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古代的赏画方式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让学生通过鉴赏接触人类文化遗产和艺术创造,走进艺术,对比走进人类文明,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江苏省邗江中学王佳曦老师“展手卷 品夜宴”一课的教学,从氛围营造、创设情境到分层次鉴赏很好地还原了我国古代的赏画方式,可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艺术;鉴赏;氛围;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6-02
  【作者简介】薛金炜,苏少版美术教材副主编,江苏省教育厅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艺术为人类提供了打破常规、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它永远不满足已有,永远追求新的可能的生存状态,是医治迟钝和麻木的良药。一位作家说:“降低和减少艺术在生活中的比重,是一个社会走向愚昧和衰弱的开端。”而艺术经典是人类在千万年延续的精神历程中产生的,经过岁月的淘洗,有着任何当下流行的新图式、新套路所不可取代的文化蕴涵。个人只有一定程度地接触了人类文化遗产和艺术创造后,才真正体会人类生存发展的伟大、美好而又任重道远,才算具备文明人的素养。因此,鉴赏课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手卷《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这幅传世名画是五代宫廷画家顾闳中所画,画中的内容是韩熙载在家中宴请宾朋的生活场景。画中的韩熙载是一位躲避战乱的北方贵族,他逃到南方被南唐朝廷所留用。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一千多年前的手卷《韩熙载夜宴图》出现在美术课堂时,如何为学生打开鉴赏的大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来自江苏省邗江中学的王佳曦老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课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看到每一组学生的桌上、评委的桌上,都放了一卷卷古画的复制品,我就跟旁边的评委说,上这一课,成本可不低啊!口气是玩笑的,心里却产生了一点期待。
  开始上课,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和对话,以一种舒缓的节奏,徐徐展开: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类,古人发明的装裱方法,立轴与横批的不同样式等等问题,一一简洁带过。话题似乎有点远,其实教师是在看似不经意中却精心地营造一种特殊的赏画气氛。这种气氛,对于今天的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异质的,所以是必须的补充。教师接着又在屏幕上展示了明代画家仇英的《竹院品古图》,那是一幅气氛极其浓郁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赏鉴活动场景的图画,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增加感性的认识。对画略作评介后,教师归纳道:“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与一身,品鉴中国画就是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追求。在古代上至帝王官宦,下至文人雅士都会收藏许多卷轴,并时常与朋友鉴赏。老师最近收藏了一幅字画,今天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品鉴。这幅名画,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如此轻松,如此自然,一步就转到了教学的主题。
  从黄绢包袱中,郑重取出卷轴。这样的仪式感,不能省略。画是横卷,需二三学生,帮着展开,展示于课堂。看到画,免不了介绍一下关于这幅画的故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始终没有中断:“这样长的手卷(又一个陌生的名词,教师不忘略作解释),古人是否也是几个人捧在手里看?还是悬挂在墙上看?噢,是在长长的桌上展开,群聚品赏;若是不太长的手卷,一个人又是如何展开,如何看的呢(屏幕上出现图示);看真正的古画,要戴白手套哦……”都似闲笔墨,却又都是不能减省的笔墨;既是知识性的星星点点,又在继续为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加柴添火。经历了如此这般的“导入”和造势,体现了教师的真功实力,学生已经兴致勃勃,课堂氛围热烈。这时,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品读经典的大戏才正式开场。
  每组学生都把3米多长的《韩熙载夜宴图》铺展于桌上,在课堂的环境里,已是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古人的赏画方式。分小组看画,既是美术课程标准对于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要求,也是与古代文人雅集最接近的审美活动形式。
  面对人物众多、场景转换的长卷,学生最初的兴趣,一般会集中于寻找哪个人是韩熙载,他出现了几次?各在何处出现?他在干什么?他们又在干什么等等?师生间的问答,这时也大致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师的教学设计把这一环节称为“初品夜宴”,把画卷分作听曲、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段,逐段进行分析,虽是一种“看故事”层面的浅表欣赏,却是欣赏这类早期绘画绕不过去的一步。
  然后深入一层,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是构图的特点和人物造型的特点。这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在与其他作品的对照中呈现的。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策略,教师引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来做对照。西方古典绘画的焦点透视,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无焦点散布,是强烈的对比;西方绘画的观赏方式是定点观看,中国的长卷是移动着逐段观赏,也是很不同的欣赏方式……教师引导着学生的眼光在中、西两幅名画之间几次来回审视、比较,在人物造型、动作设置等方面,都做了颇为精彩的、深入的对照分析。
  不能小看这些分析解读。作为美术教师,除了专业基础之外,还得有为上这一课、为赏这一图而专门做的充分准备。王佳曦老师为此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其中就有现在美国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著名学者巫鸿的权威著作《重屏》。当我在课后点评提到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的《文明之旅》节目,不久前还曾播出故宫博物院学者余辉解读《韩熙载夜宴图》的节目时,王老师因为没有看过而感到十分遗憾,并且在赛课几天后主动联系我:已经找到节目视频,认真补看了。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恶补”精神,没有努力为自己创设一个丰厚的学术背景,是不可能把课上得如此扎实的。
  不过话要说回来。一面是拥有知识的教师,一面是缺少体验的学生,他们之间的问答、对话和讨论,如何能真正有效地展开,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作为高中的一堂美术欣赏课,王老师以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解读名画的精严和透彻,也一定程度地给予了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也并不缺乏参与讨论的形式,然而学生一面的思考“成果”,仍然略显逊色。这也许是在教师太强、学生太弱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普遍情况。尽管王老师在课上也说了“鉴赏作品,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话,但在具体引导学生更自信、更自由地去感受、联想,从而作出非标准的、另类的分析和判断这些方面,似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韩熙载夜宴图》除了在构图、人物造型、动作、表情等方面的不凡,其高超的设色对于既豪华又落寞的画面气氛的冷静渲染、衣纹勾线的严谨精妙等,也是此图之所以带来审美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鉴赏时似也可略加涉及。
  但正如王佳曦老师自己说的,历来上这一课,一般做法是让学生在屏幕上观看分段的作品图片,这样就分割了手卷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同时将作品人物形象设定在固定不动的画面中进行分析,与古人的赏画形式大异其趣。王老师此课的最大亮点就是还原了古人的欣赏方式:“让学生通过逐段展阅手卷而体会作品连环画式的五段画面场景人物形象和内心刻画,充分体会画面场景时空流转的魅力。”
  其实这一还原的意义,远不止此也。让学生一定程度地体验古人的生存方式,即使起初只是形式上的模拟,也可能引发年轻一代对于人类创造文化、文明的伟大历程,生发较多亲切的感受、同情的理解和探究的兴趣,从而开放眼界,开拓心胸,成为感性更丰盈而理性更清晰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转入ICU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30例,给予仰卧位通气联合雾化吸入。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监测感染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
【摘 要】学习、学生、学堂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三个关键词,学生是对象,学习是行动,学堂是地点和实践,要实现三“学”,教师要引领、引导和引发。  【关键词】学生;学习;学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18-04  【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进而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结合评析李莉执教的七下Unit 6 Reading Ⅰ提出观点:我们要把握好课型特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摘 要】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要具有灵动的教学流程、真正的学习现场、浓厚的语文味道。来自江苏省泰州中学的王萍老师在她执教的课例“苏东坡人物形象分析”中,在这三个方面做得恰到好处,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养成了学生的语文习惯,真正显示了语文课的当行本色。  【关键词】诗词教学;人物形象分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05-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65-03  【作者简介】夏冬平,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江苏海门,226100)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一、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就说过这样的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同时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
【摘 要】英语课堂应该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认为要做到四点:一要更加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要更加注重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并用;三要更加注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同步;四要注重课堂训练和语境体验的结合。2016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的参赛教师的展示课很好地诠释了这四点。  【关键词】人文性;思维发展;现代教学手段;语境体验;学习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
【摘 要】通过对英语学科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讨论,明确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结合课例分析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探讨教学中英语教学法的科学运用,最终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原则;教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30-04  【作者简介】1. 韩炳华,
【关键词】《春意挂上了树梢》;学习;真正发生;致敬;萧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47-02  【作者简介】吴俊,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靖江,214500)教师。  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非常有才华而又命运悲苦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我眼里的萧红,是坚强和倔强的,也是多才与多情的。她的文字,冷气森森
主持人语  对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外语教师而言,对西方外语教学法的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比较多地还是受益于章兼中先生的《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一书。这部著作在传播西方外语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操作路径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必须看到,随着人们对外语教育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课程论、教学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法研究的日益加强,进入后方法时代的西方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随
【教学创意】  《我的第一本书》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结合童年生活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对本课教学的独特创意在于“利用课文本身的内容形成课堂教学线索”。  这节课的教学线索我抓住了课文第1节中的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全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它的身影。  找准教学线索后,整节课围绕这一教学线索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