俊伟就是一位让学生难忘的老师,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教的科目是体育,课时较少,与学生见面机会较少,怎么会让学生在毕业后还念念不忘呢?  吴俊伟今年56岁,还有不到四年退休。今年6月份,他带的倒数第二届学生顺利毕业。为了看看自己做得如何,他邀请学生写一篇文章来对自己作出评价。  一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先教后写、言之无物、言之无情、批改低效等突出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孟繁英研究形成了以评改、评赏为重点的“写、改、赏、分项二次计分”(以下简称“三字一法”)作文教学法,山东省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自2017年起参与该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双向发展。  “三字一法”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如何写?大力推进“先写后教”。“先写”即教师先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