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视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回忆总书记和我亲切交谈的情景,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光荣和骄傲。
在我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胡锦涛总书记和我的合影照。追述这张照片的来历,那还得从21年前胡锦涛(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同志视察织金一中说起。
1986年1月14日,织金山城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下午2点40分,10余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织金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等领导的陪同下,锦涛同志来织金一中视察。
锦涛同志对织金一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但看到破旧的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和坑坑洼洼的运动场,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和陪同的领导们在交流着什么,规划着什么。
在学校上操场(如今是新建的综合大楼处),锦涛同志一行顺斜坡来到下操场,视察了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在学生宿舍,他还和一学生亲切交谈,询问其家庭、生活和学习等情况。
下午3点,锦涛同志一行来到排球场处。这时,他被部分教职工围住了,随行的周正捃校长把当时在场的冯少乐、王海东和我等几位教师介绍给了他。当介绍到我时,锦涛同志和我亲切握手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亲切交谈。当时任县委通讯组通讯员的杨开发同志迅速按下快门,为我留下了那难忘的历史性瞬间。接着锦涛同志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贵阳师院,文革前的最后一届,1969年毕业,1970年分配。”
“那你是骨干教师了?”
“也许算。”
“是骨干教师。”在场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德鹏同志补充道。周正捃校长又加了一句:“担任高二班主任。”锦涛同志略为思索了一下,又说:“你有十五年的教龄了,算是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了。”
“实践经验倒是有一点,但不算年轻了。”
“看样子,你才三十七八岁吧,怎么不年轻呢?”
“四十有一了。”
“我比你才大两岁,可比你高四届。”
“你们城市人教育早,我们农村人上学迟。”
“你是本地人吗?”
“我是本地人。”
“是本地人就应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一定不负重托。”我说。
下午3点15分,下课钟响了,听说锦涛同志来织金一中视察,师生们纷纷涌向下操场,一下子聚了数百人,把他团团围住,大家向他问好。然后,周校长把锦涛同志领到六楼会议室开座谈会去了。下午4点,锦涛同志一行离开织金一中,驱车向县委驶去。
如今,21年过去了,织金一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不惑”走到了“耳顺”,并已光荣退休。但锦涛同志和我亲切握手的照片将激励着我永远心系讲台,情牵教学,爱洒校园。
凝视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回想自己四十年的教师生涯,我为我的选择欣慰,我为自己的选择自豪。因为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岗位上,我没有辜负锦涛同志的重托,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了我的一份力。2002年我荣获“毕深”教育奖励基金奖(毕节地区教育教学最高奖),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特级教师,为我的教师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忆锦涛同志和我亲切交谈的情景,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光荣和骄傲。
在我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胡锦涛总书记和我的合影照。追述这张照片的来历,那还得从21年前胡锦涛(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同志视察织金一中说起。
1986年1月14日,织金山城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下午2点40分,10余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织金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等领导的陪同下,锦涛同志来织金一中视察。
锦涛同志对织金一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但看到破旧的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和坑坑洼洼的运动场,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和陪同的领导们在交流着什么,规划着什么。
在学校上操场(如今是新建的综合大楼处),锦涛同志一行顺斜坡来到下操场,视察了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在学生宿舍,他还和一学生亲切交谈,询问其家庭、生活和学习等情况。
下午3点,锦涛同志一行来到排球场处。这时,他被部分教职工围住了,随行的周正捃校长把当时在场的冯少乐、王海东和我等几位教师介绍给了他。当介绍到我时,锦涛同志和我亲切握手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亲切交谈。当时任县委通讯组通讯员的杨开发同志迅速按下快门,为我留下了那难忘的历史性瞬间。接着锦涛同志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贵阳师院,文革前的最后一届,1969年毕业,1970年分配。”
“那你是骨干教师了?”
“也许算。”
“是骨干教师。”在场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德鹏同志补充道。周正捃校长又加了一句:“担任高二班主任。”锦涛同志略为思索了一下,又说:“你有十五年的教龄了,算是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了。”
“实践经验倒是有一点,但不算年轻了。”
“看样子,你才三十七八岁吧,怎么不年轻呢?”
“四十有一了。”
“我比你才大两岁,可比你高四届。”
“你们城市人教育早,我们农村人上学迟。”
“你是本地人吗?”
“我是本地人。”
“是本地人就应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一定不负重托。”我说。
下午3点15分,下课钟响了,听说锦涛同志来织金一中视察,师生们纷纷涌向下操场,一下子聚了数百人,把他团团围住,大家向他问好。然后,周校长把锦涛同志领到六楼会议室开座谈会去了。下午4点,锦涛同志一行离开织金一中,驱车向县委驶去。
如今,21年过去了,织金一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不惑”走到了“耳顺”,并已光荣退休。但锦涛同志和我亲切握手的照片将激励着我永远心系讲台,情牵教学,爱洒校园。
凝视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回想自己四十年的教师生涯,我为我的选择欣慰,我为自己的选择自豪。因为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岗位上,我没有辜负锦涛同志的重托,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了我的一份力。2002年我荣获“毕深”教育奖励基金奖(毕节地区教育教学最高奖),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特级教师,为我的教师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忆锦涛同志和我亲切交谈的情景,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光荣和骄傲。