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手,妙手,神手,圣手……无论怎样形容吴孟超的那双手,丝毫也不为过。
他的手是险峻高山上的一柱标杆。1956年,同济医学院毕业、已当了六年医生的吴孟超正考虑朝哪个外科专业发展。从导师裘法祖那儿得知肝脏外科在世界上还很薄弱,中国的肝病患者数目很大,肝脏手术在中国还是零后,顿时想到:有这么多的患者在痛苦中备受煎熬,以致被无情地夺去生命!他毅然选择肝脏外科。
人们对着肝脏外科这座险峻高山望而却步,是由于肝脏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多达几千条,而做肝脏手术止血是那时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止不住血,就意味着病人死亡。故而肝脏手术一直被视为禁区中的禁区。
可是一些年后,吴孟超在肝脏上摘除肿瘤如探囊取物。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似乎长着眼睛,许多时候,他并不看病人的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些什么,可不多时,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
他的这双长了眼睛的“亮亮”的手,是在多少“暗黑”中摸索而成。世界上没人能知道肝脏做手术时血管止血的法子,吴孟超就自己去探索,他与两名研究人员,即由他领导的“三人小组”从肝脏解剖入手,经过三百多天夜以继日的钻研,终于制作出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看着标本,犹如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宫殿,怎样登堂入室?那就下苦功吧!对着密集的血管,他一条条地去记,在记得越来越多时,他突然觉得,肝脏血管原来就是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枝,而一个主干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血管体系。经过反复观察与思索,他发现肝脏血管大致可分为“五叶四段”。从水龙头他受到启发:只要将有肿瘤的那一叶的血管“龙头”关上,手术便可进行了。
很快他又发现一个问题,由于肝叶及血管重重叠叠,在深处的血管无法看到。于是他开始练一手绝活:用手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摸索。那些日子似乎着魔一般,他摸索着,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常常忘记了吃饭,困极了也不去睡觉。一月过去,一年过去,他的那双手越来越灵巧,只要轻轻一碰触,就能清楚地知道是哪一叶肝脏,是数千血管中的哪一条。他的手成了一架精密的探测器。
他的手灵巧,还在于一直明白,一双手对外科医生的重要性。青年时期他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当赤脚医生,这时除了看病,还要下地干农活的。但劳动时他总戴着手套,防止因长茧子而破坏手的敏感性。而那时,手有茧子是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标志。这就没少给他带来麻烦,比如挨批斗。但他“固执”地认为,他这双手是上苍给他解除病人的苦难的,自己受些苦难又算得了什么!
1960年,吴孟超用他那双神奇精密的手,在最短的時间内,成功地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改变了西方的肝脏手术死亡率很高的“低温麻醉法”,世界性难题终于被他攻克了。
他的这双手不仅让病人少受痛苦,还让患者尽可能少花钱。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做手术可以用器械缝合,虽说简便,但要增加费用。吴孟超说:“‘咔嚓’一声,一千多元就花掉了,这可是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一年的费用!”直到过了九十岁,在手术中他依然不怕辛劳地坚持用手工缝合。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他时刻不忘用那双手给病人送去问候和温暖。每年大年初一,他都会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住院病人拜年,这时他会先搓搓双手,再将搓得热乎的手伸向病人。冬天查房,他照样会先把手搓热,再去焐热听诊器;做完检查,他会用手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把鞋子放好。他的手,只要是为了病人,做得了动手术的高精尖活,也做得了各种让病人舒心的“粗活”。
他三岁时才会走路,成年后个子也不高,那双手比常人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儿时家里穷困,严重营养不良所致。正因为此,他对困境中的病人极其体恤,极为有感情,把“德”看得最重要。他常说:“为医之道,德为先。”为了让更多的重肝病患者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救治,吴孟超不怕把自己的独门绝活传授给人,主动提出办进修班,手把手地教,带出了一千多名“吴氏刀法”传人。
2019年1月,九十七岁高龄的吴孟超响应国家院士制度改革,这才离开手术台光荣退休。2021年5月22日他在上海不幸病逝。从医七十多年来,他主刀做了一万六千多例肝脏手术,并将数万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人说,历史上的那些医学圣手,都因有一颗深切关怀平凡生命的伟大心灵,才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钻研医术治病救人,才积累起高超医术——吴孟超正是这样。
他的一双手很小,赤子的手一般,握着大爱与真诚。他这双手是铸就精诚大医的圣手,是力拓医学伟业的“巨手”。
编辑
他的手是险峻高山上的一柱标杆。1956年,同济医学院毕业、已当了六年医生的吴孟超正考虑朝哪个外科专业发展。从导师裘法祖那儿得知肝脏外科在世界上还很薄弱,中国的肝病患者数目很大,肝脏手术在中国还是零后,顿时想到:有这么多的患者在痛苦中备受煎熬,以致被无情地夺去生命!他毅然选择肝脏外科。
人们对着肝脏外科这座险峻高山望而却步,是由于肝脏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多达几千条,而做肝脏手术止血是那时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止不住血,就意味着病人死亡。故而肝脏手术一直被视为禁区中的禁区。
可是一些年后,吴孟超在肝脏上摘除肿瘤如探囊取物。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他的手指上似乎长着眼睛,许多时候,他并不看病人的腹腔,而是举头或闭目,他的手在患者腹腔内探索,谁也看不见那手在里面做些什么,可不多时,他忽然就把肿瘤摘出来了。
他的这双长了眼睛的“亮亮”的手,是在多少“暗黑”中摸索而成。世界上没人能知道肝脏做手术时血管止血的法子,吴孟超就自己去探索,他与两名研究人员,即由他领导的“三人小组”从肝脏解剖入手,经过三百多天夜以继日的钻研,终于制作出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看着标本,犹如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宫殿,怎样登堂入室?那就下苦功吧!对着密集的血管,他一条条地去记,在记得越来越多时,他突然觉得,肝脏血管原来就是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枝,而一个主干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血管体系。经过反复观察与思索,他发现肝脏血管大致可分为“五叶四段”。从水龙头他受到启发:只要将有肿瘤的那一叶的血管“龙头”关上,手术便可进行了。
很快他又发现一个问题,由于肝叶及血管重重叠叠,在深处的血管无法看到。于是他开始练一手绝活:用手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摸索。那些日子似乎着魔一般,他摸索着,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常常忘记了吃饭,困极了也不去睡觉。一月过去,一年过去,他的那双手越来越灵巧,只要轻轻一碰触,就能清楚地知道是哪一叶肝脏,是数千血管中的哪一条。他的手成了一架精密的探测器。
他的手灵巧,还在于一直明白,一双手对外科医生的重要性。青年时期他曾“下放”到黄土高原去当赤脚医生,这时除了看病,还要下地干农活的。但劳动时他总戴着手套,防止因长茧子而破坏手的敏感性。而那时,手有茧子是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标志。这就没少给他带来麻烦,比如挨批斗。但他“固执”地认为,他这双手是上苍给他解除病人的苦难的,自己受些苦难又算得了什么!
1960年,吴孟超用他那双神奇精密的手,在最短的時间内,成功地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改变了西方的肝脏手术死亡率很高的“低温麻醉法”,世界性难题终于被他攻克了。
他的这双手不仅让病人少受痛苦,还让患者尽可能少花钱。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做手术可以用器械缝合,虽说简便,但要增加费用。吴孟超说:“‘咔嚓’一声,一千多元就花掉了,这可是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一年的费用!”直到过了九十岁,在手术中他依然不怕辛劳地坚持用手工缝合。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他时刻不忘用那双手给病人送去问候和温暖。每年大年初一,他都会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住院病人拜年,这时他会先搓搓双手,再将搓得热乎的手伸向病人。冬天查房,他照样会先把手搓热,再去焐热听诊器;做完检查,他会用手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把鞋子放好。他的手,只要是为了病人,做得了动手术的高精尖活,也做得了各种让病人舒心的“粗活”。
他三岁时才会走路,成年后个子也不高,那双手比常人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儿时家里穷困,严重营养不良所致。正因为此,他对困境中的病人极其体恤,极为有感情,把“德”看得最重要。他常说:“为医之道,德为先。”为了让更多的重肝病患者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救治,吴孟超不怕把自己的独门绝活传授给人,主动提出办进修班,手把手地教,带出了一千多名“吴氏刀法”传人。
2019年1月,九十七岁高龄的吴孟超响应国家院士制度改革,这才离开手术台光荣退休。2021年5月22日他在上海不幸病逝。从医七十多年来,他主刀做了一万六千多例肝脏手术,并将数万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人说,历史上的那些医学圣手,都因有一颗深切关怀平凡生命的伟大心灵,才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钻研医术治病救人,才积累起高超医术——吴孟超正是这样。
他的一双手很小,赤子的手一般,握着大爱与真诚。他这双手是铸就精诚大医的圣手,是力拓医学伟业的“巨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