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4-01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课也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对高中学生来说,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那么,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凭空就能得来的,是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去诱导、激发、触动而实现的!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简言之,实际就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景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
所谓“情景”,实际就是能够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的说,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情景”就是舞台!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才能,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搭建好“情景”这个舞台。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景”,便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我们知道,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易于感情用事,往往凭兴趣去认知世界。教学过程也是这样,学生只有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才不会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要靠环境的影响和教师的激发产生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并科学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教高中音乐第六节《鼓乐铿锵》一课时,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电教技术,首先在“班班通”上播放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个节目:绛州古乐——《鼓韵龙腾》,画面热烈、奔放、欢乐,一下子将全体学生带入到这样一种“情景”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起来,瞬间进入状态!我又趁热打铁,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锣、鼓、镲,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自己敲、打、拍,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就想学、乐学,就会投入最大精力去认真学。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多用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制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景,就会激发出学生莫大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本领!
二、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引发学生无穷想象的“情景”。
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征,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些特性,恰好给学生欣赏音乐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学生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能在一种灵活、有趣的环境下教学,学生对音乐欣賞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去营造一个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例如,我曾经设计了一个主题创作课例,我要求学生用多种乐器表现夜静的海边,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自由、充分想象的情景。我让几个学生围成一组,各自描述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拿啤酒瓶“吹海螺”;有的学生用“棒子打拍子”,从慢到快;还有的学生用“火柴盒装黄豆粒摇晃”出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效果;另外还有些学生用“瓶子相互摩擦”出声音等等,抒发自己的对海滩夜静的想象。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还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速度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终于相信,学生的想象力确实是惊人的,而这些无穷的想象可能就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情景”。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非常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千方百计去创设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情境”,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我在上高中音乐第四单元第一课《国之瑰宝——京剧》时,就采用了分组游戏的方式。先让学生欣赏同学们喜欢的明星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里用了哪种戏曲的唱腔?大家为什么喜欢李玉刚?师生共同探讨《新贵妃醉酒》的独具匠心,不仅将国粹京剧与流行音乐进行巧妙融合,而且李玉刚扮相也很华丽唯美。这时老师拿来漂亮的京剧服装让学生分小组试穿,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播放《霸王别姬》的演唱视频,要求学生模仿演唱、表演,并进行比赛。在表演游戏中融入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分析,获得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欣赏,不仅提供给学生具体可闻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而且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与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接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较深层次上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也就是丰富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情景。教师要多多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自觉的欣赏、琢磨、歌唱、表演,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情景”教学,就是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营造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景”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既然“情景”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能使他们乐于学,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情景”创设的高手!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课也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对高中学生来说,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那么,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凭空就能得来的,是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去诱导、激发、触动而实现的!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简言之,实际就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景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
所谓“情景”,实际就是能够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的说,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情景”就是舞台!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才能,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搭建好“情景”这个舞台。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景”,便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我们知道,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易于感情用事,往往凭兴趣去认知世界。教学过程也是这样,学生只有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才不会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要靠环境的影响和教师的激发产生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并科学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教高中音乐第六节《鼓乐铿锵》一课时,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电教技术,首先在“班班通”上播放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个节目:绛州古乐——《鼓韵龙腾》,画面热烈、奔放、欢乐,一下子将全体学生带入到这样一种“情景”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起来,瞬间进入状态!我又趁热打铁,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锣、鼓、镲,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自己敲、打、拍,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就想学、乐学,就会投入最大精力去认真学。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多用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制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景,就会激发出学生莫大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本领!
二、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引发学生无穷想象的“情景”。
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征,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些特性,恰好给学生欣赏音乐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学生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能在一种灵活、有趣的环境下教学,学生对音乐欣賞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去营造一个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例如,我曾经设计了一个主题创作课例,我要求学生用多种乐器表现夜静的海边,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自由、充分想象的情景。我让几个学生围成一组,各自描述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拿啤酒瓶“吹海螺”;有的学生用“棒子打拍子”,从慢到快;还有的学生用“火柴盒装黄豆粒摇晃”出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效果;另外还有些学生用“瓶子相互摩擦”出声音等等,抒发自己的对海滩夜静的想象。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还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速度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终于相信,学生的想象力确实是惊人的,而这些无穷的想象可能就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教师要努力创设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情景”。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非常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千方百计去创设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情境”,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我在上高中音乐第四单元第一课《国之瑰宝——京剧》时,就采用了分组游戏的方式。先让学生欣赏同学们喜欢的明星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里用了哪种戏曲的唱腔?大家为什么喜欢李玉刚?师生共同探讨《新贵妃醉酒》的独具匠心,不仅将国粹京剧与流行音乐进行巧妙融合,而且李玉刚扮相也很华丽唯美。这时老师拿来漂亮的京剧服装让学生分小组试穿,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播放《霸王别姬》的演唱视频,要求学生模仿演唱、表演,并进行比赛。在表演游戏中融入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分析,获得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欣赏,不仅提供给学生具体可闻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而且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与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接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较深层次上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也就是丰富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情景。教师要多多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自觉的欣赏、琢磨、歌唱、表演,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情景”教学,就是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营造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景”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既然“情景”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能使他们乐于学,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情景”创设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