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不管是主题还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孩子们总是感觉无从下笔,写出的习作也总是“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的表达和真情实意。劳动实践可以使孩子们的写作充满灵感,具有真情实意,写起习作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关键词】劳动;实践;习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72-01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了课外阅读,劳动实践等措施来提高习作的教学。但是小学生处于懵懂阶段,缺少个性的表达,认知不够全面和无法真情实意表达等问题。尽管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孩子们的生活却也是单调乏味,学校上课,回家做作业,偶尔爸爸妈妈得空,带出去娱乐场里玩一玩,真的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没有啥生活情趣。再说现在孩子哪一个不是宝贝,没有几个家长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参加社会实践的更少了。即使有的家务或者实践活动也是“装模作样”地做一下,根本没有实践过程的历练,这样的孩子如何有有阅历,有见闻?这也难怪同学们写起习作来“唉声叹气”,下笔艰难,“假大空”的文章一大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阅历。
我认为,只有劳动实践活动才可以让孩子们的习作更贴近生活。我的写作教学一直推崇“事事亲力亲为”,不管是家务劳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感受过程,才能得到所有的体验,这样的孩子才不会怕写作文没有题材,他们写出的文字才会有感染力,有温度。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劳动实践让言之有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孩子最大的娱乐似乎就是电视、电脑、手机。新兴电子产品的普及更是让孩子们捆绑在了电视剧、游戏等娱乐上,再加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很少有让孩子得到劳动的锻炼,因此写起文章来也是“胡编乱造”,没有实物。
记得上一届的孩子,我们的作文是人教版六年级的单元习作《童年趣事》,好多同学们似乎没有发现生活中的乐趣,都是作文书上写老掉的题材,剪刘海、画眉毛、老酒当饮料喝醉了等等,而且一写就是好几个孩子都是相同的故事情节,因为他们作文书买得一模一样版本的《同步作文》,所以写出了“雷同作文”也不奇怪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孩子们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不出真正的“趣事”,不得不搬抄作文书上的。
为了改变现状,这一届孩子的语文教学中,我极力推崇劳动生活。我让孩子们周周去打扫卫生,去帮家里大人摘葱、择菜,家务活总是抢着干,每天中午做完作业的同学,我们就干两件事情,要不看书,要不聊天,但是聊天的内容必须是你这几天干的家务活,不得聊游戏之类。
因为有了我这样的鼓励,同学们对家务似乎有了积极性,也有了情感。同学们写作的素材就丰富了起来。再次同样的主题《童年趣事》,同学们几乎没有雷同的。择菜遇到青虫、打扫发现爸爸的私房钱、拖地时画圈圈摔倒、洗衣服把自己衣服洗湿了重洗等等,既真实又鲜活。
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要想让写作的素材更丰富,同学们的笔下作文有真实的事例,就得让同学们参加劳动实践,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别样风采的故事,而且是专属于自己的故事,不是别人的。那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事件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少数类似,因为个体的感受不同也会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比如,同样都是写扫地之时,孩子们把扫把当武器使发生的事件。有个同学把扫把当“金箍棒”,想象自己是孙悟空,到处抡着甩,结果把凳子掀翻了,被妈妈骂了一通,感觉自己错了,下次不玩了。有个同学把扫把当“剑”使,舞起“剑”来,感觉自己“武艺高强”,结果被顽皮的爸爸“金钟罩”给罩住了。但是他感觉很好玩,还想着如何去再次挑战爸爸。瞧,同样类似的题材,因为家庭的氛围不一样,父母对待孩子的“事件”自然也不尽相同。习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呀!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实践让写作言之有序
生活只有经历过,有了真实的见闻,写作才会有序。不然写出了的作文可能就是“时空颠倒”、顺序混乱。曾经有孩子洗衣服居然没有浸湿水就擦肥皂,有的孩子写炒菜不放油就下菜,还有的孩子习作里出现春天开菊花、稻谷丰收,秋天麦子丰收,因为没有“见闻”,没有观察,他的作文就是如此的“生拉硬扯”,为了编而编得“想象作文”,缺乏真实的依据。
再来看看现在我班同学写得的《第一次茄子炒年糕》。
“我先把砧板放平,把茄子放在砧板上,用刀切得细细的。记得妈妈说过,茄子切细炒得才香,才好吃。切完了茄子,我又把年糕也切得细细的,一根根粗胳膊粗腿的“年糕大妈”在我的手底下慢慢地变成了细长的苗条的‘年糕姑娘’。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开烧啦!我先把锅洗一遍,接着打开煤气点火,开始热锅了。锅热了,我把油热上,。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切细的茄子和年糕放下去,在依次加上葱花、五香粉。我用铲子炒。嘿,好家伙!我往左炒,茄子、年糕们就往右溜;我往右炒,他们就往左溜。更可气的是,他们还蹦起来,像个跳高运动员似的。有一根年糕差点和我来了个“亲密接触”。最后,我历经艰辛,还光荣“负伤”——手烫出了泡,才把那盘茄子炒年糕给端出锅。”
这位孩子的习作例文写得有滋有味,这些得归功于劳动实践生活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劳动实践生活,才可以让写作言之有序。
三、下笔如有神,劳动实践让写作言之有情
写作要写得出彩,就得有情趣,有自己的生活味道。我们学校前面有个劳动实践基地。每一周,我都带同学们去那里清理蔬菜地里的杂草,然后浇个水,施个肥什么的。一个同学就写下了自己经历的“囧事”。
“那些小草真是生命力顽强,上个星期刚刚清理的土地又冒出来好多的小草,真是拔也拔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咦?这里怎么有好几棵嫩苗,叶子嫩黄嫩黄的,一定是刚长出来。赖老师好像说过,这片土地清理出来要种什么。好呀,上周肯定有同学没有清理干净,我一定要拔出来告诉赖老师。说干就干,我稍一使劲,嘿!出来了。可是这棵草真奇怪,根子怎么圆滚滚的,我一看就乐了,冲着老师嚷道:‘赖老师,这棵草好奇怪啊,快来看看!’ 赖老师扭过头一看,冲着我直笑:‘那不是草,那是大蒜!我们上周刚刚种的,才长出来,好了,现在给你当草拔掉了。’啊?大蒜?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还打趣我:‘宾利,你这哪是拔草,简直是辣手摧蒜呢!’
哎,当时的情景我真是一言难尽啊,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真是终身难忘啊!可是谁叫我有眼不识‘蒜’呢!”
瞧,有了劳动实践的经历,习作例文的故事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文字是活泼鲜活的。记得那次习作,宾利同学是一气呵成,下笔如有神。他的神助攻就是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活动。有了那样独特的经历,怎能不鲜活光彩?
我指导孩子们的习作,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之外,我极力鼓励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们创造一定的劳动生活实践的环境,引导孩子们乐于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孩子们在劳动生活中,知生活,爱生活,懂生活,更是在生活中感知长辈的不易,劳动的艰辛。
我们再来看一篇郑语恬同学写得《洋芋》,发表在《新三门数字报刊》。
“爸爸挥舞着锄头,我拎着菜篮子,迈着轻松地脚步,来到了田野。翠绿的洋芋杆上点缀着外白内黄的小花,真漂亮!咦?地里怎么只有杆,没有洋芋呢?原来洋芋是长在地底下的呀!爸爸挥起锄头,一把插进了泥土,再轻轻地一撬,就把土给撬开了。哇!竟然有这么多洋芋,洋芋一家大小从泥土里跳了出来。有的比我拳头还大,有的和我的小拇指差不多大小。它们原本藏得严严实实的,现在,它们都纷纷崭露头角,哈哈,丰收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从茎上拉扯下来,放进菜篮子,再继续下一丛。一会儿,爸爸说:‘挖了这么多,够我们吃两三天的了。’我一看菜篮子,已经装满半篮子了。
回到家,我立刻找來刨刀,开始削皮。刚开始,我没几下就削好了一个洋芋。妈妈看到了,急忙说:‘哎呀呀,好好的洋芋怎么就被削成这样了,真是太浪费了哦。’哎,原本一个肥肥的洋芋怎么变成了一个瘦子呢?我看了,也觉得挺可惜的。于是第二个的时候,我可小心了,连着皮削出去的肉越来越少,等削好的时候,洋芋还和原来一样肥嘟嘟的。削皮可真是一项技术活,用力了就把肉削掉,不用力削不掉皮。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大的疙瘩,我用刀尖围绕疙瘩的外沿先刻了一个痕,再把它轻轻撬出来,然后继续削下去,嘿,没有浪费太多的肉。等我把所有的洋芋都削好的时候,我的手全部变成黑乎乎的一片。哎,看来削洋芋也不简单啊。正所谓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哪!
妈妈把洋芋一个个切成丝,做成了醋溜土豆丝。我尝了尝,嗯,味道真是太好了。我嘴里嚼着洋芋丝,内心不由感慨万千:原来小小盘醋溜土豆丝,从播种、施肥、挖掘、削皮刀、烹饪,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的辛勤的劳动啊!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作者亲身经历了挖洋芋、刨洋芋的劳动过程,写起来得心应手,一道道工序都是亲身参与,所以内心的体会不是为了感慨而感慨,那是真的“有感而发”!
生活教育,生活即作文。没有阅历的作文如同没有生命的画,乏陈无趣的很。我觉得写作教学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很多的教学工作功夫应该在课堂之外。我们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生活中去参与它,体验它,感受它,记录下得文字才是真实的生命成长,才充满灵性。
劳动实践活动与写作的结合,可谓是“绿情红意两相逢”,这样的结合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劳动实践生活让写作更贴近生活。它不但能丰富写作素材,也能使习作更具有真情实意,作文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关键词】劳动;实践;习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72-01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了课外阅读,劳动实践等措施来提高习作的教学。但是小学生处于懵懂阶段,缺少个性的表达,认知不够全面和无法真情实意表达等问题。尽管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孩子们的生活却也是单调乏味,学校上课,回家做作业,偶尔爸爸妈妈得空,带出去娱乐场里玩一玩,真的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没有啥生活情趣。再说现在孩子哪一个不是宝贝,没有几个家长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参加社会实践的更少了。即使有的家务或者实践活动也是“装模作样”地做一下,根本没有实践过程的历练,这样的孩子如何有有阅历,有见闻?这也难怪同学们写起习作来“唉声叹气”,下笔艰难,“假大空”的文章一大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阅历。
我认为,只有劳动实践活动才可以让孩子们的习作更贴近生活。我的写作教学一直推崇“事事亲力亲为”,不管是家务劳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感受过程,才能得到所有的体验,这样的孩子才不会怕写作文没有题材,他们写出的文字才会有感染力,有温度。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劳动实践让言之有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孩子最大的娱乐似乎就是电视、电脑、手机。新兴电子产品的普及更是让孩子们捆绑在了电视剧、游戏等娱乐上,再加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很少有让孩子得到劳动的锻炼,因此写起文章来也是“胡编乱造”,没有实物。
记得上一届的孩子,我们的作文是人教版六年级的单元习作《童年趣事》,好多同学们似乎没有发现生活中的乐趣,都是作文书上写老掉的题材,剪刘海、画眉毛、老酒当饮料喝醉了等等,而且一写就是好几个孩子都是相同的故事情节,因为他们作文书买得一模一样版本的《同步作文》,所以写出了“雷同作文”也不奇怪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孩子们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不出真正的“趣事”,不得不搬抄作文书上的。
为了改变现状,这一届孩子的语文教学中,我极力推崇劳动生活。我让孩子们周周去打扫卫生,去帮家里大人摘葱、择菜,家务活总是抢着干,每天中午做完作业的同学,我们就干两件事情,要不看书,要不聊天,但是聊天的内容必须是你这几天干的家务活,不得聊游戏之类。
因为有了我这样的鼓励,同学们对家务似乎有了积极性,也有了情感。同学们写作的素材就丰富了起来。再次同样的主题《童年趣事》,同学们几乎没有雷同的。择菜遇到青虫、打扫发现爸爸的私房钱、拖地时画圈圈摔倒、洗衣服把自己衣服洗湿了重洗等等,既真实又鲜活。
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要想让写作的素材更丰富,同学们的笔下作文有真实的事例,就得让同学们参加劳动实践,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别样风采的故事,而且是专属于自己的故事,不是别人的。那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事件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少数类似,因为个体的感受不同也会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比如,同样都是写扫地之时,孩子们把扫把当武器使发生的事件。有个同学把扫把当“金箍棒”,想象自己是孙悟空,到处抡着甩,结果把凳子掀翻了,被妈妈骂了一通,感觉自己错了,下次不玩了。有个同学把扫把当“剑”使,舞起“剑”来,感觉自己“武艺高强”,结果被顽皮的爸爸“金钟罩”给罩住了。但是他感觉很好玩,还想着如何去再次挑战爸爸。瞧,同样类似的题材,因为家庭的氛围不一样,父母对待孩子的“事件”自然也不尽相同。习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呀!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实践让写作言之有序
生活只有经历过,有了真实的见闻,写作才会有序。不然写出了的作文可能就是“时空颠倒”、顺序混乱。曾经有孩子洗衣服居然没有浸湿水就擦肥皂,有的孩子写炒菜不放油就下菜,还有的孩子习作里出现春天开菊花、稻谷丰收,秋天麦子丰收,因为没有“见闻”,没有观察,他的作文就是如此的“生拉硬扯”,为了编而编得“想象作文”,缺乏真实的依据。
再来看看现在我班同学写得的《第一次茄子炒年糕》。
“我先把砧板放平,把茄子放在砧板上,用刀切得细细的。记得妈妈说过,茄子切细炒得才香,才好吃。切完了茄子,我又把年糕也切得细细的,一根根粗胳膊粗腿的“年糕大妈”在我的手底下慢慢地变成了细长的苗条的‘年糕姑娘’。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开烧啦!我先把锅洗一遍,接着打开煤气点火,开始热锅了。锅热了,我把油热上,。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切细的茄子和年糕放下去,在依次加上葱花、五香粉。我用铲子炒。嘿,好家伙!我往左炒,茄子、年糕们就往右溜;我往右炒,他们就往左溜。更可气的是,他们还蹦起来,像个跳高运动员似的。有一根年糕差点和我来了个“亲密接触”。最后,我历经艰辛,还光荣“负伤”——手烫出了泡,才把那盘茄子炒年糕给端出锅。”
这位孩子的习作例文写得有滋有味,这些得归功于劳动实践生活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劳动实践生活,才可以让写作言之有序。
三、下笔如有神,劳动实践让写作言之有情
写作要写得出彩,就得有情趣,有自己的生活味道。我们学校前面有个劳动实践基地。每一周,我都带同学们去那里清理蔬菜地里的杂草,然后浇个水,施个肥什么的。一个同学就写下了自己经历的“囧事”。
“那些小草真是生命力顽强,上个星期刚刚清理的土地又冒出来好多的小草,真是拔也拔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咦?这里怎么有好几棵嫩苗,叶子嫩黄嫩黄的,一定是刚长出来。赖老师好像说过,这片土地清理出来要种什么。好呀,上周肯定有同学没有清理干净,我一定要拔出来告诉赖老师。说干就干,我稍一使劲,嘿!出来了。可是这棵草真奇怪,根子怎么圆滚滚的,我一看就乐了,冲着老师嚷道:‘赖老师,这棵草好奇怪啊,快来看看!’ 赖老师扭过头一看,冲着我直笑:‘那不是草,那是大蒜!我们上周刚刚种的,才长出来,好了,现在给你当草拔掉了。’啊?大蒜?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还打趣我:‘宾利,你这哪是拔草,简直是辣手摧蒜呢!’
哎,当时的情景我真是一言难尽啊,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真是终身难忘啊!可是谁叫我有眼不识‘蒜’呢!”
瞧,有了劳动实践的经历,习作例文的故事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文字是活泼鲜活的。记得那次习作,宾利同学是一气呵成,下笔如有神。他的神助攻就是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活动。有了那样独特的经历,怎能不鲜活光彩?
我指导孩子们的习作,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之外,我极力鼓励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们创造一定的劳动生活实践的环境,引导孩子们乐于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孩子们在劳动生活中,知生活,爱生活,懂生活,更是在生活中感知长辈的不易,劳动的艰辛。
我们再来看一篇郑语恬同学写得《洋芋》,发表在《新三门数字报刊》。
“爸爸挥舞着锄头,我拎着菜篮子,迈着轻松地脚步,来到了田野。翠绿的洋芋杆上点缀着外白内黄的小花,真漂亮!咦?地里怎么只有杆,没有洋芋呢?原来洋芋是长在地底下的呀!爸爸挥起锄头,一把插进了泥土,再轻轻地一撬,就把土给撬开了。哇!竟然有这么多洋芋,洋芋一家大小从泥土里跳了出来。有的比我拳头还大,有的和我的小拇指差不多大小。它们原本藏得严严实实的,现在,它们都纷纷崭露头角,哈哈,丰收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从茎上拉扯下来,放进菜篮子,再继续下一丛。一会儿,爸爸说:‘挖了这么多,够我们吃两三天的了。’我一看菜篮子,已经装满半篮子了。
回到家,我立刻找來刨刀,开始削皮。刚开始,我没几下就削好了一个洋芋。妈妈看到了,急忙说:‘哎呀呀,好好的洋芋怎么就被削成这样了,真是太浪费了哦。’哎,原本一个肥肥的洋芋怎么变成了一个瘦子呢?我看了,也觉得挺可惜的。于是第二个的时候,我可小心了,连着皮削出去的肉越来越少,等削好的时候,洋芋还和原来一样肥嘟嘟的。削皮可真是一项技术活,用力了就把肉削掉,不用力削不掉皮。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大的疙瘩,我用刀尖围绕疙瘩的外沿先刻了一个痕,再把它轻轻撬出来,然后继续削下去,嘿,没有浪费太多的肉。等我把所有的洋芋都削好的时候,我的手全部变成黑乎乎的一片。哎,看来削洋芋也不简单啊。正所谓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哪!
妈妈把洋芋一个个切成丝,做成了醋溜土豆丝。我尝了尝,嗯,味道真是太好了。我嘴里嚼着洋芋丝,内心不由感慨万千:原来小小盘醋溜土豆丝,从播种、施肥、挖掘、削皮刀、烹饪,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的辛勤的劳动啊!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作者亲身经历了挖洋芋、刨洋芋的劳动过程,写起来得心应手,一道道工序都是亲身参与,所以内心的体会不是为了感慨而感慨,那是真的“有感而发”!
生活教育,生活即作文。没有阅历的作文如同没有生命的画,乏陈无趣的很。我觉得写作教学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很多的教学工作功夫应该在课堂之外。我们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生活中去参与它,体验它,感受它,记录下得文字才是真实的生命成长,才充满灵性。
劳动实践活动与写作的结合,可谓是“绿情红意两相逢”,这样的结合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劳动实践生活让写作更贴近生活。它不但能丰富写作素材,也能使习作更具有真情实意,作文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