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下跪是被升学率给逼的
5月21日,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5月22日《潇湘晨报》)
杨文军说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心和学习激情。他希望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考试成绩的提高。
校长下跪流泪劝全校学生读书,固然说明其用心良苦,对教育事业极为投入,又何尝不是被升学率和学校排名给逼的。正是急于抓好学习成绩,又苦无能快速见效的办法,在前段时间进行的怀化初三学生仿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出此下策。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苦不堪言、厌学情绪高涨,教师和校长也不好当,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得让他们自觉学习。靠骗、靠求其实和逼他们学习没多大区别,根本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真正让学生了解学习好坏对自己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其潜能,让成绩稳步提升。教师也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以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农村学生吃不饱不只是缺食堂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九阳希望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了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5月21日《京华时报》)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现象比较严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严重不良,与城市学生营养过剩,整天为肥胖烦恼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折射了城乡差距之大。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营养状况,国家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每天补贴3元钱,保障他们的营养。
此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过,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吃不饱、吃不好、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由此将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的情况归结于农村中小学缺食堂,使得营养餐计划没有落实好,这板子打的就有点偏,对农村中小学来说也有点冤。
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3元钱本来就吃不到什么营养食品。不管是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想用3块钱吃顿有营养的午餐很难。因此,彻底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的状况,不只是为学校建设食堂,更为关键的是提高营养餐的补贴标准,每顿饭的补贴资金由3元钱提高到5元钱,而且由每天补贴一顿营养餐改为补贴3顿。
“校园农场”不失是一种好办法
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在校园一隅开辟出农场,师生“兼职”打理鸡舍、猪圈、菜地……以此改善学生营养,但办了一年,校园农场难以为继。(5月23日《 贵阳晚报》)
校园内开辟“校园农场”,教师带领学生养鸡养猪,倒也是不失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学生的伙食,可事实上,学校却难以为继,其原因在于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冷藏、保鲜设备不足等。一般情况下,学校开辟“校园农场”,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则不是最重要的,可对于这所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却是结果。因为开辟“校园农场”的最大目的就是给学生增加营养。而学生则普遍觉得,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要好一些,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学校有“校园农场”,因此,如今的学生很是期待接近“停摆”的“校园农场”能够复苏。
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止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约287亿元,已经惠及3000多万学生。可从现实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5月21日,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5月22日《潇湘晨报》)
杨文军说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心和学习激情。他希望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考试成绩的提高。
校长下跪流泪劝全校学生读书,固然说明其用心良苦,对教育事业极为投入,又何尝不是被升学率和学校排名给逼的。正是急于抓好学习成绩,又苦无能快速见效的办法,在前段时间进行的怀化初三学生仿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出此下策。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苦不堪言、厌学情绪高涨,教师和校长也不好当,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得让他们自觉学习。靠骗、靠求其实和逼他们学习没多大区别,根本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真正让学生了解学习好坏对自己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其潜能,让成绩稳步提升。教师也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以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农村学生吃不饱不只是缺食堂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九阳希望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了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5月21日《京华时报》)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现象比较严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严重不良,与城市学生营养过剩,整天为肥胖烦恼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折射了城乡差距之大。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营养状况,国家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每天补贴3元钱,保障他们的营养。
此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过,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吃不饱、吃不好、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由此将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的情况归结于农村中小学缺食堂,使得营养餐计划没有落实好,这板子打的就有点偏,对农村中小学来说也有点冤。
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3元钱本来就吃不到什么营养食品。不管是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想用3块钱吃顿有营养的午餐很难。因此,彻底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的状况,不只是为学校建设食堂,更为关键的是提高营养餐的补贴标准,每顿饭的补贴资金由3元钱提高到5元钱,而且由每天补贴一顿营养餐改为补贴3顿。
“校园农场”不失是一种好办法
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在校园一隅开辟出农场,师生“兼职”打理鸡舍、猪圈、菜地……以此改善学生营养,但办了一年,校园农场难以为继。(5月23日《 贵阳晚报》)
校园内开辟“校园农场”,教师带领学生养鸡养猪,倒也是不失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学生的伙食,可事实上,学校却难以为继,其原因在于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冷藏、保鲜设备不足等。一般情况下,学校开辟“校园农场”,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则不是最重要的,可对于这所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却是结果。因为开辟“校园农场”的最大目的就是给学生增加营养。而学生则普遍觉得,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要好一些,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学校有“校园农场”,因此,如今的学生很是期待接近“停摆”的“校园农场”能够复苏。
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止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约287亿元,已经惠及3000多万学生。可从现实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