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在接受《人民教育》采访时提到,她认为对“自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一放了之。没有学习内驱力,没有目标要求,没有方法指点,自学必然流于形式,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基于李老师的看法和各种思考,笔者认为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出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语文预习课的质量是生命线。在杜郎口中学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课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因此怎样上好语文的预习课,如何弹出美妙的前奏,达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的,成了当下语文教师最需探究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 前提是研究学情,分层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与我有过相同的经历:前天布置了预习作业,可是到上课时多数学生站起来一问三不知,或者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的实情违背了我们的设想,也达不到让学生学会和会学的效果。
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学习任务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预习方法和步骤的依托是学生的具体学情。就我所从教的班级而言:(1)近70%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知识面狭窄;(2)约50%的学生不善于动脑筋,缺乏深入理解能力;(3)30%左右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上课不能主动参与思考;(4)大概10%的学生只能完成基本的抄写任务。
如此学情教师如果让学生在预习时吃统一配餐肯定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笔者认为应把学生和预习内容分层。学生可分为A、B、C、D四类,预习内容亦可分为四类:一、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类;二、综合应用,语言表达类;三、文本解读,资料查询类;四、字词掌握,文段背诵类。A类学生可以完成四类难度的预习内容,B、C、D类学生以此类推。当然学情是动态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出调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观察,适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作出适合学生的分层任务,这样才会让学生有信心不断超越自我。
二、关键是指导方法,学会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说:“如果教学富有成效的话,那么在教学人员帮助下的学习一定比个人独自进行学习所遇到的危险、风险或苦恼来得少。”
我班有很多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让回家查资料,第二天肯定用A4纸打印好给老师看,让上课时汇报查找结果也肯定能拿着这张纸认真朗读。这样的预习结果都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想要的。我们要的是脱稿的演讲、精彩的点评、妙语的表达、大胆的质疑等等。学生认真预习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肯定是学习方法不当。在学生没有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笔者比较认可“从临帖到破帖”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在一类文体中选择1~2篇作为范例,其中列出这类文体我们需要解决和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知识。框架如下:(1)资料助读(教会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2)基础知识检测(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测基础知识的习惯,提升纠错和自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文本解读(根据不同文体列出相关知识点及其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更好地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特色);(4)互动解疑(调动学生自我探讨、解决疑问的积极性);(5)你的质疑(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在学生的预习习惯未养成之前,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并且要认真检查预习作业,否则便会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了解了学习不同文体需要解决的知识点,掌握了预习不同文体的方法,预习时就有了方向。学生从开始“一招一式蹲马步”的入门新手成为“以无招胜有招”的常胜高手。其间还需要我们教师有“静等花开”的耐性。
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预习课最期待的效果。
三、 不忘是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快乐地学习。
比起各类初中生喜爱的小说、漫画和网络,语文课本显然让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比起数、理、化、英,语文学科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是主科中的副科。语文课不受重视,可能很多同仁与笔者有同样的感触。语文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是让学生兴趣盎然,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认真地去学习我们的母语。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由古至今,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
1. 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理科是强项的学生不屑于学习语文,让这类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预习课讲一些我们身边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们。2009年中考,我校有五六名理科高手由于题意理解错误在中考中失利,这一事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此类事例让这些偏科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用文本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学《错过》这篇文章时,我把这篇文章与现下流行的穿越联系起来。我用了这样的导读:“现在很流行‘穿越’,有一部电视剧《我叫艾瑞卡》(《重回昨日》),这是关于一个年过三十的女性的故事。聪明、美丽、迷人的艾瑞卡坦白、率真,她有巨大的潜力,却不知为什么事事不如意。停滞不前的生活让艾瑞卡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去……直到有一天,在汤姆医生的帮助下,艾瑞卡被送回到过去,这让她有机会去修正那些令她后悔的决定,她可以更正错误,重新来过。这部由加拿大BBC制作的电视剧,第一集播出时就吸引了70万观众收看,20~34岁是主要收视人群。平凡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修正自己的‘错过’,为了我们今后的日子不在梦想‘穿越’中度过,阅读完课文请你说说,面对人生中都有‘错过’这一‘人生的常态’,刘心武先生是怎样看待的?”
应该可以用“炸开锅”来形容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情形,预习文本的兴趣空前高涨。快乐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困难,还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好预习课,美妙的前奏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一、 前提是研究学情,分层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与我有过相同的经历:前天布置了预习作业,可是到上课时多数学生站起来一问三不知,或者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的实情违背了我们的设想,也达不到让学生学会和会学的效果。
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学习任务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预习方法和步骤的依托是学生的具体学情。就我所从教的班级而言:(1)近70%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知识面狭窄;(2)约50%的学生不善于动脑筋,缺乏深入理解能力;(3)30%左右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上课不能主动参与思考;(4)大概10%的学生只能完成基本的抄写任务。
如此学情教师如果让学生在预习时吃统一配餐肯定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笔者认为应把学生和预习内容分层。学生可分为A、B、C、D四类,预习内容亦可分为四类:一、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类;二、综合应用,语言表达类;三、文本解读,资料查询类;四、字词掌握,文段背诵类。A类学生可以完成四类难度的预习内容,B、C、D类学生以此类推。当然学情是动态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出调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观察,适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作出适合学生的分层任务,这样才会让学生有信心不断超越自我。
二、关键是指导方法,学会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说:“如果教学富有成效的话,那么在教学人员帮助下的学习一定比个人独自进行学习所遇到的危险、风险或苦恼来得少。”
我班有很多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让回家查资料,第二天肯定用A4纸打印好给老师看,让上课时汇报查找结果也肯定能拿着这张纸认真朗读。这样的预习结果都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想要的。我们要的是脱稿的演讲、精彩的点评、妙语的表达、大胆的质疑等等。学生认真预习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肯定是学习方法不当。在学生没有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笔者比较认可“从临帖到破帖”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在一类文体中选择1~2篇作为范例,其中列出这类文体我们需要解决和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知识。框架如下:(1)资料助读(教会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2)基础知识检测(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测基础知识的习惯,提升纠错和自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文本解读(根据不同文体列出相关知识点及其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更好地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特色);(4)互动解疑(调动学生自我探讨、解决疑问的积极性);(5)你的质疑(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在学生的预习习惯未养成之前,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并且要认真检查预习作业,否则便会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了解了学习不同文体需要解决的知识点,掌握了预习不同文体的方法,预习时就有了方向。学生从开始“一招一式蹲马步”的入门新手成为“以无招胜有招”的常胜高手。其间还需要我们教师有“静等花开”的耐性。
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预习课最期待的效果。
三、 不忘是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快乐地学习。
比起各类初中生喜爱的小说、漫画和网络,语文课本显然让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比起数、理、化、英,语文学科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是主科中的副科。语文课不受重视,可能很多同仁与笔者有同样的感触。语文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是让学生兴趣盎然,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认真地去学习我们的母语。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由古至今,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
1. 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理科是强项的学生不屑于学习语文,让这类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预习课讲一些我们身边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们。2009年中考,我校有五六名理科高手由于题意理解错误在中考中失利,这一事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此类事例让这些偏科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用文本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学《错过》这篇文章时,我把这篇文章与现下流行的穿越联系起来。我用了这样的导读:“现在很流行‘穿越’,有一部电视剧《我叫艾瑞卡》(《重回昨日》),这是关于一个年过三十的女性的故事。聪明、美丽、迷人的艾瑞卡坦白、率真,她有巨大的潜力,却不知为什么事事不如意。停滞不前的生活让艾瑞卡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去……直到有一天,在汤姆医生的帮助下,艾瑞卡被送回到过去,这让她有机会去修正那些令她后悔的决定,她可以更正错误,重新来过。这部由加拿大BBC制作的电视剧,第一集播出时就吸引了70万观众收看,20~34岁是主要收视人群。平凡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修正自己的‘错过’,为了我们今后的日子不在梦想‘穿越’中度过,阅读完课文请你说说,面对人生中都有‘错过’这一‘人生的常态’,刘心武先生是怎样看待的?”
应该可以用“炸开锅”来形容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情形,预习文本的兴趣空前高涨。快乐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困难,还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好预习课,美妙的前奏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