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是因为学生的评价、交流、讨论的时间仍然较少,在有些课堂上,教师虽然也重视了给学生讨论,但许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一没有足够的时间,二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三没有科学的指导。最终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得不到迅速的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为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语文课必须要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与交流。
一、讨论与交流的益处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与交流充分突出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完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让学生在自学中习得知识,在交流中培养能力,学生不再属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动心思考、动耳倾听、动嘴读书和交流、动手练习和查找,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普遍的锻炼。
3.有利于因材施教
讨论与交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锻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因材施教。
二、讨论与交流的前提
1.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学生的自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能力。为此,就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就要首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并能运用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比如,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利用第一单元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即读懂一篇文章,要分成七步走,一读通全文,二读明节意,三读试分段,四读做思练,五读语感情,六读说体会,七读提疑问。当然,这样的学法,是否最佳另当别论,我们需要的是要和学生在一起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以后,在阅读中就能够自觉地运用这样的方法去一步步地读懂课文。
⒉学会利用资料
学生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要学会查找和利用资料。“前人有那么多的发现在那里,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查找资料和利用前人的成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料,告诉学生利用资料是不分成人和儿童的,成年人的有关资料,小学生也一样可以查看。比如,一篇文章中提到鲁迅,我们就可以从各种书籍中找到有关介绍鲁迅的文章和一些鲁迅的作品等。所要注意的是,平时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会建目录,有条件的,要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
三、讨论与交流的方式
1.个人学习,同桌讨论交流
学会学习是为了运用,因此,在教学每篇文章时,都应该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阅读理解与探究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对不明白的问题,对感触比较深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帮助自己解决多方面的的问题,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同桌的讨论是互通有无的讨论,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后有关问题的讨论上,更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2.同桌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经过学习与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进行再思考、再学习、再查工具书,以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桌之间有不同见解的,到小组中进一步讨论,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小组讨论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学会发现别人观点中的闪光点。
3.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交流
对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内容,对自己提出又不能充分回答的问题,小组进行再学习,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全班的讨论交流可以是围绕课后问题进行的,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较为敏感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畅所欲言,教师是听众,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但此时,教师不是作为评委和裁判,充其量是一个参与者,教师不能过多地下结论,只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知识,更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得到知,识形成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为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语文课必须要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与交流。
一、讨论与交流的益处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与交流充分突出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完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让学生在自学中习得知识,在交流中培养能力,学生不再属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动心思考、动耳倾听、动嘴读书和交流、动手练习和查找,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普遍的锻炼。
3.有利于因材施教
讨论与交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锻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因材施教。
二、讨论与交流的前提
1.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学生的自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能力。为此,就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就要首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并能运用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比如,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利用第一单元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即读懂一篇文章,要分成七步走,一读通全文,二读明节意,三读试分段,四读做思练,五读语感情,六读说体会,七读提疑问。当然,这样的学法,是否最佳另当别论,我们需要的是要和学生在一起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以后,在阅读中就能够自觉地运用这样的方法去一步步地读懂课文。
⒉学会利用资料
学生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要学会查找和利用资料。“前人有那么多的发现在那里,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查找资料和利用前人的成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料,告诉学生利用资料是不分成人和儿童的,成年人的有关资料,小学生也一样可以查看。比如,一篇文章中提到鲁迅,我们就可以从各种书籍中找到有关介绍鲁迅的文章和一些鲁迅的作品等。所要注意的是,平时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会建目录,有条件的,要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
三、讨论与交流的方式
1.个人学习,同桌讨论交流
学会学习是为了运用,因此,在教学每篇文章时,都应该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阅读理解与探究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对不明白的问题,对感触比较深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帮助自己解决多方面的的问题,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同桌的讨论是互通有无的讨论,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后有关问题的讨论上,更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2.同桌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经过学习与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进行再思考、再学习、再查工具书,以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桌之间有不同见解的,到小组中进一步讨论,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小组讨论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学会发现别人观点中的闪光点。
3.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交流
对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内容,对自己提出又不能充分回答的问题,小组进行再学习,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全班的讨论交流可以是围绕课后问题进行的,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较为敏感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畅所欲言,教师是听众,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但此时,教师不是作为评委和裁判,充其量是一个参与者,教师不能过多地下结论,只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知识,更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得到知,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