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报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改进前,街头流动献血车以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检查初步筛查,集中无偿献血时一般省略,改进策略包括改进快速检测技术、强化人员培训、落实定量检测法、减轻管理制度。结果:2014-2015年,总报废率5,25%、脂肪血报废率1.16%、脂肪血报废占比14.52%低于2011-2013年5.25%、1.16%、1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报废原因较多,需积极引入定量分析技术、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大众宣传。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脂肪血 报废
无偿献血是我国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献血量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临床用血量迅速增长,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9‰,远低于WHO推荐的10‰~30‰标准[1]。血液资源十分宝贵,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医疗资源,加强无偿献血管理非常必要。珍惜血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血站重要管理目标。血液报废是指所采血无法应用于临床,不得不废弃的一种特殊情况,可反映血站工作效益。脂肪血又称乳糜血,当人们吃了含高脂肪的食物后,脂肪进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液产生成分变化,视为脂肪血。脂肪血一般无法应用临床输血。脂肪血尚无明确的判断标准,流动献血者主要通过肉眼观察判断脂肪血浆乳糜程度,初筛脂肪血,但在实际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脂肪血报废。某院针对既往脂肪血报废情况,制定新的脂肪血筛查策略,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无偿献血19420例次,其中脂肪血报废514例,占2.65%,其中男342例、172例,年龄18~51岁、平均(37.4±6.1)岁。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采用肉眼观察法目测,在采血前咨询,以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检查,以毛细采血管采集献血者指尖末梢血30μl,放入离心机2200r/min,离心2min,取出后肉眼观察。
1.2.2 改进方法
(1)采用街头微量快速检测脂肪血设备进行初步筛选;(2)强化人员培训,增强采血人员对采血的重视程度,设立脂肪血报废奖惩标准,务必使每一位采血者都数量的掌握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对采血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了解脂肪血影响因素;(3)落实定量检测法,尽管当前脂肪血定论检测技术基本成熟,但许多工作人员仍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致定量急检测技术未能落到实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在高校、单位等集中采血过程中,为节省时间,不进行定量检测,只进行简单的传染病、血型鉴定,甚至不进行咨询,在集中献血过程中应落实肉眼检测法,采血前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献血者近期饮食情况,剔除不合格者。
1.3 统计学处理
以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 结果
2014-2015年,总报废率、脂肪血报废率、脂肪血报废占比低于2011-2013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1-2015年脂肪血报废情况对比[n(%)]
注:与2011年-2013年相比,*P<0.05。
3 讨论
脂肪血是一种不正常的血液,重度脂肪血无法应用于临床,原则上轻度、中度脂肪血也不能应用于临床输血,但因为血液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而脂肪血占比重较高,报废直接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部分地区不得不将轻度脂肪血仍供应于临床,埋下输血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控制脂肪血采集是降低成本,进而降低输血风险的必要举措。
在改进以前,脂肪血报废率约为2.65%,脂肪血占报废比重约为36.82%,脂肪血控制水平亟待提高。脂肪血成分与正常血迥异,造成血液外观上与正常血存在较大差异,重度脂肪血甚至可不经仪器,直接从肉眼便可鉴别,轻中度脂肪血,经过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也基本可以鉴别出来,但实际情况是,医院脂肪血报废率仍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据实际工作经验、相关文献认为主要原因如下:①采血前的适应证过宽,,且缺乏明确的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献血人群增长缓慢,而血液供需矛盾较大,许多血站“来者不拒”,仅进行简单的咨询(如是否空腹),观察是否肥胖、有病容,若看起来正常,便进行简单的传染病涂片鉴定、血型鉴定,开始采血,适应证过宽;②采血者对脂肪血习以为常,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没能认识到脂肪血危害,脂肪血影响输液安全、增加经济成本;③制度不健全,对采集到脂肪血采血者缺乏足够的约束、惩戒,也是造成采血者对脂肪血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④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本身存在技术缺陷,耗时,在集中献血时,如高校、单位组织献血,该技术耗时的弊端被放大,而高校、单位组织献血已成为重要的血液来源,该技术还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易受主观因素干扰。
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脂肪血报废率:①引入定量分析技术,提高街头流动献血车检验技术水平;②做好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检验技术水平;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初筛范围,通过有线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脂肪血的重视程度;④做好大众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献血的认识,提高献血者自身血液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斌利,赵京文,吴霞,等.采供血系统面对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5-87.
[2]焦丹梅.十堰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60-763.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脂肪血 报废
无偿献血是我国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献血量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临床用血量迅速增长,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9‰,远低于WHO推荐的10‰~30‰标准[1]。血液资源十分宝贵,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医疗资源,加强无偿献血管理非常必要。珍惜血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血站重要管理目标。血液报废是指所采血无法应用于临床,不得不废弃的一种特殊情况,可反映血站工作效益。脂肪血又称乳糜血,当人们吃了含高脂肪的食物后,脂肪进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液产生成分变化,视为脂肪血。脂肪血一般无法应用临床输血。脂肪血尚无明确的判断标准,流动献血者主要通过肉眼观察判断脂肪血浆乳糜程度,初筛脂肪血,但在实际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脂肪血报废。某院针对既往脂肪血报废情况,制定新的脂肪血筛查策略,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无偿献血19420例次,其中脂肪血报废514例,占2.65%,其中男342例、172例,年龄18~51岁、平均(37.4±6.1)岁。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采用肉眼观察法目测,在采血前咨询,以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检查,以毛细采血管采集献血者指尖末梢血30μl,放入离心机2200r/min,离心2min,取出后肉眼观察。
1.2.2 改进方法
(1)采用街头微量快速检测脂肪血设备进行初步筛选;(2)强化人员培训,增强采血人员对采血的重视程度,设立脂肪血报废奖惩标准,务必使每一位采血者都数量的掌握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对采血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了解脂肪血影响因素;(3)落实定量检测法,尽管当前脂肪血定论检测技术基本成熟,但许多工作人员仍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致定量急检测技术未能落到实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在高校、单位等集中采血过程中,为节省时间,不进行定量检测,只进行简单的传染病、血型鉴定,甚至不进行咨询,在集中献血过程中应落实肉眼检测法,采血前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献血者近期饮食情况,剔除不合格者。
1.3 统计学处理
以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 结果
2014-2015年,总报废率、脂肪血报废率、脂肪血报废占比低于2011-2013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1-2015年脂肪血报废情况对比[n(%)]
注:与2011年-2013年相比,*P<0.05。
3 讨论
脂肪血是一种不正常的血液,重度脂肪血无法应用于临床,原则上轻度、中度脂肪血也不能应用于临床输血,但因为血液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而脂肪血占比重较高,报废直接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部分地区不得不将轻度脂肪血仍供应于临床,埋下输血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控制脂肪血采集是降低成本,进而降低输血风险的必要举措。
在改进以前,脂肪血报废率约为2.65%,脂肪血占报废比重约为36.82%,脂肪血控制水平亟待提高。脂肪血成分与正常血迥异,造成血液外观上与正常血存在较大差异,重度脂肪血甚至可不经仪器,直接从肉眼便可鉴别,轻中度脂肪血,经过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也基本可以鉴别出来,但实际情况是,医院脂肪血报废率仍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据实际工作经验、相关文献认为主要原因如下:①采血前的适应证过宽,,且缺乏明确的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献血人群增长缓慢,而血液供需矛盾较大,许多血站“来者不拒”,仅进行简单的咨询(如是否空腹),观察是否肥胖、有病容,若看起来正常,便进行简单的传染病涂片鉴定、血型鉴定,开始采血,适应证过宽;②采血者对脂肪血习以为常,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没能认识到脂肪血危害,脂肪血影响输液安全、增加经济成本;③制度不健全,对采集到脂肪血采血者缺乏足够的约束、惩戒,也是造成采血者对脂肪血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④快速脂肪血目测检测技术本身存在技术缺陷,耗时,在集中献血时,如高校、单位组织献血,该技术耗时的弊端被放大,而高校、单位组织献血已成为重要的血液来源,该技术还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易受主观因素干扰。
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脂肪血报废率:①引入定量分析技术,提高街头流动献血车检验技术水平;②做好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检验技术水平;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初筛范围,通过有线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脂肪血的重视程度;④做好大众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献血的认识,提高献血者自身血液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斌利,赵京文,吴霞,等.采供血系统面对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5-87.
[2]焦丹梅.十堰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6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